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从专家角度看试验室的评审或检查

  • xiaogumd11
    2023/08/05
    谱绘人生
  • 私聊

实验室建设

  • 从专家角度看试验室的评审或检查




    前言

    每个实验室都经历过资质评审或“双随机一公开”的检查,实验室都存在或多或少的整改项,属于正常情况,因为按照现在的评审准则,没有百分之百十全十美的实验室。本人也经历过多次实验室的资质评审或“双随机一公开”的检查,也发现了一些不太容易一眼就能看出来的问题,写出来与各位老师共勉。

    1、 逻辑性不对的问题

    做好实验室的记录是必须的,但是有些记录看上面很工整、完整,但仔细推敲却逻辑上不对,以下是某冰箱的每日温湿度记录,图表为举例。

    日期

    温度(℃)

    记录人



    6月1日

    4.2

    张三



    6月2日

    4.5

    张三



    6月3日

    4.3

    张三



    6月4日

    4.0

    张三



    6月5日

    4.3

    张三



    ……


    ……

    ……



    6月30日


    4.1

    张三



    表1

    我询问公司负责人:“你们公司周末也上班?”

    负责人回答:“全都休息呀!”

    “那怎么周六周日都有记录?”

    负责人无语了!

    这种记录就是典型的事后补的记录,补记录的人忽略了周六周日。

    还有的情况就是连续几个月的记录,从字迹可以看出写字的姿势是完全相同的,纸张似乎只翻动过一次那么新,笔芯永远是同一只笔芯。

    2、 记录与实际的问题

    称量是实验室常做的实验,恒重是必须放在干燥皿中间隔一定时间再称量。下图是个关于恒重称量的例子。

    编号



    恒重后质量(g)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

    1.0978



    1.0978


    1.0978


    2#

    1.2343

    1.2342



    1.2341


    3#

    1.3440

    1.3443



    1.3445


    4#


    1.1389


    1.1389


    1.1389


    ……

    ……

    ……



    ……

    表2



    看到这几组数据,似乎太“漂亮”了,除了个别组的数字有很小变化外,其余无变化。做过恒重实验的朋友都知道,万分之一天平的波动不仅仅在个位数。看完这几组数据,能得出一个结论:样品只称了一次。

    3、结果放大或缩小的问题

    某物质在自然界广泛存在,色谱法很容易检测出来。某日看某单位的色谱报告,某物质也存在,数据看上去很正常。我仔细看色谱图,似乎有意把色谱图缩小了,目标峰变得有点模糊。我要求到软件上看原图,果然发现端倪,操作者对某物质进行手动积分,峰面积被切掉一大块,导致结果变小了。如下图例。



    图1

    4、平行性太好的问题

    每一种物质在相应的标准中对平行性都有要求,对于稳定性差,前处理复杂的样品,平行性的要求相对较宽。

    某成份中汞的测定,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消解、过滤等前处理步骤,对温度控制也有要求。某几份报告汞的平行性特别好,从表面上看是没有问题的。

    1#样品:0.4567ug/g;0.4563ug/g

    2#样品:0.0345ug/g;0.0350ug/g

    这样的数据大概率是一个样品进两次,或是平行样测定多次,挑选出平行性好的数据。后来给这个单位调试原子荧光仪,印证了我之前的猜测。

    5、时间的问题

    任何实验都有详细的采样时间记录,运输时间记录,分析时间记录。

    某单位某样品上午9点10分到实验室,原始记录上显示分析时间为11点20分。我看到这报告第一感觉是时间不对,2个小时内肯定做不完该样品,因为该样品还需要加工、裁剪、温度平衡等,都需要很多时间。我说:“分析时间可能不对。”

    分析人员说:“我15点多分析的,没有问题呀!”

    我去查看该分析设备,发现时间设置不对,慢了近4 个小时,实际分析时间为下午15点20分。一场质疑就此化解。


    结语

    现在很多评审老师从事过实验室一线工作,经验丰富,具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1、实验室分析是科学严谨的过程,按照程序、规范、实事求是去操作。

    2、仪器分析时,多检查仪器的状态,包括设置的时间,平行性,稳定性等。

    3、质量控制/管理部门要督促人员做好日常的记录。

    只有这样,才能在评审或检查过程中避免不应该出现的问题或整改项。




  • 该帖子已被版主-检测一家亲加10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鼓励原创
    +关注 私聊
  • JOE HUI

    第1楼2023/08/06

    应助达人

    现实实验室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老师说得很对。

0
    +关注 私聊
  • yayicuo

    第2楼2023/08/07

    应助达人

    这种来自于实验室一线的评审技能,是让人无可置疑的。也是推动认可或资质认定工作的脊梁!

0
0
    +关注 私聊
  • 无聊的少爷

    第4楼2023/08/09

    问题是现在实验室(除了政府单位)都在追求效率(主要是检测费用太低),人员都不配足,那有时间,记录边现场写边做实验的,大部分都是后面补写的。

0
  • 该帖子已被版主-检测一家亲加5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鼓励
0
    +关注 私聊
  • xiaogumd11

    第6楼2023/08/09

    应助达人

    的确是这样

0
0
    +关注 私聊
  • liushaoliche

    第8楼2023/08/11

    进来学习一下!

0
0
    +关注 私聊
  • zal

    第10楼2023/08/12

    应助达人

    从事过实验室工作的老师大都经验丰富,评审时总能找出问题~

0
  • 该帖子已被版主-检测一家亲加5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鼓励
查看更多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