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白屈菜

仪器信息网白屈菜专题为您整合白屈菜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白屈菜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白屈菜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白屈菜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白屈菜话题讨论。

白屈菜相关的资讯

  • 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饲料添加剂中重金属限量试验 比浊法》等3项农业行业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稿)
    2.《饲料添加剂中重金属限量试验 比浊法》标准文本(公开征求意见稿.pdf.pdf3.《饲料添加剂中重金属限量试验 比浊法》编制说明(公开征求意见稿).pdf.pdf4.《饲料中黄霉素A的测定》标准文本(公开征求意见稿).pdf.pdf6.《饲料中血根碱、白屈菜红碱的测定》 标准文本(公开征求意见稿).pdf.pdf8.公开征求意见反馈表.doc.doc5.《饲料中黄霉素A的测定》编制说明(公开征求意见稿).pdf.pdf7.《饲料中血根碱、白屈菜红碱的测定》编制说明 (公开征求意见).pdf.pdf
  • 基于屈曲不稳定性编码的非均质磁化实现软材料结构动态形貌的调控
    拥有主动变形能力的三维可变形结构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可有效提高生物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受这一特性启发,研究人员已开发了多种基于水凝胶、液晶高分子、硅胶弹性体等的软材料体系,在外界不同条件的刺激下(如化学溶剂、温度、酸碱度、光等),实现了各式三维结构的可控形貌变换(Nature 2021, 592, 386;Nature 2019, 573, 205;Nature 2017 , 546, 632)。 但是,目前已有的方案主要基于软材料形貌的准静态调制,如何实现多种尺度下多模态各向异性形貌与结构的动态调控,非常具有挑战性。近期,香港中文大学张立教授团队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金东东副教授,联合香港城市大学张甲晨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柳教授,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软材料结构动态形貌调控方法。该团队结合硬磁性颗粒与弹性体制备得到磁性弹性体,并使其在一端受限的条件下溶胀产生可控的屈曲结构,接着加以磁化形成各向异性的三维磁畴分布。得到的磁性弹性体在外界可编程磁场的驱动下,能够实现多模态三维形貌的动态可控变换,在微流体操纵、软体机器人等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相关研究成果以 “Dynamic morphological transformations in soft architected materials via buckling instability encoded heterogeneous magnetization” 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图 1. 条带形与晶格状磁性弹性体的动态形貌调控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研究首先将未充磁的钕铁硼微颗粒掺入硅胶弹性体前驱体中,在亲水修饰的玻璃基底上固化形成一端固定的条形或晶格结构。接着将其置于与硅胶极性相似的有机溶剂中(如甲苯、正己烷等),由于溶剂分子被弹性体吸收并扩散至高分子网络中,引发磁性弹性体的溶胀行为。但是,由于一端受到基板约束,磁性弹性体溶胀形成的轴向压缩力只能使其非均质变形,最终产生屈曲结构。屈曲结构的具体三维形貌可通过弹性体的三维尺寸、人造缺陷乃至晶格连接方式进行精准调控。此后,将屈曲变形的磁性弹性体置于强脉冲磁场下(约2.5T)磁化,再浸泡于不相溶的溶剂中(如乙醇)收缩至原始的条形或晶格结构,能够得到一定程度上“记忆”屈曲变形形貌的三维磁畴分布。此时,施加不同强度、方向或梯度的外加驱动磁场,磁性弹性体基于内部磁畴与外加磁场的磁偶极相互作用,便可产生如波浪、褶皱等的多模态动态三维变形。这种基于不稳定性屈曲变形设计并排布软材料内部磁畴取向(即“磁编程”)的方法,无需额外的模板设计与辅助,便可快速实现各向异性的非均匀磁化分布的。结合外加可调制磁场的精准驱动,能够产生自由度远超准静态形貌调制的多模态动态形貌变换。此外,如图2所示,为了阐明磁性弹性体的调控机制,该研究团队开发了一套分析模型与有限元计算方法,在条形和晶格结构屈曲变形、充磁乃至磁控变形的过程中,可有效反映并预测各参数对动态形貌的影响行为,可为今后磁性软体材料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图 2. 屈曲变形编码的磁性弹性体的理论分析模型。(a-b)条带形与晶格状磁性弹性体的屈曲变形模型。(c-d)条带形磁性弹性体的理论与实际屈曲变形行为。(e)条带形磁性弹性体的磁化与磁驱动变形模型。(f-g)条带形磁性弹性体在不同几何尺寸与连接条件下的理论与实际屈曲变形行为。(h-i)条带形磁性弹性体的理论与实际磁畴取向分布。(j)条带形磁性弹性体的理论与实际磁驱动变形行为。最后,通过利用各式屈曲变形产生的不同微流体行为(如定向流体、混合流体、涡流),该研究结合高精度3D打印技术(nanoArch S130,摩方精密)制备的微型模板、微流控芯片和尺寸定制的微颗粒,成功将磁性弹性体用于液滴的可控融合与精准操控(图3),颗粒的尺寸筛选,微液滴的富集检测,微流控的混合增强,以及软体机器人的可控驱动(图4)。总之,香港中文大学张立教授团队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金东东副教授提出了一种利用屈曲不稳定现象编码的新型磁编程方式,用以实现软材料结构形貌的动态调控,为今后磁性软材料跨尺度的多模态变形行为提供了一种研究手段,有助于今后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复杂形貌变换的潜在机制,拓展可变形结构在格式工程领域的应用价值。 图 3. 屈曲变形编码的条形磁性弹性体在外加驱动磁场下的动态行为。a-c. 不同磁场参数下产生的不同微流体分布。d-e. 在液滴融合与可控运输中的应用。 图 4. 屈曲变形编码的磁性弹性体在微颗粒尺寸筛选(a),微液滴富集检测(b),微流控辅助混合(c),软体机器人运动控制(d)中的应用示例。
  • 蔡司增资升级 将统一管理蔡司中国区5公司
    近日,蔡司光学仪器(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蔡司上海”)与上海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上海外高桥(集团)有限公司及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新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项目谅解备忘录。经上海市商务委员会认定后,蔡司上海将升级为管理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集中管理蔡司集团在中国地区的其他5家公司。   据了解,蔡司光学仪器(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是香港蔡司远东有限公司发起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于1999年成立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此次备忘录签署后,蔡司将对蔡司上海增资180万美元。增资后,蔡司上海的注册资本将由增资前的20万美元增加为200万美元。   蔡司总部还将授权蔡司上海统一管理,包括蔡司工业测量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蔡司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卡尔蔡司夹具系统(长春)有限公司、蔡司远东有限公司和卡尔蔡司光学(广州)有限公司在内的5家企业,成为在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内,企业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的唯一总机构。   对于此次“升级”,蔡司中国董事会成员和财务总监ChristianMartin表示,地区总部将有效地支持蔡司未来持续的增长:“这不仅意味着我们的研发部门和生产线部分将继续扩张,也意味着我们整个总部的运营服务如人力资源、财务等各个管理职能也将拓展到在华的5家公司,从而进一步推进业务整合和销售增长。”   记者了解到,蔡司集团上海公司在2011/2012财年创造了20亿人民币的业绩,目前中国区是蔡司集团在亚太地区最大的增长市场。
  • 海洋光学全球副总裁、亚太区总裁孙玲博士
    孙玲博士现任海洋光学全球副总裁,亚太区总裁,海洋光学董事。孙玲来自中国四川成都,1989年在四川师范大学取得化学学士学位,她先后在中国四川电视台任记者,以及在成都体育大学任教。之后,孙玲前去日本深造,她于2000年在日本埼玉市埼玉大学取得材料科学硕士学位,2004年在日东京工业大学取得材料学博士学位。2004到2006年,孙玲博士曾在日本东京BAS公司作为海洋光学主管工程师工作了两年多。   2006年孙玲加盟海洋光学,负责在中国开展业务。在孙玲博士的领导下,海洋光学中国团队从孙玲博士一人发展到如今的40多人,同时亚太区销售额实现了年平均20%的增长,并且辉煌业绩仍在被不断改写。   孙玲不仅是一位成功的职业经理人,更是一位漂亮、具有魅力的女人,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在她看来,生活和事业同样重要,要学会爱,爱自己、爱家人、爱朋友、爱事业……   节日寄语:     “懂得生活的人,才能领略到腊梅的清馨 懂得关爱的人,才能感受到生命的美丽 经过不懈努力的人,才深深知道幸福来之不易。祝全体女同胞在13年家庭事业双丰收!”   专访:   海洋光学:助创新应用“梦想成真”——访海洋光学全球副总裁、亚太区总裁孙玲博士   海洋光学加快“深入中国、融入中国”——访海洋光学全球总裁Rob Randelman博士和亚洲区总经理孙玲博士
  • 宁波材料所在双曲等离激元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等离激元光子学(plasmonics)是目前材料科学、凝聚态物理、纳米光子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前沿领域之一。等离激元(plasmon)通常指固体中自由电子集体振荡的量子化,是凝聚态物理中最基本的几种元激发之一。等离极化激元(plasmon polariton)是指光子与等离激元耦合形成的一种特殊电磁模式,是一种半光子半电子的准粒子,是极化激元(polariton)中的一种(还有声子极化激元、激子极化激元等)。等离激元可以将光场局域到纳米尺度,突破阿贝光学衍射极限,增强光子-电子-物质的相互作用,为纳米尺度光子的精确调控提供有效手段,对光电器件的纳米尺度集成、光子芯片、电催化与光催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双曲等离激元是等离极化激元的一种,其等频面为双曲型,具有双曲光学色散行为(表现为平行与垂直于各向异性轴的介电常数满足 ε‖'ε⊥'1000℃)和力学稳定性(1000次弯折)远超由贵金属/介质多层膜构建的双曲超材料,例如由贵金属/有机介质多层膜构建的柔性双曲超材料的工作范围一般小于100℃。   该工作发展了一种构建高性能、高稳定性等离激元材料与器件的新方法,有望拓展柔性等离激元光子学与纳米光子学器件的应用范围。相关成果以“Flexible but Refractory Single-Crystalline Hyperbolic Metamaterials”为题发表在国际期刊Nano Letters上(DOI:10.1021/acs.nanolett.3c00512)。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图a.基于TiN/ScN 超晶格的柔性单晶双曲超材料概念图;b.2英寸双曲超材料;c.柔性单晶双曲超材料制备流程;d.透射电镜图;e.光学品质因子;f.1000℃高温稳定性 g.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光学双曲色散行为
  • 宁波材料所在中低温区热电材料与器件领域获进展
    热电技术可实现热能与电能直接相互转换,具有纯固态、无噪音、无运动部件等优点,在诸如深空探测等领域已实现重要应用。当前热电技术规模化应用瓶颈在于转换效率偏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光电热功能材料与器件团队聚焦热电性能优化、器件设计制备以及系统集成应用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针对当前唯一实现商用化的Bi2Te3热电材料,该团队利用大数据优选具备纳米活性的笼状物材料进行第二相掺杂,实现了电声差异散射,进一步设计缺陷工程掺杂提升功率因子,解决了该类体系中电-热强烈耦合的共性问题,制备了工业级(40mm)高性能样品(热电器件效率较商业产品提升约75%)。相关成果以High-Performance Industrial-Grade p-Type (Bi,Sb)2Te3 Thermoelectric Enabled by a Stepwise Optimization Strategy为题,发表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 2023, e2300338)上。针对中温区典型材料SnTe和GeTe,该研究提出了中熵工程的优化方案,设计了适当的固溶元素和固溶浓度精确调控体系的结构熵,提升了材料功率因子并降低晶格热导率,实现了电-热输运的部分解耦。得益于电声输运性能协同优化,SnTe峰值ZT达到1.5@800K,平均ZT达到0.8(300-800K),为该体系当前报道最高值;GeTe峰值ZT达2.12@650K,均值ZT高达1.43(300-773K)。相关成果分别以High-Performance Thermoelectric Material and Module Driven by Medium-Entropy Engineering in SnTe和Enhanced Thermoelectric Performance in GeTe by Synergy of Midgap state and Band Convergence为题,发表在《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2, 32, 2205458/2023, 33, 2212421)上。针对中高温区类金刚石银基/铜基材料,该团队对于令人困惑的热导率异常问题进行了理论澄清。研究通过探讨原子轨道、晶体场、局域四面体畸变等因素对电子结构的影响发现,在银基材料(AgBX2)中存在阴离子与两种阳离子成键强度的错配,由此引起强烈的非简谐性晶格振动,导致银基材料晶格热导率较铜基材料(CuBX2)低50%-80%。相关成果以Mismatched atomic bonds and ultralow thermal conductivity in Ag-based ternary chalcopyrites为题,发表在《物理评论B》(Physical Review B 2023, 107, 115202)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浙江省高水平人才专项支持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图1.(a)ZT值对比及工业级样品实物图;(b)器件示意图及最大转换效率对比图2.(a)同时实现高载流子迁移率和低晶格热导率;(b)共振能级和能带收敛示意图图3.(a)CuInTe2/AgInTe2电子态密度以及各元素轨道分波电子态密度;(b)两种材料的晶格热导率计算与实验对比
  • 霍尼韦尔任命新中国区总裁 过去两年中国区增长超50%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2018年11月15日,霍尼韦尔宣布任命余锋担任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一职,他也将继续担任霍尼韦尔特性材料和技术集团副总裁兼亚太区总经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7c416f0e-bc8a-4b6f-89a9-564bba599bab.jpg" title=" Capture png.PNG" alt=" Capture png.PNG" /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余锋于2017年1月加入霍尼韦尔。在他的领导下,霍尼韦尔特性材料和技术集团在中国过去两年营收增长超过50%。此外,余锋在该业务集团推行东方服务于东方(E4E)战略,将E4E营收增长三倍。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在开发领先的物联网技术方面,霍尼韦尔是全球领导者,我们在中国的长期创新是公司成功的重要因素,” 霍尼韦尔全球高增长地区总裁沈达理说:“余锋曾在不同行业和企业展现了卓越的领导力,是推动我们业务在中国取得持续成功的正确人选。”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霍尼韦尔特性材料和技术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腾说:“余锋曾经是,也将继续成为特性材料和技术集团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他建立了强有力的客户关系,推动了卓越的业绩,他的领导能力也将有助于推动霍尼韦尔在中国所有业务取得强劲业绩。”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在加入霍尼韦尔之前,余锋在由英格索兰剥离出的安全和安防行业的先锋安朗杰公司担任高级副总裁和亚太区总裁一职。在此之前,余锋先生曾在英格索兰担任多个管理层职务。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目前,霍尼韦尔中国是公司全球增长重要的贡献者。霍尼韦尔四大业务集团均已落户中国,上海是霍尼韦尔亚太区总部,同时在中国的30多个城市设有多家分公司和合资企业。霍尼韦尔在中国的员工人数现约13,000名,其中20%为研发人员。 /p p br/ /p
  • 英斯特朗材料试验机对赫氏复合材料进行弯曲测试
    英斯特朗,全球材料和结构测试设备制造的领先者,非常荣幸地宣布,安装在英国剑桥赫氏复合材料公司的600KN超高万能材料试验机成功通过试运行,可在-80°C到+350°C之间,对高级结构复合材料进行弯曲测试。   作为赫氏公司力学性能测试设备首先供应商之一,英斯特朗和赫氏有源远流长的合作关系-一起携手超过20年。赫氏公司全球工厂都安装了英斯特朗大量的测试设备,赫氏剑桥工厂配备了一系列英斯特朗测试设备,从台式机到最新购置的最新设备。   赫氏实验室工程师John Rennick评价说:“选择英斯特朗的理由是,能满足机器正常工作要求的能力,故障后快速响应能力,维修能力。英斯特朗设备在剑桥实验室无问题运行了多年,现场的材料工程师使用机架和Bluehill软件感到非常舒适。”   他们最新的英斯特朗系统包括了优异的对中性能和配置了许多附件,可进行各种各样的测试。配备的对中夹具可以按照NADCAP标准的要求,消除任何载荷线性偏差。液压夹具可帮助试样对中,和在高载荷加载下,提供优异的夹持功能。采用的特殊设计保证了,在-80°C到+350°C之间的测试温度范围内,夹具头和被夹试样在环境箱内,而液压油在箱外。   测试系统配置了英斯特朗Bluehill 2测试软件。赫氏剑桥工厂最近对所有英斯特朗设备进行了软件升级至Bluehill 2友好的使用界面,此举将减少运营培训费用和错误风险。软件使用非常直觉,易于掌握,包括了所有的功能,从高级计算到生成赫氏客户需要的报告。通过使用内置的转换功能,所有现存的Bluehill 1测试方法都会自动转换至最新的软件中。   John Rennick补充道:“英斯特朗在整个过程中,提供了优秀的支持和沟通,分派了一位专注的项目工程师在英斯特朗公司和赫氏工厂,对新机架进行了测试。机器的安装和正常工作日期已经告知了我们,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在3周的货运时间内,我们已对机架进行了签核和试运行,要求的验收标准达到了优秀。”      关于英斯特朗公司   英斯特朗是材料和结构测试设备制造的领先者。作为一家专业生产万能材料试验机的企业,英斯特朗生产试验机和提供服务,用来测试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材料、组件和结构的力学性能。   英斯特朗材料测试系统可在极大范围内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评价,试验对象从易碎的灯丝到高级合金,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包括研发、质量和寿命测试。除此之外,英斯特朗还能提供广泛的技术服务,包括协助实验室管理、标定和培训。   更多信息,请浏览网站www.instron.com   关于赫氏公司   作为一家跨国公司,销售额超过13亿美金的赫氏公司(www.hexcel.com)是世界上高级结构材料制造的领先者。总部位于美国,在欧洲和美国有13家工厂,赫氏今天提供广泛和产品和服务在行业中无与伦比的深度。 从全球制造工厂,生产的先进材料解决方案的全方位,这包括来自碳纤维及织物增强一切预浸材料(或“预浸料”)和蜂窝芯,粘合剂、模具材料和成品飞机结构。
