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私聊
  • 刘彦刚

    第11楼2015/08/17

    应助达人

    规矩湾锦苑
     恕我直言,我认为你现在的观点“测量不确定度有两重属性:一是反映测量结果中测得值的分散性,再是与真值关系的属性”,对不确定度的定义理解有偏差。不确定度是与被测量真值有关系的属性,一点都不错,但不确定度不是“反映测量结果中测得值的分散性”,反映的是被测量真值所在区间的属性,反映了这个估计出来的区间宽度,是宽度的一半。不确定度与测量结果的大小毫不相干,只是人为地把它“与测量结果相联系”了,联系点不是测量结果的存在区间在哪里(这是误差范围要解决的问题,不是不确定度要解决的问题),而是测量结果的可信性品质高低(即原定义注所说的“可疑度”高低)。
      不确定度是靠有用信息估计出来的被测量真值所在区间“半宽”,相当于真值分散性区间的半宽,其实真值只有一个,没有分散性。不确定度真正用途是用来评判测量结果可信性高低的参数,不是用来评判测量结果中测得值的分散性。评判测量结果(测得值)分散性宽度的是误差范围,是标准偏差,不是不确定度。你的理解我认为有将不确定度与误差范围画等号的嫌疑,呵呵。

1
    +关注 私聊
  • 刘彦刚

    第12楼2015/08/17

    应助达人

    规版:如抽得出时间的话,请看一下我之前帖子——《测量不确定度定义的探讨》的新思考(http://bbs.instrument.com.cn/topic/5906937)。

    刘彦刚(pxsjlslyg) 发表:规矩湾锦苑
     恕我直言,我认为你现在的观点“测量不确定度有两重属性:一是反映测量结果中测得值的分散性,再是与真值关系的属性”,对不确定度的定义理解有偏差。不确定度是与被测量真值有关系的属性,一点都不错,但不确定度不是“反映测量结果中测得值的分散性”,反映的是被测量真值所在区间的属性,反映了这个估计出来的区间宽度,是宽度的一半。不确定度与测量结果的大小毫不相干,只是人为地把它“与测量结果相联系”了,联系点不是测量结果的存在区间在哪里(这是误差范围要解决的问题,不是不确定度要解决的问题),而是测量结果的可信性品质高低(即原定义注所说的“可疑度”高低)。
      不确定度是靠有用信息估计出来的被测量真值所在区间“半宽”,相当于真值分散性区间的半宽,其实真值只有一个,没有分散性。不确定度真正用途是用来评判测量结果可信性高低的参数,不是用来评判测量结果中测得值的分散性。评判测量结果(测得值)分散性宽度的是误差范围,是标准偏差,不是不确定度。你的理解我认为有将不确定度与误差范围画等号的嫌疑,呵呵。

0
    +关注 私聊
  • 刘彦刚

    第13楼2015/08/17

    应助达人

    规矩湾锦苑:

    我对你的那个帖子进行过回复,我认为大多数内容是对的,但你的不确定度定义的新建议“测量结果最大误差估计值的绝对值”,仍然是试图将不确定度与误差范围的半宽画等号。误差范围的半宽才是描述测量结果所在区间宽度的一半,不确定度是描述被测量真值所在区间宽度的一半,两者不是一回事。测量结果不是被测量真值,两个区间不是同一个区间,两个区间的半宽不能画等号。在分析概念的异同时一定要把握定义的关键词和核心意思。
      我给出的不确定度定义建议是:不确定度是定量表述测量和测量结果可信性的非负参数,其大小用有用信息估计出的被测量真值所在区间的半宽表示。前半句表达不确定度与测量结果的联系和非负参数的特性,也是直接点明不确定度的用途,后半句表述不确定度的本质和获得其大小的方法,提供给大家在研讨中参考。
      在GUM中明确指出了被测量真值的“真”字是被视为多余的,因此GUM中的“被测量的值”、“被测量之值”都是“被测量的真值”的含义,而不能理解成被测量的测得值。因此,被测量真值所在区间应该是以真值最佳估计值为中心,不确定度为半宽的区间,意思是我们凭信息估计的半宽是估计被测量真值在包含概率条件下有可能存在于这个包含区间内,并非指测量结果在这个区间内。真值最佳估计值是必须使用溯源链中上游测量过程给出的测得值,本级测量过程是无法得到的,因此本级测量过程只能获得测得值并凭测量过程的有用信息估计出真值所在区间的半宽,无法知道真值所在区间,给出的测量结果就只能有测得值和不确定度两项。测量结果的包含区间的半宽应该使用最大允差绝对值或实测得到的最大误差绝对值,不能使用测量不确定度。

