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私聊
  • alexright

    第21楼2006/01/24

    偶也来个本地菜,因为我不是山西人,但在山西工作。

    山西菜点分为南、北、中三派。

    南路以运城、临汾地区为主,菜品以海味为最,口味偏重清淡。

    北路以大同、五台山为代表,菜肴讲究重油重色。

    中路菜以太原为主,兼收南北之长,选料精细,切配讲究,以咸味为主,酸甜为辅,菜肴具有酥烂、香嫩、重色、重味的特点。

    山西面食尤其著名,品种多,吃法别致,风味各异,成品或筋韧或柔软,无不滑利爽口,余味悠长。最奇的是山西面食可以成宴,且从头至尾不会相同。

    山西著名的风味菜点有:熏猪肉、酿粉肠、过油肉、喇嘛肉、炒蝴哈羊肉、头脑、刀削面、拨鱼、猫耳朵、莜面栲栳、闻喜饼等。




0
    +关注 私聊
  • 茅茅

    第22楼2006/01/24

    多谢提供!前面有鸡鸭狗鱼,面条包子饺子元宵,还有一羹一煲,最好别重复了,呵呵!

    今天我又找到几个可爱的图片,就发在下面了!

    alexright 发表:偶也来个本地菜,因为我不是山西人,但在山西工作。

    山西菜点分为南、北、中三派。

    山西面食尤其著名,品种多,吃法别致,风味各异,成品或筋韧或柔软,无不滑利爽口,余味悠长。最奇的是山西面食可以成宴,且从头至尾不会相同。

    山西著名的风味菜点有:熏猪肉、酿粉肠、过油肉、喇嘛肉、炒蝴哈羊肉、头脑、刀削面、拨鱼、猫耳朵、莜面栲栳、闻喜饼等。

0
    +关注 私聊
  • 茅茅

    第23楼2006/01/24

    看着以下这些PP的卡通造型的FOOD,可爱得让人抓狂,下不了口啊,下不了口。

    皮卡丘的肥脸蛋,火腿肠切成圆片,居然拿来点缀做了红晕。

    樱桃小丸子,笑起来那叫一个傻得可爱。

0
    +关注 私聊
  • 茅茅

    第24楼2006/01/24

    浪漫云南 米线过桥会情郎

    彩云之南,端的诡异,与岭南大相径庭之风土人情,令人恍如身处异域。我对云南的印象,最初是从电影《山间铃响马帮来》得之,那种神秘深入骨子里;随后的武侠热又将段誉铭入对大理的诠释中,于是将那全世界最长的大观楼联也就倒背如流。

    所谓向往,也许就是这样一点点地积累起来的。时间轮转,终于乘大鸟飞越澜沧,那种初来的激动,在清冽的夏阳里渐渐散去,对美丽的折服也就渐渐地弥漫了身心。

    风花雪月,大理竟然用这样的震撼来迎接远方的客人。现在人们一提云南,就是女儿国。泸沽湖是极美,但女儿国仅是民俗大餐中的一个小食,真正的文化之蕴,散布于星罗棋布的灵感触点里。这些触点不仅有苍山洱海、雪山石林,更有云南白药的奇妙与久泡仍香的普洱茶烟。云南之最可以轻易地数出几十个来:海拔6740米的卡格博峰、火山最多的腾冲、最宽大的瀑布罗平九龙河瀑布、最有名的石林、土林和沙林,而滇池大观楼对联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长联。

    小吃中最具浪漫色彩的当数过桥米线,它是如此地闻名而至全中国都有其影踪。不过你以为都一样那就错了,只有在云南才可以吃到真的过桥米线,越是乡村的地方越有传统。记得在驾车往昆明的路上一个竹子搭的路边店吃过,差点没让滚汤损了我的白齿红唇,那个味道之鲜是下了菌子——不可不试的云南土产与宣威火腿片——中国最好的火腿。

