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私聊
  • yuduoling

    第11楼2011/10/28

    雷鸣电闪在夏天是很常见的自然现象

0
    +关注 私聊
  • 翠湖园

    第12楼2011/10/28

    奇形怪状的闪电
      闪电的形状有好几种:最常见的有线状(或枝状)闪电和片状闪电,球状闪电是一种十分罕见的闪电形状。如果仔细区分,还可以划分出带状闪电、联珠状闪电和火箭状闪电等形状。线状闪电或枝状闪电是人们经常看见的一种闪电形状。它有耀眼的光芒和很细的光线。整个闪电好象横向或向下悬挂的枝杈纵横的树枝,又象地图上支流很多的河流。

0
    +关注 私聊
  • 翠湖园

    第13楼2011/10/28

    线状闪电与其它放电不同的地方是它有特别大的电流强度,平均可以达到几万安培,在少数情况下可达20万安培。这么大的电流强度。可以毁坏和摇动大树,有时还能伤人。当它接触到建筑物的时候,常常造成“雷击”而引起火灾。线状闪电多数是云对地的放电。

    片状闪电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闪电形状。它看起来好象是在云面上有一片闪光。这种闪电可能是云后面看不见的火花放电的回光,或者是云内闪电被云滴遮挡而造成的漫射光,也可能是出现在云上部的一种丛集的或闪烁状的独立放电现象。片状闪电经常是在云的强度已经减弱,降水趋于停止时出现的。它是一种较弱的放电现象,多数是云中放电。

0
    +关注 私聊
  • 翠湖园

    第14楼2011/10/28

    球状闪电虽说是一种十分罕见的闪电形状,却最引人注目。它象一团火球,有时还象一朵发光的盛开着的“绣球”菊花。它约有人头那么大,偶尔也有直径几米甚至几十米的。球状闪电有时候在空中慢慢地转游,有时候又完全不动地悬在空中。它有时候发出白光,有时候又发出象流星一样的粉红色光。球状闪电“喜欢”钻洞,有时候,它可以从烟囱、窗户、门缝钻进屋内,在房子里转一圈后又溜走。球状闪电有时发出“咝咝”的声音,然后一声闷响而消失;有时又只发出微弱的噼啪声而不知不觉地消失。球状闪电消失以后,在空气中可能留下一些有臭味的气烟,有点象臭氧的味道。球状闪电的生命史不长,大约为几秒钟到几分钟。

0
    +关注 私聊
  • 翠湖园

    第15楼2011/10/28

    带状闪电。它由连续数次的放电组成,在各次闪电之间,闪电路径因受风的影响而发生移动,使得各次单独闪电互相靠近,形成一条带状。带的宽度约为10米。这种闪电如果击中房屋,可以立即引起大面积燃烧。

    联珠状闪电看起来好象一条在云幕上滑行或者穿出云层而投向地面的发光点的联线,也象闪光的珍珠项链。有人认为联珠状闪电似乎是从线状闪电到球状闪电的过渡形式。联珠状闪电往往紧跟在线状闪电之后接踵而至,几乎没有时间间隔。

    火箭状闪电比其它各种闪电放电慢得多,它需要l—1.5秒钟时间才能放电完毕。可以用肉眼很容易地跟踪观测它的活动。

    人们凭自己的眼睛就可以观测到闪电的各种形状。不过,要仔细观测闪电,最好采用照相的方法。高速摄影机既可以记录下闪电的形状,还可以观测到闪电的发展过程。使用某些特种照相机(如移动式照相机),还可以研究闪电的结构。

0
    +关注 私聊
  • 翠湖园

    第16楼2011/10/28

    雷声隆隆--雷鸣的产生过程

      伴随闪电而来的,是隆隆的雷声。听起来,雷声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清脆响亮,象爆炸声一样的雷声,一般叫做“炸雷”;另一种是沉闷的轰隆声,有人叫它做“闷雷”。还有一种低沉而经久不歇的隆隆声,有点儿象推磨时发出的声响。人们常把它叫做“拉磨雷”,实际上是闷雷的一种形式。

      闪电通路中的空气突然剧烈增热,使它的温度高达15000—20000℃,因而造成空气急剧膨胀,通道附近的气压可增至一百个大气压以上。紧接着,又发生迅速冷却,空气很快收缩,压力减低。这一骤胀骤缩都发生在千分之几秒的短暂时间内,所以在闪电爆发的一刹那间,会产生冲击波。冲击波以5000米/秒的速度向四面八方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它的能量很快衰减,而波长则逐渐增长。在闪电发生后0.1—0.3秒,冲击波就演变成声波,这就是我们听见的雷声。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雷鸣是在高压电火花的作用下,由于空气和水汽分子分解而形成的爆炸瓦斯发生爆炸时所产生的声音。雷鸣的声音在最初的十分之几秒时间内,跟爆炸声波相同。这种爆炸波扩散的速度约为5000米/秒,在之后0.1—0.3秒钟,它就演变为普通声波。