  • 重磅:赛默飞任命中国区新总裁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 /strong 讯 赛默飞世尔科技(以下简称:赛默飞)近日宣布,现任中国区商务运营副总裁冯时瀚(Hann Pang)先生将接任赛默飞中国区总裁一职,同时现任中国区总裁艾礼德(Tony Acciarito)先生,亦将升任赛默飞亚太及日本地区总裁一职,任命于2021年1月1日起生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2cca13a1-852c-4cf2-bff5-32bb15115178.jpg" title=" f14d720f-1075-45b6-aea1-8551da1e61db.jpg" alt=" f14d720f-1075-45b6-aea1-8551da1e61db.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冯时瀚(Hann Pang) /strong /p p   “冯时瀚先生升任中国区总裁是持续推进赛默飞在华业务发展的重要一步。他在赛默飞多年的业务积累以及商务运营领域20多年的卓越经验,使他成为担任这一重要职务的理想人选,对此我充满信心。” 赛默飞高级副总裁、区域总裁蒋文康(Syed Jafry)先生表示,“同时我也感谢艾礼德先生在过去三年里做出的卓越贡献,为公司在2021年及未来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p p   “感谢公司对我的信任,同时也感谢艾礼德先生过去三年的领导。” 冯时瀚表示,“我非常期待与中国领导团队紧密合作,共同推动赛默飞在华的持续增长战略,进一步拓展业务规模。我和公司也将充分支持员工进一步发挥潜力,同时践行我们的使命——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 /p p   冯时瀚先生于2012年加入赛默飞,时任赛默飞台湾地区董事总经理。在职期间,他曾担任多个高级领导职务,包括赛默飞东南亚和台湾地区副总裁兼总经理及亚太区化学分析副总裁兼总经理。在担任中国区商务运营副总裁期间,他带领中国区商务运营团队为多个业务领域制定和实施业务扩展战略,结合国家整体战略重点方向,推动业务长期持续发展。 /p p   冯时瀚先生出生于新加坡,目前与家人定居在中国上海。他拥有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以及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机械工程学士学位和市场营销学士学位。 /p p   赛默飞世尔科技进入中国发展已超过35年,在中国的总部设于上海,并在北京、广州、香港、成都、沈阳、西安、南京、武汉、济南、东莞等地设立了分公司,员工人数约为5000名。产品主要包括分析仪器、实验室设备、试剂、耗材和软件等,提供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为各行各业的客户服务。 /p p   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现有8家工厂分别在上海、北京、苏州和广州等地运营。赛默飞在全国还设立了6个应用开发中心以及示范实验室,将世界级的前沿技术和产品带给中国客户,并提供应用开发与培训等多项服务 位于上海和苏州的中国创新中心,拥有100多位专业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及100多项专利。创新中心专注于垂直市场的产品研究和开发,结合中国市场的需求和国内外先进技术,研发适合中国用户的技术和产品 赛默飞拥有遍布全国的维修服务网点和特别成立的中国技术培训团队,在全国有超过2800名专业人员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 /p
  • 论碳纳米材料产业化的“三部曲”
    p style=" padding: 0px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x text-indent: 2em white-space: normal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75em " 碳纳米材料作为新型材料界的“红人”,具有高端应用与复合应用的双重优势;其突出的力学、电学和化学性能引发了国内外持久的研究热潮,被誉为推动传统产业创新转型和升级换代的重要推手。 /span /p p style=" padding: 0px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x text-indent: 2em white-space: normal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 近期,中国粉体网联合江苏省纳米技术产业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主办了以“碳纳米材料产业化”为主题的“2018低维碳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交流会”。综合来看,碳纳米材料要实现产业化需要走这三步。 /span /p p style=" padding: 0px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5px text-indent: 28px white-space: normal " br/ /p p style=" padding: 0px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x text-indent: 2em white-space: normal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 strong 第一步:料要成材 /strong /span /p p style=" padding: 0px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x text-indent: 2em white-space: normal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 以石墨烯为例,大规模制备高质量石墨烯是其应用的基础,石墨烯原料主要为鳞片石墨,目前制备的方法有:机械剥离法、化学氧化法、晶体外延生长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具体对比如下: /span /p p style=" padding: 0px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5px text-indent: 2em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news.cnpowder.com.cn/img/daily/2018/05/09/113102_135974_newsimg_news.jpg" width=" 400" height=" 300" style=" border: 0px margin-left: -3em !important " / /p p style=" padding: 0px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x text-indent: 2em white-space: normal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 2018低维碳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交流会上,来自北卡罗莱纳州中央大学的戴贵平教授为我们带来一种新鲜的研究思路:采用三聚氰胺作为原料制备三维石墨烯与氮沉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因为三聚氰胺里既有N原子又有C原子,可以同时提供实验所需的氮源和碳源。 /span /p p style=" padding: 0px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x text-indent: 28px white-space: normal line-height: 1.75em " br/ /p p style=" padding: 0px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x text-indent: 2em white-space: normal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 strong 第二步:材要成器 /strong /span /p p style=" padding: 0px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x text-indent: 2em white-space: normal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 第二步是实现石墨烯等碳纳米材料产业化最为关键的一步,是联通材料与应用的纽带。石墨烯的表面状态非常稳定,亲油性和亲水性都很差,不能有效地与复合材料基体进行复合,并且易形成团聚体。因此,对石墨烯进行表面改性以及分散尤其重要。 /span /p p style=" padding: 0px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5px text-indent: 2em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news.cnpowder.com.cn/img/daily/2018/05/09/113102_038265_newsimg_news.jpg" width=" 400" style=" border: 0px margin-left: -3em !important " / /p p style=" padding: 0px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x text-indent: 2em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color: rgb(127, 127, 127) " 石墨烯的分散方法 /span /p p style=" padding: 0px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x text-indent: 2em white-space: normal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 除了了解分散方法,分散结果的表征也尤为重要,常用的表征方法主要有测量沉降速度、测量堆积密度、采用浊度计、测量Zeta 电位以及测量粒度分布,其中粒度分布的测量已为人们所熟知。 /span /p p style=" padding: 0px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x text-indent: 2em white-space: normal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 用激光粒度仪测量粉末的粒度分布来表征分散性,主要是应用光的散射原理和仪器的光学结构,计算机事先计算出了仪器测量范围内各种直径粒子对应的散射光能分布,通过适当的数值计算,得到与之相应的粒度分布。 /span /p p style=" padding: 0px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x text-indent: 2em white-space: normal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 通常颗粒的平均粒径越小,表明颗粒分散性越好,即没有或只有少量软团聚,该方法可以用来检验各种方法的分散效果。 /span /p p style=" padding: 0px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x text-indent: 2em white-space: normal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 strong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br/ /strong /span /p p style=" padding: 0px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x text-indent: 2em white-space: normal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 strong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第三步:器要成用 /strong /span /p p style=" padding: 0px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x text-indent: 2em white-space: normal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 碳纳米材料应用广泛,以石墨烯为例,石墨烯的复合材料是石墨烯应用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其根据复合材料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span /p p style=" padding: 0px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x text-indent: 2em white-space: normal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 strong 1、“石墨烯+涂料” /strong /span /p p style=" padding: 0px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x text-indent: 2em white-space: normal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 石墨烯同时具备优异的导电性和防腐蚀性能,因此可以用于导电涂料和防腐涂料。 /span /p p style=" padding: 0px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5px text-indent: 2em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news.cnpowder.com.cn/img/daily/2018/05/09/113102_256561_newsimg_news.jpg" width=" 400" style=" border: 0px margin-left: -3em !important " / /p p style=" padding: 0px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x text-indent: 2em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color: rgb(127, 127, 127) " 石墨烯防腐涂料“迷宫效应”示意图 /span /p p style=" padding: 0px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x text-indent: 2em white-space: normal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 2018低维碳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交流会上,青岛德通纳米于锦女士(代萧小月博士)介绍了石墨烯的化学以及物理分散方法以及应用于防腐涂料的实际案例。 /span /p p style=" padding: 0px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x text-indent: 2em white-space: normal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 strong 2、“石墨烯+新能源汽车” /strong /span /p p style=" padding: 0px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x text-indent: 2em white-space: normal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 石墨烯复合材料可替代金属或玻璃钢用于汽车壳体,具有质量轻,强度高,可设计性强的特点。除此之外,还可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储能材料: /span /p p style=" padding: 0px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5px text-indent: 2em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news.cnpowder.com.cn/img/daily/2018/05/09/113102_264687_newsimg_news.jpg" width=" 400" style=" border: 0px margin-left: -3em !important " / /p p style=" padding: 0px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x text-indent: 2em white-space: normal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 来自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刘立伟研究员介绍的高质量薄层石墨烯薄膜可用于锂电电芯正极导电浆料、锂电前驱体材料制备导电浆料以及锂电铝箔涂炭浆料。 /span /p p style=" padding: 0px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x text-indent: 2em white-space: normal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 常州大学的马昕教授分析了锂电池及原材料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并介绍了低维碳纳米材料作为锂电池导电剂的多项优势以及新研发的硅负极材料。 /span /p p style=" padding: 0px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x text-indent: 2em white-space: normal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 strong 3、“石墨烯+导热材料” /strong /span /p p style=" padding: 0px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x text-indent: 2em white-space: normal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 石墨烯是一种超级新型纳米材料,具有超高强度、超高导热系数,通过工艺处理可以得到性能良好的碳基导热膜。 /span /p p style=" padding: 0px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5px text-indent: 2em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news.cnpowder.com.cn/img/daily/2018/05/09/113102_281555_newsimg_news.jpg" width=" 400" height=" 300" style=" border: 0px margin-left: -3em !important " / /p p style=" padding: 0px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x text-indent: 2em white-space: normal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林正得提出将石墨烯附着到海绵等多孔结构的材料,得到的三维石墨烯材料的导热率会大幅度提高,而且成本较低。 /span /p p style=" padding: 0px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x text-indent: 2em white-space: normal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崔彦斌研究员将石墨烯加到环氧树脂中,通过大大提高导热率制备出碳基导热膜,而且相比于国外市场的导热膜,具有价格低的优势。 /span /p p style=" padding: 0px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x text-indent: 2em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 strong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strong /span /p p style=" padding: 0px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x text-indent: 2em white-space: normal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 strong 综述: /strong /span /p p style=" padding: 0px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x text-indent: 2em white-space: normal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 一个材料的兴起必然要经过三个阶段: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成用。石墨烯产业目前尚处于技术概念期,要真正进入产品导入期和市场扩张期,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是从“书架”走向“货架”已成必然,让我们共同期待碳纳米材料即将带给我们的崭新未来! /span /p