0
    +关注 私聊
  • 刘彦刚

    第14楼2015/08/17

    应助达人

    我觉得自已的可取之处在于:善于找自已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犯有的错误,不断舍弃错误的认识而使自已有新的,相对更正确点的认识。也许这正是自已在自已的专业上能做点事的原因吧!当然对于在虚拟空间里说自已怎么的,不容易得到认证。但又好在我们生活在这伟大的互联网时代,规版如舍得点滴你宝贵的时间,输入刘彦刚 计量搜索一下,或许能对我有些了解。

    刘彦刚(pxsjlslyg) 发表:规矩湾锦苑:

    我对你的那个帖子进行过回复,我认为大多数内容是对的,但你的不确定度定义的新建议“测量结果最大误差估计值的绝对值”,仍然是试图将不确定度与误差范围的半宽画等号。误差范围的半宽才是描述测量结果所在区间宽度的一半,不确定度是描述被测量真值所在区间宽度的一半,两者不是一回事。测量结果不是被测量真值,两个区间不是同一个区间,两个区间的半宽不能画等号。在分析概念的异同时一定要把握定义的关键词和核心意思。
      我给出的不确定度定义建议是:不确定度是定量表述测量和测量结果可信性的非负参数,其大小用有用信息估计出的被测量真值所在区间的半宽表示。前半句表达不确定度与测量结果的联系和非负参数的特性,也是直接点明不确定度的用途,后半句表述不确定度的本质和获得其大小的方法,提供给大家在研讨中参考。
      在GUM中明确指出了被测量真值的“真”字是被视为多余的,因此GUM中的“被测量的值”、“被测量之值”都是“被测量的真值”的含义,而不能理解成被测量的测得值。因此,被测量真值所在区间应该是以真值最佳估计值为中心,不确定度为半宽的区间,意思是我们凭信息估计的半宽是估计被测量真值在包含概率条件下有可能存在于这个包含区间内,并非指测量结果在这个区间内。真值最佳估计值是必须使用溯源链中上游测量过程给出的测得值,本级测量过程是无法得到的,因此本级测量过程只能获得测得值并凭测量过程的有用信息估计出真值所在区间的半宽,无法知道真值所在区间,给出的测量结果就只能有测得值和不确定度两项。测量结果的包含区间的半宽应该使用最大允差绝对值或实测得到的最大误差绝对值,不能使用测量不确定度。

0
    +关注 私聊
  • 西瓜猫猫西瓜

    第15楼2015/08/17

    刘老师的文章讨论每次都很不错
    嘿嘿,这次原创肯定可以不错的

0
    +关注 私聊
  • 刘彦刚

    第16楼2015/08/17

    应助达人

    谢谢西版夸奖!不过该帖真的不易哦!经过了近一年的思考,劈荆斩棘,几度摒弃已有的错误认识,最终才有了起码自已觉得正确的认识。而且如果可以不谦虚的话,这应该是对我国不确定度理论不小的贡献,因为纠正了国内不确定度理论对测量不确定度认识的错误。

    西瓜猫猫西瓜(vivi_vivi) 发表:刘老师的文章讨论每次都很不错
    嘿嘿,这次原创肯定可以不错的

0
    +关注 私聊
  • 西瓜猫猫西瓜

    第17楼2015/08/18

    建议刘老师可以投期刊,让更多人看到

    刘彦刚(pxsjlslyg) 发表: 谢谢西版夸奖!不过该帖真的不易哦!经过了近一年的思考,劈荆斩棘,几度摒弃已有的错误认识,最终才有了起码自已觉得正确的认识。而且如果可以不谦虚的话,这应该是对我国不确定度理论不小的贡献,因为纠正了国内不确定度理论对测量不确定度认识的错误。

0
    +关注 私聊
  • 刘彦刚

    第18楼2015/08/18

    应助达人

    谢谢提醒!已投《中国计量》。但是,我想你也能感觉得到,我的观点与国内业内观点相冲突。一提出在民间都炸开了锅!这样的稿子自然是能不能发表都成问题,就算是能发也周期会很长哦!

