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乙醇产生因素

  • Ins_60dce538
    2021/11/22
  • 私聊

气相色谱(GC)

  • 对于无饮酒史的人,其死亡后,尸体血液检出(产生)乙醇的因素有哪些?
    这个有谁详细知道的吗
    +关注 私聊
  • JOE HUI

    第1楼2021/11/22

    应助达人

    这个话题有点沉重,楼主可以附件参考这篇文献《尸体血液中乙醇含量检测的影响因素》,无饮酒史的人死后,人体内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会连同组织及体液中的有机物出现腐败分解反应,会导致尸体产生乙醇等。

0
    +关注 私聊
  • mingxiaoyan

    第2楼2021/11/22

    尸体血液中乙醇含量检测的影响因素
    摘 要 本文从乙醇的吸收、分布、代谢特点出发,从尸体自身因素、尸检条件和尸检时间三个方面分析了尸体血液中乙醇含量检测的影响因素,并总结了做好尸体血液中乙醇含量检测工作的方式,旨在通过对尸体血液中乙醇含量检测影响因素的分析,来提高尸体血液中乙醇含量检测工作的精确程度和检验质量。

    关键词 乙醇 尸体血液 乙醇含量检测

    作者简介:杜金,南京东南司法鉴定中心。

    中图分类号:D91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4.225

    在交通事故、谋杀、自杀、职业事故等暴力性死亡法医调查和保险赔偿案件中,法医均需要对尸体血液中的乙醇含量进行检测,并且尸体血液乙醇含量檢测难度要远远大于活体血液乙醇含量检测,这主要是因为尸体血液乙醇含量检测影响因素较多,为此,检测人员需要在分析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取相应措施。

    一、乙醇的吸收、分布、代谢特点

    乙醇的吸收、分布、代谢特点是尸体血液中乙醇含量检测工作开展的理论依据。人体中的乙醇主要由胃和十二指肠吸收,并且在进入人体后的30-90分钟之内便可以被吸收到血液中,影响乙醇吸收速度和进入到血液中效率的因素主要有食物类别、胃充盈水平、是否有长期饮酒习惯、胃粘膜状态等。乙醇在被吸收之后,会均匀的分布在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中,如果器官或组织的含水量偏高,其中的乙醇含量也会偏高。大部分乙醇通过肝脏代谢,具体是在肝细胞的细胞质中,通过乙醇脱氢酶作用被氧化成乙醛,这表示大部分乙醇最终会变成乙醛,乙醛再经过乙醛脱氢酶氧化变成乙酸,或者是直接变成乙酰辅酶A,经过循环后,以二氧化碳和水的形式排出人体 。

    二、尸体血液中乙醇含量检测的影响因素

    (一)尸体自身因素对尸体血液中乙醇含量检测的影响

    1.尸体血液中的乙醇会扩散

    在死后,人体内的乙醇会从某个器官和组织向邻近器官和组织扩散,这会增加乙醇聚集器官和组织周围器官和组织的乙醇含量。此外,如果人体在死亡时,胃中仍然有部分未吸收的酒精,或者是出现了濒死期呕吐物误吸、胃食管反流等情况,导致乙醇进入到呼吸道中,乙醇便可以通过呼吸道向胃部周围组织和器官、呼吸道组织和器官扩散。同时,由于胃部和心脏距离较近,乙醇通过向周围组织和器官扩散的方式,会最终将乙醇带到心脏血液中,提高心脏血液的乙醇含量。

    2.尸体血液中的乙醇会出现生成现象

    在死后,人体内的微生物在一定的条件下,会连同组织及体液中的有机物质出现腐败分解反应,导致尸体产生正丙醇、丙酸、乙醇、异丙醇等物质。如果选择在低温条件下保存尸体,在24小时内,尸体不会自行生成乙醇,但是随着死亡时间的推移,尸体内的微生物含量会逐渐增多,这表示乙醇的生成现象会日渐显著,进而形成尸体血液中的乙醇含量较高的假象。在实际的尸体血液乙醇检验工作中,只要尸体已经死亡超过1小时,检测人员都需要对乙醇的生成现象进行考虑 。由此可见,尸体血液乙醇含量,和尸体腐败速度及乙醇生成现象有关,而降低尸体腐败速度及乙醇生成现象的环境条件有低温、通风、干燥等。

    3.尸体血液中的乙醇会丢失

    在临床试验中发现,尸体血液中的乙醇不但会升高或下降,还会丢失。尸体血液中的乙醇会丢失主要和水分蒸发、酶降解、渗入含水组织、微生物降解等原因有关。同时,即使是已经取出的尸体血液样本也会出现乙醇丢失情况,这种丢失现象是低温等环境因素所不能避免和控制的。

