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私聊
  • 太白金星

    第11楼2009/12/08

    十、施工期工程建设中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一)、工程建设中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水电站工程建设在施工期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胁迫性。在本工程施工区影响范围内无珍稀、濒危野生保护动物分布,但存在一些普通的小型啮齿动物,这些动物的分布区域广泛,数量也较多。工程施工期间受噪声和施工人员活动的干扰,可能使施工区的种类数量减少,并且可能会迁徙栖息地,但在施工结束以后,随着噪声和人为活动的减少,这种干扰随即消失,种群会很快恢复,对物种多样性影响较小。目前尚未发现珍稀动植物。对珍稀植物无较大的影响。随着本工程生态保护措施和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上述扰动植被和生态系统基本可得到恢复。
    生态保护工作实行“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政策。
    做到施工方案合理化,科学地安排工期,以缩短对生态环境扰动时间;采用科学的施工技术,减小对生态环境消极影响;加强工程的环境保护管理,进行必要的环境监理和生态监测;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制订切实可行的生态影响减缓对策措施,企业应在施工区及周围划定保护范围,禁止施工人员随意进入林区活动。
    采用防护和恢复措施,做好生态防护规划,保护好一切野生动植物,特别是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和植物,严禁企业和施工人员随意砍伐树木,严禁猎杀野生动物。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控制林地征占破坏面积,减少生态影响及破坏程度。指定适宜的绿化方案,遵循边施工边恢复的原则。造林面积不得低于毁坏林地面积,造林树种依据树木的生物学特性选定,人工造林技术要求及标准严格按照天然林保护工程公益林建设有关技术要求、标准执行。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景观影响程度。
    严格执行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的水土保持方案建立生态影响补偿机制,实施补偿措施,对无法恢复地段进行异地补偿,做到损一补一。
    施工期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主要来源于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电站施工时,开挖、爆破、堆碴等活动将破坏坝址两岸、厂房附近等沿线的地表植被。将引起土壤侵蚀,将会产生较强的水土流失。工程施工破坏的植物种类主要为次生灌木林和荒草地,对珍稀植物无影响。随着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上述扰动植被基本可得到恢复。
    因此,在预测评价及拟定防治措施时,应对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予以高度重视。

0
    +关注 私聊
  • 太白金星

    第12楼2009/12/08

    l、水土流失特点
    水电站建设是造成人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开发项目之一。其水土流失特点:一是在建设过程中,开挖地面使植被遭到破坏,植被一旦被破坏,短时期内难以自然恢复,易产生水土流失:二是由于工程开挖,自然边坡变陡,易造成山体滑塌,产生大量弃土废渣;三是清理覆盖层和基建过程产生大量弃渣,堆于开挖区外,如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拦挡,会产生水土流失,对下游造成严重危害。
    2、预测时段
    本次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划分,按建设项目所处的不同阶段,划分为基本建设和生产运行两个时段,依据水利水电工程特点,以工程筹建期进行场地平整,修筑场内外公路及临时设施,到主体工程土石方开挖与混凝土工程完工交付使用为基本建设期。在这一时段内,由于施工扰动和破坏原地貌,形成挖损面,产生大量弃渣,易造成水土流失。而在营运期,没有开挖,弃渣等扰动地表的工程,因此,基本建设时段成为预测水土流失的主要时段。其重点确定在施工期的19个月内,考虑到植被恢复需要一定时间,再按运营期两年服务期限计算。
    3、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面积
    水电站建设在选定方案就非常重视保护生态环境,但电站建设主体工程便道、弃渣场、施工临时占地都会不可避免的占用林地资源,扰动原地貌和地表土层,损坏地面植被。
    项目建设区实际占地范围内的土地主要为林地、河滩、荒坡地,植被主要是次生林。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坝、前池、隧道等主体工程的开挖填筑、取土取料以及排放弃土、弃渣的压埋等,都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地扰动了原地貌形态,损坏了地表土壤结构和地面林草植被。因此,将电站建设用地全部计入损坏原地貌植被面积,共计1.1334hm2。
    4、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面积
    电站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原有地貌形态和林草、植被,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蓄水保土作用,施工过程中扰动原地貌、损坏地面植被,使土体松散堆积或开挖面裸露,地表抗冲蚀能力迅速衰减,降低或丧失了其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形成加速侵蚀区,因此,在建设期,应将损坏原地貌植被的面积全部计为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即本项目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1.1334hm2。另外,受电站施工的直接影响区0.35hm2土地的土壤侵蚀强度也可能较现状水平有所增加。

