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私聊
  • 凝静一夏

    第11楼2010/03/22

    我用的红外夜是用来定量的。

0
    +关注 私聊
  • RamanMule

    第12楼2010/03/24

    近红外由于特征吸收很不明显,极易被测量噪音和系统误差淹没,做定性和定量都不容易。如果定性的品种比较少,则定性其实不是很复杂,也不容易出错, 但东西多了就十分困难了,就因为专属性差。不管定性还是定量,模型都要不断的修正。近红外就象色谱分析中的多个峰没有分开,再高明的分峰软件还是不如一根能分开峰的色谱柱。当柱效下降或其它条件变化后,组合峰也可能变形,要重新分峰了。

0
    +关注 私聊
  • 筆尖挑風月

    第13楼2010/03/24

    一遍确实太少,没有比较的情况下出现错误了都不知道。
    同时多测定几次除了相互之间比较之外,还可以减少随机误差带来的影响。因为误差被平均了
    但是也不宜过多,过多会i

    b-j_s-h(b-j_S-H) 发表:我建模的时候都只扫了一遍,担心ing~~~

0
    +关注 私聊
  • b-j_s-h

    第14楼2010/03/25

    明白了,多谢多谢啊~~

    筆尖挑風月(huhaoraner) 发表:一遍确实太少,没有比较的情况下出现错误了都不知道。
    同时多测定几次除了相互之间比较之外,还可以减少随机误差带来的影响。因为误差被平均了
    但是也不宜过多,过多会i

0
    +关注 私聊
  • 睦惜

    第15楼2010/04/02

    近红外的优势就是定量的嘛。虽然定性可以做但是没有庞大的谱图库做依靠。定量的逻辑简单,虽然需要的工作量大但是绝大部分的工作对操作者的素质要求低不需要一定具备很深厚的近红外知识。所以觉得定量比较好把握。

0
    +关注 私聊
  • -2046

    第16楼2010/04/15

    恩恩恩 ,多容易出现过拟合,,

    闲鹤野云(ruojun) 发表:其实两者都不容易,关键是采集的模型的次数一定要多,以减少随即误差。我用便携式设备定型建模最少一个样品要扫描6次。三次的模型就不太好。6次很好。

0
    +关注 私聊
  • 筆尖挑風月

    第17楼2010/04/16

    真谛

    RamanMule(Buchi-nir) 发表:近红外由于特征吸收很不明显,极易被测量噪音和系统误差淹没,做定性和定量都不容易。如果定性的品种比较少,则定性其实不是很复杂,也不容易出错, 但东西多了就十分困难了,就因为专属性差。不管定性还是定量,模型都要不断的修正。近红外就象色谱分析中的多个峰没有分开,再高明的分峰软件还是不如一根能分开峰的色谱柱。当柱效下降或其它条件变化后,组合峰也可能变形,要重新分峰了。

0
    +关注 私聊
  • -2046

    第18楼2010/04/22

    领导就是不一样啊,全局观不错,模型的共享是全近红外工作者的梦,资源利用,同创同赢

    领导来了(tnbvv) 发表:对单台近红外来说,模型很重要,对很多台近红外在一起工作时候,近红外与近红外之间的交流更重要.

0
    +关注 私聊
  • 睦惜

    第19楼2010/04/22

    也不能算是梦吧,应该说已经在某些国家某些领域已经实现了。近红外的网络化,模型和仪器的标准化,这都是最近几年纠结在近红外技术上的老生常谈了。目前有困难,但是只要有相应的投入就一定会得到满意的结果的。希望随着国内经济的转型,仪器技术应用日益受到关注,近红外也能火上一把~~

    -2046(-2046) 发表:领导就是不一样啊,全局观不错,模型的共享是全近红外工作者的梦,资源利用,同创同赢

0
    +关注 私聊
  • clnir

    第20楼2010/04/22

    一个样品扫六次,这六次的光谱怎么拟合?不明白,还是看下后取其中一个建模?请指教!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