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私聊
  • zwyu

    第21楼2011/08/25

    专家说的很好!不像社会上的某些“砖家”谎话说得多了,连自己都觉得是真的了。

    jack510070(jack510070) 发表:这是一个很难用几句话说清楚的问题。目前的状况是国产原吸仪器占领中低端市场,而进口仪器占领中高端市场。在政府采购竞争中,基本上很少出现国产仪器和进口仪器同台竞争的场合,处于一种井水不犯河水的状况。
    在技术层次,火焰方面,进口仪器普遍采用金属雾化器,其特性相对集中,仪器一致性较好。而国产仪器采用玻璃雾化器,仪器性能(灵敏度)离散性较大。此外,国产仪器即使采用D2背景校正法,也没有采用双光路结构。如果说是技术已经过关,基线漂移不大,这应该是忽悠大众的。不过,大多数应用中,基线漂移的确并不是主要的问题。
    石墨炉方面,主要差距还是在背景校正器方面,交流塞曼在进口仪器中是很普遍的配置,而国产仪器大多采用D2法,恒磁塞曼变成国产仪器的高端配置。不过据我的看法,国产仪器的石墨炉也存在差距,在运行时的声学噪声,以及一些关键性指标,如最大升温速率和升温重现性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
    比较重要的差距还是在制造技术和工艺上,尤其在机械加工方面。我曾经拆解过三四台PE早期的仪器,感觉尤为强烈,同样的零部件,国产的制造工艺和技术至少低一档次。具体就不说了,前一段时间,坛子里有一篇访问Waters公司的帖子,里头提到他们的六自由度精密机床。试问国内有没有分析仪器厂家装备这样的设备?电子技术方面的差距也不小,目前国内几家有影响力的厂商,他们的电子电路设计工程师基本上都是从大学刚出来没几年的新手,电子技术仅处于入门阶段,在电磁兼容性、低噪声设计及信号保全方面基本上没有认识,元器件知识也十分贫乏,大多数人甚至设计不了一个电源变压器。
    另外,包括国内用户在内,大多数用户对国产原吸仪器的信心也不足:关键时刻会不会掉链子,出来的数据可靠不可靠?这些信心上的缺失是什么原因、什么时期产生的我也不太清楚,也许是一个国家技术进步进程中必须经过的一段阵痛期吧。当然,不可否认,也存在部分用户盲目崇洋的情况。
    从战略层次上看,国产原子吸收仪器正处于一个发展目标茫然的阶段。如果要花大力气进军中高端市场,就必须有拿得出手的技术优势,而这又谈何容易?最近十年来,主要的分析杂志上关于原子吸收新技术的报道越来越少,这意味着已经很难在这个领域产生突破。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元素分析方法正在挑战原子吸收的应用领域,例如阳极溶出法等。
    投入必须考虑产出,如果不能获取利润,仪器厂商不会也不应该去做那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毕竟盈利是企业的天职,不盈利的企业是在犯罪,因为他们正在给社会带来负担。我的看法是,国产原吸产业档次提升的时机已经错过,现在重新起步,至少没有天时之利。

0
    +关注 私聊
  • 剑侠

    第22楼2011/08/26

    好文章!说得太客观啦!顶!

    jack510070(jack510070) 发表:这是一个很难用几句话说清楚的问题。目前的状况是国产原吸仪器占领中低端市场,而进口仪器占领中高端市场。在政府采购竞争中,基本上很少出现国产仪器和进口仪器同台竞争的场合,处于一种井水不犯河水的状况。
    在技术层次,火焰方面,进口仪器普遍采用金属雾化器,其特性相对集中,仪器一致性较好。而国产仪器采用玻璃雾化器,仪器性能(灵敏度)离散性较大。此外,国产仪器即使采用D2背景校正法,也没有采用双光路结构。如果说是技术已经过关,基线漂移不大,这应该是忽悠大众的。不过,大多数应用中,基线漂移的确并不是主要的问题。
    石墨炉方面,主要差距还是在背景校正器方面,交流塞曼在进口仪器中是很普遍的配置,而国产仪器大多采用D2法,恒磁塞曼变成国产仪器的高端配置。不过据我的看法,国产仪器的石墨炉也存在差距,在运行时的声学噪声,以及一些关键性指标,如最大升温速率和升温重现性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
    比较重要的差距还是在制造技术和工艺上,尤其在机械加工方面。我曾经拆解过三四台PE早期的仪器,感觉尤为强烈,同样的零部件,国产的制造工艺和技术至少低一档次。具体就不说了,前一段时间,坛子里有一篇访问Waters公司的帖子,里头提到他们的六自由度精密机床。试问国内有没有分析仪器厂家装备这样的设备?电子技术方面的差距也不小,目前国内几家有影响力的厂商,他们的电子电路设计工程师基本上都是从大学刚出来没几年的新手,电子技术仅处于入门阶段,在电磁兼容性、低噪声设计及信号保全方面基本上没有认识,元器件知识也十分贫乏,大多数人甚至设计不了一个电源变压器。
    另外,包括国内用户在内,大多数用户对国产原吸仪器的信心也不足:关键时刻会不会掉链子,出来的数据可靠不可靠?这些信心上的缺失是什么原因、什么时期产生的我也不太清楚,也许是一个国家技术进步进程中必须经过的一段阵痛期吧。当然,不可否认,也存在部分用户盲目崇洋的情况。
    从战略层次上看,国产原子吸收仪器正处于一个发展目标茫然的阶段。如果要花大力气进军中高端市场,就必须有拿得出手的技术优势,而这又谈何容易?最近十年来,主要的分析杂志上关于原子吸收新技术的报道越来越少,这意味着已经很难在这个领域产生突破。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元素分析方法正在挑战原子吸收的应用领域,例如阳极溶出法等。
    投入必须考虑产出,如果不能获取利润,仪器厂商不会也不应该去做那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毕竟盈利是企业的天职,不盈利的企业是在犯罪,因为他们正在给社会带来负担。我的看法是,国产原吸产业档次提升的时机已经错过,现在重新起步,至少没有天时之利。