0
    +关注 私聊
  • 太白金星

    第13楼2009/12/08

    5、弃渣来源和数量
    水电站工程土方开挖总量为3.47万m3,工程土石方平衡情况见表。主体工程主要工程量:明挖土方0.93万m3,明挖石方0.55万m3,洞挖石方1.99万m3;回填利用土石方0.31万m3。


    电站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3.1533万m3弃渣,是造成水土流失的最大隐患,必须进行妥善的堆存、防护并加以利用。根据拟建电站周围地貌特征,本着最大限度加以利用且有利于防护的原则,在工程附近选择了5个弃渣场集中堆存弃渣,分别位于取水枢纽附近、隧洞1、2、3号支洞口的沟道内和厂房边的河岸上,弃渣场设计可堆存的弃渣量大于实际弃渣量,满足容纳弃渣的要求。
    6、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
    扰动地表流失量与弃渣流失量两项合计,该电站建设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为0.96万t,其中扰动地表流失量仅占2%,排放弃渣的流失量则占98.0%。
    7、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
    (1)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项目建设区域林木茂密,风景秀美,施工过程中将不可避免的使部分天然植被遭受损坏,加之该区降雨充沛,暴雨频繁,地形陡峭,沿线带状区域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增大,环境容量将迅速减少,造成局部生态环境恶化。
    (2)对河道行洪的影响
    电站施工过程中堆放于河边、沟边、河岸的弃渣,如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在遇到暴雨洪水时将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这些弃渣在进入河道后,导致河床抬高,行洪断面变窄变浅,势必会增大洪水淹没范围,助长洪水危害。同时增加河流的输沙量,对下游河道造成淤积,影响下游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

0
    +关注 私聊
  • 太白金星

    第14楼2009/12/08

    (二)、生态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1、防治原则
    首先是必须符合国家对水土保持、环境保护具体要求,在此前提下,应本着:
    (1)与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相配套,因害设防,因渣设障,为工程项目服务;
    (2)尽量符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做到切实可行;
    (3)在操作上必须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验收并同时投入使用。
    2、防治目标
    为了更好地防治本项目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保障电站的安全运营,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更好的发挥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项目水土保持防治具体目标为:
    (1)水土流失控制目标: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使项目区新增水土流失和原有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理,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渣总量的95%以上得到有效拦挡或利用,水土流失控制量>85%,水土流失治理程度≥95%。
    (2)保护目标:以确保电站建设运行安全为根本,并减轻水土流失对下游两岸群众的生命财产可能带来的危害。
    (3)生态环境改善目标:电站建设区进行绿化美化,并通过对弃渣场、取土场等临时占地采取植物措施和土地整治,使扰动土地治理率≥95%,宜林宜草地植被恢复系数≥98%,林草覆盖率≥30%,使防治范围内水土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本项目水土保持防治目标见下表:

0
    +关注 私聊
  • 太白金星

    第15楼2009/12/08

    3、防治措施
    (1)在弃渣场先建立防护拦挡工程,使施工出现的弃渣、开挖面产生的水土流失在“点”上集中拦蓄;
    (2)施工中形成的新生面如管槽开挖等采取截水(洪)、排水沟、护坡和修筑挡土(渣)墙(坎)方式以保护区域和坡脚稳定,同时使水土流失在“线”上有效控制,减少地表径流冲刷,使泥、土、石“难出沟、不下河”;
    (3)在渣面、施工场地进行土地整治——即进行土地平整、改造、修复、种植水保林草或复耕,形成“面”的防治。这样通过“点、面、线”的防治措施有机结合,相互作用,形成立体的综合防治体系,达到保护地表,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4、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资料,依据土石方平衡结果,本电站工程弃渣量总计3.15万m3(实方),如不采取合理的堆存措施加以防护,必将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根据现场调查以及本工程施工工区的布置和土石方开挖调运情况,工程弃渣主要来源于引水建筑物和发电厂房区等工程施工开挖。通过与主体工程设计方人员现场踏勘和协商,该项目共规划5处弃渣场,详见下表。