  • 重大变动:赛默飞大中华区总裁“换帅”
    p   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以下简称:赛默飞)近日宣布,自2018年1月1日起,艾礼德(Tony Acciarito)先生将担任赛默飞大中华区总裁一职。以现任大中华区总裁江志成(Gianluca Pettiti)先生打造的卓越业绩为基石,艾礼德先生将带领中国团队持续推出定制化的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推动赛默飞在中国市场不断增长。江志成先生届时将就任赛默飞全球生物科学业务总裁一职。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2e1fbe4c-26f3-4634-9735-de34e90fbcb1.jpg" title=" 2017-12-01_115912.jpg" / /p p   赛默飞高级副总裁及亚太区新兴市场欧洲中东非洲总裁蒋文康(Syed Jafry)先生表示:“在过去几年中,赛默飞一直践行‘扎根中国,服务中国’的承诺,并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我们在向客户提供领先技术和服务同时,也携手合作伙伴共同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市场的发展不断深化,我相信凭借艾礼德先生丰富的跨部门协作经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以及卓越的领导力,将带领赛默飞中国团队迈向发展的新纪元。” /p p   “中国是全球最具活力的市场之一,对于此次任职我非常期待,亦有信心带领赛默飞在中国继续阔步向前。”艾礼德表示,“我们将继续与政府、客户以及合作伙伴保持紧密合作,共同携手帮助中国实现更健康,更洁净、更安全的愿望。” /p p   在接任新职位之前,艾礼德先生目前担任赛默飞中国区副总裁一职。艾礼德先生拥有长达25年的行业经验,并于2009年加入赛默飞担任赛默飞澳洲区总监和总经理。2014年1月他被任命为赛默飞韩国区副总裁和总经理,带领跨部门规划并实施公司立足韩国市场的长期发展战略,成功实现公司业务在韩国市场上的飞速增长。 /p p    strong 关于赛默飞世尔科技 /strong /p p   赛默飞世尔科技(纽约证交所代码:TMO)是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公司年销售额超过200亿美元,在全球拥有约65,000名员工。我们的使命是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我们帮助客户加速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解决在分析领域所遇到的复杂问题与挑战,促进医疗诊断发展、加速药物上市进程、提高实验室生产力。借助于首要品牌Thermo Scientific、Applied Biosystems、Invitrogen、Fisher Scientific和Unity Lab Services,我们领先结合创新技术、便捷采购方案和全方位服务。 /p p    strong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 /strong /p p   赛默飞世尔科技进入中国发展已超过35年,在中国的总部设于上海,并在北京、广州、香港、成都、沈阳、西安、南京、武汉、昆明等地设立了分公司,员工人数超过4000名。我们的产品主要包括分析仪器、实验室设备、试剂、耗材和软件等,提供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为各行各业的客户服务。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现有6家工厂分别在上海、北京和苏州运营。我们在全国还设立了5个应用开发中心,将世界级的前沿技术和产品带给中国客户,并提供应用开发与培训等多项服务 位于上海的中国创新中心结合中国市场的需求和国外先进技术,研发适合中国的技术和产品 我们拥有遍布全国的维修服务网点和特别成立的中国技术培训团队,在全国有超过2000名专业人员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我们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 /p
  • 石化油气行业的变化、挑战和趋势——访美国PAC亚太区副总裁王正勇
    p   4月13日,全球石化油气分析知名公司美国PAC公司在北京港澳中心瑞士酒店举办 “2018年航空油品质量与飞行安全技术研讨会” ,携手中国民航(CAAC)适航审定中心、中石化石油化工研究院RIPP,ASTM标准委员会专家,与来自空军、海军、首都机场等油料使用单位,以及“三桶油”,民营地炼,检验检疫和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石化人”共同探讨全球航油航化发展趋势,质量标准规范,航空油品质量对飞行安全的影响,以及当下航油质量控制的新挑战及解决方案等。 /p p   研讨会间隙,仪器信息网编辑借机采访了美国PAC公司亚太区副总裁Samuel Wong王正勇先生,请其介绍当前石化油气行业变化、挑战和趋势,王先生以石化生产供应链为索图,从原油供应、炼油挑战、消费趋势、新能源和智能生产等几方面为大家分享了其对石化行业的精辟理解,访谈纪要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04191260-236b-4fe1-8a88-1a4fedab6b25.jpg" title=" IMG_5438小.jpg" height=" 3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美国PAC亚太区副总裁Samuel Wong /span /p p    strong 原油市场“价暖质劣” /strong /p p   原油价格对石油化工行业的影响巨大。受地缘政治及美国页岩气的开发,原油价格犹如“过山车”,从曾经的每桶一百多美元高位一路下滑到2015年前后的近每桶三十美元,对整个石化行业投资乃至全球经济影响甚大,期间上游勘采,油服等环节成为“重灾区”,大面积关停和裁员 中国的勘探业务板块也受影响,大幅亏损,投资受抑。近两年原油价格持续“回暖”,市场乐观看好2018年原油价格“望7看8”,预计在70-85美元/桶区间,据悉2018年,中海油投资较2017年增加近1倍,其中最主要的是加大对上游环节的投入。 /p p   另一方面,原油劣质化趋势越来越严重。原油按照国际分类,按照硫含量不同,分为甜和酸(sweet and sour),甜即是好油,硫含量较低,成本比较高,酸油即劣质油。而目前含硫和高硫原油比例和产量均趋于增长,全球剩余可采储量中硫含量& gt 1.5%的高硫原油约占70%,而中国高酸原油约5800万吨/年,约占全国产量的30%。与此相对,环保排放标准和规范愈趋严格,如中国车用油排放有升级到国五、国六,均有对硫或氮排放的要求 2016年底国际海事组织(IMO)颁发了新的规范,对船用燃料油硫排放提出了新的标准,要求硫含量从3.5%降到0.5%,而排放控制区(ECA)则要降低到0.1%,这对炼油工业及其供应链带来极大的影响。 /p p   strong  产能过剩,“深加工,调结构” /strong /p p   从油品需求来讲,全球需求保持稳定年增长1%-2%,第一,现在炼油产能增长远远超出需求增长 第二,从石化需求来讲,产能不能满足石化需求增长,包括乙烯、聚酯等,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石化产能还有增长的空间。如2016年,中国加工原油近5.4亿吨,生产汽煤柴三大油品合计3.48亿吨,平均开工率不足70%,产能过剩,尤其是柴油消费放缓,但航空出行及乘用车增长,航煤和汽油增加较快,为此增加柴油出口,降低柴汽比,乃至改变整个炼油产品结构,迎接“消费升级”是当下炼化企业发展的趋势。近年来规划筹建的炼化一体化项目,从炼油到石油化工下游产品,同期全面进行,从一千万吨一体化,到现在三千万吨、甚至四千万吨一体化,部分炼油企业,成品油是副产品,产品是乙烯、PTA等,企业的整个工艺设计是为石化来设计的,这已成为一个发展趋势。 /p p   传统炼化企业,当下面临原油劣质化、炼油产能过剩、消费市场变化大,排放标准严等诸多因素影响,许多炼油厂面临倒闭风险,过去十几年全球关闭了47个炼油厂,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和欧洲。原油劣质化趋势,企业要么高价购买甜油,低硫油加工 要么通过改进装置,采用新的技术,高效加工劣质油,深度加工,这也是国际上主流的趋势,其关键在于渣油最大限度的转化为轻质油品。近年来以增加多产汽油和芳烃、多产航煤的脱碳和加氢工艺深受热捧。代表的有烷基化,固定床加氢处理,沸腾床加氢裂化等深加工技术。 /p p   strong  未来?新能源?数字工厂? /strong /p p   趋于严苛的排放标准,需要发展清洁燃料。国五汽柴油升级由原定的2018年1月提前到2017年1月,全国将在2019年执行国六 A阶段车用汽油和VI柴油,2023年执行国六阶段车用汽油,将从对硫/氮污染物指标控制,到油品组成的分析控制。未来20-30年,石化车用油仍会是主要的燃料油品,当然生物类组分的油品会越来越普及,乙醇汽油,生物柴油及航煤会更多的被使用。关于电动替代?Samuel Wong则认为,替代并不是那么简单,电网输送的效率以及新污染源问题,仍需要关注。随着电动、混合动力汽车市场日趋成熟,汽柴油的需求有可能出现下降趋势。但整体全球来讲,汽车数量还在高速增长,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汽车油品的需求短期内不会下降,且在接下来3-5年还会增长。 /p p   互联网、人工智能将在石化行业得到更多应用。中石化目前也正在打造“数字化、数字化交付、数字化工厂,智能制造”工厂项目,Samuel Wong认为随着物联网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将实现包括数据采集、传输、数据库,分析以及远程操控,并可以帮用户诊断,帮用户优化。就比如原油分析,通过对原油成分、工艺等掌握,对原油的分析的精度直接影响对工艺切割的精度。PAC的烃硫氮一体分析CNS可以提高用户的出油率,优化提高催化剂使用周期。 /p p    strong 石化人的新风貌 /strong /p p   石化行业的变化,从工艺、生产环节、检测手段、检测标准、人员配备都会带来相应调整。PAC经过大量的客户走访,发现了客户三种新的需求逐渐显现:首先是关注国际市场动态。之前各个企业只在相对局限的市场服务,因为原料、成品油等都是国家制定的价格,国外市场不需过多考虑。而现在炼油厂不能不关心国际市场、国际市场价格。其次是关注相关标准。之前,大多数炼油厂客户是不了解国际标准、行业的标准的,因为不需要了解。但现在面对国际市场,只有了解国际标准,才能更好的走到国际市场中去。再次是对应用各个环节的掌握。PAC发现,对客户仅仅在仪器层面的技术介绍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客户对闪点、馏程等某一具体的方法是很熟知的。而对于上升到对整个产品整个环节,则恰恰是他们缺乏的。如本次航空油品质量与飞行安全技术研讨会,PAC通过全球航空市场发展变化,标准规范,质量控制来呈现航空公司,油料供应,标准委员会,乘客们共同关心的飞行安全,正如某大型炼油企业航煤JFTOT分析的警示录“上天的油料,无儿戏”。 /p
  • 日立4月将重组 在京设中国亚太区总裁
    北京时间2月3日消息,本周五,日立发布声明称,将于今年4月把旗下业务范围重组为5个集团:基础设施集团、信息技术集团、电力系统集团、建筑机械集团和高功能材料集团,以加速公司社会基础设施业务的增长,继续整顿公司过度扩张的经营范围,最终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此外,日立还将在北京新设立“日立集团中国亚太区总裁”一职,负责监管其在中国和亚洲的业务,以继续扩大在中国的业务。目前,日立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占其销售总额的13%。   日立希望能在社会基础设施业务上加速增长,放弃一些不盈利的业务。日立在声明中称:“通过将彼此具有很强相关性的企业进行整合,我们将加快决策速度,实现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业务结构。由于受日元升值、全球经济衰退和自然灾害的影响,日立周四宣布该公司2011财年第三财季运营利润同比下降21%,但仍然维持全财年盈利预期4000亿日元(约合52.5亿美元)不变。   日立4月将进行重组 新设中国亚太区总裁   本周五,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执行役社长:中西宏明/ 以下简称,日立)发布声明称,决定构建新的经营体制,旨在能迅速应对以社会基础设施市场为核心的全球商业模式及服务需求的变化。日立将通过新经营体制的建立及其后的持续改革,实现经营效率的大幅提升,并确立“能在全球市场取胜的主要企业”这一地位。   1、整编五大主要事业集团,提高经营效率;强化“基础设施集团”的功能   日立将集团旗下广泛的事业进行重新整编,划分为“信息技术集团”、“基础设施集团”、“电力系统集团”、“建筑机械集团”、“高功能材料集团”五大事业集团。此举旨在对高关联性业务进行一体化运营,以提高决策速度和经营效率,实现集团事业资源分配的最优化,从而确立全球化的竞争体制。   此外,为了加速提升集团整体的经营效率,日立将于2012年4月1日设立社长直属的“社会创新项目本部”,以在预期成长性高的领域或地区开创新的事业。该本部主要负责促进信息技术系统和基础设施业务的联动、推动以核心客户为对象的紧密服务型综合营业、推动市场开拓型的地区营业、以及开创服务事业模式等工作。   在智能城市、水处理、交通等商机较多且瞬息万变的社会基础设施领域,为实现国际竞争力、事业规模、资源分配的最优化,“基础设施集团”将构筑能提供上下游整体服务的管理体制,业务范围包括产品、系统、服务的提供,以及咨询、工程建设等。为此,该集团将强化智能基础设施、系统工程、元件三个领域的应对能力,并和负责开创新事业的“社会创新项目本部”密切合作,提供下辖领域的产品和服务。在“信息通信集团”内也将下设类似机构,如设立向智能基础设施领域提供服务的信息系统部门“智能信息系统统括本部”,以期发挥日立的优势、通过IT和社会基础设施的融合提升服务价值。   今后,日立将通过本地化的战略制定和事业开展,在中国及亚洲地区进一步提升日立集团所提供的价值。同时,为了进一步加速社会创新事业的发展、参与以社会基础设施为核心的全球市场竞争,日立将坚持“Market In”方针,以市场需求为原点,确立“能在全球市场取胜的主要企业”这一地位。   2、日立集团设中国亚太区总裁 扩大在中国及亚洲地区的事业   为了更切实地结合亚洲带状地区*的市场需求开展事业,于2012年4月1日新设日立集团中国亚太区总裁一职。   在成长迅速、需求多样化的中国及亚洲地区,日立力求以本地化的视角进行市场分析、制定经营战略和地区战略,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快速决策,以扩大日立集团的事业。中国是占日立全球销售额13%的最大海外市场,今后也必将伴随十二五规划的实施而取得高速的发展。为持续扩大中国事业、加强与中国各界的合作关系,日立决定将中国亚太区总裁一职设于北京。  中国亚太区总裁将负责中国及亚洲地区的区域战略制定,同时担负采购管理、确定地区经营方针、以及同日本总社沟通的职责。此外,日立还将预算、人事、收益管理、投资、事业整编合作、品牌等日本总社的部分管理职能移交给中国亚太区总裁,以强化本地经营指挥塔的功能,同时还计划将其负责范围扩大至亚洲/太平洋地区。   将就任中国亚太区总裁的森和广自入职日立以来一直担任信息系统的营业工作,2003年6月以执行役身份担任日立中部支社长,2005年8月任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取缔役社长。2007年1月就任日立执行役副社长并负责电力系统、社会产业系统、汽车系统、制造等广泛领域的业务,自2011年4月起主管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集团国际业务。   * 亚洲带状地区:是指从日本至阿拉伯半岛的亚洲沿海地区,包括中国、东盟各国、印度、中东等24个国家和地区。 日立集团中国亚太区总裁的职位结构图   3、日立原中国总代表被调回 新任命北山隆一为中国总代表   2012年4月1日,日立执行役常务北山隆一将接替大野信行担任中国总代表。   大野信行自2009年4月担任中国总代表及日立(中国)董事长以来,在努力提升日立(中国)业绩的同时,积极响应中国社会的需求,领导日立集团开展节能环保事业,全面推进与中国政府、企业及研究机构的密切合作。除实现与重庆市、大连市在资源循环和低碳经济领域的合作外,还参与了天津、广州两市的环保型城市建设项目,取得了诸多成果。在这一任命后,大野信行将回国就任株式会社日立系统的取缔役副社长。   新任中国总代表北山隆一自入职日立以来,一直从事公共金融系统等信息通信系统方面的营业和市场工作。近年来,又作为日本国内营业的负责人在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北山隆一继任中国总代表及日立(中国)董事长后,将与在以电力系统事业为核心的社会基础设施事业领域拥有丰富经验的日立(中国)总经理小久保宪一一起,为中国事业的进一步扩大而不断努力。
  • Life Tech任命新的大中华区总裁(图)
    仪器信息网讯 近日获悉,Life Technologies(以下简称为:Life Tech)已于今年4月任命Gianluca Pettiti为Life Tech大中华区总裁。Life Tech原大中华区总裁Siddhartha Kadia调任Life Tech生命科学业务总裁。 Gianluca Pettiti   Gianluca Pettit 2006年加入Applied Biosystems(Life Tech 前身),担任财务规划和分析高级总经理一职 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担任Life Tech财务主管。在被任命为大中华区总裁之前,Gianluca Pettit是Life Tech拉美地区首席执行官。   加入Life Tech前,Gianluca Pettit就职于GE Money Bank,任财务规划和分析经理一职。(编撰:杨娟)
  • 治霾的钱去哪了?财政部点名批评了这些地方
    北京启动空气重污染蓝色预警、天津发布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河北启动重污染天气橙色应急响应̷̷近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又遭遇了“霾伏”。  12日,财政部对外发布一份关于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通报,列举五大典型案例,点名批评部分地方政府骗取、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违规扩大开支范围。  专项资金 多向使用  国务院2013年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副司长汪健此前介绍,2013年、2014年和2015年中央分别安排50亿元、98亿元和106亿元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财政部监督检查局今年5月对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9省区市进行检查,调查2013-2015年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省区市,共获得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39.4亿元,占资金总额的94.25%。检查组实地检查项目涉及中央专项资金80.72亿元,检查覆盖面为34% 检查共涉及121个资金分配管理部门和单位、719个专项资金使用单位。  检查发现,地方政府扩大开支范围现象突出:  ——安徽省谯城区、利辛县、灵璧县、泗县、五河县、怀远县、阜南县、太和县、寿县、霍邱县等10个县(区)扩大开支范围,2014-2015年在用于秸秆禁烧的专项资金中列支人员经费及单位奖励、工作经费等保障类经费2.19亿元,其中2014年7700万元,2015年1.42亿元。部分县区还将257.11万元专项资金挪用于与秸秆禁烧无关的办公楼维修、招待、新打机井、购买变压器等其他事项,其中2014年90.58万元,2015年166.53万元。  ——天津市环保局2015年在中央专项资金中安排425万元用于黄标车淘汰工作中产生的交通、邮电、办公等费用。  以拨代支 浪费闲置  检查还发现,部分地方存在专项资金闲置、乃至浪费等现象:  ——河南省郑州市城市管理局2015年集中采购186辆小型垃圾压缩车,其中分配给中原区的25台小型垃圾压缩车因车辆型号无法与垃圾站对接等原因造成车辆闲置,涉及762.5万元专项资金。  ——山西太原焦炭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太原市城中村(棚户区)和农村推广使用洁净煤焦替代工程指定配送企业,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从山西亚鑫煤焦化有限公司采购洁净焦炭14.61万吨,对其中抽验不合格的洁净焦炭3.88万吨,该公司未按规定拒付价款,涉及财政资金1941.35万元。  此外,有些地方为完成部门预算的项目支出进度,采取“以拨代支”方式向相关项目单位拨付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山西太原市环境保护局及下属分局属于此类,涉及金额24679.03万元。  依法追责健全监管  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张连起认为,中央安排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民众高度关切的话题。安排专项资金的本意,是专款专用,专项落实。  “但从检查的情况看,有的地方是移花接木,有的是挪用,有的是骗取,这些行为都是违反预算法的。”他说。  张连起认为,应该依法依规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他还建议今后增加督查频率,对重点地区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跟踪绩效评估。  针对此次检查发现的问题,财政部方面表示将按照《预算法》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追回被骗取、挤占、挪用、违反规定扩大开支范围的补助资金,责令相关地区进行整改。  同时,财政部门将研究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和违规惩戒力度,保障财政补贴资金使用的安全有效,防止财政存量资金在基层财政和项目单位沉淀。
