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斑点金免疫渗滤

仪器信息网斑点金免疫渗滤专题为您整合斑点金免疫渗滤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斑点金免疫渗滤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斑点金免疫渗滤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斑点金免疫渗滤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斑点金免疫渗滤话题讨论。

斑点金免疫渗滤相关的论坛

  • FFT之后的斑点标定是否考虑消光?

    对于高分辨晶格像做FFT得到的倒空间中的信息进行标定,是否还要像SAED得到的斑点那样考虑消光呢?个人感觉不应当考虑了,一些在选区衍射中消光的斑点也会出现。大家觉得是否有道理?

  • 铝合金沉淀相的衍射斑点这样标可以吗?

    铝合金沉淀相的衍射斑点这样标可以吗?

    图中是铝合金的衍射斑点,主要有三种沉淀相,形成了超点阵衍射斑点。如果我把基体还有各沉淀相的晶带写在图片上(用颜色区分开),然后在图中再标出基体和沉淀相各晶带轴对应的代表性晶面(用颜色或者圈的形状区分开),这样标可以吗?因为不是做的选区衍射,是直接对一个晶粒内部做的,在文献中不太见到类似的标注方法。大部分文献是这样表述的:“析出相为非常细小弥散的δ′相(见图6(a)中1/2、1/2处的斑点)”,直接给出了沉淀相衍射斑点对应的基体斑点的位置,但是没有在图中标出来。我想能把沉淀相的晶带轴表现出来,不知道这样标合不合理呢?希望大家能够指教一下。多谢各位!还有就是有两种沉淀相的衍射斑点明显的位置就1、2个,其他位置的衍射斑点不太明显,是不是因为这些沉淀相含量比较少的问题呢?应不应该标注出来呢?因为从相关文献中可以推测出其对应的晶面…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04/201404160804_496318_2840521_3.jpg

  • 衍射斑点分析求助

    衍射斑点分析求助

    请问各位大侠,我照的这个衍射斑标定的时候是只需要考虑那几个加强斑吗? 那些密密麻麻的小斑点是怎么回事啊?谢谢各位大侠,期待你们尽快解答,不胜感激。 样品信息:Mg-Zn-Ca合金,时效处理,中心斑点到各加强斑的晶面间距约为0.23nm,其夹角均约为6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5/201205221135_368071_2273993_3.jpg

  • 免疫学检测优缺点有哪些?免疫学检测方法分享

    [font='calibri'][size=13px]免疫学检测优缺点有哪些?免疫学检测方法分享[/size][/font]免疫学检测优缺点介绍:免疫学检测具有快速、简便、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等优点,因此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广泛应用。但是,免疫学检测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价格较高,对于某些特定的毒素可能无法检测,并且检测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例如操作不规范、实验条件不严格等。总之,免疫学检测具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需要在实验设计、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加强管理,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免疫学检测方法包括以下几种:①抗原抗体反应的相关检测,主要是免疫组化、免疫荧光、血凝抑制、放射免疫等。其中,免疫组化是应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酶底物的显色反应,对细胞中的抗原进行定位、定性的检测方法,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②免疫细胞的检测,主要包括细胞毒试验、FCM流式细胞术等。其中,细胞毒试验常用于肿瘤的免疫移植、排斥反应和病毒感染等方面的研究。③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免疫检测方法。该方法是将二抗标记上酶,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与酶催化底物的作用结合起来,根据酶作用底物后的显色颜色变化来判断试验结果,其敏感度可达ng水平。④免疫金胶体技术、胶体金技术等,是将二抗标记上胶体金颗粒,利用抗原抗体间的特异性反应,最终将胶体金标记的二抗吸附于渗滤膜上,此方法简单、快速、广泛应用于临床筛查。义翘神州建立了全面的免疫学检测平台,义翘神州免疫学检测服务优势:? 拥有成熟的免疫检测体系;? 大量优质的蛋白和抗体产品支撑;? 先进的实验仪器,经验丰富的技术员;? 优良的实验环境,完善的实验平台,为您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同时包括ELISA、Western Blot、IHC、IF、Flow Cytometry、IP/Co-IP、Biacore、Octet等检测技术。更多免疫学检测服务尽在https://cn.sinobiological.com/services/immunoassay-service

