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私聊
  • hotsonwood

    第450楼2013/09/12

    当年单位弄检验系统时候,如果早看到这些话,估计可以为我们的争取更多的利益。。。。唉。

    胖丁丁(zhongyuetong) 发表: 什么是“冷酷的诚实精神”,那就是:对现实诚实,对自己冷酷。

    我们要真正地从别人的利益角度出发,而不是我们认为他们需要什么,或者我们希望他们最好能怎么样,哪怕思考出的结果对我们自己再不利,也不能回避。我其实见过太多反方向的例子,一些人先找一个对自己最有利的结果,然后再去找他人应该能接受的理由,最后在碰到钉子后,再四处抱怨社会不公。

    在分析出各方面情况后,在考虑好尽可能全面的细节后,接着要主动设计一个解决方案,这种方案是可以满足工作需要的,也是能应付相关人员提出的哪怕是很奇怪的要求。这个设计过程中,对设计方有一个基本要求,那就是“沉默”,不可以向外人商量,更不能找领导指示,因为本身就是走曲线救国路线,把底牌透露出去后,就改变了原先的各方面细节,那只能推倒重来了。

    在做好计划后,就可以去施行,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最麻烦的事情就是得到领导的同意,对于这些必须得到需要领导同意的,要想好对方会关注什么会问什么,尽是想全面一些,这样在汇报时碰到领导提疑问或建议时,能够及时解释清楚,并先指引到一个有利于最后解决问题的方向,这时速度要快,争取当场能拍板定方案,不要给他们在关键的技术点上太多随意发挥的机会,因为没有经过深度思考的建议是价值不高的,但是从领导嘴里说出来不执行就会转成面子问题,异常麻烦。所以需要做的就是始终主导方向。

    方案制订后,在基本原则方面是不能让步的,当然啦,在一些无关全局的地方可以手松一些,对一些非关键点的指示,可以作一些让步,哪怕过程会比较麻烦,但是为了全局要求,该低头时也得低头。

0
    +关注 私聊
  • 胖丁丁

    第451楼2013/09/13

    关于第二种类型的分歧,其实从严格的意义来说,这一种分歧与技术完全无关,仅仅是由人性所致,由第一种分歧得一到及时解决而恶性转化所致。

    曲线救国也许能解决一些问题,但是却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多年后回过头来看,我这种编程的行为在第一天开始就存在了一个潜在的隐患,那就是我作为程序编制者的身份,与同时又是实验室的基层实验员之间是存在一定矛盾的。这种隐患在平时我没有意识到,但是意识到时已经来不及了。

    我们分析一个案例,在某一个部门向某一个软件公司采购程序的过程中,这个行为中有两个主体,也就是作为“需求方”的某部门,和作为“供应方”的某软件公司,这二者虽然是各有所求,但是在商业地位是平等的,没有一个绝对的强势方,在出现不同意见的时候,需要比方协商达成共识,就算没有共识,也需要有一方能接受结果。在这个模式下,就算走到一个很极端的情况,如双方无法完成合作,变时也能选择和平或不和平的分手。这就是一般商业行为中的常规模式。

    再看我的情况,我作为当时部门唯一的软件供应方,却同时又是需求方(本部门)的基层员工。编程序的工作没有任何报酬,所有的个人收入是要以自己作为一个基层实验员而得到的,这一点就决定了我在需求方面前的话语权极低,部门领导愿意接受我的方案时双方相安无事,而如果以任何理由不愿意时,我则完全没有平等对话的可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领导如果对编程工作中的任何不满,都可以顺手转移到实验工作上的我这一身份上来。

0
    +关注 私聊
  • 胖丁丁

    第452楼2013/09/16

    很多事情的走向,在它的一开始就已经决定了。由于这种需求方和供应方的特殊关系,使得需求方,也就是本部门的领导具有了相对更强大的支配权,虽然不能说,想怎么就怎么样,但是却可以想不怎么样,就不怎么样了。不是所有问题都是可以通过曲线救国解决的,这些分歧处理不好就可能恶化,转成面子之争或意气之争,这时就是再多的代码也无能为力的了。