  • 材料微区结构与形貌分析方法研究及应用
    材料的微区结构与形貌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和电子背散射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CT等。为帮助广大工作者了解前沿表征与分析检测技术,解决材料表征与分析检测难题,开展表征与检测相关工作,仪器信息网将于2023年12月18-21日举办第五届材料表征与分析检测技术网络会议,特别设置微区结构与形貌分析专场,邀请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材料微区结构与形貌分析技术研究与相关应用展开分享。部分报告预告如下(按报告时间排序):天津大学材料学院测试中心副主任/副高 毛晶《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在材料微区结构及形貌分析中的应用研究》点击报名听会毛晶,天津大学材料学院测试中心副主任/副高。负责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及透射相关制样仪器(包括球差透射电镜、离子减薄仪等)的运行维护及分析测试工作,具有较丰富的测试经验。熟悉其他各种大型仪器,包括XPS 、FIB 、 SEM等仪器原理、构造及使用。2017年赴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纳米功能所透射电镜组研修一年。掌握球差及冷冻杆、原位加热杆、电感、三维重构等各种透射电镜先进技术。通过合作的模式将其应用在各种纳米及能源材料的表征中。报告摘要: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可以实现原子尺度材料结构及形貌观察,是材料研究必不可少的手段。本报告主要介绍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在材料微区结构及形貌分析的应用研究,例如透射电镜STEM技术在电催化材料界面中的研究应用、纳米束衍射及中心暗场像在合金材料析出相观察等,并围绕具体工作对透射电子显微镜相关数据处理技术例如几何相位分析、三维成像技术等进行简单的介绍。牛津仪器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应用科学家 杨小鹏《牛津仪器多种显微分析技术及成像系统的介绍及应用》点击报名听会杨小鹏,博士,201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材料相变及表征微观组织,熟悉SEM、XRD、TEM、同步辐射等技术手段。曾任职EBSD后处理功能软件开发,熟悉晶体学及EBSD技术底层的计算。2014年加入牛津仪器,主要负责EBSD技术支持及应用推广。报告摘要:本报告主要介绍牛津仪器MAG部门的多种显微分析技术及成像系统,包括NA部门的EDS和EBSD,在电镜上提供微区的元素和结构分析;全新的Unity探测器,集合了BSE图像探测器和X光探测器,适合快速、大区域、实时的样品表面形貌和成分成像;AZtecWave系统将Wave波谱仪整合到成熟的微区分析系统AZtec中,有效提高了波谱仪的操控性,适合微量、痕量元素的高精度定量分析,也能有效避免元素的重叠峰。AR部门的原子力显微镜,如Cypher、Jupiter等,能提供高通量、高分辨的原子力显微镜成像,适合多种物性的分析和研究。WiTec部门提供的高灵敏度、高分辨激光共聚焦拉曼显微镜,通过分析微区的化学键,可以提供相、结晶性、含量等丰富的信息,分辨率达到300nm,也能做浅表层的3D成像。拉曼显微镜还能和电镜整合成一体化的联用系统,适合快速多技术分析同一感兴趣区。报告还会介绍几个多技术联用的应用案例。徕卡显微系统(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应用工程师 姚永朋《徕卡光学显微镜在不同尺度下的形貌表征》点击报名听会姚永朋,徕卡显微系统工业显微镜应用工程师,负责徕卡工业显微镜技术支持工作,在制样及显微观察等方面经验丰富。报告摘要:光学显微镜是材料表面及微观结构观察分析中的常用仪器,此次报告将分别介绍徕卡体式显微镜、金相显微镜、数码显微镜等不同类型的光学显微镜在不同尺度下的表面结构观察及分析应用。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教授 李露颖《半导体纳米材料原子尺度结构性能研究》点击报名听会李露颖,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5月毕业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半导体纳米材料原子分辨率微结构及纳米尺度电学性能的结合研究,重点关注材料的特定原子结构及相应电势、电场、电荷分布对宏观物理性质的影响,取得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工作被Nature Physics 杂志选为研究亮点,并评价为结构-性能相关研究的典范。到目前为止累积发表SCI 收录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39篇(IF≥10的21篇),包括Advanced Materials、Nano Letters、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 Science、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Science Bulletin、ACS Nano、Nano Energy、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Small等,论文总引用4500余次,H因子为31,多次受邀在国际国内电子显微学年会上做邀请报告,目前担任湖北省电子显微镜学会理事。报告摘要:结合电子全息技术的纳米尺度定量电学性能表征功能和球差校正技术的原子分辨率微结构表征功能,实现了半导体纳米材料电荷分布的电子全息研究,半导体纳米材料界面纳米尺度电场与原子尺度微结构的结合研究,以及各种外界激励下半导体纳米材料及器件的原位结构性能相关研究。 利用电子全息技术,得到了IV族Ge/Si族量子点和核壳结构纳米线、III-V族GaAs/InAs纳米线、量子点和量子阱组合器件的电荷分布情况,以及n-ZnO/i-ZnO/p-AlGaN异质结发光二极管性能增强的微观机理;利用球差校正技术的原子尺度表征功能,获得了复合半导体ZnSe纳米带同质异构结中自发极化相关电荷裁剪效应的直接实验证据,并对InSe纳米棒中多型体界面极化场进行了原子尺度定量研究。同时通过精确测定(K,Na)NbO3铁电纳米线界面原子尺度极化场,获得其相应材料在退火后宏观压电效应线性增加的微观机制。利用原位热学表征技术,研究了KxWO3纳米片中阳离子有序结构并随温度的变化规律,CsPbBr3纳米晶中 Ruddlesden–Popper层错的调控机制及其对光致发光性能的影响机理;利用原子尺度的原位热学表征技术研究了PbSe纳米晶随尺寸变化的晶体生长和升华机制。利用原位力学表征技术获得MXene高性能压阻传感器的微观作用机理。上海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冷冻电镜中心副主任 郭新秋《透射电镜表征磁性材料样品的前处理技术路线探索》点击报名听会郭新秋,上海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冷冻电镜中心副主任。长期在透射电镜相关领域的测试一线工作,在场发射透射电镜、冷冻透射电镜及相关样品制备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表征分析经验,主持或参与多项显微成像方法学研究课题,支撑相关团队在Small, Nature Physics, Nature communications,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等期刊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报告摘要:透射电镜是以波长极短的电子束作为照明源,用电磁透镜对透射电子聚焦成像的一种具有高分辨本领、高放大倍数的大型电子光学仪器。作为一种先进的表征手段,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在各种功能材料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磁性材料指能直接或间接产生磁性的一类材料,通常含有铁、钴、镍、钕、硼、钐以及稀土金属(镧系),其磁性强弱与样品本身的含量和价态相关。随着表征技术的快速进步,磁性材料的设计与应用不断更新,相关的研究广受关注。不同组成、不同结构的磁性材料展现出不同的化学与磁学特性,在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透射电镜原理是基于电子与磁场的相互作用来进行成像,镜筒内部磁场强度高达2T以上,如果样品未固定好,更会发生被吸到极靴上的危险。镜筒一旦受到磁性颗粒污染则很难处理,长时间的积累对电镜是一种慢性伤害。在调研中得知,有实验室就发生过此类事件,最终不得不拆机进行维修。还有一些高校平台直接在网站上明确表明了无法进行磁性材料测试。本报告提出了一种透射电镜表征磁性材料的前处理的分类和方法,希望对广发电镜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有所帮助。弗尔德(上海)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应用经理 王波《二维及三维EBSD分析样品的高效制备方法介绍及应用》点击报名听会王波,天津大学材料学专业博士毕业,曾在摩托罗拉-实验室(亚洲)担任高级失效分析工程师及资深实验室经理。2013年起先后担任知名美国金相品牌亚太区应用主管及德国ATM品牌中国区应用经理。在先进制样尤其是EBSD样品制备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并应邀在国内进行过多场金相制样技术讲座,分享最新的样品制备理论、设备耗材及应用案例,深受好评。报告摘要:EBSD分析样品的制备极具挑战性,导致科研人员常会遇到制样成本高、效率低、成功率低等问题。本讲座将着重介绍现代金相制样方法——机械磨抛法及电解抛光法高效制备EBSD分析样品的基本理论、适用范围、技术难点、实操技巧及应用案例,分享经济、高效制备EBSD样品的思路和经验。同时,使用3D分析表征和重构技术,从(亚)纳米到毫米的尺度来研究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关系已经成为关注热点。讲座也将介绍基于金相连续切片重构和EBSD技术的大体积材料三维EBSD分析样品制备的最新进展和解决方案。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李云玲《原位拉伸及电子背散射衍射在金属材料微观表征中应》点击报名听会李云玲,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从事金属材料微观表征工作1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金属构件失效分析、断口分析、微观表征技术等。独立完成400余项材料失效分析案例。完成的典型项目有:某型号舰艇动力系统部件失效原因分析、高铁车轮裂纹原因分析、核电乏燃料池不锈钢壁附着物分析、国电逆流变部件失效原因分析、合成氨设备焊接裂纹分析等。大型失效分析项目的完成,为国防设备可靠性提供了技术支持,挽回了客户大量经济损失,得到企业的多次好评。相关工作成果多次在全国钢铁材料扫描电镜图像竞赛及金相比赛中获奖,在国外SCI、EI、中文核心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起草修订多个团体标准,如《钢中夹杂物的自动分类和统计扫描电镜能谱法》(T/CSTM 00346-2021)、《钢中晶粒尺寸测定 高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法》(T/CSTM 00799-2023)、《材料实验数据扫描电镜图片要求》(T/CSTM 00795-2022)等。报告摘要:从原位拉伸(in-situ tensile)及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出发,介绍两种新技术在金属材料微观表征中的应用,阐述其技术应用过程,包括但不限于在微观表征领域的重要作用,最后从当前技术局限出发探讨未来可能的重要创新。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应用科学家 陈剑锋《布鲁克的平插能谱仪与微区XRF介绍》点击报名听会陈剑锋,2003年毕业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主要研究方向是高分辨电子显微镜在高分子结晶中的应用,毕业后加入FEI,负责SEM/SDB的应用、培训以及市场等推广工作。2011年加入安捷伦公司负责SEM的市场和应用工作,2018年在赛默飞负责SEM的应用工作。2021年加入布鲁克,负责EDS,、EBSD、 Micro-XRF等产品的技术支持工作,对电子显微镜的相关应用具有多年的实操经验。报告摘要:布鲁克独有的平插能谱探头因其独特的设计,具有更大的立体角,使能谱分析在低能谱线的采集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尤其是目前比较流行的纳米结构材料的分析,而微区荧光在检测限上的优势则是目前工业,地质,环境检测等领域进行重金属元素,微量元素的强有力的工具,在相关的领域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报告将主要介绍布鲁克公司的平插能谱和微区荧光产品及其应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 程国峰《X射线三维成像技术及应用》点击报名听会程国峰,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X射线衍射结构表征课题组组长。中国晶体学会粉末衍射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固体缺陷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物理学会X射线衍射与同步辐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X射线衍射与散射理论及应用、三维X射线成像术、拉曼光谱学等。曾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和中国科学院项目多项,主编出版《纳米材料的X射线分析》、《二维X射线衍射》等专译著4部,发布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12项,获专利授权7项,在Nat. Mater.,J. Appl. Phys.,Mater. Lett.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90余篇。参会指南1、进入第五届材料表征与分析检测技术网络会议官网(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mc2023/)进行报名。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会议官网报名2、会议召开前统一报名审核,审核通过后将以短信形式向报名手机号发送在线听会链接。3、本次会议不收取任何注册或报名费用。4、会议联系人:高老师(电话:010-51654077-8285 邮箱:gaolj@instrument.com.cn)5、赞助联系人:周老师(电话:010-51654077-8120 邮箱:zhouhh@instrument.com.cn)
  • 重庆梁平区: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建成投用 预制菜产业发展再添新动能
    3月6日,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食品检测检验中心投用活动在重庆市梁平区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运营中心召开。该中心的建成投用锚定打造中国西部示范性食品检验检测标杆,提升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产品质量,再塑产品核心竞争力,推动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再上新台阶。据悉,本次建成投用的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占地3600平方米,目前已完成投资5000万元,配备检测人员28名、8个实验室、10个辅助车间和163台仪器设备的食品检验检测中心。目前中心可承接食品添加剂、啤酒色度、蛋白质、脂肪等13项食品参数检测,已较高水平达到投用条件。重庆市食药检院党委书记、院长熊有明表示:“该中心的建成投用为梁平区提升食品检验技术能力,保障食品安全,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近年来,梁平区委、区政府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抢抓万亿预制菜市场机遇,全力打造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加速进入预制菜赛道,荣获工信部赛迪研究院“2023预制菜产业基地百强”榜首、人民网“全国十大预制菜美食地标城市”首位、“中国预制菜美食地标城市”等多项殊荣,全区食品与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产业发展昂首阔步,食品安全问题也从未被忽视。梁平区政府副区长、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唐俊义介绍,梁平区始终坚持将食品安全作为“底线”“红线”“生命线”。本次建成投用的食品检验检测中心不仅满足了梁平区预制菜产业园区长期发展的实际需要,更为我国中西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坚实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记者在现场看到,投用当天上午,中心接收食品样品的窗口前就已经排满了前来送样品的企业负责人。“现在我们做检验就方便多了!”重庆市梁平谢鸭子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谢松伦高兴地说,“原来我们检验检测产品要把样品邮寄到外地,手续更多,成本更高。现在园区里面就可以做(样品)检测,走路都可以把样品送过来!”据中国西部食品检验检测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中心将力争在1年内取得CMA检测认证资质,实现农残检测参数184项,兽残参数56项,食品大类参数266项,共计506项检测参数。中心将努力创成国家级食品检验检测中心,为梁平区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建设充分赋能,为全国食品和农产品加工高质量发展贡献梁平力量。
  • 把握本土化大趋势,下好创新、投资先手棋——访丹纳赫全球副总裁、中国区集团总裁彭阳
    2023年,丹纳赫大动作不断:以57亿美金收购了蛋白质耗材供应商Abcam;将环境业务进行拆分使其成为独立上市公司Veralto; Cytiva与Pall生命科学业务合并,升级产品组合与解决方案,形成丹纳赫生物技术平台。这一系列的重大举措使丹纳赫业务完全聚焦在了生命健康领域。近期,丹纳赫宣布品牌焕新,更换了全新的品牌徽标。在近日正在召开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丹纳赫正式对外宣布了“创升中国”本土战略2.0最新版本。那么,本次丹纳赫品牌焕新与前期一系列的战略调整有何关系?“创升中国”本土战略2.0版较之前又有哪些改变?带着这些问题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丹纳赫全球副总裁、中国区集团总裁彭阳。丹纳赫全球副总裁、中国区集团总裁彭阳仪器信息网:10月份,丹纳赫宣布品牌焕新。请问焕新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新Logo有着什么样的内涵? 彭阳:这是丹纳赫第六次来到进博会的现场,以全新的品牌形象参展。过去几年丹纳赫做了很多并购和拆分,至今为止,我们已经完全成为了一家聚焦于生命健康领域的公司,我们集聚了全球最先进的技术,聚焦于生物技术、生命科学、医学诊断这三大赛道。新品牌的核心是“创新”。我们有一个承诺:“Innovation at the speed of life”,它表示我们希望能够根据生命的需求来不断变化地进行创新,希望为中国用户的健康需求创造出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疗法,同时,丹纳赫的产品也聚焦在这三个维度。新品牌形象像加速度曲线,希望能有更多的动力加速赋能、加速链接。新徽标旗帜飘扬的动态形状设计,包含了很多紫色渐变的元素,表达出了丹纳赫希望在高科技的背景下可以带来更多人性化的温暖,给人一种未来品牌的感觉。我们希望一如既往地服务于中国市场,也希望丹纳赫新品牌形象可以促进对中国市场创新的推动。仪器信息网:2022年丹纳赫全面启动“创升中国”本土战略,2023年,丹纳赫为这一战略采取了哪些行动?取得了哪些成就?彭阳:我们在2022年推出了“创升中国”本土化战略,这个战略简单来说就是希望能够在包含本土组织和文化的前提下在中国实现本土制造、本土研发、本土商业化,最终形成“飞轮”,并通过丹纳赫商业系统(DBS)推动“飞轮”加速度转动,把“飞轮”核心环节融合到中国本土的决策层,以便快速做出对中国本土市场的反应。2023年最主要的成就是,一方面实现了众多产线转移。我们投入上亿美金建立的丹纳赫诊断平台中国研发制造基地,已于今年10月份在苏州投入运营。在此过程中,我们在马不停蹄的向苏州工厂转移德国、日本、美国等全球各地的产线。旗下贝克曼、徕卡、思拓凡等众多子公司都在2023年上市了从海外转移到中国生产的新产品,接下来我们也会在研发和创新方面做更多布局,希望能提高本土化反应速度;另一方面,我们也在过去两年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内部研发。本次进博会,我们推出了很多在中国首展、全球首展的新产品,例如徕卡的病理切片机、打印机、新试剂产品等,这些新产品都是内部研发后在今年面市;同时,我们也有很多外部合作,进行了开放式创新探索,截止到今年我们已经投资了超过10个新项目,这些外部项目和外部的初创企业,也是丹纳赫未来创新发展布局中的一环。仪器信息网:丹纳赫连续6年参加进博会,展商身份之外又多了一重投资商的身份。未来,丹纳赫在中国将有哪些重点投资布局? 彭阳:我们肯定积极地向中国投入更多资源,比如前面提到的在苏州建立新工厂。同时,我们也在思考未来在上海包括其他的城市做更多投资布局,例如,今年在上海浦东投资了过亿人民币建立思拓凡科创中心。除此之外,还有在浦东金桥的工厂已经运营了30年,接下来也会对其进行搬迁和扩增、扩建。当然,我们也在寻找与国内初创企业合作的机会,投资并购的想法也都在积极地探讨当中。同时,也希望与中国各地的生物制药产业园合作,帮助政府培养更多生物制药的人才,也帮助我们参与更多创新、投资。仪器信息网:持续改善是丹纳赫非常擅长的领域,“创升中国”战略的升级和下一步重点是什么?彭阳:简单来讲,我们希望在“创升中国”2.0版本提出更多关于创新的想法。现在中国各地都在积极推广“创新”,本次2.0战略其实是一个双引擎的创新战略,在外部,我们一直关注医疗机构的创新转化、在产业端与产业园合作建立创新平台;在内部,加大研发投入,以及内部初创项目的投入。我们也将推出内部企业家计划,希望通过内部金点子的开发,呼吁、培养出大批创业型人才,让创新文化在内部生根发芽。