    西瓜猫猫西瓜(vivi_vivi) 发表: 建议刘老师可以投期刊,让更多人看到

0
    +关注 私聊
  • 刘彦刚

    第19楼2015/08/18

    应助达人

    都成

    不用客气,回您的贴子是觉得有交流的价值,可能会达成共识。有些人的观点说一千道一万都是没有用的,白浪费时间和精力。我不是北大更不是清华毕业的,供职的单位级别也不够高,我只是九十年代初中国计量学院毕业的一名普通工学学士,老师给我们传授了系统的计量学基础知识和误差理论知识,我们只是具有更强的计量意识。
    1059颁布实施后,我是2001年去北京听李慎安老师的课,此后我们一直保持联系和合作,从写文章到出书,再到研究不确定度的课题和成果鉴定。今年3月份,因为论坛的讨论,就不确定度和误差理论的关系我们电话交流半个小时,畅想了一下不确定度是怎么来的,取代了误差理论中的哪些内容。4月下旬去北京出差,又登门拜访了他老人家,我们又聊了一个多小时,我们的观点是一致的,交流起来非常开心,李老本月刚过89岁生日,其精力和体力令人非常羡慕,今年还应邀去做不确定度培训。
    讨论真值、测量结果、测量误差和不确定度的关系,请先从对一个特定量的测量来思考,如测量一个电阻、某物体的长度或质量、某水样中各种离子的含量等。搞清楚了特定量的测量中这四者的关系后,再去理解计量器具的检定或校准中各种量的关系。如果前者还没搞清楚,后者就别去发表什么见解了,将两者混在一起讨论将更是一笔糊涂账。
    前者您可能搞清楚了,我在这里再班门弄斧地啰嗦一下。对于特定量的测量,真值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我们不知道,于是选择测量方法和仪器去测量,获得测量结果R,根据测量方法和所用仪器可以评估出所得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U95,于是会知道真值以95%的概率在R±U95的区间内,但是具体在那个位置,在左边还是右边,无从知道,只能说都有可能。您说真值可知还是不可知?说可知,是说它在某个区间里;说不可知,是说它不能给出具体的数值(位置或单值)。说到底真值是不可知的。真值不可知,误差不可求,这自古以来就是误差理论的观点,这并不是不确定理论的新观点,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就是再出个什么理论还是这样!!!误差理论中有个误差公理大家应该接受吧,它告诉我们,任何测量都存在误差。现在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现在也有一个不确定度公理,希望能够接受:任何测量都存在不确定度。误差理论中有个“微小误差取舍准则”,现在就应该有一个“微小不确定度取舍准则”。真值、测量结果、测量误差和不确定度的关系够清晰了吧!
    仪器的检定或校准只是一种特殊的测量,同样要搞清楚真值、测量结果、测量误差和不确定度的关系。但是,讨论仪器就要小心了!!要搞清楚哪些是指标(仅仅是个规定值,如允差)?哪些是指定值(如标称值、指示值)?示值误差是什么(标称值或指示值-计量标准给出的值)?测量结果是什么?真值是什么?测量误差是什么?不确定度是怎么来的?前三个(指标、指定值和示值误差)不难明白,后边四个就难说了。不信就来看看,测量结果是什么?测量结果就是计量标准给出的值,例如对电阻、量块、砝码等量具的校准,计量标准给出的值不就是对他们的测量结果吗?报告中要给出这个值及其不确定度,对于指示仪器道理是一样的;真值是什么?有人说真值就是计量标准给出的值,错!真值仍然是未知的。测量误差是什么?只有测量结果,没有真值,测量误差仍然不可求,对于仪器可以获得示值误差,示值误差和测量误差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对于仪器的校准,示值误差视为测量结果;不确定度是怎么来的?对于像电阻、量块、砝码等量具来说,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计量标准的不确定度,跟对特定量的测量相同,对于指示仪器可能还有分辨力和重复性的影响。
    真值、测量结果、测量误差和不确定度的关系,应先从对特定量的测量来理解,搞清楚了再去理解仪器的校准,理解仪器可先理解了对量具的校准,再去理解指示仪器的校准。
    主张存在以被测量的真值为中心的区间的观点我认为是错误的,道理很简单,知道了区间,而真值是中心,那不就知道了真值了吗?真值是客观存在的,也不应该变动,这不假。可是,由于我们测量手段的局限性,所获得的测量结果会偏离真值,具有一定的不确定度,我们只能反过来说,真值应该在以测量结果为中心以不确定度作为半宽的分散区间的范围内。我将其称作:计量学相对论

0
    +关注 私聊
  • 刘彦刚

    第20楼2015/08/18

    应助达人

    我也与李慎安老师有很好的师生关系,李老师还送了他不确定度的专著给我。但我不如你幸运,我没能见到过李老师!其实我说“我不如你幸运”明显是阿Q精神!因为你能有这样的平台是你努力后得来的。我还想说的是我之前的《测量不确定度定义的探讨》一稿也得到了李老师的重视!并后来李老师很负责任地给退稿了!这使我很认真地再思考,终于发现了自已对该问题认识的谬误,并进一步认真思考了该问题。从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行测量不确定度定义并没有错,错的是人们对测量不确定度的认识,人们只注意到其反映测量结果分散性的属性,而没有认识到其与真值的关系的属性。所以我写了该稿,介绍自已的该新认识。明天我会发我纸质的该稿给李老师,并在估计李老师收到并看子该稿后,电话请李老师指导。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