    我现在能意识到,这种非技术范畴层面上的分歧,其实是无解的,特别在建立在供需双方地位完全不平等的情况下,在我这样一个层面,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不是所有难题都能解决的”,这个道理无法从书本上得知,只能通过在现实中经过几次撞墙后,才黯然领悟。可惜的是,以前不懂,但是当自己明白的时候,已经撞得一头包了。

    当年碰到这种情况,真是彻底发了蒙,完全不知道怎么办。在多年后再回头再看,虽然还是不能解决这类问题,但是起码知道如何应对,将其尽量无害化。

    当遇到问题时,可以看能不能解决,其次还可以看能不能应对。应对的方法也就只有一个字,“避”。

    “避”,即回避,分主动回避与消极回避两种。

    主动回避,就是在预计到有可能发生不可协调协调的分歧时,避免这种分歧发生或发展的可能。以我自己遭遇的事情主例吧,想一下我其实有很多机会回避的,如果当时能预见A领导和B领导会意见不同且难以调和,就不应该分别找两个人去要指示,我可以先想一个大致可行的方案,再估计会更对哪个领导的品味,然后找他认可一下,同时还要注意不要碰到另一个就可以了。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或者说还是有选择怎么做的权利的。在最差的环境下,我估计这个功能会引起我我这个层次上不可协调的争执,那不如一开始就不要上这个功能。这个小功能费掉了,程序的其它作用还在,总比由它引起程序的整体瘫痪要强得多,还搞得大家都不愉快。

0
    +关注 私聊
  • hotsonwood

    第453楼2013/09/17

    如果当时能预见A领导和B领导会意见不同且难以调和,

    如果能遇见,你就不是当时的你了。年纪决定很多问题

0
    +关注 私聊
  • 胖丁丁

    第454楼2013/09/17

      消极回避,说白了就是一个“拖”字。在很多情况,我们控制不了事情的方向发展,但是可以多少减缓一下它对我们产生影响的速度。

      想起一个有趣的例子,当我们外出旅行,却不幸坐上了一条底部漏水,逐渐下沉的大船。如果当初能有无意识地决定不坐上这条船,就彻底回避了这种危险,这是一种“避”;如果人在船上,早早发现了有漏水的迹象,先行偷偷地溜进救生船,这也是一种“避”;当危险已经很明显时,在实在找不到救生设施的困境下,自己的位置更决定不了大船沉没的趋势和沉没的时间,在这个时候,我们至少可以尽全力爬到桅杆的最顶端,能“拖”一会是一会儿,尽量争取晚一分钟淹死。

      在我们所经历过的正规学校教育中,一向是把“拖”的行为批评得体无完肤。但是在进入社会后,我却发现,各种形式的“拖”,却是相当多的个人或部门常用的行为,使用频率还特别高。而且在某些事件或环境中,似乎还挺有效。

    “拖”不一定全是被动的,拖,也是一种解决方法,我们之所以认为一个难题无解,是因为这个难题是现实存在的,而造成这个问题的基础,是存在一些造成这种难题的现实因素;如果采取不解决的方法,把它把它放在那里,仅仅是放在那里,那么,随着时间的延续,构成该问题的一些组成因素可能也随着时间的因素而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使得这个问题本身也会逐渐改变,变得可以松动,可以解决,甚至这个难题自身就不复存在。例如,实验室软件在本部门的真正应用,遇到了秘书岗位的老同事不会用电脑的难题,这只有等其退休了,问题才不复存在。

    把难题就放在那里,等着环境变化,不要强行解决,因为你很有可能被它伤害。

0
    +关注 私聊
  • hotsonwood

    第455楼2013/09/18

    从一开始做,到后面的拖,,,,,这是长大的过程,,,你跟谁讲多少遍也没用,这东西只有亲历才有感悟

0
    +关注 私聊
  • 能而不为

    第456楼2013/09/20

    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拖拖了,其实都明白暂时解决不了,就比如现在的钓鱼岛!