  • PerkinElmer中国区总裁升任环境健康业务副总裁
    仪器信息网讯 据社交网站Linkedin上的信息显示,PerkinElmer分析科学与实验室服务部亚太区副总裁兼总经理、中国区总裁Nam-Hoon Kim于今年5月升任PerkinElmer环境健康业务副总裁,卸任PerkinElmer分析科学与实验室服务部亚太区副总裁兼总经理一职,但同时仍然兼任PerkinElmer中国区总裁。   Nam-Hoon Kim于1992年加入PerkinElmer,先后担任PerkinElmer韩国无机产品专家、经理 PerkinElmer韩国地区总经理 PerkinELmer生命与分析科学韩国、东南亚、澳大利亚地区总经理 PerkinElmer日本地区总裁 PerkinElmer分析科学与实验室服务部亚太区副总裁兼总经理。2011年7月开始,Nam-Hoon Kim兼任PerkinElmer中国区总裁。   此前,Nam-Hoon Kim曾就职于三星,担任研发工程师。(撰稿:杨娟)
  • 大湾区特色新材料论坛——集成电路材料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在深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23年7月7-10日,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主办的中国材料大会2022-2023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据悉,本届中国材料大会系首次在深圳举办,大会聚焦前沿新材料科学与技术,设置77个关键战略材料及相关领域分会场。7月9日,由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指导,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主办,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上海集成电路材料研究院承办的“中国材料大会2022-2023大湾区特色新材料论坛——集成电路材料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南宴会厅A(二层)顺利召开。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曦 致辞深圳市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 郑红波 致辞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 樊建平 致辞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王曦,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郑红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出席活动并致辞。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广州、深圳等地的企业和科研机构、高校代表参加论坛交流。签约仪式随后,活动现场,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与宝安区“专精特新”联合创新中心、优质“链上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等共计22家企业在现场完成签约仪式,将进一步发挥各自优势,整合研发与产业资源,推动务实合作。签约仪式结束后,会议进入报告环节。报告人:彭孝军 院士(中国科学院)报告题目:先进光刻材料及其思考据介绍,激发波长从可见光波长逐步向高能的短波长发展,成为光刻胶发展的主流趋势。未来发展5 nm以下的分节点,急需发展13.5nm的极紫外光(EUV)光刻技术。极紫外彻底改变了传统光刻系统,具有空前的挑战性。如:极紫外光对C、H、N、S等传统有机化合物元素的吸收截面极小,接近透明,没有吸收就难于获得能量而被激发,不能发生高效率的光刻反应;传统光刻胶由光致产酸剂+有机聚合物组成,由于质子扩散,分辨率难于提升,后者分子量太大,难于实现2-3 nm的分辨;EUV光子能量增大到92 eV,进入辐射化学领域,基础研究不足;而相同功率的极紫外光(13.5 nm)的光子数仅为深紫外(ArF,193 nm)光子数的7%,这对光刻胶的灵敏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报告人:俞跃辉 董事长(上海硅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报告题目:大硅片的国产化路径探讨和展望硅片,尤其是国际主流的300 mm大硅片,长期制约着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报告中,俞跃辉介绍了上海硅产业集团一路走来的发展历程。在硅产业集团子公司上海新昇的带领下,国内硅片行业突破了300 mm硅片的技术壁垒,未来,硅产业集团作为行业领头羊,将面向国家战略,引领国内硅片技术领或前治,扩大产业规模,开拓新领或,驱动集成电路材料产业链国产化进程。报告人:陈贻和 副总经理(礼鼎半导体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报告题目:集成电路封装载板发展趋势报告介绍了2010-2022年中国半导体的发展,中国封装载板产值只有全球的7%,自制缺口巨大。据介绍,2020-2022年封装载板需求旺盛,主要原因来自产品结构的变化。未来封装载板发展趋势分为两方面,FCBGA载板朝向细线路、高层数、大尺寸发展,FCCSP载板朝向细线路、微型孔、薄型化发展。报告人:汤昌丹 总经理(深圳瑞华泰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报告题目:高性能PI薄膜的应用与技术发展趋势据介绍,聚酰亚胺是综合性能最好的聚合物材料之一,即是高等级绝缘、高速轨道交通、柔性电子、航天航空、集成电路与半导体等领域的战略性基础材料,迫切需求国产化替代,打破卡脖子问题;同时也是5g/6g高频高速、新能源(风、光、储、复合集流体)、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等新兴领域迫切需求的创新材料。报告中,汤昌丹结合产业发展与市场需求,带来高性能聚酰亚胺在集成电路等高技术领域中应用与展望。报告人:林耀剑 副总裁(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报告题目:智能运算系统中的一站式封装解决方案及材料关注半导体封装是电子产品制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质上是芯片成品技术,其主要对芯片起到中介互连、物化保护和散热管理的作用。随着技术的进步,封装在向微系统化方向发展以集成创新、提升性能和扩展应用。而材料在各先进封装的研发制造和应用中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报告中,林耀剑介绍和探讨了长电科技先进封装中的散热增强功率封装、SiP、晶圆级封装、以及2.5D芯粒封装技术的特征制造和结构以及关键材料关注点。报告人:严斌 高级技术专家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报告题目:先进封装材料(基板材料&散热材料)报告中,严斌介绍了先进封装材料的发展趋势。据介绍,随着产品复杂度提升和功能多样化,芯片Die size尺寸越来越大,封装尺寸逐步增大,基板层数逐渐增多;大尺寸封装需要更低的CTE材料,保证更平整的翘曲表现;高速信号要求非常低损耗的材料,保证高性能;同时,大尺寸芯片伴随着高功耗高功率密度的产生,带来极具挑战的散热需求;因而对芯片散热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热阻,高导热的散热材料(热界面材料TIM1,高导热Lid材料)。报告人:杨云春 董事长(北京赛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报告题目:对传感器材料发展趋势的期望传感器材料正在向金属氧化物的方向发展,然而其高灵敏度只能在较高的温度下实现。作为工业界,杨云春希望学术界能够就如何将其与其他材料如金属纳米颗拉、纳米薄膜,纳米管甚至石墨烯相结合进行研究,进而利用其电化学的特殊优势,提高传感器材料的表面积与体积比,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并显著降低基于传感器的工作温度。报告人:杨之诚 董事长(深南电路股份有限公司)报告题目:面向各类应用的半导体封装基板材料发展趋势及研究近年来,国内半导体行业已从传统消费类向数据中心、超算、汽车电子、AI人工智能、光电传输等领域转型突破,芯片设计从轻薄化、小型化向高可靠性、高密度、复杂结构等方向升级。杨之诚表示,国内基板厂也同步在存储、射频、处理器FCCSP及FCBGA等产品上逐步实现精细线路、高多层结构、高速传输等关键技术突围,并需要同步推动上下游产业链薄弱环节如基板制造设备、配套材料等相关技术能力补强和提升,有效支撑国内lC设计公司产品迭代诉求。报告人:傅铸红 总经理(广东华特气体股份有限公司)报告题目:电子特气工艺及产品介绍电子气体,是指用于半导体及其他电子产品生产的气体,与传统的工业气体相比,电子气体特殊在气体的纯净度极高。电子气体在半导体材料成本中是仅次于硅片的第二大材料种类,年需求量增长超过15%,国产化率超过35%。报告中,傅铸红介绍了电子气体的种类、应用、市场规模、生产工艺、配套技术等相关情况。报告人:郭贵琦 总经理(广州新锐光掩模科技有限公司)报告题目:集成电路制造用光掩模研究与应用光掩模是半导体核心工艺——光刻的最关键器件。郭贵琦表示,光掩模是芯片制造的关键,在芯片制造中承上启下,芯片设计数据是信息安全的重中之重;光掩模将向高精度、大规模纯商业方向发展,产业链整合尤为重要;需要建立规范化高端光掩模研发生产基地,完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成为自我发展功能、可持续发展潜能和可复制性效能的集研、学、产用于一体的产业基地;市场寡头垄断严重,国产替代正当其时。报告人:潘杰 总经理(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报告题目:突破核心技术,打造核心竞争力,为全球产业链提供确切性——中国超高纯材料及溅射靶材产业化新进展报告中,潘杰主要分享了江丰电子创业以来的主要成就。据介绍,江丰电子攻破了全球最领先的5纳米工艺核心技术,是台积电等国际一流半导体制造企业的主要供应商,圆满完成28-14nm技术节点超高纯溅射靶材的国产化替代,打破依赖国外进口的局面,产品大量出口,全球市场份额超过24%,位居世界第二,形成了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制造业单项冠军”等荣誉,并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报告人:孙蓉 院长(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报告题目:集成电路高端材料国产化路径—实践与探索(以封装电子材料为例)孙蓉在报告中介绍了国内电子化学品及先进电子封装材料的产业发展现状,其次提出了先进电子封装材料领域的几个关键“根问题”,介绍了高分子树脂合成与纯化、无机填料表面改性、异质界面调控、聚合物流变学、原位分析检测与服役可靠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芯片级底部填充胶、芯片级热界面材料、积层胶膜材料、晶圆级光敏聚酰亚胺、液态塑封料、临时键合胶等几种高端电子封装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进展。报告人:曹勇 总监(深圳市鸿富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报告题目:鸿富诚高性能碳基导热垫片介绍5G时代的来临,电子元器件逐步向高功率、高集成、微型化方向发展,由此带来了严重的散热问题。曹勇表示,过多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传递到冷却端,就会导致设备出现故障,降低使用寿命。因此,开发更高性能热界面材料逐步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挑战。报告中,曹勇介绍了鸿富诚碳纤维和石墨烯高性能碳基导热垫片。报告人:黄嘉晔 市场部部长(上海集成电路材料研究院)报告题目:我国集成电路材料技术研发的现状与思考黄嘉晔在报告中首先介绍了全球集成电路材料产业情况和中国集成电路材料产业情况,之后介绍了上海集成电路材料研究院。据介绍,集材院是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上海硅产业集团发起成立,聚焦集成电路村底材料、工艺材料以及产业关键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为集成电路材料发展提供坚实的创新策源。报告最后,黄嘉晔建议,在大湾区,由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牵头,上海集成电路材料研究院协同,建设聚焦封装材料的创新联合体。报告人:朱朋莉 研究员(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报告题目:纳米填料增强环氧基复合材料在芯片封装中的应用研究纳米填料增强环氧基复合材料因具有低应力、低膨胀、高填充率、高介电、高粘结强度等综合特性,被广泛用作底部填充胶、环氧塑封料、覆铜基板等,以充当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封装结构中的关键支撑材料。目前,物联网(IoT)、人工智能和5G通讯等高端应用领域的迅猛发展对芯片的处理速率、互连密度、功耗和稳定性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此推动下,大尺寸、薄型化、窄间距、三维堆叠及高度集成化的芯片封装成为后摩尔时代集成电路发展的必然趋势。由此对作为支撑结构的环氧基复合材料性能提出的更高需求,如电子级球形二氧化硅的粒度级配、分布形态、表面化学状态等,是影响芯片封装可靠性首当其冲的问题。基于此,朱朋莉从纳米复合材料中微观的相界面出发,通过改变电子级球形二氧化硅填料的表面物理化学状态,设计了不同性质和结构的界面相,并系统研究了界面相的存在对芯片级封装材料—底部填充胶性能的影响规律,解决了底部填充胶在芯片应用过程中的诸如粘度、填充性、应力调节、焊球保护、芯片失效等问题,为高端电子封装材料的开发提供指导。报告人:吴蕴雯 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报告题目:电沉积金属微纳结构调控及在三维互连中的应用近年来由5G高速通讯引领的元宇宙、区块链、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万物互联技术正在蓬勃发展,其中先进集成电路的发展是实现当代信息技术飞跃的基石。然而在后摩尔时代,由于先进集成电路制程工艺逐渐逼近物理极限,通过芯片三维集成是延续摩尔定律的必经路径。在三维集成技术中,互连是信号传输的主要载体,以微凸点键合和硅通孔技术为主的铜互连技术主要采用电化学沉积的方法进行微纳图形制备。随着三维集成密度不断提高,集成电路互连面临强度、导电性、可靠性等多方面的挑战,通过调节电沉积工艺及添加剂体系实现铜互连微观结构的调控是构筑高密度互连的关键。吴蕴雯基于电沉积铜微纳米结构调控,实现了具有优异物理性能的微凸点、硅通孔互连技术,为推动高密度三维互连技术提供技术思路和理论基础。
  • 北川建材检测实验室 严把灾区建材质量关
    “凡是进入灾区重建房屋施工场地的建筑材料,没有我们的质检报告一律禁入工地”。昨天上午,绵阳质监局负责人向放心产品见证体验团的成员们介绍,投资180多万元建成的北川精品实验室是全省6大精品实验室之一。以前,北川没有专业的建材检测实验室,建材质量的检测需跑到绵阳市甚至省质检院,“以后,北川灾区的重建房屋建材检测就地可解决,质量监督关口实现了前移”。   无精品实验室合格报告   建材一律禁入重建工地   昨天上午,由本报联合省市质监局举办的放心产品见证之旅体验团的成员,来到北川安昌镇绵阳市质检所北川灾后重建建材产品质检站(精品实验室)。今年6月3日成立的精品实验室占地400多平方米,能够满足灾后重建对建筑用钢材、水泥、砖以及建筑装饰材料、电器等产品检测的需要。   体验团到达现场时,检测人员正在对一家工地送来的水泥样品进行分样,分样完成后送到另外一间养护室进行样品培养,7个工作日后,样品的权威检测报告就会出来。   省质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省质监局的要求,凡是要进入北川灾后重建工地的水泥、砖、钢材,都必须有这家精品实验室出具的质量合格检测报告。目前,山东援建北川的23个施工工地的建材检测已经纳入该实验室的检测范围内,实验室对北川的灾后重建房屋建材质量检测实现了全覆盖。另外,平武、安县等地震灾区的建材质量检测也将陆续纳入该实验室的检测范围。随着北川新县城的开建,北川精品实验室的作用会更加明显。   设百万专项资金   部分农房建材免费检测   省质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北川的精品实验室,四川省质监局在什邡、绵竹、青川、汉源和汶川五个重灾县(市)规划建设的具有国内高水平的重建建材精品质检站都已落成投入使用。   据了解,省质监局还专门拿出100万元的专项资金,为灾区部分农房的建材实行免费检测。北川吉娜羌寨一受灾群众说,拿到重建农房的建材检测报告,他们就感到重建房屋的质量有了保障,心里很踏实。
  • 迈世福荣升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区总裁
    中国上海,2012年1月5日 – 服务科学的世界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以下简称:赛默飞)今天宣布,原中国区副总裁兼总经理迈世福(Michael Shafer)先生从2012年1月1日起晋升为中国区总裁,办公地点仍在上海。迈世福先生于2009年加入赛默飞,采取种种措施大力促进公司在中国的成长,这些措施包括优化现有工厂、扩大中国技术中心、改善供应链、利用各项资源来更好地服务客户,同时保留和吸引优秀员工。加入赛默飞之前,迈世福先生在3M 工作了16年,分别在美国、新加坡和中国担任高管。 赛默飞中国区总裁迈世福先生 关于赛默飞世尔科技赛默飞世尔科技(纽约证交所代码: TMO)是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我们致力于帮助我们的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公司年销售额接近 110 亿美元,拥有员工约37000人。主要客户类型包括:医药和生物技术公司、医院和临床诊断实验室、大学、科研院所和政府机构,以及环境与工业过程控制行业。借助于Thermo Scientific 和 Fisher Scientific 两个首要品牌,我们将持续技术创新与最便捷的采购方案相结合,为我们的客户、股东和员工创造价值。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有助于加速科学探索的步伐,帮助客户解决在分析领域所遇到的各种挑战,无论是复杂的研究项目还是常规检测或工业现场应用。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hermofisher.cn。
  • 重磅!赛默飞任命中国区新总裁
    赋能科技进步的全球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以下简称:赛默飞)近日宣布,现任赛默飞分析仪器事业部化学分析业务总裁 Miguel Faustino 先生将从 2024 年 8 月 1日起接任冯时瀚(Hann Pang)先生担任赛默飞中国区总裁一职。Miguel Faustino 先生就任赛默飞中国区总裁“Miguel Faustino 加入赛默飞已经超过 11 年。在此期间,无论是在公司内部还是与客户的每一次交流当中,他都身体力行地践行着赛默飞的价值观。他擅长在地区和全球业务之间推动有效沟通及高效执行,是这一职位的不二人选。在这一任上,他将带领整个中国团队,在不断变化的中国市场上,通过我们全方位的客户价值主张持续服务客户需求。” 赛默飞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区域总裁司马睿(Mark Smedley)表示,“同时我也对冯时瀚先生在过去几年做出的贡献表示衷心地感谢。 他带领中国团队取得了卓越的业务增长,并深化了我们对中国市场‘创领共生’的本土化承诺。” Miguel Faustino 表示:“我很荣幸能够接任这一重要职位,并期待与中国的团队及本土伙伴紧密合作,整合全球资源以满足本土需求,为中国市场带来更多的解决方案,共同推动赛默飞在中国的持续增长。我们将通过各种努力持续践行赛默飞的使命——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 全。” Miguel Faustino 先生于 2013 年加入赛默飞。在职期间他担任了多个全球高级领导职位,并以切实的成绩来印证他对持续卓越精进的追求,带领团队取得了显著的业务成绩并实现了在多个相关领域的业务拓展。 Miguel Faustino 先生拥有波士顿学院的学士学位以及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他将于近期与家人一同搬至上海。
  • 新冠检测公司,有的在讨债,有的花218亿去理财