  • 【我们不一YOUNG】+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

    [font=宋体]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垃圾的增长非常迅速,垃圾的排放量迅速增加,每年新增垃圾约[/font][font=宋体]1亿吨,增长率高达10%左右。全国历年城市生活垃圾的堆存量达到60多亿吨,占地5万公顷,致使我国200多个城市陷入垃圾的包围中。城市生活垃圾的大量增加和堆存已成为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目前我国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主要有填埋、堆肥及焚烧处理三种处理方法,垃圾填埋因具有技术成熟、处理和管理费用低,运输方便等优点,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垃圾填埋和堆放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统称为垃圾渗滤液,未经处理的垃圾渗滤液流经地表或渗入地下水后,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因此,垃圾渗滤液安全且无理是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环保难题。[/font][font=宋体]01 垃圾渗滤液来源[/font][font=宋体]垃圾渗滤液是由垃圾本身所含的游离水、自然降水和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水以及渗入填埋场中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通过淋浴作用产生的大量废水所形成,垃圾渗滤液的水量、水质受垃圾组成、填埋时间、填埋工艺、降雨渗透量等因素影响。尤其受降雨量影响较大,降雨量少时,垃圾渗滤液主要为垃圾本身所含游离水,大部分被蒸发,而降雨量大时,雨水流进垃圾堆体,产生大量渗滤液,渗滤液产生量与降雨量成正比。垃圾渗滤液具有污染物质成分复杂,有机污染物浓度高,水质变化大等特点,因此渗滤液处理起来较为困难。[/font][font=宋体]02 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征[/font][font=宋体](1)色度与嗅味[/font][font=宋体]渗滤液通常有很高的色度,其颜色多呈黑色和深褐色,色度可达[/font][font=宋体]2000-4000倍(稀释倍数),与此同时,渗滤液有很浓重的垃圾腐化臭味。[/font][font=宋体](2)pH值[/font][font=宋体]在垃圾场服务周期内,渗滤液[/font][font=宋体]pH值在6-7之间呈弱酸性,随着垃圾场服务年限的增长,填埋场也趋向稳定,pH值可提高到7-8,呈弱碱性。[/font][font=宋体](3)有机物[/font][font=宋体]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物可分为三大类,分别为相对分子质量低的脂肪酸类;腐殖质类、高分子的碳水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中等的灰黄霉酸类物质。[/font][font=宋体](4)氨氮[/font][font=宋体]由于垃圾在堆体中的厌氧发酵和水解,导致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浓度高。渗滤液中的氨氮主要是以[/font][font=宋体]NH3-N的形式存在。中老年填埋场渗滤液中重要的水质特点之一是NH3-N很高。[/font][font=宋体](5)磷元素[/font][font=宋体]垃圾渗滤液的含磷量通常较低,尤其是溶解性的磷酸盐浓度更低。渗滤液中的溶解性磷酸盐含量受到[/font][font=宋体]Ca离子浓度和碱度的影响,导致渗滤液生物处理的缺磷严重。[/font][font=宋体](6)重金属[/font][font=宋体]生活垃圾中的微量重金属溶出率很低。由于垃圾本身对重金属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故若将工业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合填埋,渗滤液中重金属离子的溶出量将会明显增加。垃圾渗滤液中含有的常见重金属为[/font][font=宋体]Cu、Pb、Cr、Cd、Zn、As、Mn等。[/font][font=宋体](7)微生物[/font][font=宋体]垃圾渗滤液中含有大量微生物,其中许多微生物对渗滤液的降解起着重要作用,主要有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脱硫杆菌、脱氮硫杆菌、铁细菌、硫酸盐还原菌以及产甲烷菌[/font][font=宋体]8类细菌。此外,渗滤液中还有大量的病原菌和致病微生物。[/font][font=宋体](8)溶解性固体[/font][font=宋体]垃圾渗滤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总溶解性固体。这些溶解性固体在渗滤液中的浓度通常随填埋场时间的增加而变化,一般在填埋[/font][font=宋体]0.5~2.5年间达到高峰,此后,随填埋时间的增加,这些无机性盐类的浓度将逐渐下降,直至达到最终稳定。[/font][font=宋体]03 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技术[/font][font=宋体]由于垃圾渗滤液的严重危害性,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对处理,使其达标排放,同时由于垃圾渗滤液对水质特点,其处理难度和处理成本远超一般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迄今为止还没有发展出完善的适合垃圾渗滤液处理的经济有效的工艺。[/font][font=宋体]现今常用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可分为生物处理技术和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其中生物处理技术由于处理成本低,二次污染小,可作为垃圾渗滤液处理的核心工艺,但经此法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出水一般无法直接达到国家的相关排放标准,需要进行后续的深度处理。现有的深度处理技术主要有膜处理技术和高级氧化技术([/font][font=宋体]AdvancedOxidation Process,简称AOPs)[/font][font=宋体]3.1 垃圾渗滤液的生物处理技术[/font][font=宋体]生物法处理渗滤液是利用微生物降解渗滤液中的有机污染物净化废水的方法。垃圾渗滤液的生物处理是目前垃圾渗滤液的主要处理方式之一。根据生物处理过程中,其主要作用的微生物的呼吸类型,渗滤液的生物处理可分为好氧处理、厌氧处理、厌氧-好氧联合处理。[/font][font=宋体]3.1.1 好氧生物处理[/font][font=宋体]好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好氧反应来降解渗滤液中的有机物,主要有活性污泥法、膜生物法等工艺。[/font][font=宋体]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好氧生物处理技术,主要通过向污水通入氧气来强化污水中微生物的生理活动,利用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质。目前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的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有传统活性污泥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font][font=宋体]SequencingBatch Reactor,简称SBR)、膜生物法(MembraneBioreactor,简称MBR)。[/font][font=宋体]胡勤海等采用吹脱[/font][font=宋体]-SBR-吸附混凝法对杭州市天子岭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进行了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处理系统对渗滤液中高浓度对COD、氨氮及色度均有较好对处理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达91%、81%、和95%,除氨氮外,其余指标均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中渗滤液二级排放标注限值。