0
    +关注 私聊
  • 胖丁丁

    第457楼2013/09/22

    在几年编程序的过程中,被迫接触到了不少技术之外的事情,在碰壁的同时也就居然有了一些意外的心得体会,被迫去想一些书本之外的道理。于是,一个开始连厅长局长处长科长哪个大都犯糊涂的人,居然也开始思考起管理工作的本质与意义之类的宏大命题,虽然这些事情与刚开始的技术路线无关。想到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有关“19”的故事,这是一件很无聊也累人的事情。想起来都无趣得紧,放以后再扯。

    除了完成那套实验室检测管理程序的第一、二、三版外,期间还应景编过几个小程序,其中几个想起来也比较有意思,例如那个“20X15 稿纸格式论文打印”程序。

    在九十年代中期及以前的各种论文稿件投稿,都要求填写在格式为20X15的稿纸上(传说仅仅是为了统计方便?)。开始大家当然只能是手抄,在电脑的打印机开始普及后,觉得打印的好看,也想打印出稿纸格式。那时比较流行的金山WPS文字处理软件已经提供了稿纸打印的功能,可惜它的格式居然20X20的稿纸,有些人打印后投稿就给退了,杂志社给的理由就是与要求格式不符。

    开始时,我也是自己老老实实地在20X15的稿纸上抄论文,并没有想过这种20X15的稿纸格式可以自己编个程序打印出来。回想一下,主要原因就是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可以,而这种想当然不行的源由多半是源于那个年代粗糙的针式打印效果

    那个时间,有一台几个人可以公用的电脑已经不容易,能有一台边上配上打印机的电脑更是难上难,当年的打印机很贵,微好点的打印机更贵。以前用过的几台针式打印机,从九针打印机开始,复位精度很一般,例如若要使用稍大一些的字体,那么一个字就需要分两行或三行打印,有时仅仅是单独打一个字,两行打印再叠加时,由于重复定位不准确,就仅仅是一个字也能看出有点歪,因此通常只敢用它打横线,横线就简单了,马达嗞地横向一拉就OK,但如果打一份稍复杂带竖线的表格,竖线就经常断断续续,极不美观。

0
    +关注 私聊
  • 胖丁丁

    第458楼2013/09/23

    过惯了屌丝的生活层次,自然就会感染到一些屌丝的习气,烂打印机用得惯了,居然也会形成一个如何用烂机应付工作的习惯,如设计表格时就会主动回避竖线,尽量只用横线等。即使是后来用到象EPSON LQ-1600K之类的比较高档的打印机时,也会把它当屌丝机使用。

    这也许就是别人常说的,一个人起点的高低,导致了他以后眼光与格局的层次。

    我不知道是具体哪一天,自己突然意识到好打印机和烂打印机还是有区别的,这应该是源于一次寻常的打印报告单的打印程序调试,一般我是习惯用PROW()+1或+2来换行打印,当时是一时疏忽居然忘记给其中几行加1,一是那几行在执行时,打印机的针头就只打在同一行上(当然就是这样子),在从打印机上取下那张纸时,我意外地发现了重复打的那几行字,如果是一样的内容如数字,居然重复性很好,若不看颜色深浅,根本看不出来是分几次打印的,就象是只打印了一次的效果。

    这时才意识到,只要打印机的质量比较好,那么打印的重叠效果就能保证。也终于发现了,其实一些大的字体早就打印得很公整很美观,和以前的歪字完全不同。这样就意味着,可以一行打竖线,再一行打汉字,就能完整地拼接在一起了。只要把论文先按着一行20字在一个文本中排列整齐,再把它转移到数据库中,一行字一条记录,这样可以通过三行四次打印的方法完成。第一次打印,打印一条分段带下线的横线;第二次,换一行,打一打分段竖线;第三次,不换行,在本行打印数据庫中的一条记录;第四次,换一行,打印一条分段带上接线的横线。只要能凑齐位置,就能打印出稿纸的样式,然后数据库中向下一条记录,再重复过程十五次。

    由于是化学实验论文,会牵涉到很多非汉字的符号与公式,可能会与格子产生冲突,这时只能先打印出样稿,发现存在冲突后再添加一个或两个空格,一点点调整完成,虽然有些麻烦,但是调整到位后就不用再动。

0
    +关注 私聊
  • hotsonwood

    第459楼2013/09/23

    EPSON LQ-1600K

    我的起点是这个

    现在的年轻人起点估计都是激光打印机了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