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私聊
  • 夕阳

    第11楼2011/10/18

    应助达人

    首先谢谢zhenzhu8938版友的解答,但是我还有几个问题想请教8938版友:
    (1)我对“石墨管使用多次后,束缚电子云的能力下降了”这句话没有理解,能否详细解释一下?
    (2)“由于我们看到的峰并不是光谱峰”这句话是对的,业内人士一直将石墨炉测试的峰型称之为“样品的吸收峰”,从未说是光谱峰。不过8938版友再次特意强调这两个概念是非常不错的。
    (3)8938版友提出的多普勒热效应对吸收谱线的影响的观点,的确是将我的疑问提高到一个理论高度来解释了。但是,多普勒热效应使吸收谱线变宽也就是正常谱线宽度的2~3个数量级,大概也就是0.00Xnm的范围了;而正常的石墨炉分析的吸收峰大约在1~5秒内完成,那么1nm所需要的时间取折衷值约为=1/(3 x 10e14)秒,用这个时间与1~5秒之比,显然太悬殊啦?因此,在这里,8938版友自己是否又将光谱峰与吸收峰的概念混淆了?

    zhenzhu8938(zhenzhu8938) 发表:我个人觉得应该是石墨管使用多次后,束缚电子云的能力下降了,因而电子云比较大,在离散的电子云中,原子化效率随之也就会降低了,但5秒的时间是足够可以完全原子化的,由于我们看到的峰并不是光谱峰,是一个以时间为横坐标,信号值为纵坐标的峰(可以理解为色谱出的峰),由于原子不能瞬间达到峰值,因而峰值那里变得比较宽,因而引起峰变胖了。
    对于实际吸光度而言,只要电子云不损失,电子就会发生共振吸收,量不变,吸收的信号值也不变(不过我理解,其实信号值多多少少也会有点下降,毕竟石墨管老化了,电子云不能很好的束缚)
    光谱峰变换可以参照一下多普勒效应,以及碰撞变宽和压力变宽。
    我的一些理解,希望专家如果觉得不对请指出,谢谢!!

0
  • 该帖子已被版主-秋月芙蓉加3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鼓励讨论
    +关注 私聊
  • jack510070

    第12楼2011/10/18

    重新看一下LZ的帖子,这下看明白了:原来在说吸收信号轮廓。如果吸收峰变宽,说明在原子化过程中原子化效率降低,也就是说原子从管壁上蒸发出来的速率降低,导致峰形变宽。因为在原子化过程中,原子一方面进入分析体积,另一方面从分析体积扩散出去,当二者的速度相等时,吸收信号到达峰值。如果载气条件不变,那么只能是原子化效率降低所致。至于峰面积不变,这恰好说明峰面积信号的长处。

0
  • 该帖子已被版主-秋月芙蓉加2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有道理
    +关注 私聊
  • 夕阳

    第13楼2011/10/18

    应助达人

    呵呵!007说到我的痒处了。能否再解释得详细些?
    例如“因为在原子化过程中,原子一方面进入分析体积,另一方面从分析体积扩散出去,当二者的速度相等时,吸收信号到达峰值”这就话我就不甚明白。
    还有,为何石墨管老化了“原子从管壁上蒸发出来的速率降低,导致峰形变宽”了?

    jack510070(jack510070) 发表:重新看一下LZ的帖子,这下看明白了:原来在说吸收信号轮廓。如果吸收峰变宽,说明在原子化过程中原子化效率降低,也就是说原子从管壁上蒸发出来的速率降低,导致峰形变宽。因为在原子化过程中,原子一方面进入分析体积,另一方面从分析体积扩散出去,当二者的速度相等时,吸收信号到达峰值。如果载气条件不变,那么只能是原子化效率降低所致。至于峰面积不变,这恰好说明峰面积信号的长处。

0
    +关注 私聊
  • wangjunyu

    第14楼2011/10/18

    应助工程师

    是不是石墨管老化了,导致温度改变呢

0
    +关注 私聊
  • 夕阳

    第15楼2011/10/18

    应助达人

    石墨管老化之后,管壁变薄了,阻值则相应变大了,在相同的温度下(即加热电流不变的情况下),温度肯定提高了,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为何温度变高会引起吸收峰也相应变宽了呢?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期待高人的高见!