[/font][font=宋体]由此可见活性污泥法可以对垃圾渗滤液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但活性污泥法处理渗滤液的出水效果受温度影响很大,在温度较低时对渗滤液的[/font][font=宋体]COD去除率较低,而且对中老龄垃圾场渗滤液中的污染物质去除效果不理想,因而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垃圾渗滤液会受到一定的限制。[/font][font=宋体]膜生物法污水处理技术是通过向污水中加入表面适于微生物生长的填料,经过一段时间后,在填料上就会附着一层由各种微生物构成的生物膜,污水流经填料时,填料上的微生物以污水中的有机物为养料,对其进行降解,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膜生物法具有代表性的处理形式有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等。[/font][font=宋体]王庭等采用[/font][font=宋体]UASB-AO-MBR工艺对低碳氮比垃圾渗滤液进行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溶解氧浓度为0.5~1.0mg/L条件下,好氧池微氧区可实现稳定的短程硝化反应,亚硝态氮累积率可达 90%以上;当碳源(甲醇)投加量4gCOD/L时,UASB反应器可实现稳定高效的短程反硝化,出水COD低于500mg/L,氨氮低于5mg/L,总氮低于70mg/L,满足《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 31962-2015)的要求。[/font][font=宋体]膜生物法处理垃圾渗滤液具有抗水量水质冲击负荷、有利于水中需要较长停留时间才能去除的氨氮的去除优点;而且由于微生物生长在填料上,因而不需要污泥回流;同时由于生物链长,产生的剩余污泥量较少,有助于减少污水处理设施的基础建设资金。但维持生物膜运行需要较高但条件。[/font][font=宋体]3.1.2 厌氧生物处理法[/font][font=宋体]厌氧生物处理是在厌氧条件下,形成厌氧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通过厌氧菌和兼性菌代谢作用,对有机物进行生化降解过程。垃圾渗滤液对厌氧生物处理形式上主要有上流式厌氧过滤器([/font][font=宋体]AnaerobicUp-flow Filter,简称AF)、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p-flowAnaerobic Sludge Blanket,简称UASB)、厌氧复合床反应器(Up-flowBlanket Filter,简称UBF)、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naerobicBaffled Reactor简称ABR)等。[/font][font=宋体](1)上流式厌氧过滤器[/font][font=宋体]上流式厌氧过滤器是一种厌氧生物滤池,该反应器具有启动周期短、耐冲击性好等特点。徐竺等对[/font][font=宋体]AF处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进行了动态连续试验,结果表明:AF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效果良好。在中温(35~40℃)消化时高浓度(3000~8000mg/L)进水的COD的去除率达95%左右,常温消化的COD去除率也可达90%左右;反应器的容积负荷可达5kgCODm-3d-1以上。[/font][font=宋体](2)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font][font=宋体]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是一种厌氧污水生物处理装置。在该反应器中,污水以一定流速从下部进入反应器,通过污泥层向上流动,在料液与污泥的接触中进行生物降解,并产生甲烷等气体,然后通过三相分离器进行泥[/font][font=宋体]-水-气分离,从而实现去除污水中污染物的目的,上流式厌氧污泥床的负荷要比上流式厌氧滤器大得多。[/font][font=宋体](3)厌氧复合床反应器[/font][font=宋体]厌氧复合床反应器是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和上流式厌氧过滤器复合而成的上流式厌氧污泥床过滤器,复合床的上部为厌氧滤池。下部为上流式厌氧污泥床,这种设计可以集厌氧过滤器和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的优点于一体。[/font][font=宋体]潘骏等在[/font][font=宋体](38±2)℃条件下分别采用UASB和UBF厌氧反应器技术对生活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厌氧运行过程中,有机负荷提升至15kgCOD( m3d),HRT为5 d,UASB 厌氧反应器原料产气率为 25.4 ~ 29.6m3/t,COD去除率高于94%,容积产气率为 5.77~6.02m3/m3,CH4 含量70%以上,pH值为7.21~8.25;UBF厌氧反应器原料产气率为22.7~25.4m3/t,COD去除率高于90%,容积产气率为4.99~5.60 m3/m3,CH4含量66%左右,pH值为7.29~8.01,UASB厌氧反应器处理生活垃圾渗滤液效果优于UBF厌氧反应器。[/font][font=宋体](4)厌氧折流板反应器[/font][font=宋体]厌氧折流板反应器是一个由多隔室组成的高效新型厌氧反应器。运行中的厌氧折流板反应器是一个整体为推流,而各隔室为全混合的反应器,因而可获得稳定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发现,[/font][font=宋体]ABR可有效地改善混合废水的可生化性。[/font][font=宋体]沈耀良等用[/font][font=宋体]ABR处理苏州七子山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和城市污水混合液,结果表明,进水BOD5/COD为0.2~0.3时、出水BOD5/COD可提高至0.4~0.6;当容积负荷为4.71kg COD/(m3?d)时,可形成沉降性能良好、粒径为1~5mm的棒状颗粒污泥。[/font][font=宋体]厌氧生物处理技术适合处理溶解性有机物,而且在提高渗滤液可生化性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但经厌氧生物处理后的渗滤液出水[/font][font=宋体]COD和氨氮浓度仍比较高,溶解氧很低,很难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因此目前而言,渗滤液的厌氧生物处理一般不作为单独使用的处理方式。[/font][font=宋体]3.1.3 厌氧-好氧结合处理法[/font][font=宋体]为了充分发挥垃圾渗滤液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技术各自的优势,弥补这两种处理技术各自的不足,高浓度渗滤液的生物处理一般都采用厌氧-好氧两者结合处理工艺。实践证明,该工艺对渗滤液的处理效果远好于单纯的好氧工艺或厌氧工艺。[/font][font=宋体]孙廷岳等在处理泉州某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时,采用[/font][font=宋体]UASB+MBR+RO工艺,系统稳定运行的数据显示,当进水COD、BOD5为21410±2838mg/L、10527±1262mg/L时,出水COD、BOD5为76.6±19mg/L、28.3±8.6mg/L;进水NH3-N与SS质量浓度分别为1295±192mg/L和3336±210mg/L时,出水分别为2.95±1.14mg/L和1.59±0.45mg/L,满足水质排放标准。通过污染物降解过程分析可知,UASB与MBR可去除97.7%的COD,MBR可去除89.5%的NH3-N与87.1%的TN。[/font][font=宋体]高艳娇等采用厌氧复合床/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font][font=宋体]UBF/BCOR)处理垃圾渗滤液。试验结果表明:经60d微生物培养,UBF/BCOR顺利完成启动;通过负荷试验,确定UBF/BCOR的COD 容积负荷最大为9.54kg/(m3d);UBF/BCOR稳定运行后期,COD总去除率平均为87.8%,BOD5总去除率平均为93.5%,NH3-N总去除率平均为72.4%去除效果较好。[/font][font=宋体]3.2 垃圾渗滤液的物理化学处理技术[/font][font=宋体]垃圾渗滤液的物理化学处理技术是指利用物理化学原理设计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通过工艺的运行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污染物质,从而达到净化垃圾渗滤液的渗滤液处理技术。垃圾渗滤液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主要有混凝-化学沉淀、吸附、膜处理等。