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转帖】蛤蟆的皮——萧白象和书的故事

快乐老家

  • 黑泽明的自传叫做《蛤蟆的油》,题目的意思似乎是一只蛤蟆照镜子被自己的丑陋吓着了,吓出了一身有用(珍贵)的蛤蟆油。本文的题目有搭便车之意。蛤蟆的皮毕竟很丑,活了二十来年,除去教科书参考书,看过的书也就那么几本,最聪明的年纪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各项考试。虽然丑陋,皮肤上的每个丘壑也是上天给予的礼物。
    下面是我和书的故事,没有不得不说的冲动,写作此文不过是为了回报让我下载过很多书的论坛。或许也是为了我看过又遗忘的那些书。
    学前:如果三字经也是书
    我爹常说我受过传统文化的教育,这种说法似乎是把他爹我爷爷上升到文化传递者的地位。老爷子当年不过是用暴力手段逼迫我背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些东东。每次教授都伴随着哭声(我的)、喊声(爷爷的)、老太太骂老头子声。这种环境中长大的我没能在四岁的时候让过梨,没在九岁时温过席,还留下严重后遗症,一着急就结巴,作小马(景涛)哥嘶吼状也冒不出完整的句子。有人说小孩子的机械记忆很好,这点我承认,至今我依然能用家乡方言背诵三字经和孟郊、许浑、罗隐这几位先生的某些诗。(老爷子似乎没教过李杜的诗,等到我产生疑问的时候他已然老年痴呆,找不出答案了)。我没有实体的三字经,老爷子也没有,他那时候想把他脑子里的东西塞进我的脑袋,算不上失败,因为我还能背诵那些;也称不得成功,我终究没有成为他期许的读书种子,二王那样的学者。如果三字经是书,页眉页脚纪录的应当是一个倔老头,一个小顽童,一个爱孙子的老太太之间的“战争”。
    应试:精编少年
    话说我被送进学堂,面前是一场一场的考试,我不断地学啊不断地考啊,最终成为“斗战圣佛”(此说系借鉴天涯影视评论《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个孙悟空》,当时看完我心有戚戚不禁泪流满面)。小学时还算清闲,还看过郑渊洁的《蛇王淘金》之类的故事书,还有我爹买的什么中外军事故事(名字已经记不清了)之类的书。升初中的暑假,我妈帮我整理,收拾了满满一纸箱的“闲书”,后来我就没有碰过了。
    中学的六年皆住校,最大的乐趣莫过于踢球和看体坛周报。闲书没有,有也藏不住。依然记得某男看《女友》杂志被叫来家长,新概念作文也被发现有宣扬早恋的内容。对于我这种乖小孩来说,自然是应该好好学习的。数学是男人的脸面,某老师教育我们学好数学做精编就可以了。于是我最常备的最使用频繁地就是数学精编系列。当年我是不聪明但执著的学生仔,热爱做题和整理笔记埋头于精编。“精编少年”,没人这样当面叫过我,但这确实是对我中学年代的最好概括。
    大学:从此不读“书”
    在高考数学难到臭名昭著的那一年,我进了大学,以一个还算体面的数学分数,一个有点儿危险的总分。在鸟不排泄的PK校区我度过了很爽的三年,我发现影视阅览室真是个好地方,电影收录较为齐全,还结识了一位天文系牛人前辈,他给我开出了详细的目录,还指点我蹭谁的电影赏析课。我的一大理想曾是去中戏或者北影读个硕士或者博士,顺便再勾引一美丽傻妞。电影不是书,如果写我和电影可以拉下长长的一段,但是读过的书真的没有什么了,电影方面的闲书不算,四六级的单词书不算,专业书不算,认真阅读过的还记得的可能就只剩我在图书馆写作业时安慰胃的菜谱了。“由你饿死”BOY不读书。
    搬到市区已经是大四,绩点排在前面的几位牛人退出保研,我顺利替补,于是我可以懒散到现在。然后很闲的我想看点儿闲书了,翻翻历史考往彰来,翻翻经济学看看集体行动的逻辑、国家的兴衰是因为啥,翻翻法律验证一下法基老师的话对不对……
    然后就找书,泡论坛,看书,发帖,挣书币。然后就看到了征文,絮絮叨叨地写下上面的文字、我和书浅浅的缘分。我在另一个论坛的签名档是“与国父有同好”,最初是因为觉得平生最爱女人和书很拽,后来发现有些书确实可以像女人一样可爱。
    青蛙的皮肤上多了一些凸起,成了癞蛤蟆,蛤蟆照镜子却觉得自己有点儿帅了,希望豆豆再多一些。或许等到这只蛤蟆老了,再照镜子的时候,一层蛤蟆油能分泌出来,也算对社会的贡献了。


    萧白象

    2008-3-2凌晨于南园
    +关注 私聊
  • 3344

    第1楼2008/12/16

    蛤蟆皮有用吗?看到那个就很害怕,小时候听大人讲,蛤蟆的皮会喷出水来,弄到眼睛里,眼睛会瞎,所以看到就躲,到现在都还相信那是真的

0
    +关注 私聊
  • 恶狼

    第2楼2008/12/16

    是啊,说那皮剧毒。到现在我们都不敢碰

0
    +关注 私聊
  • 小柔

    第3楼2008/12/16

    就是,8是说那皮有毒么???还真8知道。。。。

0
    +关注 私聊
  • atlas

    第4楼2008/12/16

    题目颇有异趣,读来虽有些吃紧,却也能理会.从中或可看出长辈对你文治武力的功劳来,倘若再花费些时日,倒可杜撰出一篇从**园到**书屋的文字来

0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