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私聊
  • zyl3367898

    第11楼2016/01/23

    应助达人

    (二)样品的适用性
    分流进样适合于大部分可挥发样品,包括液体和气体样品,特别是对一些化学试剂(如将剂)的分折.因为其中一些组分会在主峰前流出.而且样品不能稀释,故分流进样住往是理想的选择.此外,在毛细管GC的方法开发过程中,如果对样品的组成不很清楚.也应首先采用分流进样口对于一些相对"脏"的样品,更应采用分流进样,因为分流进样时大部分样品被放空,只有一小部分样品进入色谱柱,这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柱污染.只是在分流进样不能满足分析要求时(灵敏度太低),才考虑其他进样方式,如不分流进样和柱上进_样等.
    总之,分流进样的适用范围宽,灵话性很大.分流比可调范围广,故成为毛细管GC的首选进样方式.

0
    +关注 私聊
  • zyl3367898

    第12楼2016/01/23

    应助达人

    不分流进样
    (一) 载气流路和衬管选择
    不分流进样与分流进样采用同一个进样口,顾名思义,不分流进样就是将分流气路的电磁阀关闭[图4-2(b)],让样品全部进入色潜柱.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既可提高分析灵敏度,又能消除分流歧视的影响.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不分流进样的应用远没有分流进样普遍,只是在分流进样不能满足分析要求时(主要是灵敏度要求),才考虑使用不分流进样.这是因为不分流进样的操作条件优化较为复杂.对操作技术的要求高.其中一个最突出的问题是样品初始谱带较宽(样品汽化后的体积相对于柱内载气流量太大).汽化的样品中溶剂是大量的,不可能瞬间进入色谱柱,结果溶剂峰就会严重拖尾,使早流出组分的峰被掩盖在溶剂拖尾峰中[如图4-3(a)所示],从而使分析变得困难,甚至不可能.有人也将这一现象叫做溶剂效应.
    消除这种溶剂效应可从几个方面考虑,但就载气的流路来说,主要是采用所谓瞬间不分流技术.即进样开始时关闭分流电磁阀,使系统处于不分流状态[图4-2(b)].待大部分汽化的样品进入色醉柱后,开启分流阀,使系统处于分流状态[图4-2(a)].这样,汽化室内残留的溶剂气体(当然包括一小部分样品组分)就很快从分流出口放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溶剂拖尾[如图4-2(b)所示].分流状态一直持续到分析结束,注射下一个样品时再关闭分流阀.所以我们说,不分流进样并不是绝对不分流,而是分流与不分流的结合.这里,确定一个瞬间不分流时间(从进样到开启分流阀的时间)往往是分析成败的关键.原则上讲,这一时间应足够长.以保证绝大部分样品进人色谱柱,避免分流歧视的影响;同时又要尽可能短,以最大限度地消除溶剂抢尾,使早流出峰的分析更为准确.这显然是有矛盾的.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是根据样品的具体情况(如溶剂沸点,待测组分沸点和浓度等)或操作条件来确定一个优化的折衷点.研究结果表明,这一时间值一般在30~80S之间.文献报道多采用0.75min,即从进样到开启分流阀的时问为0.75min,通常能保证95%以上的样品进入色谱柱,本节后而将介绍如何用实验方法确定优化的不分流时间.

0
    +关注 私聊
  • 安平

    第13楼2016/01/24

    应助达人

    瞬间不分流消除溶剂效应,这个提法来自哪里,有文献么?

0
    +关注 私聊
  • 安平

    第14楼2016/01/24

    应助达人

    常用的手段,降低程序升温的开始温度,实现溶剂聚焦

    有雨的夜(774234134)发表:比如呢?

0
    +关注 私聊
  • qqqid

    第15楼2016/01/24

    在开启分流阀的那一瞬间,气化室大部分溶剂气体(包括5%的样品组分)从分流口流出。
    为什么大量溶剂气体却只有5%样品,在气化室均匀气化的,如果进入色谱柱95%的样品,那溶剂也应该进去了95%啊,还怎么消除溶剂拖尾

    楼主上面两句话都有问题,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结论。
    瞬间不分流进样,大部分溶剂进柱子了,不是从分流出口流出。
    瞬间不分流不能消除溶剂拖尾,只能使溶剂拖尾更严重。减少溶剂拖尾需要采用其它手段,比如程序升温的设置。

0
    +关注 私聊
  • 安平

    第16楼2016/01/24

    应助达人

    其实溶剂也是95%

0
    +关注 私聊
  • 安平

    第17楼2016/01/24

    应助达人

    如果时间选择合适,可以把小部分溶剂拖尾吹扫掉。

    不分流进样,可以观察到矩形的溶剂峰。可能说的是这个。


    溶剂峰其实还是很大。

0
    +关注 私聊
  • 安平

    第18楼2016/01/24

    应助达人

    溶剂效应,应该是溶剂会影响保留时间较短的
    色谱峰性能。

    经常见到,不分流进样的时候,保留时间较短的
    峰,拖尾相对明显,保留时间长的,拖尾较弱。

0
    +关注 私聊
  • qaz15000

    第19楼2016/01/24

    我的意思是瞬间不分流进样要看分流开启的时间,开启时间不同导致进入色谱柱的样品量不一样。气体均匀气化是可能性很小的,我们有些气象色谱的认识被误导了。

    安平(byron1111) 发表:这个说法的来源是哪里?可能有点问题吧

0
    +关注 私聊
  • qaz15000

    第20楼2016/01/24

    这个里面有一点值得商榷,据我的经验,加玻璃毛之后,如果样品直接注射到玻璃毛上,气化是比注射到衬管的空气中慢的。

    zyl3367898(zyl3367898) 发表:分流进样
    (一)载气流路和衬管选择
    分流进样时载气流路如图4-2a所示.进入进样口的载气总流量由一个总流量阀控制,而后载气分成两部分:一是隔垫吹扫气(1~3mL/min),二是进入汽化室的载气.进入汽化室的载气与样品气体混合后又分为两部分:大部分经分流出口放空,小部分进样色谱柱.以总流量为104 m1/min为例,如果隔垫吹扫气流设置为3m1/min,则另101mL/min进入汽化室.当分流流量为100mL/min时.柱内流量为lml/min,这时分流比为100:1.注意.此仪器设计将柱前压调节阀置于分流气路上,这就可在总流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柱前压.柱前压越高,柱流速越大,分析速度越快.而要在柱前压不变(柱流速不变)的条件下改变分流比,则必须调节总流最.总流量越大,分流比越大.
    分流进样口可采用多种衬管,用于分流进样的衬管大都不是直通的,管内有缩径处或者烧结板,或者有玻瑞珠,或者填充有玻璃毛.这主要是为了增大.与样品接触的比表面,保证样品完全汽化.减小分流歧视〔见下面关于分流歧视问题的讨论).同时也是为了防止固体颗粒和不挥发的样品组分进入色谱柱.注意,填充物应位于衬管的中间,即温度最高的地方,也是注射器针尖所到达的地方,这样对提高汽化效率,减少注射器针尖对样品的歧视更为有效.另外,玻璃毛活性较大,不适合于分析极性化合物.此时可用经硅烷化处理的石英玻璃毛.
    衬管的上端常用"O"形硅橡胶环密封.用一段时间后该环会老化而造成漏气.故要及时更换.当进样口温度超过400℃时,最好采用石墨密封环.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