[/font][font=宋体]3.2.1 混凝-化学沉淀处理技术[/font][font=宋体]垃圾渗滤液的混凝处理是通过外加混凝剂使渗滤液中不能直接通过重力去除的微小物质和混凝剂一起聚结成较大的颗粒,这些颗粒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迅速沉降,分离出渗滤液,从而减少渗滤液中的污染物质。混凝沉淀的机理主要包括压缩双电层、电中和、吸附架桥和网捕沉淀。化学沉淀法是向渗滤液中加入某种化学药剂,使渗滤液中的污染物质和化学药剂发生反应生成沉淀物,从而去除渗滤液中污染物质的处理方法。[/font][font=宋体]3.2.2 吸附处理技术[/font][font=宋体]在相界面上,物质的浓度自动发生累积或浓集的现象称为吸附。利用固体物质表面对水中污染物质的吸附作用去除水中污染物质的方法是水处理技术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具有吸附能力的多孔性固体物质称为吸附剂,水处理中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沸石、木炭等。近年来,采用吸附方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日益增多,尤其是活性炭吸附法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font][font=宋体]沈耀良等采用[/font][font=宋体]PAC作混凝剂、焦炭作吸附剂处理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研究表明,采用PAC做混凝剂、焦炭做吸附剂可有效去除渗滤液中COD和各部分重金属离子。PAC和焦炭投入量分别为400mg/L和8~10g/L时,COD去除率达58.9%,重金属离子等去除率达60%左右,其中对Cu的去除率近100%;混凝和吸附对各污染物的去除具有互补性,因此工艺具有良好的运行灵活性和稳定性。[/font][font=宋体]3.2.3 膜处理技术[/font][font=宋体]膜处理技术是水处理技术中的一种常用技术,该技术主要是使污水在一定的压力下流过隔膜,在此过程中,由于水分子量较小,可以通过隔膜,而水中的污染物质分子量大于隔膜孔径,被隔膜所截留,从而分离出水中的污染物质,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根据膜的孔径大小可以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反渗透膜等。[/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1)微滤膜[/font][font=宋体]微滤[/font][font=宋体](Microfiltration,简称MF)是一种精密过滤技术,利用孔径为0.1~1.5μm的滤膜对水进行过滤。微滤是一种低压膜滤,进水压力一般小于0.2MPa,过滤精度介于常规过滤和超滤之间,可分离水中直径为0.03~15μm的组分,能去除水中的颗粒物、浊度、细菌、病毒、藻类等。[/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2)超滤膜[/font][font=宋体]超滤[/font][font=宋体](Ultrafiltration,简称UF)是以压力为推动力,利用孔径为 0.01~0.lμm的滤膜对水进行过滤的方法。操作压力在0.5MPa以下,过滤精度介于纳滤和超滤之间,可分离水中直径为0.005~10μm、分子量大于500的大分子化合物和胶体,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细菌、病毒和部分有机物。[/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3)纳滤膜[/font][font=宋体]纳滤[/font][font=宋体](Nanofiltration,简称 NF)过滤精度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早期又称松散反渗透(LooseRO),操作压力为3MPa以下。纳滤膜早期又称软化膜,对钙、镁离子具有很高的去除率,能有效去除水中分子量在200以上、分子大小约1nm的可溶性组分。[/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4)反渗透膜[/font][font=宋体]反渗透[/font][font=宋体](ReverseOsmosis,简称RO)是目前最微细的过滤技术。反渗透膜可阻挡所有溶解的无机分子以及任何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的有机物,而水分子可通过薄膜成为纯水。其对水中二价离子的脱除率最高可达99.5%,对一价离子的脱除率也在95%以上。[/font][font=宋体]当前应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的膜主要为反渗透膜和超滤膜,这是因为反渗透分离技术相比其他污水处理技术具有这几处优点:反渗透技术的主动力是分离过程中施加的压力,不需要经过能量的密集交换,减少了处理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反渗透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不需要使用过多的吸附剂以及沉淀剂,降低了废水回用成本;反渗透技术的分离过程操作相对简单,不需要长时间的工程设计就能够实现,缩短了处理周期;反渗透技术对废水的净化效率较高,具有良好的运行环境。[/font][font=宋体]膜处理技术具有适应垃圾渗滤液水质水量变化大的特点,而且操作及维护方便,占地面积小,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垃圾渗滤液经膜处理后,出水能够达到国家相应的排放标准,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危害。但是,一般情况下,垃圾渗滤液在进行膜处理之前要先预处理,去除渗滤液的浊度和悬浮固体,以防止膜堵塞。常用的预处理方法有:絮凝过滤、多介质过滤、活性炭吸附、精密过滤器(保安过滤)、氧化处理、杀菌消毒软化、阻垢剂加药等。[/font][font=宋体]现在比较成熟的膜处理工艺有[/font][font=宋体]MBR+NF、MBR+单级DTRO、两级DTRO,基本能够持续地保证达标排放。其中MBR+NF工艺更依赖于前级膜生物反应器生化处理的效果,即当生化处理效果不好时,NF不能完全保证出水达标(COD、氨氮)。相比较而言 MBR+单级DTRO能持续保证出水达标,即使在生化效果出现偏差时,碟管式反渗透(DiscTube Reverse Osmosis,简称 DTRO)也能做到较强的后续保障。[/font][font=宋体]而用膜法处理污水,必然存在浓缩液的问题。而工程中追求更高的清水产出率(浓缩比更高),则使产生的浓缩液更难处理。碟管式反渗透技术由于可直接应用于垃圾渗滤液,进行两级处理后,排放即可持续达到标准要求。虽然解决了生化法工程构筑物多周期长的缺点,但由于其比其他反渗透膜装置有更高的浓缩比,从而使其浓缩液问题更为突出。为使膜法处理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更为有效和合理,有必要对后续浓缩液的处理展开工程化研究。[/font][font=宋体]04 总结[/font][font=宋体]当前我国的垃圾渗滤液处理以生物处理技术为主,这类处理技术的主要特点是:技术成熟、工艺相对简单,但对处理的污水水质要求较高。特别对于垃圾渗滤液这种高浓度、成分复杂的废水来说,仅靠生物技术无法将其处理达标排放,需要结合其他工艺共同处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font][font=宋体]好氧处理工艺中的活性污泥法具有投资大、运行管理费用高、处理效果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缺点;膜生物反应系统需氧量大、能耗高,难生物降解物质的积累容易造成微生物的毒害和膜污染,并且膜组件价格目前比较昂贵,处理费用昂贵。[/font][font=宋体]厌氧处理工艺适合高浓度有机废水,但缺点是停留时间长,污染物的去除率相对较低,对温度的变化比较敏感。普通厌氧消化池体积较大,需要有足够的搅拌,所以能耗较高;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工艺最大的缺点在于其对有毒物质较为敏感,从而影响处理性能;厌氧生物滤池则是布水不均匀、填料昂贵且易堵。[/font][font=宋体]厌氧-好氧组合工艺在处理早期渗滤液方面优势较为明显,但在晚期渗滤液处理上,存在[/font][font=宋体]COD去除率不高、脱氮流程复杂、TN去除率低等不足。另外还有投资大、运行管理费用高的缺点。[/font][font=宋体]为了弥补生物组合工艺的不足,国内外学者提出了更多新型生物组合工艺,它们既保留了传统生物组合工艺的优点又耦合了短程硝化反硝化、同时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等新型脱氮技术,在处理中晚期渗滤液上具有很大的潜力。然而目前这些组合工艺大多数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这些生物组合工艺能否顺利应用于实际工程,还需在提高处理效果、获得最佳运行条件、控制运行成本、高效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font]