0
    +关注 私聊
  • 剑侠

    第23楼2011/08/26

    这是因为国内厂家维修人员的出差待遇低的缘故所致。

    tlym(tlym) 发表:有一个不得不说一下,服务态度真的很不行~~~我们这次请他们工程师过来,态度一个拽,临时有事来不了也没通知一声,打电话过去问竟然来了一句我们客户又不止你们一个~~~

0
    +关注 私聊
  • purplehap

    第24楼2011/08/26

    先不说,国产石墨炉与进口石墨炉的问题,先说一下火焰,我就不认同国产火焰与进口火焰水平差不多:

    1.先说雾化器,国产仪器厂商的雾化器,从雾化器厂商买来有哪家进行过挑选?比如提取量?比如雾化形状?

    2.再说雾化室,国产的雾化室材料可说是五花八门,哪有一家是正儿八经自己做过计算?设计?

    3.再说气路控制,除去低端的进口型号,大部分都是自动控制的了吧?国产的呢?

    4.机械稳定性呢?扣背景技术呢?光路设计的计算呢?升级更新呢?

    剑侠(zuomuniao) 发表:这是因为国内厂家维修人员的出差待遇低的缘故所致。

0
    +关注 私聊
  • 老兵

    第25楼2011/08/26

    应助达人

    外国的硬件过硬,软件不软;而国产的则主要是生产仪器的材料质量和加工精度不行,加之虚假的指标让人反感,有时还真得承认技不如人。

0
    +关注 私聊
  • 中华8341

    第26楼2011/08/26

    这位老师分析的非常好!分析准确 快速 数据可靠是非常重要的,国产仪器还有一段非常艰难的路要走啊。同行们一起加油把!

    jack510070(jack510070) 发表:这是一个很难用几句话说清楚的问题。目前的状况是国产原吸仪器占领中低端市场,而进口仪器占领中高端市场。在政府采购竞争中,基本上很少出现国产仪器和进口仪器同台竞争的场合,处于一种井水不犯河水的状况。
    在技术层次,火焰方面,进口仪器普遍采用金属雾化器,其特性相对集中,仪器一致性较好。而国产仪器采用玻璃雾化器,仪器性能(灵敏度)离散性较大。此外,国产仪器即使采用D2背景校正法,也没有采用双光路结构。如果说是技术已经过关,基线漂移不大,这应该是忽悠大众的。不过,大多数应用中,基线漂移的确并不是主要的问题。
    石墨炉方面,主要差距还是在背景校正器方面,交流塞曼在进口仪器中是很普遍的配置,而国产仪器大多采用D2法,恒磁塞曼变成国产仪器的高端配置。不过据我的看法,国产仪器的石墨炉也存在差距,在运行时的声学噪声,以及一些关键性指标,如最大升温速率和升温重现性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
    比较重要的差距还是在制造技术和工艺上,尤其在机械加工方面。我曾经拆解过三四台PE早期的仪器,感觉尤为强烈,同样的零部件,国产的制造工艺和技术至少低一档次。具体就不说了,前一段时间,坛子里有一篇访问Waters公司的帖子,里头提到他们的六自由度精密机床。试问国内有没有分析仪器厂家装备这样的设备?电子技术方面的差距也不小,目前国内几家有影响力的厂商,他们的电子电路设计工程师基本上都是从大学刚出来没几年的新手,电子技术仅处于入门阶段,在电磁兼容性、低噪声设计及信号保全方面基本上没有认识,元器件知识也十分贫乏,大多数人甚至设计不了一个电源变压器。
    另外,包括国内用户在内,大多数用户对国产原吸仪器的信心也不足:关键时刻会不会掉链子,出来的数据可靠不可靠?这些信心上的缺失是什么原因、什么时期产生的我也不太清楚,也许是一个国家技术进步进程中必须经过的一段阵痛期吧。当然,不可否认,也存在部分用户盲目崇洋的情况。
    从战略层次上看,国产原子吸收仪器正处于一个发展目标茫然的阶段。如果要花大力气进军中高端市场,就必须有拿得出手的技术优势,而这又谈何容易?最近十年来,主要的分析杂志上关于原子吸收新技术的报道越来越少,这意味着已经很难在这个领域产生突破。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元素分析方法正在挑战原子吸收的应用领域,例如阳极溶出法等。
    投入必须考虑产出,如果不能获取利润,仪器厂商不会也不应该去做那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毕竟盈利是企业的天职,不盈利的企业是在犯罪,因为他们正在给社会带来负担。我的看法是,国产原吸产业档次提升的时机已经错过,现在重新起步,至少没有天时之利。