0
    +关注 私聊
  • 太白金星

    第16楼2009/12/08

    4.1弃渣场选址
    项目建设区位于*河岸边,工程较为集中,弃渣量不大。本着因地制宜,减少投资的原则选定弃渣场。本项目弃渣主要由引水建筑物开挖形成的土石方为主,弃渣场地在引水枢纽和厂房附近选定。
    根据本电站的弃渣特点、施工分期和交通运输条件,弃渣场的选择考虑了“注重环保、少占耕地、有利生产、综合利用、提高效益”的原则。
    4.2弃渣场设计
    (1)1号弃渣场
    ①基本情况
    1号渣场位于电站挡水坝上游的河滩边,计划堆置弃渣0.465万m3(实方),占地面积0.330hm2,*河在该处河道宽阔、河床地势平坦,适宜修建渣场。
    ②弃渣拦挡布设
    结合渣场地形条件,渣场最大堆渣高度4.8m。为了防止*河大洪水冲刷弃渣,渣场的防护结构形式下部选用仰斜式浆砌石重力挡渣墙,上部弃渣按1:1.5坡比堆积,挡渣墙长度73m。
    ③弃渣堆置方案
    渣面临河一侧先行修建挡渣墙,弃渣进场由右侧公路倾倒,履带式推土机配合,尽可能将石渣、粗渣弃于渣场底部,细渣覆于其上,逐层推平压实,渣顶水平堆置至899m高程,即为最终渣顶。弃渣堆置结束后,渣顶表面整平后覆土,覆土厚度0.4m,渣顶实施种草恢复植被,草种选用“紫花苜蓿或三叶草”。渣体顶部在方案确定的植被恢复期内实施种草,草籽量25kg/hm2。
    (2)2号弃渣场
    ①基本情况
    2号弃渣场位于1号支洞口,计划堆置弃渣0.883万m3(实方),占地面积0.830hm2。
    ②弃渣防护
    结合渣场地形条件,渣场最大堆渣高度4.8m。渣场的防护选用浆砌石重力挡渣墙防护,上部弃渣按1:1.5坡比堆积,防护长度127m。
    ③弃渣堆置方案
    渣面临沟一侧先行修建挡渣墙,弃渣进场由外向内倾倒,履带式推土机配合,尽可能将石渣、粗渣弃于渣场底部,细渣覆于其上,逐层推平压实,渣顶水平堆置至1000m高程,即为最终渣顶。弃渣堆置结束后,渣顶表面整平后覆土,覆土厚度0.4m,渣顶实施种草恢复植被,草种选用“紫花苜蓿或三叶草”。渣体顶部在水保方案确定的植被恢复期内实施种草,草籽量25kg/hm2。
    (3)3号弃渣场
    ①基本情况
    3号弃渣场位于位于2号支洞口*沟内,沟内没有耕地,也没有居住人口,弃渣场处沟道断面呈窄“U”型,可以建设弃渣场。弃渣堆放于沟道内,计划堆置弃渣0.19万m3(实方),占地面积0.83hm2。
    ②拦挡设施
    拦渣工程选为浆砌石挡渣墙防护。渣场计划堆置弃渣0.19万m3(实方),结合渣场占地面积,最大堆渣高度7m。上部弃渣按1:1.5坡比堆积,防护长度27m。
    ③弃渣堆置方案
    根据主体工程土石方平衡调运安排及该渣场地形条件,在沟内先行修建挡渣墙基础,弃渣进场由岸边便道倾倒,履带式推土机配合,逐层推平压实,最终渣面由挡墙后以1:1.5坡比起坡至设计高度,然后水平堆置与边坡相接。渣体堆置过程尽可能达到粗渣在下,细渣在上,实施逐层平整压实。弃渣堆置结束后,采取覆土后植草护坡防护措施。
    (4)4号弃渣场
    4号弃渣场位于位于3号支洞口的*沟左岸山坡一山洼,根据弃渣量及山坡坡度,确定修建两道拦渣墙,第一道拦渣墙建在山坡坡脚,拦渣墙长34m,高6.7m,弃渣坡度1:2,弃渣坡面顶头修建第二道拦渣墙,拦渣墙长29m,高7.2m。两道拦渣墙均采用干砌石挡墙防护,顶部1m采用浆砌石砌筑。计划堆置弃渣0.356万m3(实方),占地面积0.090hm2。
    (5)5号渣场
    ①基本情况
    5号弃渣场位于厂房下游*沟口西河右岸河滩地中,计划堆置弃渣0.4896万m3(实方),占地面积0.180hm2,该处地形为河滩、荒地,大部分区域基岩出露。弃渣计划堆放地面应高于河道。
    ②弃渣拦挡布设
    挡渣墙结构形式选用护坡式,挡墙高度5.6m,坡比1:0.25。采用浆砌石砌护,渣场挡墙渣长度113m。
    ③弃渣堆置方案
    根据主体工程土石方平衡调运安排及该渣场地形条件,渣体临河侧先行修建挡渣墙基础,弃渣由岸边便道倾倒,履带式推土机配合,逐层推平压实,然后水平堆置与边坡相接。渣体堆置过程尽可能达到粗渣在下,细渣在上,实施逐层平整压实。弃渣堆置结束后,采取覆土后植草护坡防护措施。
    5. 施工生产场地防治措施
    本项目施工生产区共占地1.1334hm2,占地类型为荒地、河滩地和次生林地。该区在使用期间大部分时段土地被临时建筑物占压或碾压,基本不产生水土流失,不需采取水保措施。但施工生产区的建设、拆除活动将造成新增水土流失,因此,应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对于临时施工区人员频繁活动的区域,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周边地区水土保持设施;同时在生活区及场地一侧布设一道临时排水渠,断面设计为梯形,底宽为0.3m,顶宽为0.5m,高为0.4m,边坡和底部夯实压平,以便排除雨季山洪雨水,施工结束后,对场地内的临时施工设施进行清理,拆除临时建筑物,对生活垃圾进行深埋,其余废渣运至临近的渣场堆置。
    施工结束后,对施工生产占地范围地表进行场地疏松平整,并对其复耕或实施灌草绿化。