  • 衍射斑点求助

    衍射斑点求助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2/201202202311_350122_2348489_3.jpg 在很多文献上看到模拟的衍射斑点可以同时包括基体和析出相的斑点 (如附件图中的C),用以判定位相关系,可是我用EMAPs的在线模拟只能模拟析出相或者基体的在某轴向下的斑点,请问如何能做到像文献里的那种图片呢?是先分别模拟同轴向的斑点,然后通过photoshop等图片处理软件叠加在一起还是有专门的模拟软件可以达到这个效果?谢谢

  • 【求助】复杂衍射斑点分析

    【求助】复杂衍射斑点分析

    这是氧化铝的衍射斑点,个人认为图中A系列点为基本斑点,暂时还没有标定出来,在每个A点两侧存在等距离的B点,但B点不是A点间距的1/3处,即图中距离L(A5-B52)=L(A3-B31),但不等于L(B31-B52)想请教一下,图中密排点列的出现是因为长周期结构吗?B系列点是孪晶斑点吗?孪晶斑点一般只出现在3n+1,2列上,而且处于基本斑点间距的1/3处,这都与图中不符合。考虑为二次衍射,可是B系列斑点找不出平行四边形,仔细观察发现B点呈现出六边形蜂窝排列,B点为何呈如此排列?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3/201103081026_281426_1691598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3/201103081035_281427_1691598_3.jpg

  • 是否为超结构的斑点?

    是否为超结构的斑点?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6/201206031124_370066_1653641_3.jpg该图为高碳钢中,我们发现的铁素体基体上选区斑点,亮的呈直角的为铁素体基体的斑点,晶带轴【0 1 1】,但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很多点,应该是碳的富集造成的,但是不知如何解释?很难再找到其他成套斑点,小斑点更像是亮斑点的平移,且小斑点的周围还存在杂点,个人认为小斑点是超结构,杂点是晶面略有移动造成。不知各位专家如何看待?

  • 衍射斑点求助

    求助一张衍射斑点图中的两套斑点标定出来会不会出现两套斑点对应的物相都是同一相的情况?

  • TEM衍射斑点叠加问题

    TEM衍射斑点叠加问题

    获取TEM衍射斑点时,有时得到的是一套衍射斑点,有时是2套斑点的叠加,审稿人问原因,我该怎样用比较专业一点的话回答?谢谢(是不是视场中有2种相,就一定得到2套斑点的叠加,能否选择其中一种做TEM的斑点)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8/201208041113_381535_2486284_3.jpg

  • 衍射斑点求助!

    衍射斑点求助!