    4.死亡原因的影响

    死亡原因关系到了尸体的腐败效率和尸体血液中乙醇含量的增加效率,同时,检验人员也需要结合死亡原因来选择检验样本选取部位。腹部损伤、外伤后合并感染、全身性感染疾病、坏疽症死亡、肿瘤性疾病等患者,由于其死亡后身体内已经积累了较多数量的细菌,导致其死后尸体腐败速度较快,这会提高尸体血液中乙醇含量的增加效率。此外,由于爆炸和交通事故等原因导致的肢体破碎者,其器官和组织会出现大面积细菌污染,同样会提高尸体血液中乙醇含量的增加效率。

    5.生前罹患疾病的影响

    如果生前患有糖尿病,其体内的血糖含量相对偏高,糖分是乙醇生成的主要原料之一,会提高尸体血液中乙醇含量的增加效率。死亡较为迅速者,如促猝死和窒息死亡等,死后短期内人体的血液仍然会呈现流动状态,这会为细菌的繁殖提供良好场所,会提高尸体血液中乙醇含量的增加效率 。

    (二)尸检条件和尸检时间对尸体血液中乙醇含量检测的影响

    1.尸检现场环境的影响

    尸体是否采取了防腐处理及选择防腐剂类型均会对尸体血液乙醇检验含量造成影响,如果尸体进行了防腐处理,在检验尸体血液乙醇含量时,检验人员需要选择玻璃体液进行检验工作。

    如果尸检现场处于高温环境状态下,或者是尸体存放时间过长,均可能会领尸体在腐败的同时出现乙醇含量增多现象,因此,检验人员需要注意尽量冷藏尸体,以此来抑制乙醇的生成现象。

    2.尸检时间和检验样本保存的影响

    死亡到尸检的时间,是影响尸体血液乙醇检验含量的关键原因之一,两者间隔时间越长,表示尸体血液乙醇检验含量受到的影响越多 。

    如果检验血液样本保存不规范,或者是未及时进行检验,也会影响尸体血液乙醇检验含量。例如,对于检验血液样本,检验人员需要在其中添加浓度为1%-2%的氟化钠或氟化钾并将其放置在低温环境下保存,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抑制检验样本中细菌的滋生,控制乙醇增加数量,同时需要做到尽快检验。

    3.尸体打捞环境的影响

    如果尸体是从水中打捞出来的,或者是在火场中发现的,由于尸体在水中浸泡过或者是在火中燃烧过,其尸体血液乙醇检验含量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多或减少现象。例如,水中打捞出来的尸体,由于尸体在水中浸泡过,水会给微生物繁殖提供有利条件,会提高尸体血液中乙醇含量的增加效率;但是从另外一种角度来讲,由于尸体在水中长时间浸泡,乙醇可能会因为水稀释而减少,同时,尸体血液乙醇检验含量增多减少还和水环境温度、浸泡时间、水污染情况、有无外伤及外伤程度等因素有关。

    三、做好尸体血液中乙醇含量检测工作的方式

    (一)选择好尸体血液中乙醇含量检测材料

    尸体血液中乙醇含量检测首选材料是尸体中的静脉血部位,这是因为人死亡后,食道内和胃内的乙醇会进入到尸体的心脏及其周围组织中,并且这种现象会随着死亡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而尸体中,受到上述变化影响最小的便是患者静脉血液,因此,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是尸体血液中乙醇含量检测材料最佳的选择部位,而在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中,股静脉更适合作为乙醇含量检测材料最佳的选择部位。

    如果尸体的肩部和盆骨部位被损坏的较为严重,则不能选择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乙醇含量检测材料选择部位,此时需要选择心内血,但是这种取材方式可能会因胸前皮肤心包穿刺造成血液样本被污染,其污染物质主要为胃部物质,进而会造成乙醇含量检测虚假升高情况。同時需要注意,当需要选择心内血时,检验人员需要尽量令心脏内的血液得到充分融合,这是为了避免出现检验血液样本红细胞比容过多的情况,以此来减少尸体血液中乙醇含量检测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二)做好对检测结果的分析工作

    尸体腐败程度除了和尸体生成乙醇有关之外,还和生成正丙醇有关,因此,如果尸体血液中乙醇含量检验工作不能及时进行,检验人员需要考虑到能够影响其检验精确度的因素,并扣除其影响部分含量 。具体而言,检验人员需要对尸体血液中、尿液中的乙醇、正丙醇进行测量,以此来判断体内的乙醇含量是否出现了死后再生情况,一旦出现此类情况,便表示尸体血液中乙醇含量检验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检验人员则需要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