    “这不是做核酸的那家公司吗?”佛山的陈小姐一脸疑问地说。7月初,她去当地一家三甲医院做孕期检查,当护士将样本采集袋递给她时,袋子上的“金域医学”四个字让她眼前一亮。医护人员向她解释,医院的部分检验由金域医学(603882.sh)承担,他们向金域医学支付费用。疫情三年,金域医学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第三方医学检验公司,摇身变成了“全球核酸检测之王”,以至于很多人都忘了它的主业。如今,随着疫情结束,新冠检测公司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他们的营收、股价开始大幅度下跌,与此同时,其应收账款则居高不下,有公司的应收账款高达100亿元,但这并不会让他们伤筋动骨,因为此前赚到的钱已经足够多。凭借核酸检测赚到的钱,不少公司忙着重操旧业,扩大主业,抢占市场,或者将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的闲置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这样的投资规模,放在整个A股市场都不多见。追缴应收账款、投资理财,已经成为了这些赚到大钱的新冠检测公司时下至关重要的工作事项。赚的多,被欠的也多在A股,活跃着十几家“核酸概念股”,头部企业包括金域医学、迪安诊断(399244.sz)、达安基因(002030.sz)等。得益于核酸检测的市场红利,这些公司赚得盆满钵满。比如金域医学,疫情三年的营收总额为356.64亿元,而疫情前的三年,营收总额仅为135.86亿元。与之类似,迪安诊断的这两项数据分别为440.1亿元、204.2亿元,达安基因的这两项数据则分别是250.55亿元和41.2亿元。除了核酸检测公司之外,一些销售抗原试剂盒的公司业绩也在暴涨。九安医疗(002432.sz)是抗原试剂盒的销售大户,他们在2021年底及次年初,国内尚未全面认可抗原检测结果时,就从海外市场获得了上百亿的巨额订单。2022年,其营收高达263.2亿元,净利润更是高达160.3亿元,毛利率达到惊人的79.6%。而在疫情之前,九安医疗的年度营收最高才7.1亿元,净利润则多年为负数。自2010年上市到2019年,9年的时间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累计亏损9.1亿元。与此同时,这些核酸公司、抗原试剂盒公司的股价也迎来高光时刻。2021年1月25日,金域医学的股价飙升至历史最高的175.49元,而在疫情之前,股价徘徊在45元左右。九安医疗的股价更是在去年4月来到95.92元的顶峰,在疫情之前,它的股价常年未超过2元,近50倍的涨幅,让九安医疗一度获得A股的“妖股之王”的称号。此后,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调整,这些“核酸概念股”的营收、股价也开始大幅度下滑。根据公开财报,2023年第一季度,金域医学的营收同比下降50.19%,迪安诊断同比下降30.48%,达安基因同比下降89.86%,九安医疗更是降幅达到93.12%。而更令这些核酸检测公司头疼的,应该是居高不下的“应收账款”。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底,金域医学、迪安诊断、达安基因三家公司的应收账款分别为70.3亿元、99.6亿元、40.7亿元。这些应收账款也已成为了他们资产的重要部分,2022年,这三家公司的应收账款分别占他们资产总额的50.57%、47.3%、27.5%。到了2023年,在几乎没有核酸检测业务的情况下,这些核酸公司的应收账款并没有明显减少,有的甚至还在增多。比如,今年第一季度,金域医学的应收账款仅比去年减少4.4亿元,为65.9亿元,迪安诊断的应收账款甚至比去年多了3.9亿元,为103.5亿元。与之相比,由于九安医疗的抗原试剂盒主要销往海外,并且海外客户的履约能力强,其应收账款相对较少,2022年在营收高达263.2亿元的情况下,应收账款仅为3.9亿元。为讨债,将客户告上法庭加强对应收账款的追缴,如今已经成为了不少核酸公司的重要工作。在2022年的财报中,金域医学提到,由于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对于财务报表具有重要影响,应收账款预期信用损失准备金额存在重大风险,并将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认定为关键的审计事项。迪安诊断的应收账款最多,他们在2022年财报中写道,将加大应收账款责任制的实施力度,优化业务人员在收款工作方面的绩效考评,控制坏账的发生。一位熟悉医疗行业的人士向作者分析,在核酸检测产业链上,金域医学、迪安诊断这些检测公司处于产业链的中游,它的上游是耗材提供商,下游则是医院、基层政府、其他第三方医学检验室等,检测公司的债务人一般也都是下游机构。2022年11月8日,许昌博奥润康医学检验实验室的一份《关于新冠核酸样本暂停接收的通知》在网上流传。通知写道,他们从2021年1月开始承担许昌城区大规模核酸检测任务,试剂耗材及人工费用投入费用较高,但各区县均未及时回款,导致机构运转压力太大,从当年11月11日起暂停接收核酸样本,待资金到位后再恢复检测工作。根据天眼查的信息,2023年以来,为了追缴账款,达安基因就将珠海市思达医学检测实验室、北京方圆平安医学检测实验室等4家第三方医学检验室告上法庭。公开资料显示,这4家第三方医学检验室都曾为地方提供过新冠核酸检测服务,而这些实验室有的已经注销或破产。根据达安基因董秘办的公开回应,将这些已经破产、注销的实验室告上法庭,可以通过法院强制执行的方式来达成回款。因合同纠纷而对簿公堂的现象,在核酸检测公司当中并不少见。作者以核酸检测、合同纠纷、核酸公司名称等关键词在裁判文书网上进行检索,查询到了部分案例。比如,2020年,北京美因医学检验实验室参与北京近郊某镇的核酸检测,由于未收到检测费用,就将该镇政府及当地的妇幼保健院告上法庭,要求对方按照180元/人次的价格标准支付检测费用。在疫情早期,核酸检测费用价格相对较高。2020年5月到12月,广州华银医学检验中心为中山华晟医院提供核酸检测服务,但后者一直拖欠检测费用,最终被告上法庭。不过,裁判文书上披露的这些案件大多发生在疫情早中期。如今,各大核酸检测公司的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在未来的不久,可能会有更多的核酸公司、医院、地方政府对簿公堂。现金没地放,花218亿去理财“如果没有疫情,普通人可能都不知道金域医学、迪安诊断这些医疗公司。”上述熟悉医疗行业的人士向作者表示。据该人士介绍,在医疗行业里,这些公司属于ICL(独立医学检验实验室),他们会从医疗机构承包部分检测业务,金域医学、迪安诊断就是ICL领域的两大龙头企业。在国外,ICL已经有一个相对成熟的市场,但在国内,这个市场一直不温不火。国家卫健委披露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的ICL市场渗透率仅有6%左右,远低于日本的67%、欧洲的50%和美国的35%。过去三年,在核酸检测市场上赚到的钱,让他们在ICL这个领域的竞争中获得了足够丰厚的资金。比如,金域医学在2022年的财报中提到,他们加快了宏基因、肾脏病理、质谱、血 液、神经免疫、染色体等多中心建设,新增检测中心20余个。2022年12月,华大基因CEO赵立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核酸检测业务的开拓让他们在全球快速建立起了公共卫生体系渠道,为他们的出海奠定了基础,他们有多项常规检测业务已经在海外获得了资质。不过,除了加大对主业的投入之外,不少公司也斥巨资用于投资理财。2023年1月18日,华大基因发布公告称,他们拟使用不超15亿元的闲置资金进行投资。同时,他们还将使用不超过9亿元的闲置募集资金用于理财。2020年,华大基因曾募集了19亿元,但没有花完,又得益于核酸检测带来的现金流,这笔资金就闲置下来了。2023年4月,达安基因和迪安诊断两家也纷纷披露,将使用不超过25亿元和40亿元的闲置资金进行理财。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财报信息,在疫情之前,上述三家公司的自有资金从未超过他们今年用于理财的资金规模。不过,与九安医疗相比,这三家公司用于理财的资金规模都是小巫见大巫。九安医疗是一家成立于1995年的老牌医疗器械公司,2014年时,小米科技对其战略投资了2500万美元,使其成为了小米生态链的合作伙伴,主营产品包括额温计、血压仪、血糖仪等。九安医疗的业务相对简单,其市场规模也有限,并不需要新增太多的投入。同时,与核酸检测公司相比,九安医疗的应收账款也微乎其微,2022年仅为3.9亿元。投资理财,就成为了他们手握的数百亿现金的重要出口。2023年2月,九安医疗公告称,他们将使用不超过170亿元的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并使用不超过30亿元的自有资金进行证券投资。两个半月后,公司理财资金再新增18亿元。财报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九安医疗的总资产为221.3亿元。218亿的理财现金,意味着占据了公司总资产的98.6%。“用闲置资金进行理财,提高闲置资金的利用率,从而保障公司业绩和股东利益,这是无可厚非的。”一位投资人士向作者分析,“但是,一家公司累计使用不超过218亿元的资金进行理财,这在A股历史上并不多见。”
  • 李建忠:动力锂电正极材料现状及发展趋势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 “今天讲三个方面,一个是关于整个体系的情况,以及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还有目前大家关心的,对于三元正极材料的安全性问题解决的方案和大家做一个交流。”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255, 255) background-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255, 255) font-size: 16px " 以下为现场实录(未经原作者审核):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中汽中心,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就动力锂电正极材料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讨论。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299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d90435fd-d956-4840-ad44-425a29cf4207.jpg" title=" 李建忠:动力锂电正极材料现状及发展趋势.jpg" alt=" 李建忠:动力锂电正极材料现状及发展趋势.jpg" width=" 450" height=" 299"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建忠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今天讲三个方面,一个是关于整个体系的情况,以及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还有目前大家关心的,对于三元正极材料的安全性问题解决的方案和大家做一个交流。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首先来看目前的动力用的正极材料的主要的体系 /span ,主要是三类,一类是包括NMC和NCA的三元材料,目前单体能量密度可以做到280,在PACK领域可以超过160。第二类是磷酸铁锂,目前单体超过180,系统的能量密度目前可以做到145左右。当然还有一部分是锰酸锂,从目前主流的一些来看,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主流车型这几年也是这样,逐渐有能量密度的提升。也可以看到,它的能量密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特斯拉能量密度提升比较快一些,包括国内的车型基本在160每千克以上。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从国际上的一些车型和国际上的主要电池厂目前主要选择的材料体系来看,不管从日本的索尼还有包括NSC,NCM还是占大多数的。现在,也在开发811(音),远景在没收购之前,提供第一代的811,现在开发第二代811,虽然没有推出出来,为了慎重起见,又测试了一遍,也说明了一个负责任的态度。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国内的电池厂和国内配套的车,目前来说也是三元占了大多数,在大巴和乘用车方面包括磷酸铁锂有一部分。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333、523不讲了,目前到6这一系列,其实6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初的60现在做到65,甚至到了70,那么目前6列的最高的容量也将近了1:9,循环寿命比较好。从整个的可比容量来说,可以做到210以上,它的循环寿命常温的2000次以上,高温循环也可以做到1200次以上,足以满足整个使用寿命的要求。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这是NCA的,可比容量做到215以上,压实密度在3.7以上,而且表示了很好的循环寿命。其实到了第三代,现在我们在做的开发出来的既不是简单的NCM,也不是简单的NCA,长城也是我们的客户,开发了四元材料,其实就是NCMA,现在韩国的国际客户他们用第三代的,实际上就是NCMA。加了A以后,输出性比较好,如果是M,在同样的镍含量下容量表现更高,NCMA以后,基本上输出性、容量各方面表现都比较突出,也表现比较好的循环寿命。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还有一个是磷酸铁锂,其实现在磷酸铁锂已经到了单晶化和纳米化,在实验室可以做到可比容量已经是160以上了。表现出非常好的循环稳定性。当然如果我们做成磷酸锰铁锂,它的可比容量提高改变不是太大,但是它的电压平台从3.3提高到3.8,要提升20%到25%,但是实际做成电池能量密度提升到15%左右,说明还有提升空间。最主要的是它表现了非常好的一个热稳定性,同时还有循环性,以及它的倍率性。这个材料假设提升到了3.8V,我们可以和三元进行混合使用,保证了循环寿命、热稳定性都很好,成本又很低。如果把它的压实提升一下,尤其在负极上面做一些工作,能量密度上升以后,这一款材料表示出很大的优势,所以比亚迪说明年把体积密度提升50%以上,反正提高百分之二三十还是有可能的,这是目前的几款材料的现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我们看一下未来的趋势 /span ,我们先从车厂来看,介绍一下欧洲的车厂。跟宝马我们也都是多年的老朋友了,定期保持技术上的交流,德国宝马那边也到当升这有四五次,看看宝马,基本上也是有一个续航里程的要求,成本降低的要求,希望能够在2025年前后他们的能量密度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但是用的可能是固态电池,这是他们的一个路径。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那么这是欧洲另外一个主流车厂,也是和当升合作的。到2025年,他们希望到500公里以上,这个要到800瓦时以上的,当然续航能力达到700以上,他们仍然是使用固态锂电电池这一块,跟宝马有点类似。成本上希望到明年能降到每千瓦时小于100欧,目前其实已经到了这个成本,从今年上半年来看国内的成本大概在800-900千瓦时。刚才的材料体系也是用三元高镍化或者是其他的路线实现的,基本追求的目标是一样的。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一个是来自于日本的合作伙伴,大家可以看到,它在右下角的正极材料体系仍然是热稳定性比较高的高热材料,所以它也是追求这么一个目标。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这是咱们中国代表的一家电池厂,基本上也是目前它可以做到了如果是单体超过280,到明年可以做到300-350千瓦,需要在负极上做一点文章了。2025年以后,也是用到了固态锂电,希望达到350以上。所以总的来说,电池的一个路线,基本上沿着现在的还是在液态锂电下进行改变,走向固态,当然还是在锂电池下。按照这个材料的路线,基本上也是这样,比如说以三元材料为例,单晶化、高镍化,在未来我想过三五年,会取得突破,成本会进一步降低。&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从成本的角度讲,应该是逐年下降,但是这里目前可以这么说,单算它的原料和制造成本一定是实现我们所说的1块钱一下,但是追求到五毛六毛,前提是原材料成本恢复到正常,也就是说做到镍在12000每斤,但是如果原材料反复操作,那个时候要达到成本降低,可能还不大,所以原材料是很关键的,技术上是没问题的。当然未来作为福利蒙及进展也是比较快的。 当然,固态锂电的开发我想过个三五年也会有突破,从实验室来看,如果是用622做的话,而且是采用全固态,包括负极也采用金属锂负极,这个可比容量做到180以上,和液态锂电池下的水平差不多,而且循环利用得到了改善。这是未来的趋势。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实际上大家关心最多的还是安全性问题,刚才赵总还有其他几位专家都提到了,从材料角度讲,确确实实目前最大还是来自于安全的挑战,这是热失控的图表,怎么解决150度内不出现热失控,出现热失控以后什么材料都没有用,所以我们要做的,除了材料的安全,材料的设计和制备,还有电池的设计和制备,以及正确的使用和维护。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首先从材料角度讲怎么提高安全性?在制备的时候,从全体系提高径向结构的强度,抑制一些分化、裂化的问题,比如说采用单晶化的,像国内的比亚迪,开始采用纯单晶的,还有采用混合适用的。还有一些掺杂改性,稳定材料晶体的结构,使它耐受高温高压,当然需要技术性的控制,我掺杂的元素让它到过渡金属位,不同位置是不一样的。当然也包括特殊的包覆的处理,稳定结构,减少过渡金属的溢出。还有对金属异物的控制。&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当然最终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实现固态锂电的突破,从根本上解决液态锂电下解决不了的问题。以上是我的报告,谢谢大家! /span /p
  • 干货 | 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的发展趋势
    p   进一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是动力电池发展的主题和趋势, 而关键材料是其基础. 本文从锂离子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 隔膜及电解液等几个方面, 对锂离子动力电池关键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评述. 开发高电压、高容量的正极新材料成为动力锂离子电池比能量大幅度提升的主要途径 负极材料将继续朝低成本、高比能量、高安全性的方向发展, 硅基负极材料将全面替代其他负极材料成为行业共识. 此外, 本文还对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负极材料等的选择及匹配技术、动力电池安全性、电池制造工艺等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 并提出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研究中应予以关注的基础科学问题. /p p strong   1 引言 /strong /p p   发展新能源汽车被广泛认为是有效应对能源与环境挑战的重要战略举措. 此外, 对我国而言,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1] . 近年来,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呈现井喷式增长, 全球保有量已超过130万辆, 已进入到规模产业化的阶段. 我国也在2015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国. 以动力电池作为部分或全部动力的电动汽车, 因具有高效节能和非现场排放的显著优势,是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攻方向. 为了满足电动汽车跑得更远、跑得更快、更加安全便捷的需求, 进一步提高比能量和比功率、延长使用寿命和缩短充电时间、提升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降低成本是动力电池技术发展的主题和趋势. /p p   近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公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为我国的动力电池技术绘制了发展蓝图. 该路线图提出,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达到350Wh/kg,2025年达到400Wh/kg,2030年则要达到500W h/kg 近中期在优化现有体系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满足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发展需求的同时, 以开发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为重点, 提升其安全性、一致性和寿命等关键技术, 同步开展新体系动力电池的前瞻性研发 中远期在持续优化提升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同时, 重点研发新体系动力电池, 显著提升能量密度、大幅降低成本、实现新体系动力电池实用化和规模化应用. /p p   由此可见,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 锂离子电池仍将是动力电池的主流产品. 锂离子电池具有比能量高、循环寿命长、环境友好、可以兼具良好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等优点, 是目前综合性能最好的动力电池, 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动汽车中 [2~7] . /p p   本文简要介绍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产业技术发展概况, 并从锂离子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 隔膜及电解液等几个方面, 对锂离子动力电池关键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评述. 