      吃得满意的游程才会令人回味,想不到一碗米线就让云南深入了人心。

    美食指引:吃云南米线,如果要列哪个宾馆酒楼就是误导,因为乡村小店做得更地道。宣威火腿是值得携回之手信,但就必须在大店购买。

0
    +关注 私聊
  • 茅茅

    第25楼2006/01/24

    典故:谈苏东坡与红烧肉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大文学家。他不但对诗文、书法造诣很深,而且堪称我国古代美食家,对烹调菜肴亦很有研究,尤其擅长制作红烧肉。

      回赠肉便是苏轼在徐州期间创制的红烧肉,宋神宗熙宁十年四月,苏轼赴任徐州知州。七月七日,黄河在澶州曹村埽一带决口,至八月二十一日洪水围困徐州,水位竟高达二丈八尺。苏轼以身卒之,亲荷畚插,率领禁军武卫营,和全城百姓抗洪筑堤保城。经过七十多个昼夜的艰苦奋战,终于保住了徐州城。

      全城百姓无不欢欣鼓舞,他们为感谢这位领导有方,与徐州人民同呼吸、共存亡的好知州,纷纷杀猪宰羊,担酒携菜上府慰劳。苏轼推辞不掉,收下后亲自指点家人制成红烧肉,又回赠给参加抗洪的百姓。百姓食后,都觉得此肉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一致称他为“回赠肉”。此后,“回赠肉”就在徐州一带流传,并成徐州传统名菜。这在《徐州文史资料》、《徐州风物志》、《徐州古今名馔》中都有记述。

      元丰三年二月一日,苏轼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他自己开荒种地,便把此地号称“东坡居士”。这就是“苏东坡”的由来。在黄州期间,他亲自动手烹饪红烧肉并将经验写入《食猪肉诗》中。苏轼在徐州及黄州时烹制的红烧肉,只是在当地有影响,在全国并没有多大名气。真正叫得响并闻名全国的红烧肉,是苏轼第二次在杭州时的“东坡肉”。

      宋哲宗元(礻右)四年七月三日,苏轼来到阔别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元(礻右)五年五、六月间,浙西一带大雨不止,太湖泛滥,庄稼大片被淹。由于苏轼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使浙西一带的人民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他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使西湖旧貌变新颜。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谢苏轼做的这件好事,人人都夸他是个贤明的父母官。听说他在徐州、黄州时最喜欢吃猪肉,于是到过年的时候,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收到后,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然后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大家吃后无不称奇,把他送来的肉都亲切地称为“东坡肉”。

      追本穷源,苏轼的这种红烧肉最早在徐州的创制,在黄州时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杭州时闻名全国。

0
    +关注 私聊
  • 茅茅

    第26楼2006/01/24

    百吃不厌的山东“糁”

    临沂地区的风味小吃。因其香辣可口、肥而不腻、祛风除寒、开食健胃实为众人所喜爱,早晨喝糁系临沂传统食俗。

      “糁”在文字上讲是用肉作成的汤羹。相传是古代西域回族的一种早餐食品。最初由 元朝大都一对回民夫妇来临沂经营,当时叫“肉糊”,后来仿制者越来越多,明朝时期定为“糁”。

      据临沂县志记载,糁是明朝末年临沂人创造的,几经演变改进逐步形成独具一格的沂州名吃。解放前临沂城有八家著名糁铺,今已发展至百家专营糁铺。

      喝糁有四大讲究,即热、辣、香、肥。一碗热糁配以油条、烧饼、烤牌等食用是美好的早餐享受。糁有牛肉糁、羊肉糁、鸡肉糁三种,以羊肉糁最为普遍,鸡肉糁为珍。

0
    +关注 私聊
  • 茅茅

    第27楼2006/01/24

    健康是一碗37.8℃的汤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季保健的最佳方法就是用内壁洁白的砂锅,煲上满满一锅汇集了各种滋补品的香浓药膳汤。当一碗令人口舌生津的浓汤滑入口腔,被滋润的不仅仅是你的肠胃,更可能帮你把大半年的劳累、压力所带来的失眠、疲倦、头疼、面色苍白、脾胃虚弱、心慌气短一一清除。