0
    +关注 私聊
  • 太白金星

    第17楼2009/12/08

    6、土地整治措施
    (1)、弃渣场土地整治
    弃渣场土地整治的重点是控制水土流失,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恢复和改善占压土地的生产力。由于水电站建设用地主要为林地,为了补偿林地损失,弃渣场土地整治本着尽可能恢复为林地的原则,从长远看,只要符合林地条件的,就按林地要求整治。
    弃渣施工、运输中,应充分利用施工管理措施,弃渣前将原表层腐殖土堆放于临时堆渣场,弃渣结束后,将弃土料弃于渣场上层,减少恢复植被覆土工程量,并通过拦渣护坡工程,进行平整处理,覆土50cm营造固土保水的水土保持林,恢复植被,周边营造绿化带,防冲保土,恢复生态,美化环境。
    (2)、临时用地土地整治
    工程建设临时工程(零星工程)用地主要是施工临时道路、各工点施工场地、承包商基地、砼拌和场、材料存放仓库等临时占地。零星工程施工占用土地在工程完工后要尽快复垦利用和恢复林、草植被,对占用的林地及其它用地在废渣、废料和临时建筑拆除、清理后,平整场地,造林种草,恢复林草植被。
    7、植物措施
    (1)、植物措施设计原则
    ①、植物措施的设计贯彻“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美化环境、注重效益”的原则。
    ②、对项目建设区裸露地、闲置地、废弃地、各类边坡等适宜绿色植物覆盖的地面进行植被建设和绿化美化工程。
    ③、林草措施的配置以防治水土流失为前提,然后考虑绿化美化需要,使之达到既保持水土,又美化环境的目的。
    ④、林草种的选择遵循适地、适树、适草的原则。尽量以乡土树种、草种为主。
    (2)、林种草种选择
    根据水土保持林草种选择原则,结合水电站沿线弃渣场和施工临时用地立地条件类型,植物措施林草种选择以适应性强,根系发达,生长迅速。具有良好固土改土作用的乡土树草种为主,切实保证林草成活率及林草正常生长。同时也要考虑树姿优美,观赏性强。通过对水电站沿线植被分布及人工植被栽植情况现场调查,可选择的树种有:油松、落叶松、刺槐、竹类等;草种主要是紫花苜蓿、油麦草等。
    (3)、植物措施配置
    弃渣场植物措施配置主要包括渣面造林绿化,覆土50cm后营造水土保持林,恢复植被面积;适宜树种草种选择:本区地理条件较好,适合亚热带各种林草生长,有利于营造水土保持林带,以拦截地表径流,减轻径流速度,发挥植物的水保作用,改善生态环境。具体在选择适宜林草品种时,可根据水土保持、绿化美化、兼顾生物多样性及经济方面的需求,结合当地现有优秀树种进行筛选,推荐选区的林草品种为:油松、落叶松、刺槐、柳树、核桃、板栗、竹类,主要草种:紫花苜蓿、油麦草等。
    8、取料场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本项目由于工程量小,建设过程中所需沙料来源于拦水坝基础开挖过程产生的河沙,石料取于*河道弃石和骨石,因此,不需建设新的取料场。河道内的石料取走后容易形成大坑,必需及时平整,避免对河床造成影响。