本文还对锂离子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的选择及匹配技术、动力电池安全性、电池制造工艺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 并提出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研究中应予以关注的基础科学问题. /p p strong   2 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技术发展概况 /strong /p p   从产业发展情况来看, 目前世界知名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制造商包括日本松下、车辆能源供应公司(AESC)、韩国LG化学和三星SDI等都在积极推进高比能量动力锂离子电池的研发工作. 综合来看, 日本锂电池产业的技术路线是从锰酸锂(LMO)到镍钴锰酸锂三元(NCM)材料. 例如, 松下的动力电池技术路线早期采取锰酸锂, 目前则发展镍钴锰酸锂三元、镍钴铝酸锂(NCA)作为正极材料, 其动力电池主要搭载在特斯拉等车型上. 韩国企业以锰酸锂材料为基础, 如LG化学早期采用锰酸锂作为正极材料, 应用于雪佛兰Volt车型, 近年来三星SDI和LG化学已经全面转向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表1) [8] . /p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2d0662ae-8c3d-4524-aa6c-4ba35fb5d971.jpg" title=" 1.jpg" / /p p   目前国内主流动力锂电池厂商, 如比亚迪等仍以磷酸铁锂为主, 磷酸铁锂电池在得到了大规模普及应用的同时, 其能量密度从2007年的90W h/kg提高到目前的140W h/kg. 然而, 由于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空间有限, 随着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要求的大幅提升, 国内动力电池厂商技术路线向镍钴锰三元、镍钴铝或其混合材料的转换趋势明显(表2). /p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fd4ccbd7-67aa-49c0-bf98-30020d1d0ed3.jpg" title=" 2.jpg" / /p p strong   3 锂离子动力电池关键材料的发展趋势 /strong /p p   锂离子电池采用高电位可逆存储和释放锂离子的含锂化合物作正极, 低电位可逆嵌入和脱出锂离子的材料作负极, 可传导锂离子的电子绝缘层作为隔膜,锂盐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 如图1所示. 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构成锂离子电池的4种关键材料. /p p   3.1 正极材料 /p p   锰酸锂(LMO)的优势是原料成本低、合成工艺简单、热稳定性好、倍率性能和低温性能优越, 但由于存在Jahn-Teller效应及钝化层的形成、Mn的溶解和电解液在高电位下分解等问题, 其高温循环与储存性能差. 通过优化导电剂含量、纯化电解液、控制材料比表面 [11] 以及表面修饰 [12] 改善LMO材料的高温及储存性能是目前研究中较为常见且有效的改性方法. /p p   磷酸铁锂(LFP)正极材料有着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循环性能, 这得益于结构中的磷酸基聚阴离子对整个材料的框架具有稳定的作用. 同时磷酸铁锂原料成本低、对环境相对友好, 因而使得LFP成为目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中的主流材料 [12~16] . 但由于锂离子在橄榄石结构中的迁移是通过一维通道进行的, LFP材料存在着导电性较差、锂离子扩散系数低等缺点. /p p   从材料制备角度来说, LFP的合成反应涉及复杂的多相反应,因此很难保证反应的一致性, 这是由其化学反应热力学上的根本性原因所决定的 [16] . 磷酸铁锂的改进主要集中在表面包覆、离子掺杂和材料纳米化三个方面.合成工艺的优化和生产过程自动化是提高LFP批次稳定性的基本解决方法. 不过, 由于磷酸铁锂材料电压平台较低(约3.4V), 使得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偏低,这一缺点限制了其在长续航小型乘用车领域的应用. /p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4796d208-e8dd-4b71-a5fc-296ecba8d6c1.jpg" title=" 3.jpg" / /p p   镍钴锰三元(NCM)或多元材料优势在于成本适中、比容量较高, 材料中镍钴锰比例可在一定范围内调整, 并具有不同性能. 目前国外量产应用的动力锂电正极材料也主要集中在镍钴锰酸锂三元或多元材料, 但仍然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包括电子导电率低、大倍率稳定性差、高电压循环定性差、阳离子混排(尤其是富镍三元)、高低温性能差、安全性能差等 [17] . 另外, 由于三元正极材料安全性能较差, 采用合适的安全机制如陶瓷隔膜材料也已成为行业共识 [18] . /p p   考虑到安全性等问题, 通过改进工艺(如减少电极壳的重量等)来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的空间有限. 为了进一步提高动力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 开发高电压、高容量的正极新材料成为动力锂离子电池比能量大幅度提升的主要途径(图2) [19,20] /p p   3.1.1 高电压正极材料 /p p   开发可以输出更高电压的正极材料是提高材料能量密度的重要途径之一. 此外, 高电压的另一显著优势是在电池组装成组时, 只需要使用比较少的单体电池串联就能达到额定的输出电压, 可以简化电池组的控制单元. 目前主流的高电压正极材料是尖晶石过渡金属掺杂的LiM x Mn 2?x O 4 (M=Co、Cr、Ni、Fe、Cu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3b01137b-1330-47a0-a313-51c9d4f2f033.jpg" title=" 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 2 比较各种类型的高电压、高容量正极材料的体积能量密度、功率、循环性、成本和热稳定性的雷达图 [20] (网络版彩图)等) /p p   最典型的材料是LiNi 0.5 Mn 1.5 O 4 , 虽然其比容量仅有146mAh/g, 但由于工作电压可达到4.7V, 能量密度可达到686W h/kg [20,21] . 本课题组 [22] 以板栗壳状的MnO 2为锰源, 通过浸渍方法合成了由纳米级的多面体聚集而成微米球状的尖晶石镍锰酸锂(LNMO)材料. 该结构对电解液的浸入和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十分有利,且可以适应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 减小材料颗粒之间的张力. 该研究还发现, 含有微量Mn 3+的LNMO电化学性能更优, 充放电循环80圈后放电比容量还能保持在107mAh/g, 容量保持率接近100%.LiNi 0.5 Mn 1.5 O 4 的比容量衰减制约了它的商业化进程,其原因多与活性材料以及集流体与电解液之间的相互作用相关, 由于电解液在高电位下的不稳定性, 如传统碳酸酯类电解液会在4.5V电压以上氧化分解, 使得锂离子电池在高电压充放电下发生气胀, 循环性能变差. /p p   因此, 高电压正极材料需要解决电解液匹配问题.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包括以下3个方面. (1) 材料表面包覆 [23~25] 和掺杂 [26~28] . 例如, Kim等 [28] 近期通过表面4价Ti取代得到LiNi 0.5 Mn 1.2 Ti 0.3 O 4 材料, 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材料表面形成了坚固的钝化层, 因此减少了界面副反应, 30℃下全电池实验结果表明在4.85V截止电压, 200个循环后, 容量保持率提高了约75%. 然而, 单独的表面涂层/掺杂似乎不能提供长期的循环稳定性(如≥500个循环), 在应用中必须考虑与其他策略相结合. (2) 使用电解液添加剂或其他新型电解质组合 [29~31]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e33aa180-4c60-4e9a-af6d-315f29391fd1.jpg" title=" 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 3 具有良好电化学稳定性的用于高电压LiNi 0.5 Mn 1.5 O 4 材料的LiFSA/DMC电解液体系.& nbsp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a) LiFSA/DMC混合电解液中的组分结构示意图 (b) 两种不同配比情况下, 溶剂分子典型平衡轨迹的DFT-MD模拟 (c) 铝电极在LiFSA/DMC混合电解液中的高电压稳定性 (d) 全电池在40° C, C/5倍率下的循环性能 [31] (网络版彩图) /span /p p   如图3所示, Yamada课题组 [31] 利用简单的LiFSA/DMC(1:1.1, 摩尔比)电解液体系实现了LiNi 0.5 Mn 1.5 O 4 /石墨全电池在40℃温度下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90%, 尽管高度浓缩的系统的离子电导率降低了一个数量级(30℃时为约1.1 mS/cm), 但依然保持了与使用商业碳酸酯电解液体系相当的倍率性能. (3) 使用具有离子选择透过性的隔膜 [32~35] . 已经证明使用电化学活性的Li 4+x Ti 5 O 12 膜 [32] 以及锂化Nafion膜与商业PP膜的复合隔膜 [33] 能够极大地改善LiNi 0.5 Mn 1.5 O 4 的循环寿命. /p p   此外, 一些由LiNi 0.5 Mn 1.5 O 4 衍生的新型尖晶石结构高电压材料如LiTiMnO 4 [36] 、LiCoMnO 4 [37,38] 等, 以及橄榄石结构磷酸盐/氟磷酸盐也被广泛研究, 如LiCoPO 4 [39] 、LiNiPO 4 [40] 、LiVPO 4 F [41] 等 [42] . /p p   3.1.2 高容量正极材料 /p p   由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比容量远高于正极材料, 因此正极材料对全电池的能量密度影响更大.通过简单的计算可知, 在现有的水平上, 如果将正极材料的比容量翻倍, 就能够使全电池的能量密度提高57%. 而负极材料的比容量即使增加到现有的10倍, 全电池的能量密度也只能提高47% [43] . /p p   镍钴锰三元材料中, Ni为主要活性元素, 一般来说,活性金属成分含量越高, 材料容量就越大.低镍多元材料如NCM111、NCM523等能量密度较低, 该类材料体系所能达到的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为120~180Wh/kg, 无法满足更高的能量密度要求. 高容量正极材料的一个发展方向就是发展高镍三元或多元体系. /p p   高镍多元体系中, 镍含量在80%以上的多元材料(NCA或NCM811)能量密度优势明显, 用这些材料制作的电池匹配适宜的高容量负极和电解液后能量密度可达到300Wh/kg以上 [44] . 但是高镍多元材料较差的循环稳定性、热稳定性和储存性能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 一般认为当镍的含量过高时, 会引起Ni 2+ 占据Li + 位置, 造成阳离子混排, 阻碍了Li + 的嵌入与脱出, 从而导致容量降低 [20,45,46] .另外, 材料表面与空气和电解液易发生副反应、高温条件下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差和表面催化活性较大也被认为是导致容量衰减的重要原因 [20,45,47] . /p p   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有如下3种. /p p   (1) 对材料进行有效的表面包覆或体相掺杂 [48~50] . 例如, 最近Chae等 [50] 利用湿化学法在NCM811表面包覆了一层N,N-二甲基吡咯磺酸盐,有效地阻隔了材料与电解液界面, 抑制了电解液在高镍三元材料表面的催化分解, 1C倍率下前50圈的平均库仑效率达99.8%, 容量保持率高达97.1%. /p p   (2) 开发具有浓度梯度的高镍三元体系 [51~55] . Sun课题组 [53~55] 采用共沉淀方法制备了具有双斜率浓度梯度三元材料,如图4所示, 这种材料的内部具有更高含量的镍, 有利于高容量的获得和保持, 外层有更高含量的锰, 有利于循环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的提升. 通过Al掺杂, 具有浓度梯度的LiNi 0.61 Co 0.12 Mn 0.27 O 2 在经过3000次循环后,其容量保持率从65%大幅度提高到84%. /p p   (3) 开发与高容量正极材料相适应的电解液添加剂或新型电解液体系 [56~58] . /p p   目前高镍多元材料量产技术主要掌握在日韩少数企业手中, 如日本的住友、户田, 韩国的三星SDI、LG、GS等. 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 材料的镍含量在78~90 mol%, 克容量集中在190~210mA h/g. 各公司正尝试将其应用于电动汽车领域, 其中尤以特斯拉采用的镍钴铝(NCA)受到广泛瞩目. 需要指出的是, NCA和NCM811两种材料在容量、生产工艺等方面具有很多相似性, 松下18650电池正极采用NCA正极, 电池能量密度约为250Wh/kg, 但NCA材料因存在铝元素分布不均、粒度难以长大等问题, 主要应用于圆柱电池领域, 圆柱型电池在在电池管理系统方面需要的技术与成本较高. /p p   除 此 之 外 , 基 于 Li 2 MnO 3 的 高 比 容 量 (200~300mAh/g) 富 锂 正 极 材 料 zLi 2 MnO 3 · (1?z)LiMO 2(0 /p p   3.2 负极材料 /p p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分为碳材料和非碳材料两大类. 其中碳材料又分为石墨和无定形碳, 如天然石墨、人造石墨、中间相碳微球、软炭(如焦炭)和一些硬炭等 其他非碳负极材料有氮化物、硅基材料、锡基材料、钛基材料、合金材料等 [61]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6e6b8975-e32c-4aee-9021-c6d0edef3ad9.jpg" title=" 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 4 Al掺杂的具有双斜率浓度梯度三元材料LiNi 0.61 Co 0.12 Mn 0.27 O 2 [54,55] . /p p & nbs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a) TEM EDS元素分析成像 (b) TEM 线性元素扫描分析 (c) Al掺杂和无掺杂的三元材料循环性能对比 (网络版彩图) /span /p p   负极材料将继续朝低成本、高比能量、高安全性的方向发展, 石墨类材料(包括人造石墨、天然石墨及中间相碳微球)仍然是当前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主流选择 近到中期, 硅基等新型大容量负极材料将逐步成熟, 以钛酸锂为代表的高功率密度、高安全性负极材料在混合动力电动车等领域的应用也将更加广泛. 中远期, 硅基负极材料将全面替代其他负极材料已成为行业共识. /p p   硅基负极材料被认为是可大幅度提升锂电池能量密度的最佳选择之一, 其理论比容量可以达到4000mAh/g以上 [62,63] , 与高容量正极材料匹配后, 单体电池理论比能量可以达到843Wh/kg, 但硅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巨大的体积膨胀收缩效应, 会导致电极粉化降低首次库仑效率并引起容量衰减 [64~67] . /p p   研究者尝试了多种方法解决该问题. /p p   (1) 制备纳米结构的材料, 纳米材料在体积变化上相对较小, 且具有更小的离子扩散路径和较高的嵌/脱锂性能, 包括纳米硅颗粒 [68~70] 、纳米线/管 [71~74] 、纳米薄膜/片 [75~77] 等. /p p   (2) 在硅材料中引入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形成复合材料, 引入的组分可以缓冲硅的体积变化, 常见的复合材料包括硅碳复合材料 [78~82] 、硅-金属复合材料等 [83~85] . Cui课题组 [81] 通过先后在硅纳米颗粒表面包覆二氧化硅和碳层, 再将二氧化硅层刻蚀之后得到蛋黄蛋壳结构的硅碳复合材料, 如图5所示, 并利用原位透射电镜研究了碳壳与硅核之间的空隙对材料稳定性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由于蛋黄蛋壳的结构在硅和碳层之间预留了充足的空间, 使硅在嵌锂膨胀的时候不破坏外层的碳层, 从而稳定材料的结构并得到稳定的SEI膜. 在此基础上, 通过对碳包覆之后的纳米颗粒进行二次造粒,在大颗粒的表面再包覆碳膜, 最后刻蚀制备出类石榴的结构 [82] , 复合材料尺寸的增大减小了材料的比表面积, 提高了材料的稳定性, 材料的1000周循环容量保持率由74%提高到97%, 如图5所示. /p p   (3) 选用具有不同柔性、界面性质的黏结剂, 提高黏结作用 [86~88] 最近,Choi等 [88] 通过形成酯键使传统黏结剂聚丙烯酸PAA与多聚轮烷环组分PR交联结合得到具有特殊结构的双组分PR-PAA黏结剂, 如图6所示,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硅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稳定性. /p p   (4) 采用体积变化相对缓和的非晶态硅材料, 如多孔硅材料等 [89,9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c68c0215-a21a-4fa0-9f73-1a0fca0d02f5.jpg" title=" 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 5 具有蛋黄蛋壳的结构的硅碳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81,82] .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 nbsp (a) 蛋黄蛋壳的结构合成示意图及TEM图 (b) 类石榴的结构合成示意图 (c) 硅纳米粒子、 蛋黄蛋壳结构硅碳复合材料、类石榴结构硅碳复合材料的循环性能对比 (网络版彩图) /span /p p   应用方面, 日立Maxell宣布已成功将硅基负极材料应用于高能量密度的小型电池 日本GS汤浅公司则已推出硅基负极材料锂电池, 并成功应用在三菱汽车上 特斯拉则宣称通过在人造石墨中加入10%的硅基材料, 已在其最新车型Model 3上采用硅碳复合材料作为动力电池负极材料. /p p   3.3 电解液 /p p   高安全性、高环境适应性是锂离子动力电池对电解液的基本要求. 随着电极材料的不断改善和更新, 对与之匹配的电解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由于开发新型电解液体系难度极大, 碳酸酯类有机溶剂配伍六氟磷酸锂盐的常规电解液体系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依然是动力电池的主流选择. /p p   在此情形下, 针对不同用途的动力电池和不同特性的电极材料, 优化溶剂配比、开发功能电解液添加剂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 通过调整溶剂配比含量和添加特殊锂盐可以改善动力电池的高低温性能 加入防过充添加剂、阻燃添加剂可以使电池在过充电、短路、高温、针刺和热冲击等滥用条件下的安全性能得以大大提高 通过提纯溶剂、加入正极成膜添加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高电压材料的充放电需求 通过加入SEI膜成膜添加剂调控SEI膜的组成与结构, 可以实现延长电池寿命 [91] . 近年来, 随着Kim等 [92] 第一次成功地将丁二腈(SN)作为电解液添加剂来提高石墨/LiCoO 2 电池的热稳定性, 以丁二腈(SN)和己二腈(ADN) [93] 等为代表的二腈类添加剂因其与正极表面金属原子极强的络合力并能很好地抑制电解液氧化分解和过渡金属溶出的优点, 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普遍认可的一类高电压添加剂. 而以1,3-丙烷磺酸内酯(PS [94] 和1,3-丙烯磺酸内酯(PES) [95] 等为代表的另一类高电压添加剂,即正极成膜添加剂, 则是通过在正极表面优先发生氧化反应并在正极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钝化膜, 从而达到阻止电解液和正极活性物质接触、抑制电解液在高电压下氧化分解的效果. /p p   目前, 高低温功能电解液的开发相对成熟, 动力电池的环境适应性问题基本解决, 进一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是电解液研发的首要问题. 中远期, 锂离子动力电池电解液材料的发展趋势将主要集中在新型溶剂与新型锂盐、离子液体、添加剂等方面, 凝胶电解质与固态电解质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而以固态电解质为关键特征之一的全固态电池在安全性、寿命、能量密度及系统集成技术等都具有潜在的优异特性, 也是未来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 [96]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58812389-5862-4e1d-a7b7-b4dc7b4fc4d9.jpg" title=" 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 6 SiMP负极PR-PAA黏结剂的应力释放机理 [88] .