    求大神指点,这张图中出现了2套(我感觉)斑点。发现主斑点是析出相HCP晶体结构的斑点,而副斑点不知道怎么看,感觉有好几套的样子,求指点。还有,有没有可能主斑点为析出相,而副斑点为基体的这种情况出现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11/201611052015_615879_0_3.jpg?

  • 附加衍射斑点信息分析求助

    附加衍射斑点信息分析求助

    请教下各位如何分析图中的附加衍射斑点:1.材料是低碳马氏体不锈钢,基体中出现纳米级富Cu相2.基体是马氏体,考虑到BCC不会因二次衍射产生附加斑点,因此排除了二次衍射的可能性;文献中关于调幅分解是长时间时效才出现,而试验材料时效时间很短,不到4小时,所以排除了调幅分解的可能;另外根据教材里对高阶劳埃斑的介绍,自己尝试算了下1阶的斑点,和图中也不匹配。所以猜测这些斑点可能是超点阵。3.HRTEM分析了100和111带轴的FFT,和超点阵匹配,但110带轴有差别,不清楚原因,想和各位请教一下附图分别是110带轴的FFT(图1),对应位置的HRTEM(图2)和形貌像(图3),自己标定的已经确定和斑点(图4)以及文献中对超点阵模拟得到的衍射斑点分布(图5)。图4中4、5、6对应的斑点不知道该如何标定。[img=图1FFT,316,31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251447462667_345_5391856_3.jpg!w316x319.jpg[/img][img=图2,633,64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251447573731_8950_5391856_3.jpg!w633x647.jpg[/img][img=图3,690,69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251449361041_5709_5391856_3.jpg!w690x692.jpg[/img][img=图4,690,82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251449431251_2802_5391856_3.jpg!w690x829.jpg[/img]下图为文献中的模拟结果,圆圈中是因超点阵而出现的消光点,圆圈外也有一些灰色点(消光点),比较暗所以没圈出来[img=图5,690,35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251449497306_5655_5391856_3.jpg!w690x355.jpg[/img]

  • 求教关于孪晶衍射斑点

    大家好,我用F30电镜做了一些孪晶的衍射斑点,发现斑点的对称面和图片中的孪晶面总会出现不垂直的现象,有的甚至出现了20°左右的偏差。图片是基本对正了轴照的,图片也没有其他问题。请问大家有类似的经验可以解释吗?

  • 选区衍射斑点标定

    选区衍射斑点标定

    [img=,690,69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2/201712011722_01_3337400_3.jpg!w690x690.jpg[/img]TEM新人,求助大牛,样品是0。65C的钢,在【01 2】α-Fe晶带轴下做的选区衍射,但是有一套小斑点一直标定不出来,如图就是圈出来的部分,很有规律,但不知道如何入手标定,怀疑应该是某种碳化物,不知道有木有大牛可以指点一下?

  • 【讨论】TEM 衍射斑点分析

    【讨论】TEM 衍射斑点分析

    由于工作需要,最近进行了TEM观察,但是在分析方面给,实在不懂。所以在此请教各位大侠,麻烦分析一下图中距离特别近的那个两个斑点是怎么形成的?是层错的卫星斑点吗?但是这两个斑点的强度貌似相差不大?还请高人指教,谢谢。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5/201105210443_295222_1830258_3.jpg

  • 衍射斑点标定

    给位学霸,麻烦帮我标定一下图中小的衍射斑点是什么物相,并把晶面指数提供给我,我马上毕业答辩,就差这一张图了,都急死我了。谢谢啦!

  • 【求助】如何通过系列倾转斑点确定物相结构-已解决

    【求助】如何通过系列倾转斑点确定物相结构-已解决

    一般对于未知物相,即自己只知道成分,但不知道具体是哪种相时,可以通过绕着一个轴,连续倾转获得不同晶带轴的衍射斑点来进行晶体结构重构,下图是我实验获得的衍射斑点和重构过程,EDS结果为:Elem Weight % Atomic %O K 19.40 53.50NiK 32.80 24.60MoK 47.70 21.90应该为NiMoO4相,第一套斑点为: Tilt-X: 0.8 Tilt-Y/Rot.: -0.51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2/201012301144_270772_1691598_3.jpg第二套斑点为: Tilt-X: -5.05 Tilt-Y/Rot.: 5.22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2/201012301144_270773_1691598_3.jpg第三套斑点为: Tilt-X: -11.51 Tilt-Y/Rot.: 12.96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2/201012301144_270774_1691598_3.jpg第四套斑点为: Tilt-X: 8.94 Tilt-Y/Rot.: -10.12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2/201012301145_270775_1691598_3.jpg第五套斑点为: Tilt-X: 17.73 Tilt-Y/Rot.: -20.53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2/201012301145_270776_1691598_3.jpg对于上述五套斑点,都绕一个轴转,选取矩形四边形进行重构,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2/201012301146_270777_1691598_3.jpg图中标出了最小平行四边形,得出为单斜结构,查PDF卡片有一相符合,且晶格常数与底片斑点计算比较吻合,问题是以上斑点中除第四套外,其它都为有心矩形,如果按有心重构应该为体心单斜相,但PDF卡片为简单单斜,如果把上面的有心矩形都看成是超结构引起的,那第一套斑点中矩形的心点强度又很强,不像超结构引起的。请教各位专家,以上我的分析有没有问题?到底应该是体心单斜还是简单单斜?我觉得我不可能发现新的晶体吧?