       自古爱汤的人数不胜数:慈禧对汤的喜爱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有8名御厨专为她做汤。她最喜欢鸡浓鸭舌汤,其主料为鸡、鸭舌、火腿丝、鲍鱼、干贝等;孙中山先生曾以金针菜、黑木耳、豆腐、豆芽合成“四物汤”;在更远的古代,则有张翰的莼鲈之思———为一道莼菜汤而辞官还乡……

       一碗汤有这么神奇吗?NO DOUBT。知道坠马受伤后的林志玲是靠什么复员的吗?除了医生的治疗,更有林妈妈煲的海带排骨汤。“医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是中医的千年古训,而且被无数次地验证:除了受到中医医生、营养师、影视明星们的大加推崇,就连咱普通人也很有发言权。一次聚会,女人们谈起了煲汤,顿时引来无数口水。

       广州女人说:生长在潮湿暑热的广东,不会煲汤根本没法活,小时候,妈妈煮白水鸡蛋,都要放点当归。

       上海女人说:上饭店喝汤找不到感觉,汤还是要自己煲。最要紧是不放味精,要用蘑菇吊鲜味,中药要去大药店买。搭配也要精心,肉骨头汤配黄豆,鸡汤配萝卜,黑鱼配香菜。

       香港女人说:与其把时间花在涂脂抹粉上,倒不如食补,美丽根本就是吃出来的。而且饭前喝汤,身体健康,饭后喝汤,越喝越胖。喝碗好汤,连减肥都免了。

       汉城女人说:我们韩国人也爱汤,最常喝大酱汤,最补的是用韩国高丽参做的人参鸡汤,不过我们是在夏天喝。


    读完此文,嗯,等到哪天也要好好学学厨艺,补上这一课很重要。现在还没觉得,会做的也就几个家常菜。

0
    +关注 私聊
  • 茅茅

    第28楼2006/01/24

    电脑族的饮食

    电脑族的饮食建议当今,电脑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电脑也会给操作人员带来了有碍健康的因素。为预防电脑族的职业病,必须注意合理的膳食、营养结构。

      1、多吃蛋白高的食物

      蛋白质是人体细胞的“灵魂”。

      应多吃瘦肉、牛肉、羊肉、鸡、鸭、动物内脏、鱼及豆制品,电脑操作人员尤其要多吃豆类食品。

      2、多吃含维生素高的食物

      它具有调节神经等作用。据统计,我们每天摄入体内的维生素中,70%的维生素来自蔬菜。含维生素较高的蔬菜有韭菜、菠菜、青蒜、金针菇、番茄、黄瓜及水果等。

      3、多吃些含磷脂高的食物这些食品是大脑的“能源”之一。

      如蛋黄、虾、核桃、花生、牡蛎、乌贼、银鱼、青鱼中都含有较高的磷质。

      4、多吃健眼的食物。

      这类食物有动物内脏和奶油、小米、胡萝卜、黄花菜、枸札子及各种新鲜水果。

0
    +关注 私聊
  • 茅茅

    第29楼2006/01/24

    茶是不能少的,时尚一点,花茶吧!

0
    +关注 私聊
  • 茅茅

    第30楼2006/01/24

    中国菜名的学问

    有个相声段子,好像叫《报菜名》,如果演员说得好,听起来非常过瘾。这个段子说得火爆与否,全看演员有无功夫,不仅要求嘴皮子利落,更得要求吐字清楚,不然只听噼噼啪啪声,却听不清报的菜名,光有了艺术欣赏,没有了文化享受,这段相声也就糟蹋了。每次听这段相声,我都比较用心留意,想多记住几个菜名,有的菜名起得真好。