0
    +关注 私聊
  • 用心飞

    第27楼2011/08/26

    石墨炉的差距几乎涵盖所有方面。其实,火焰也低一个档次的。老美在60-70年代开发的东西。前后经过了近十几年的市场成熟期。当时的PE是阿波罗计划的参与者之一。像他们那样的高层次人才都开发了十几年,何况我国的那些只知道骗经费的五毛专家们!再详细的不想说了,各位也都知道!

    jack510070(jack510070) 发表:这是一个很难用几句话说清楚的问题。目前的状况是国产原吸仪器占领中低端市场,而进口仪器占领中高端市场。在政府采购竞争中,基本上很少出现国产仪器和进口仪器同台竞争的场合,处于一种井水不犯河水的状况。
    在技术层次,火焰方面,进口仪器普遍采用金属雾化器,其特性相对集中,仪器一致性较好。而国产仪器采用玻璃雾化器,仪器性能(灵敏度)离散性较大。此外,国产仪器即使采用D2背景校正法,也没有采用双光路结构。如果说是技术已经过关,基线漂移不大,这应该是忽悠大众的。不过,大多数应用中,基线漂移的确并不是主要的问题。
    石墨炉方面,主要差距还是在背景校正器方面,交流塞曼在进口仪器中是很普遍的配置,而国产仪器大多采用D2法,恒磁塞曼变成国产仪器的高端配置。不过据我的看法,国产仪器的石墨炉也存在差距,在运行时的声学噪声,以及一些关键性指标,如最大升温速率和升温重现性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
    比较重要的差距还是在制造技术和工艺上,尤其在机械加工方面。我曾经拆解过三四台PE早期的仪器,感觉尤为强烈,同样的零部件,国产的制造工艺和技术至少低一档次。具体就不说了,前一段时间,坛子里有一篇访问Waters公司的帖子,里头提到他们的六自由度精密机床。试问国内有没有分析仪器厂家装备这样的设备?电子技术方面的差距也不小,目前国内几家有影响力的厂商,他们的电子电路设计工程师基本上都是从大学刚出来没几年的新手,电子技术仅处于入门阶段,在电磁兼容性、低噪声设计及信号保全方面基本上没有认识,元器件知识也十分贫乏,大多数人甚至设计不了一个电源变压器。
    另外,包括国内用户在内,大多数用户对国产原吸仪器的信心也不足:关键时刻会不会掉链子,出来的数据可靠不可靠?这些信心上的缺失是什么原因、什么时期产生的我也不太清楚,也许是一个国家技术进步进程中必须经过的一段阵痛期吧。当然,不可否认,也存在部分用户盲目崇洋的情况。
    从战略层次上看,国产原子吸收仪器正处于一个发展目标茫然的阶段。如果要花大力气进军中高端市场,就必须有拿得出手的技术优势,而这又谈何容易?最近十年来,主要的分析杂志上关于原子吸收新技术的报道越来越少,这意味着已经很难在这个领域产生突破。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元素分析方法正在挑战原子吸收的应用领域,例如阳极溶出法等。
    投入必须考虑产出,如果不能获取利润,仪器厂商不会也不应该去做那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毕竟盈利是企业的天职,不盈利的企业是在犯罪,因为他们正在给社会带来负担。我的看法是,国产原吸产业档次提升的时机已经错过,现在重新起步,至少没有天时之利。

0
0
    +关注 私聊
  • mengzhaocheng

    第29楼2011/08/28

    应助达人

    不仅是一些核心元件,在一些细节上国产仪器也赶不上进口的。

0
    +关注 私聊
  • 山羊

    第30楼2011/08/29

    zf的态度和政策,基础工业、精密加工,技术人员素质,目前人们急功近利的状态,再有20年也赶不上。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