  • 【分享】污水快速渗滤处理

    摘要:快速渗滤系统(RapidInfiltrationSystem,简称RI系统)是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一种。传统的RI系统占地面积大,水力负荷低,最高的日水力负荷也仅0.03m,这是由于传统的RI系统主要是利用天然的砂土地进行渗滤,场地土层不均一而使得水力负荷无法提高。为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近年来致力于人工快速渗滤系统(ConstructedRapidInfiltrationSystem,简称CRI系统)的研究,到目前已成功地从试验研究转向实际工程应用,并首先在我国南方地区开始推广应用,这一技术目前国外尚未见有研究报导,属于国内首次开发。 关键词:污水 人工快速渗滤处理 CRI系统 快速渗滤系统(RapidInfiltrationSystem,简称RI系统)是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一种。传统的RI系统占地面积大,水力负荷低,最高的日水力负荷也仅0.03m,这是由于传统的RI系统主要是利用天然的砂土地进行渗滤,场地土层不均一而使得水力负荷无法提高。为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近年来致力于人工快速渗滤系统(ConstructedRapidInfiltrationSystem,简称CRI系统)的研究,到目前已成功地从试验研究转向实际工程应用,并首先在我国南方地区开始推广应用,这一技术目前国外尚未见有研究报导,属于国内首次开发。CRI系统的渗滤池为人工填充的具有一定级配的天然河砂,并掺入一定量的特殊填料,以保证既有较高的水力负荷,又能满足出水的处理要求。CRI系统是利用快渗池内的人工介质和特殊填料进行的过滤、吸附以及微生物的降解等多种作用的相互结合,使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去除,从而达到水质净化目的的一种生态学处理方法,它适用于河流污水资源化和生活污水处理。CRI系统不仅具有操作简单、运行管理方便、低能耗、低投资和低运行管理费用等优点,同时也有水力负荷高和出水水质好等特点。 1.CRI系统工艺流程 预沉池的功能主要是降低污水中的SS,以便提高渗池的渗滤速度,防止堵塞。污水通过渗池的过程中产生综合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使污染物得以去除,其中主要是生物化学反应,使有机污染物通过生物降解而去除。地下集水系统的功能是收集净化水,净化水进入清水池贮存供回用。快速渗滤法的主体是快速渗滤池,该系统由至少两个装填有一定厚度砂石填料滤池组成,采用干湿交替的运转方式,通过滤池内的好氧、厌氧及兼氧性微生物降解污染物。落干期渗池大部分为好氧环境,淹水期渗池为厌氧环境,所以渗池内经常是好氧和厌氧相互交替,有利于微生物发挥综合处理作用,去除有机物。就氮的去除而言,落干时产生铵化和硝化作用,淹水期产生反硝化作用,氮通过上述转化过程而被去除;悬浮固体经过过滤去除;重金属经吸附和沉淀去除;磷经吸附和与渗池内的特殊填料形成羟基磷酸钙沉淀而去除;病原体经过滤、吸附、干燥、辐射和吞噬而去除;有机物经挥发、生物和化学降解等作用而分别被去除。 2.CRI系统处理效果 河北涿洲的现场小型试验证明,CRI系统的日水力负荷可达2m以上,出水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处理出水标准,CODcr一般在50mg/L以下,最低小于20mg/L,BOD5一般在20mg/L以下;深圳三棵竹和东莞华兴电器有限公司的现场试验和实际工程的应用证明,对于河流污水日水力负荷可达1.5m3/(m2• d)以上,对于生活污水日水力负荷可达1m3/(m2• d)以上,出水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处理出水标准,CODcr一般在40mg/L以下,最低小于20mg/L,BOD5一般在10mg/L以下;对茅洲河水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5m/d的水力负荷条件下,CRI系统对SS、CODcr、BOD5、NH3-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9.51%、77.82%、85.33%、98.28%和60.19%,处理出水中SS、CODcr、BOD5、NH3-N和T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5mg/L、15.7mg/L、2.89mg/L、0.32mg/L、和0.86mg/L,处理出水SS、CODcr、BOD5、NH3-N和TPS均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一级排放标准、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89)和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水质标准(GB3838-2002)的Ⅲ类水质标准,可以作为饮用水源水。 3.CRI系统的优势 (1)建设成本低,运行费用更低 CRI系统中占建设成本最大的投资为填料,主要为河沙。一般地,每吨水处理建设成本约为800~1000元人民币;如果能做到污水自流,不需要提升,则运行成本低于0.2元人民币/吨。 (2)抗冲击负荷强,系统稳定性好 CRI系统1m3的体积可以处理2吨以上河流污水,是一般传统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效率的6倍,COD负荷范围可以在100~900mg/L,系统仍能稳定运行。 (3)应急处理和深度处理可以有机结合,出水效果好,不造成投资浪费 CRI系统中通过调整水力负荷,可以处理不同的水量,水力负荷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对出水效果影响较小。水力负荷的大小,与选择滤料的级配有关,因此通过不同级配的滤料选择,可以调整不同的水力负荷,达到不同的处理效果。对于深度处理,降低水力负荷,出水优于二级处理,而且除磷效果佳,也有一定除氮功能,只要部分更换滤料即可达到深度处理,其它设施可以不作任何变动,不造成投资浪费,做到应急与深度处理有机结合。 (4)不造成二次污染,不对污泥作任何处理 CRI系统不需投加药剂,主要通过生化作用处理污水,不造成二次污染;污泥在填料中由细菌消化,不产生污泥。也不需要对系统进行反冲洗,主要通过特殊滤料进行。 (5)占地面积相对不大 CRI系统滤层最佳深度为2m左右,1m3的体积可以处理2m3以上污水,10万m3污水需占地约5万m2,大大小于传统人工湿地,与一般的二级污水处理工艺的占地要求相当。 4.CRI系统的应用前景 我国是一个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匮乏的国家,地表水体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许多地区和城市严重缺水。我国水污染严重和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危害生态环境,影响人民生活和身体健康的突出问题。因此因地制宜采用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技术,进行污水处理无害化、资源化是很有必要的。近年我国政府将投入巨资进行河流水污染治理,以深圳市为例,将投入70亿资金治理深圳辖区内的7条河流,在近期又将增加25亿元进行珠江水系专项治理。三峡库区水污染治理、北京水系规划、上海水环境治理、南水北调工程水环境综合整治等计划都在实施中,CRI系统凭借其经济有效的处理优势,在河流水污染治理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此外,我国村镇级生活污水治理问题也成为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我国农村人口众多,经济综合实力差,低建设成本、易于管理的污水处理技术,是村镇污水处理的主要模式,CRI系统正好顺应了我国村镇污水处理的基本国情,必将在该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因此,CRI技术在河流污水资源化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方面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 透射斑点求助