      中国菜讲究色味香,这都是说的菜本身,倘若再有个好名字,无形之中就抬高了身价。比方说“贵妃鸡”、“东坡肉”,这类菜名就很文气,先不管好吃不好吃,听着就容易产生好感,起码比“叫花子鸡”、“狗不理包子”更让人觉得心情舒畅。所以有修养的烹饪大师,给自己创造的新菜起名,格外注意它的文化内涵。至于菜是不是好吃,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有次跟几位作家朋友聚会,有人提议去吃东北菜,就到一家“小土豆”菜馆。这家菜馆还挺有名气,据说各地都有连锁店。我在黑龙江生活过3年,对于东北饭菜不算陌生,东北菜给我的最深印象,就是菜的量大名字直白,如同我喜欢的东北人,性格中透着实诚热情。这次聚会的朋友中,正好有一位东北人,这点菜的差使,就交给了这位朋友。他先点的几样菜,如小鸡炖磨菇、酸菜白肉、红白豆腐,等等,都是大家熟悉的家常菜。最后突然报了个菜名“大丰收”,一下子就把大家镇住了,许多人不知是何许菜,问这位朋友他只是笑而不答,有意要给大家卖个关子。这样好听的名字,在东北菜中少见。

      菜上齐全,就要动筷子了,大家急着问:“喂,快说吧,哪个是‘大丰收’呵?”朋友指了指一个柳条篮筐,说:“这个就是呵,你们看,这还不算丰收嘛!”大家仔细看了看,许多生菜,有萝卜条、黄瓜条、大葱条、西红柿块等,放在柳条篮筐里红黄绿白非常好看,真的像是秋天收获的果实。篮筐旁放着两碗面酱,是用来蘸这些蔬菜吃的。一位反应比较快的朋友,看到这叫“大丰收”的菜,立刻说道:“真没想到,你们东北人也会做买卖了,这不就是大葱蘸酱演变的吗,只是起了个好名字。这个老板还真有两下子。”

      您还别说,就是这么个普通蔬菜拼盘,有了个“大丰收”名字,据说还挺受顾客欢迎。一是营养丰富,二是价钱不贵,多吃新鲜蔬菜还能减肥,如果是个浪漫的顾客,更可以望名生义来点联想,岂不是花钱买了个好心情吗?要是像东北其它菜名那样,直来直去地叫大葱蘸酱,就多多少少缺乏应有情趣了,听起来总不如现在舒服。看来这菜名中的学问,真的不好随便小视。

      各种菜系中,要说菜名最讲究的,莫过于皇家菜。北京北海公园有家仿膳餐馆,专营清宫菜。每道菜都有好名字,名字后边都有故事,边吃饭边听讲述,真的是一种享受。比如最普通的小窝头,民间是用玉米面做,仿膳是用栗子面做,其中就有个慈禧逃难的故事。再普通的菜,有个好名字,又有个故事,这菜也就显得好吃了。商家好讲“货卖一层皮”,说的是包装好坏;饭菜同样卖一层皮,这就是好的名字。难怪商家有了好菜名,总要花钱注册公证,目的就是保住自己的专利。

      说菜名就不能不说美食家。有许多菜的名字,从吃家名字得来。古的如“东坡肉”,洋的如“肯德鸡”我们就不去说了,就说近代吧。我就听人说过,北京的马凯餐厅有一道菜叫“马先生菜”,据说就是以学者马叙伦先生的名字命名的。我多次去马凯餐厅用餐都未见这道菜,不知传说的真假。按说不应该会错,反正文人爱吃会吃,为给饭菜加点文化,用某位先生名字命名,我看这也是完全可能的。比如在我认识的作家中,苏州的陆文夫先生、故去的汪曾祺先生,都是文坛公认的美食家。假如某个菜用他们名字命名,谁说不会像别的名人菜那样载于菜谱里流传下去呢?

      总之,什么都往文化上靠的今天,餐饮业若想有大发展大突破,还真得给新菜起个好名字。即使这道菜不见得真的好吃,起码在感觉上听觉上清爽,掏钱的食客就会大方些。后来进东北餐馆就餐,我都点了“大丰收”,除了喜欢吃这一口儿,另外还想图个吉利呢!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