    wangjunyu(wangjunyu1113) 发表:是不是石墨管老化了,导致温度改变呢

0
    +关注 私聊
  • jack510070

    第16楼2011/10/18

    空心阴极灯发出的光并非能够照耀石墨管内部任何地方,也并非任何地方的光都能进入单色器并最终被PMT读取。那些能够被HCL照到且最终能够进入单色器的部位总称为分析体积,分析原子只有进入这个体积才能够对吸光值信号作出贡献。石墨炉原子化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样品液珠所在位置是原子蒸气产生的地方,随后原子蒸气通过扩散弥漫在石墨管内部,并且从进样孔处跑出来,于是就有了所谓进入、扩散出分析体积这一过程。开始时分析体积内院子浓度较低,扩散不占主流,而进入分析体积内的原子呈增加趋势,因此我们观察到上升的吸收信号轮廓。随着分析体积内院子浓度的增加,扩散速度越来越块,因为按照扩散动力学的原理,物质从一个体积内扩散出去的速度正比于该体积内的浓度。当原子进入分析体积和从分析体积扩散出去的速度相等时,吸收信号达到峰值。随后,随着分析原子产生速率的下降,扩散运动称为主流,于是观察到呈下降趋势的信号轮廓。

0
  • 该帖子已被版主-秋月芙蓉加4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详解
    +关注 私聊
  • jack510070

    第17楼2011/10/18

    至于石墨管老化的结果,本人并不觉得会导致温度的上升,因为目前大多数石墨炉电源都采用光学测温控制,不会因为石墨管电阻的增加而增加升温功率。反倒石墨管老化后,其表面孔化严重,这应该会导致原子化效率降低。当然,这是我的看法,不一定对。

0
    +关注 私聊
  • 夕阳

    第18楼2011/10/18

    应助达人

    谢谢007的专业阐述,实话实说,我还要将这段话拷贝下来,容我慢慢消化。
    但是还是要谢谢007大侠。

    jack510070(jack510070) 发表:空心阴极灯发出的光并非能够照耀石墨管内部任何地方,也并非任何地方的光都能进入单色器并最终被PMT读取。那些能够被HCL照到且最终能够进入单色器的部位总称为分析体积,分析原子只有进入这个体积才能够对吸光值信号作出贡献。石墨炉原子化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样品液珠所在位置是原子蒸气产生的地方,随后原子蒸气通过扩散弥漫在石墨管内部,并且从进样孔处跑出来,于是就有了所谓进入、扩散出分析体积这一过程。开始时分析体积内院子浓度较低,扩散不占主流,而进入分析体积内的原子呈增加趋势,因此我们观察到上升的吸收信号轮廓。随着分析体积内院子浓度的增加,扩散速度越来越块,因为按照扩散动力学的原理,物质从一个体积内扩散出去的速度正比于该体积内的浓度。当原子进入分析体积和从分析体积扩散出去的速度相等时,吸收信号达到峰值。随后,随着分析原子产生速率的下降,扩散运动称为主流,于是观察到呈下降趋势的信号轮廓。

0
    +关注 私聊
  • 夕阳

    第19楼2011/10/18

    应助达人

    关于007大侠前半部分的论述我有不同的看法。原因如下:
    (1)石墨炉的光温控制功能实际只能控制石墨管的翻转点。举例说明,假设新的石墨管的阻值为R0,在某一原子化的温度为C0,而提供给石墨炉的加热电流是I0,那么,采用光控前,首先要做光温校正;就是将原子化温度从最低开始(一般是900°)逐渐斜坡升温到最大值(一般是3000°)为止。那么在此过程中,石墨管是逐渐升温做功的,而这个不断升高的做功便会以光强的形式释放出来,于是电脑通过光导纤维将这个变化的光强度一一记录下来。那么先前假设的温度C0就是石墨管做的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石墨管在C0做的功就是W0=I0² ·
    R0 ;这时的光强被记录下来就是光控的翻转点。当石墨管在开始正常升温时,加热电流以极大值供电,使石墨管迅速升温;当温度到达C0时,光控起作用了,于是最大电流升温改为预设的维持电流值I0的保持加热了。这个过程就是光控的作用。

    (2)当石墨管老化时,管壁变薄了,阻值则变大了。当升温开始时与上述过程相同;但是不同点在于,虽然石墨炉根据光强度而发生了供电电流的翻转,但关键是其后供给的维持电流仍旧是仪器设定中的I0,所不同的是R0变了,那么此时维持做的功W1=I0
    ² ·R1,而R1>R0,则W1>W0。所以老化的石墨管即使是在光控的作用下而所做的功任然大于正常石墨管做的功!

    (3)根据我的实际维修经验,老化的石墨管在相同的设定温度下就是比正常石墨管发出的光强要强!

    光控的原理的图示如下:

    jack510070(jack510070) 发表:至于石墨管老化的结果,本人并不觉得会导致温度的上升,因为目前大多数石墨炉电源都采用光学测温控制,不会因为石墨管电阻的增加而增加升温功率。反倒石墨管老化后,其表面孔化严重,这应该会导致原子化效率降低。当然,这是我的看法,不一定对。

0
  • 该帖子已被版主-秋月芙蓉加4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鼓励讨论
    +关注 私聊
  • coffee8

    第20楼2011/10/18

    看了几位专家的讨论,真是受益匪浅
    可以肯定,石墨管的变化,会影响到整个温度程升的细微变化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