    透射斑点求助

    通过测量计算,发现图(a与b 分别为暗场与明场)中暗点与有序FCC的超点阵斑点很吻合,同时与K相(立方结构)也很吻合,不管是晶面指数还是晶面间距。巧合地是,有序FCC中超点阵斑点的晶面间距刚好与K相的非常接近。我现在没法判断就是什么。请教各位大侠,像这种情况,还有别的什么方法可以区分图所示斑点究竟是有序FCC固溶体,还是 FCC+K两相共存?

  • 关于衍射斑点的问题,求指点。

    就拿单晶来说,得到的衍射花样为明暗相间的斑点。我的问题是,所有平行于某个相同方向的衍射束经物镜聚焦后形成的的应该是一个点可是相对点这个尺度概念来言衍射花样中的斑点就显得太大了点。那岂不是我们用光阑套住的某一个衍射斑在像平面上得到的像也会失真吗?

  • 怎样区分二次衍射一次衍射斑点呢?

    怎样区分二次衍射一次衍射斑点呢?

    对镁铝合金样品做传统的电子衍射时,要获得取向关系时,就要设法拍摄同时含有基体和析出相的两套衍射普,这时候,可能由于析出相与基体的交互作用、样品厚度过厚、样品表面氧化等问题,往往伴随着二次衍射的发生,这对我正确标定衍射斑带来了一些问题。衍射普里面不仅有镁基体的一次衍射,析出相的一次衍射,也有以镁基体较强的一次衍射作为析出相的入射束而产生的二次衍射。造成衍射普异常复杂。 问题是,我们在对析出相进行标定的过程中,该如何去鉴别哪些是析出相的衍射斑点,哪些又是由于二次衍射而带来的斑点呢? 看过清华的张文征老师的文章讲到过关于二次衍射的模拟,进而对衍射普进行合理解释。如果要模拟的话,需不需要哪款软件来模拟呢?关于二次衍射模拟事例详情见下图。(取自张文征教授,Philosophical Magazine Letters,2013)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1/201501122123_532042_2762168_3.pn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1/201501122124_532043_2762168_3.png

  • 【求助】电子衍射斑点拉长

    我做电子衍射花样的标定时,中心透射斑点是圆的,但是衍射点都向一个方向拉长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另外,怎么通过纤维(面心立方)的电子衍射斑点,标定纤维生长轴的方向?为什么衍射斑点有的亮,有的暗,我知道是各个晶面的衍射强度不一样,我想知道怎么判断各个晶面的相对衍射强度(面心立方)。在这里先谢谢各位朋友的大力支持啦。。。

  • 急求教衍射斑点标定。。

    各位老师们,我做了衍射花样,是用CCD相机输出的,在右下角的标尺是5纳米分之一,然后测量晶面间距,我是利用imagine J,首先测量出标尺的距离L1,然后测出衍射斑点距离中心斑点的距离L2,用L1/(5*L2),得出晶面间距,是吗??求解。忙活了好长时间不知道是不是这么做的???

  • 读《穿西装的斑点狗》有感

    读《穿西装的斑点狗》有感 随笔/落雪飞花 今天,《读者》里的一篇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题目叫《穿西装的斑点狗》,我很奇怪,斑点狗也能穿西装?于是,我接着往下看。 原来,文章主要讲一位自称“斑点狗”的小孩,因为妈妈得了格林巴利症,全身一点力气也没有,想照顾妈妈。可是,妈妈因为的了病而变得很暴燥,对小孩说:“你只是一个小孩,你也需要别人照顾呢!”但是小孩却穿上爸爸的西装,扮成大人,照顾自己的妈妈,妈妈被感动了。 看完了这篇文章,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的妈妈。 我的妈妈非常关心我。为了我的学习,超了不少心。为了我能多才多艺,帮我报了美术班和钢琴班。一开始,我常抱怨妈妈把我星期六的时间占用了,妈妈说是为我好,可是我依然不高兴。后来,我逐渐喜欢上了美术和钢琴,也理解了妈妈。 相比之下,我非常惭愧。一个小孩都能照顾妈妈,我一个五年级学生却让妈妈生气。看来我连一个小孩都不如啊!我又想到一些人,小时备受母亲关爱,长大了却嫌母亲年老不中用,一脚踢开母亲。自己丰衣足食,母亲却穿布衣,吃剩饭、、、、、、想一想,历代的英雄、伟人,那一个没有母亲? 我们一定要孝敬母亲,不要失去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