0
    +关注 私聊
  • 太白金星

    第18楼2009/12/08

    (三)生活垃圾
    水电站施工期为19个月,施工平均人数100人,按人均日产生活垃圾1.2kg/人.d,则施工期总的垃圾排放量68.4t。生活垃圾严禁乱堆滥放和排入河道,必须进行定期收集,分拣后集中填埋处理。
    (四)生产废水
    1.施工期生产废水排放量及污染特性
    水电站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于砂石料冲洗、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灌浆、车辆冲洗等生产工序。参考同类规模水电站说明该电站施工期平均用水量80m3/d,废水排放量按80%计算,生产废水排放量64m3/d,年产生废水19200t(按300天计)。生产废水中污染物主要以悬浮物(SS)为主,据国内多座水电站施工期生产废水的监测结果,工程施工废水中砂石料冲洗废水悬浮物浓度严重超标,一般可达20000-40000mg/L,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混凝土拌和系统的废水不但悬浮物浓度超标,而且水质偏碱性,PH值可高达11,维修系统和对车辆的冲洗过程会产生含油废水,为间歇式排放,尽管产生含油废水量很小,浓度很低不会超标,若含油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使地表水体表面形成局部油膜,影响河水中溶解氧的浓度值,从而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所以对生产废水必须采取处理措施。
    2.生产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⑴.对砂石料生产废水应修两个沉淀池,保持每个沉淀池中的废水有3小时的沉淀时间,澄清后的废水可以再作为砂石料的冲洗用水继续使用不外排。
    ⑵.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处理方案采用经沉淀后对废水统一进行收集,在沉淀池内可适当加絮凝剂,既加快沉淀速度,也可中和PH值,经沉淀处理后的废水再进入混凝土拌和系统不外排。
    ⑶.对产生的废油应汇入废油收集池,集中回收处理。
    (五)生活污水
    工程施工平均劳动人数按100人计,生活用水人均100L/d,则日总用水量约10m3,排污量8.0m3(按0.8计),年排放量为2400m3(300天计)。
    根据《环境统计手册》BOD5排放负荷以75g/人•天估算,BOD5的日排放量为0.015t。如果生活污水全部排入河道,按完全混合模型估算,混合后河水BOD5含量只增加0.042mg/L。根据现状监测,目前*河水体BOD5监测值2.00mg/L,迭加后浓度值为2.042mg/L,因此施工期施工人员因生活污水排放造成的有机污染不改变该河段地表水质Ⅱ类(BOD5≤3mg/L)功能保护的要求。但生活污水未处理前其BOD5、COD和SS浓度值均超过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并以SS和有机物污染为主,必须修建旱厕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污水可作为有机肥料用于农业,避免生活污水对地表水环境造成污染。