& nbsp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a) 减小提起物体用力的滑轮机理 (b) PR-PAA黏结剂用于缓解因硅颗粒充放电过程中体积变化而产生应力的示意图 (c) 充放电过程中PAA-SiMP电极破碎和生成SEI膜的示意图 (网络版彩图) /span /p p   3.4 隔膜 /p p   目前, 商品化锂离子动力电池中使用的隔膜材料主要是微孔的聚烯烃类薄膜, 如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丙烯(polypropylene, PP)的单层或多层复合膜.聚烯烃类隔膜材料由于其制造工艺成熟、化学稳定性高、可加工性强等优点在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商品化隔膜材料的主流, 尤其是PE的热闭孔温度对抑制电池中某些副反应的发生及阻止热失控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基于聚烯烃(尤其是聚乙烯)隔膜的高性能改性隔膜材料(如无机陶瓷改性隔膜、聚合物改性隔膜等),进一步提高隔膜的安全特性和电化学特性仍将是隔膜材料研发的重点 [18] . /p p   最近, 本课题组 [97] 通过使用耐高温的聚酰亚胺做黏结剂将纳米Al 2 O 3 涂覆在商业PE隔膜单层表面将隔膜的热稳定性提高到了160℃. 本课题组 [98] 还在前期开发的SiO 2 陶瓷隔膜的基础上, 在其表面和孔径间原位聚合包覆上一层耐高温的聚多巴胺保护层, 如图7所示, 使隔膜在230℃高温下处理30min, 不但不收缩并且保持良好的机械性能, 可以有效保障电池安全. l’Abee课题组 [99] 以耐热性的聚醚酰亚胺树脂为基材, 将其用NMP加热溶解后重新浇铸成膜, 得到的聚醚酰亚胺隔膜, 其热稳定性可达到220℃.随着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应用, 建立隔膜构造、隔膜孔径尺度与分布的有效调控方法, 以及引入电化学活性基团等使聚烯烃隔膜多功能化, 将是隔膜发展的重要方向. 针对耐热聚合物隔膜等的研发及产业化工作也将得到大力推进. /p p   综上所述,锂离子动力电池关键材料的发展趋势将如图8所示, 正极材料向高电压、高容量的趋势发展 负极则以发展硅碳复合材料为主, 通过发展新型黏结剂和SEI膜调控技术使得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真正走向实际应用 电解液近期内将以发展高电压电解液和高环境适应性电解液材料为主, 中远期则将以固态电解质材料为发展目标 多种材料复合且结构可控的隔膜材料将是锂离子动力电池隔膜的重点发展方向. /p p strong   4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关键技术和基础科学问题 /strong /p p   4.1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关键技术 /p p   锂离子动力电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单一部件、材料或组分的优化未必对电池整体性能的改善有突出效果 [100] . 发展面向电动汽车的高比能量、低成本、长寿命、安全性高的动力电池, 需对锂离子动力电池体系的关键技术予以重点关注, 解决在最终应用过程中影响性能的制约因素. /p p   4.1.1 正极、负极材料等的选择及匹配技术 /p p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寿命、安全性和成本等基本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电极材料体系的选择和匹配. 因此如何选择高比能量、长寿命、高安全、低成本的材料体系是当前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重要技术. /p p   4.1.2 动力电池安全性 /p p   安全性是决定动力电池能否装车应用的先决条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a49c15af-1975-4d11-bfe5-e1f5440c1331.jpg" title=" 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 7 包覆上耐高温聚多巴胺保护层的SiO 2 陶瓷隔膜 [98] .& nbsp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a) 隔膜结构及合成示意图 (b) 隔膜形貌表征 (c) 隔膜热收缩性能对比(网络版彩图)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35ce98d1-12c4-439a-b44f-0aa5561115de.jpg" title=" 1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 8 锂离子动力电池关键材料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总结(网络版彩图) /p p   随着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逐步提升, 电池安全性问题无疑将更加突出. 导致锂离子电池安全性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热失控, 放热副反应释放大量的热及有机小分子气体, 引起电池内部温度和压力的急剧上升 而温度的急剧上升反过来又会呈指数性加速副反应,产生更大量的热, 使电池进入无法控制的热失控状态,导致电池终发生爆炸或燃烧 [101,102] . 高比能的NCM和NCA三元正极、锰基固熔体正极均较LFP材料的热稳定性差, 使人们在发展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的同时不得不更加关注安全问题 [103] . 解决电池安全性问题至少需要从两方面着手: (1) 防止短路和过充, 以降低电池热失控的引发几率 (2) 发展高灵敏性的热控制技术,阻止电池热失控的发生 [104] . /p p   4.1.3 电池制造工艺 /p p   随着动力电池应用的不断加深, 单体电池向着大型化、易于成组的方向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 单体电池的制造技术尤为重要. 提高产品一致性, 从而使电池成组后的安全性、寿命更高, 使其制造成本更低将是未来锂离子电池制造工艺的发展方向. (1) 开发生产设备高效自动化技术, 研发高速连续合浆、涂布、辊切制片、卷绕/叠片等技术, 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2)开展自动测量及闭环控制技术研发, 提高电池生产过程测量技术水平, 实现全过程实时动态质量检测, 实现工序内以及全线质量闭环控制, 保证产品一致性、可靠性 (3) 建立自动化物流技术开发, 实现工序间物料自动转运, 减少人工干预 (4) 开展智能化生产控制技术研发, 综合运用信息控制、通讯、多媒体等技术,开发有效的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及制造执行系统, 最大程度地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人工成本. /p p   4.2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基础科学问题 /p p   4.2.1 研究电极反应过程、反应动力学、界面调控等基础科学问题 /p p   目前, 元素掺杂、包覆等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材料改性, 但究其原因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如LFP可以通过异价锂位掺杂显著提高电子导电性, 但其究竟是晶格掺杂还是通过表面渗透还存在争议. 另外,一般认为LFP较低的电子导电性和离子扩散特性是导致倍率特性不佳的主要原因, 但研究表明, 锂离子在电极/电解液界面的传输也是影响LFP倍率特性的重要因素. 通过改善界面的离子传输特性, 可以获得更好的倍率特性. 因此深入研究电极上的表面电化学反应的机理, 尤其是关于SEI膜的形成、性质以及电极与电解液的相互作用等, 可以明确材料的结构演化机制和性能改善策略, 为材料及电池性能的改善提供理论指导 [6] . /p p   4.2.2 发展电极表界面的原位表征方法 /p p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其组成及结构. 通过原位表征技术系统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间构效关系对深入了解电极材料的反应机理,优化材料组成与结构以提高其性能及指导高性能新材料开发与应用均有十分重要意义 [105,106] . 例如, 原位Raman光谱可以通过晶格(如金属-氧配位结构)振动实时检测材料的结构变化, 为找寻材料结构劣化原因提供帮助 [107~109] . 同步辐射技术不仅可通过研究电极材料中原子周围化学环境, 获取电极材料中组成元素的氧化态、局域结构、近邻配位原子等信息, 还可原位获得电池充放电过程电极材料的结构演化、过渡金属离子氧化态以及局域结构变化等信息, 精确揭示电池反应机理 [110,111] 固体核磁共振谱(NMR)则可提供固态材料的局域结构信息, 得到离子扩散相关的动力学信息 [112,113] . /p p strong   5 结论 /strong /p p   锂离子动力电池是目前最具实用价值的动力电池, 近几年在产业化方面发展迅速, 有力地支撑了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然而, 锂离子动力电池仍然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应用问题, 特别是续航能力、安全性、环境适应性和成本, 需要在动力电池基础材料、电池制造和系统技术全产业链上同时进行研究. 可以预期相关技术将在近年内取得长足进步并实现规模应用.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 锂离子动力电池将迎来爆发增长的黄金期.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作者:刘波(厦门大学) 张鹏 赵金保 /span /strong /p p    /p p br/ /p
  • 海洋光学任命肖强为亚太区财务总监
    海洋光学(Ocean Optics)新近任命肖强为亚太区财务总监,他将全面负责海洋光学亚太区的财务、人力资源、行政与IT管理。肖强将直接向海洋光学亚太区副总裁孙玲博士汇报。 肖强拥有17年工作经验,曾经服务于多家国际性公司;在财务、运营、物流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履 新之前,他是Polaris Limited China的财务总监,他还曾在Veeder Root Petroleum (为Danaher子公司)任职七年半,先后担任财务总监和运营总监。他最早在一家交通部下属的国资公司任职四年,之后加盟惠普计算机并任职三年。 肖强1996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获得会计专业学位;并于2006年获得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IMBA学位。 海 洋光学亚太区副总裁孙玲博士表示:&ldquo 肖强拥有包括财务管理在内的丰富工作与管理经验,这些对于我们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随着海洋光学在亚太及中国市场业务 的不断拓展,我们迫切需要一位拥有丰富管理经验的财务总监。肖强的加盟将极大增强并优化海洋光学亚太区管理层,促进公司进一步发展。&rdquo
  • 蔡司2017年营利双收 亚太地区仍是最大增长区
    p   近日,蔡司集团公布了2016/17财年业绩情况(截止到2017年9月30日),财报显示,蔡司集团2016/17财年的营收和盈利均创下历史新高:收入增长10%,达到53.48亿欧元(上年同期:48.81亿欧元)。息税前利润(EBIT)达7.7亿欧元,息税前利润率上升至14%以上。蔡司集团订单的数量增长了12%,现在达到了56.25亿欧元。 /p p   “研究和质量技术,医疗技术,视觉保健/消费品和半导体制造技术四个领域都达到或高于他们的目标回报率,并为蔡司历史上最成功的财年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蔡司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ichael Kaschke博士在斯图加特举行的年度新闻发布会上说,“这个发展不是也不只是理所当然,而是长期以来全体员工和合作伙伴的巨大努力的结果,战略议程的贯彻落实已经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影响并显著提高了竞争力。多亏了尖端创新和客户中心的投资,全球合作关系和战略扩张,我们完全专注于客户的需求上。”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在各个领域都有积极发展 /span /strong /p p   在研究和质量技术部门,汽车市场继续推动工业计量业务集团的发展。对智能生产解决方案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蔡司集团正在通过其合资企业ADAMOS的股份等创新方法扩大其在工业物联网领域的业务和关键网络功能。由于行业良好的整体地位,显微镜业务集团正在持续增长的轨迹。尽管市场竞争激烈,但医疗技术领域正在随着蔡司KINEVO 900机器人可视化系统等创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在亚洲取得特别显着的成果。凭借蔡司品牌的眼镜镜片,视力保健/消费品部门的增长速度略快于市场,在巴西和中国市场保持着持续的增长。 /p p   由于对深紫外(DUV)光刻系统的高需求,半导体制造技术(SMT)部门正在受益。在近年来市场波动趋于停滞的趋势下,半导体制造技术部门成功地将收入增长了25%,创历史新高。投资者对于尖端技术(EUV)光刻技术的决心和毅力也得到了回报,就像与荷兰ASML公司得到了加强的合作。ASML在蔡司集团子公司SMT 24.9%的股权以及总共约7.6亿欧元的研发投资将有助于推动EUV技术的全面发展。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财经摘要 /span /strong /p p   蔡司集团业务近90%在德国境外。亚太地区(APAC)仍然是最大的增长地区,收入达12.7亿欧元,货币调整后相当于比上年增长15%。仅中国的收入就达到了5.98亿欧元(上年:5.04亿欧元)。货币调整后其在新兴市场的业务收入已超过十亿欧元大关,达到11.81亿欧元(上年:9.95亿欧元)。该公司的德国网站也从这些市场的巨大增长中受益。蔡司最大的单一市场仍然是美国,大约有10亿欧元。 /p p   在2016/17财年,蔡司在研发方面的投资增加了约27%,达到5.52亿欧元(去年:4.36亿欧元) 物业、厂房和设备投资增加到1.83亿(去年:1.54亿欧元) 相比之下,贬值总额为1.6亿欧元(上年:1.55亿欧元)。蔡司集团首席财务官Thomas Spitzenpfeil表示:“蔡司大胆的全球投资策略是我们长期增长轨迹的关键支柱,自2010年以来,我们在这方面已经花费了约145万欧元。” /p p   截至报告日期,净流动资金总额大幅增加,达19.86亿欧元。特别是ASML在蔡司SMT的股份和蔡司的资本增加在增强流动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公司的股本为34.29亿欧元,股本比率几乎翻了一番,达到47%。由于库存增加和应收账款增加,尽管EBIT增加了,但自由现金流却减少为6.58亿欧元(去年为7.09亿欧元)。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雇员 /span /strong /p p   员工人数增加了6%。截至报告日,蔡司在全球拥有26,945名员工(上一年度:25,433名)。德国有569名新员工,人员增长最为强劲。在这里,总人数上升到11,339名(去年:10,770名)。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展望:“增长需要对未来道路作出大胆的决定” /span /strong /p p   尽管几个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长动力略有放缓,但蔡司对全球经济的预测非常好,只有少数风险因素即将出现。“当然,我们受益于积极的经济环境下的顺风顺水,但最终你只有在承担责任并为未来的道路做出大胆的决定时才会胜出。”Kaschke说。“为了确保长期的成功,我们需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站稳脚跟,以创新、有针对性的投资和面向未来领域的业务拓展为重点,蔡司2020年议程作为一个指南针,坚实的财务基础提供了必要的灵活性,通过我们的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我们看到了技术和社会的变革,例如数字化和人口变化是一个重要的增长机会,”Kaschke说,展望着新的财政年度,在2017/18年度,蔡司预计收入会有轻微的增加,并且有类似的EBIT利润率。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蔡司在中国 /span /strong /p p & nbsp 蔡司于1957年进入中国,目前蔡司集团在中国设有显微镜、医疗技术、工业测量和视力保健四大事业部。中国区是蔡司集团最富活力的增长市场之一,蔡司在中国约有2500多位员工,分布于各地的6个生产基地和11个销售与服务中心为本地客户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也为全球各相关业务提供生产保障。 /p
  • 全球3大变速箱厂商之一采埃孚明年成立中国区
    鉴于中国市场地位进一步提升,全球三大变速箱厂商之一采埃孚(ZF)将考虑将中国从亚太区独立出来,成立单独中国区,与亚太区、北美区、南美区并列直接向总部汇报。上周,采埃孚传动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戴章煜向记者透露,中国区总部将设在上海,预计明年1月成立。   据了解,以变速箱和传动系统为主要业务领域的采埃孚,目前在全球有超过120个生产基地,6个研发中心。而自1984年进入中国以来,在中国生产基地已超过20个,并在上海设有研发中心,与福田、上汽、奇瑞等多家汽车厂商均有合作。   戴章煜表示,中国市场销售额目前已占采埃孚全球的20%以上,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基于此,中国市场有必要成立单独大区,在管理架构、办公地点方面都会与亚太区区分开来。据悉,今后中国区高管职位将主要考虑从亚太区内部提拔。而亚太区今后将管理澳大利亚、东南亚和日本等市场的业务。
  • 蔡司2022/23财报:营收突破100亿欧元 大中华区业务增长22%
    仪器信息网讯 近日,蔡司集团公布了2022/23财年财报。据数据显示,2022/23财年,蔡司集团销售额达到101.08亿欧元,较2021/22财年增长了15%,也是公司历史上首次超过100亿欧元。息税前利润为17亿欧元,较2021/22财年增加了9800万欧元。四个业务板块增速强劲细分市场收入(百万欧元)2022/232021/22增幅半导体制造技术35552757+29%工业质量与研究22952066+11%医疗技术25042251+11%光学消费品市场16241569+4%半导体制造技术市场:深紫外(DUV)和极紫外(EUV)光刻系统的高需求,以及高数值孔径技术光学系统首次交付给ASML,为增长做出了贡献。工业质量与研究市场:战略业务领域、工业质量保证和显微镜系统业务的增长势头促成了收入的增长,同时多元化的产品组合(坐标测量机、光学解决方案和软件)也为整体成功做出了贡献。医疗技术市场:眼科和显微外科领域的交付加速,对收入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光学消费品市场:通过品牌眼科镜片创新和数字消费旅程的扩展,实现了增长。增长刺激主要来自亚太地区和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在研发、基础设施和公司转型方面的投资创下历史新高在2022/23财年的研发支出为15.45亿欧元,占营收的15%,较上一财年增长了34%。公司规模继续扩大,全球员工数量持续增长,截至报告日,蔡司集团在全球雇佣42992名员工,较上一财年增长了11%,正在扩大产能。因此未来5年,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约为35亿欧元,其中很大一部分将用于德国的基础设施项目,如奥伯科亨工厂的进一步扩建、Aalen-Ebnat的新工厂或在耶拿的基金会工厂。此外,亚太地区表现出最具活力的增长,收入增长幅度达到11%;大中华区也为收入的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截至报告日收入为134.90亿人民币,较上一财年增长了22%。引领数字化创新的先锋,赋能全球芯片制造上述四个领域的创新都在数字化方面发挥了开创性的作用。蔡司为半导体制造技术开发解决方案,使世界各地的芯片制造商能够生产更小、更强大、更节能的存储微芯片。从摄影的视力护理到显微镜、计量学和医疗技术,蔡司正在为数字世界开发解决方案。人工智能作为数字化的重要成果,已融入到蔡司当前的设备和软件解决方案中。蔡司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Karl Lamprecht博士总结道:“为了在长期内继续盈利增长,同时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保持弹性,蔡司必须继续发展。除了巨大的创新实力外,这一全面发展还包括向数据和流程驱动的公司转型,现在是全速前进的正确时机。”蔡司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Karl Lamprecht博士未来,蔡司集团会最大限度地利用每个机会继续发展,而且会根据公司的战略议程和转型活动不断发展。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