    (三)检测相关生物化学标记物

    针对腐败代谢产物来说,其也能够被当做生物标记物,从而实现对尸体内的乙醇是在生前吸收还是死后所生成的进行判断,但是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就不同的微生物腐败代谢来说,其对应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都存在一定的变异性,在将其进行应用,对乙醇的生成情况进行判断的应用价值是有限的。

    1.正丙醇,正丁醇低分子挥发性物质

    就正丙醇和正丁醇等低分子挥发性物质来说,其在通常情况下,都是在患者死后与乙醇生成平行产生的,一旦其尸体血液出现异常增高的情况,则其血液中的乙醇和正丙醇的比值就会小于20,这时则可以判断其是在患者死后生成的 。而受到一些酒精饮料的作用,其中也含有部分正丙醇,其通常被作为顶空气相色谱检测中的内部标准源,从其目前发展情况来看,我们通常认为在将其应用在尸体乙醇生成的生化指标,其应用价值较低。而正丁醇则通常被认为是尸体死于水中,并在其死后生成的乙醇标志物。

    2.5-羟色醇与5-羟基吲哚乙酸含量比值

    乙醇在活体内的氧化代谢,能够对5-羟色胺代谢造成影响,使其对应的代谢产物5-羟色醇和5-羟基吲哚乙酸的含量比值出现变化,也就是说,这一指标能够被当做患者是否在生前饮酒的标记物。一旦患者体内的血液或是尿液中有较高浓度的乙醇,并显示其尿液中两者的含量大于15,则表明其存在乙醇或体内代谢,是患者在生前饮酒后吸收而导致的。

    3.以及葡萄糖醛酸脂

    在人体尿液中的葡萄糖醛酸脂是乙醇在活体内的代谢产物,患者在死后乙醇生成过程中不会出现,因此,其检测可以被当做患者生前饮酒的主要标记物。一旦患者血液检测中其乙醇含量浓度较高时,但是在尿检中其葡萄糖醛酸脂的检测结果却呈现为阴性,则表明其在患者死后乙醇生成时产生,如果二者的检测数据呈现出同步升高的情况,则表明其生前吸收。

    (四)对检验现场进行综合分析

    检验人员需要适当了解案件经过以及死者是否存在饮酒习惯,同时了解死者在死亡前24小时之内的经历,如果有目击者,则需要询问目击者,是否知道死者生前有无饮酒行为和长期饮酒习惯。在尸体严重腐败、无法获得玻璃体液或尿液等可靠检材的情况下,通过回顾性分析调查方式得到的尸体血液中乙醇含量,会比单纯检验得到的尸体血液中乙醇含量数据更加准确,进而为案件的进一步侦破提供参考依据。

    四、总结

    尸体血液中乙醇含量是检测尸体体内乙醇水平的关键依据,但是影响尸体血液中乙醇含量检验精确程度的外界因素及内在因素较多,为了避免为外界因素对尸体血液中乙醇含量检验工作造成过多的影响,检验人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尸体血液中乙醇含量检验工作的精确程度和检测效果。

    注释:

    卓先义,卜俊,向平,等.血液中乙醇检测结果的法医学分析.中国司法鉴定.2017(1):22-25.

    谢英,邓振华.尸体血液中乙醇质量浓度的分析评价.法医学杂志.2016,26(1):59-63.

    李春丽,韩文军,李学博,等.血液中乙醇浓度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的探究.山东化工.2018,47(11):89-90.

    李琳.尸体血液中乙醇含量检测的影响因素.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8,7(4):768.

    姜佳奕.人体血液乙醇浓度检测方法的研究.法制博览.2018(34):168.

    张权,陈文生,洪亮.人体内乙醇含量检测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法医学杂志.2016,29(2):128-130.

    王鹏,梅宏成,朱颖涛,等.人体内乙醇含量的检测及结果分析述评.中国法医学杂志.2016,29(2):178-180.

0
  • 该帖子已被版主-zyl3367898加5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应助
    +关注 私聊
  • yifan1117

    第3楼2021/11/22

    估计代谢产生的吧?

0
    +关注 私聊
  • zyl3367898

    第4楼2021/11/22

    应助达人

    以前发过这样的帖子,在百度上找一些文献吧。

0
    +关注 私聊
  • xiaoheihei

    第5楼2021/11/23

    应助达人

    重复发帖了,这属于医学和刑侦学法医专业的问题。

0
    +关注 私聊
  • 穿越时空

    第6楼2021/11/23

    这个是法医专业的事。

0
    +关注 私聊
  • dadgoh

    第7楼2021/11/23

    应助达人

    吃过含乙醇或可通过消化系统产生乙醇的食物等。

0
    +关注 私聊
  • PAEs

    第8楼2021/11/23

    应助达人

    尸体分解代谢的产物

0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