0
    +关注 私聊
  • 太白金星

    第19楼2009/12/08

    (六)环境空气的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主要由燃油、爆破、砂石料粉碎、机动车运输等产生的CO、SO2、碳氢化合物、总悬浮颗粒物等引起。其影响与气候条件、施工强度、工区地形等因素有关。本工程施工油料总用量58t,炸药为20t。根据相关环保手册资料,查阅单位油料燃烧及炸药爆炸所排放的有害气体参数,经计算,施工期燃油、爆破产生的主要有害气体总量分别CO:4.32×103Nm3; SO20.2×103Nm3; NOX:3.1×103Nm3;虽然这些有害气体总的数量不大,电站枢纽区及施工区地形也相对开阔易于扩散,但对局部地区仍会造成影响,特别是对施工现场人员有影响。
    根据国内众多水电工程施工期环境监测结果可知,水电项目施工期空气污染有以下特点:环境空气质量大部分污染指标并不高,一般不会超过二级标准,只有在一些粉尘作业点、道路附近有固体颗粒物(TSP)超标现象。TSP超标的主要原因:一是施工期工程开挖量大,场区地表土裸露,大风时易产生扬尘:二是各种大型施工车辆频繁往来造成二次扬尘污染;三是钻孔、爆破时引起的扬尘:TSP日均浓度在局部范围(如大坝旋工区、料场开采作业区及公路沿线等)都会超过二级标准。TSP污染危害对象主要是直接接触粉尘的施工作业人员,对作业区以外大气环境不会造成明显污染。
    该工程大气污染主要是施工过程中车辆、汽车尾气、道路扬尘、粉尘等作业产生的污染。
    2、空气污染防护措施
    为保护施工区、生活区大气环境质量,保护施工队伍人体健康,提出以下预防或降尘措施:
    ⑴作业区防治措施
    开挖及钻孔采用湿法除尘作业;加强水泥运输装卸的降尘措施,对水泥装卸等无组织排放粉尘的作业要实行封闭操作:一线工人加强防尘劳动保护。
    ⑵作业区周围防治措施
    对大型施工机械、车辆加强维修保养,使之常处良好状态,以减少油耗和污染物排放量;合理规划和绿化生产、生活区、尽快恢复或改善环境,以利于净化空气;加强废渣运输管理,对大坝及施工区重点路段,注意清扫,防止“跑、冒、滴、漏”。
    ⑶对施工期产生的粉尘污染,尤其是在开挖和爆破集中的区域以及车辆运输道路应采用洒水措施,降低粉尘浓度。

0
    +关注 私聊
  • 太白金星

    第20楼2009/12/08

    (七)对声环境的影响分析及预防措施
    1、声环境的影响分析
    施工噪声的噪声源有施工机器、运输机器、开挖爆破和加工机器,这些噪声源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对施工人员、附近住户有一定影响。为预测施工期噪声的影响,收集了水电站工程施工机具的噪声源功率级和一定距离的监测声级资料进行类比,主要设备施工时产生的噪声值见下表。并采用点声源的几何发散衰减公式计算不同范围内的噪声强度,预测施工噪声对周边居民点的影响。


    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本工程施工噪声影响距离为昼夜100m以内(>60dB),夜间250m以内(>50dB)。根据调查,厂址周围250m外仅有一户村民居住,因此施工噪声仅对施工人员有影响。
    根据《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GB12348-2008)规定,噪声最高限值为85dB,机械噪声除载重机和混凝土搅拌机外全部超过标准,对工作在90dB以上噪声环境中的施工人员以及生活在其附近的人群来说,其听力和人体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2、噪声防护措施
    机械噪声、土石方开挖噪声、交通噪声是本工程施工期间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为将施工噪声对施工人员以及生活在附近人群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特制定以下措施:
    ⑴尽可能引进使用低噪声设备,对现有设备加强维修保养;
    ⑵对在高噪声区工作的施工人员作好劳动保护;
    ⑶施工过程尽量避免打干钻,湿钻可使噪声降低30分贝左右;
    ⑷对难以避免的交通噪声,可采用限速、合理安排运行时间和线路等办法将噪声危害降至最低。
    ⑸禁止夜间实施爆破作业。厂址严禁夜间和中午午休时间进行施工或实施爆破作业,且应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尽量缩短施工周期。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