0
    +关注 私聊
  • 翠湖园

    第17楼2011/10/28

      人们常说的炸雷,一般是距观测者很近的云对地闪电所发出的声音。在这种情况下,观测者在见到闪电之后,几乎立即就听到雷声;有时甚至在闪电同时即听见雷声。因为闪电就在观测者附近,它所产生的爆炸波还来不及演变成普通声波,所以听起来犹如爆炸声一般。

      如果云中闪电时,雷声在云里面多次反射,在爆炸波分解时,又产生许多频率不同的声波,它们互相干扰,使人们听起来感到声音沉闷,这就是我们听到的闷雷。一般说来,闷雷的响度比炸雷来得小,也没有炸雷那么吓人。

      拉磨雷是长时间的闷雷。雷声拖长的原因主要是声波在云内的多次反射以及远近高低不同的多次闪电所产生的效果。此外声波遇到山峰、建筑物或地面时,也产生反射。有的声波要经过多次反射。这多次反射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间隔内先后传入我们的耳朵。这时,我们听起来,就觉得雷声沉闷而悠长,有如拉磨之感。

0
    +关注 私聊
  • 翠湖园

    第18楼2011/10/28

    控制雷电和利用雷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雷电这一自然现象已基本上被人们了解。但是我们应当在了解雷电的基础上,做到控制雷电并使之为人类服务。怎样才能利用雷电呢?

      一提起利用雷电,我们就会联想到打雷下雨时雷声隆隆、电光闪闪的壮观景象。大家一定会认为闪电可以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并企图利用闪电的能量。但是,利用闪电的能量有一个困难,就是闪电不能按人们的希望在一定的时刻发生。换句话说,就是闪电不易控制。另外,虽然闪电是最常见的自然现象,但是据统计,每年在每平方公里面积上平均只有一两次闪电。雷雨云单体的尺度从一公里至十公里,所以各次闪电都隔着很大的距离。有人测量并统计过,在强雷雨时闪电之间的平均距离是2.4公里。在弱雷雨时闪电之间的平均距离是3.7公里。

      如果竖立一根很高的铁杆引雷,雷击的次数要多些,但是闪电击中铁杆的次数仍不很多。有人统计过,在一个雷雨季节,雷电击中高400—800米的避雷针的次数也不过20次。

0
    +关注 私聊
  • 翠湖园

    第19楼2011/10/28

      很早就有人做过利用闪电制造化肥,肥沃土地的实验。我们知道,氮和氧是空气的主要成分。氮是一种惰性气体,在平常的温度下,它不易与氧化合,但是当温度很高时,它们就能化合成二氧化氮。

      如果我们有兴趣,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

      用一个封闭的玻璃瓶,里面充满空气并插上电极。通电时,电极间就有耀眼的火花闪耀。火花之中,慢慢地有黄色的氮气燃烧的火焰出现。过一会儿,原来无色的空气会变成红棕色,把瓶子打开,迎面就有一股令人窒息的气味,这就是二氧化氮。如果往瓶子里倒些水,摇晃几下,红棕色的气体马上消失,二氧化氮溶解于水变成硝酸。

      自然界的闪电火花有几公里长,温度很高,一定有不少氮和氧化合生成二氧化氮。闪电时生成的二氧化氮溶解在雨水里变成浓度很低的硝酸。它一落到土壤中,马上和其它物质化合,变成硝石。硝石是很好的化肥。有人计算过每年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100克到l000克闪电形成的化肥进入土壤。

0
    +关注 私聊
  • 翠湖园

    第20楼2011/10/28

      人工闪电制肥实验的作法有很多,这里只举一个例子。有人在田野里竖立三根杆子(制肥器),一般是木杆,杆高约20米,杆距120米,杆子顶部装有金属接闪器,用金属导线 从接闪器一直引到地下埋入土中。建立后,曾进行了两次雷击实验。在每次雷击后对实验地段附近地区的雨水及土壤进行化学分析,测量其中硝酸态氮含量的增减。第一次雷击强度较小,比较明显的范围半径约15米,有效面积约1亩左右。经过土壤分析。结果是约增氮1.88斤至2斤,相当于硫酸铵9.4斤/亩至10斤/亩。第二次雷雨强度较大,以实验 地点为中心50米半径范围内,平均每亩增加2.7公斤,相当于硫酸铵13.55公斤。

      从以上实验可以看到,雷电确实起到了把空气里的氮“固定”到土壤里去的作用。更有趣的是,有人为了验证人工闪电制肥实验的效果,在实验室里用人工闪电做了实验。结果,经过闪电处理的豌豆比未处理的提早分枝,分枝数目也有增加,开花期也提早十天左右;处理过的玉米抽穗提早了七天;处理过的白菜增产15—20%,证明闪电对农作物确有一定好处。

      虽然这些数字只是从次数不多的试验中分析化验的结果,但是它可以直观地说明,闪电可以增加土壤里的氮肥,对农作物的生长有一定好处。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