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毒素是怎么被发现的?

内毒素到底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1892~1895年期间,Richard Pfeiffer首次报道: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中含有有毒物质。

他在研究霍乱弧菌感染的发病机理时,发现该菌可产生两种具有不同性质的毒性物质,一种为由活菌合成并释放出来,对热敏感的蛋白质成分即外毒素(exotoxin);另一种为对热抵抗,并且只有当细菌崩解后才能释放出来的非蛋白质成分,他将后一种毒性物质称为内毒素(endotoxin)。

 

 

紧接着,意大利的 Centanni通过自溶的方法从各种革兰氏阴性杆菌中提取到了类似的毒性物质,他称其为致热毒素(pyrotoxina),因为这类物质在表达毒性的同时始终亦表达出显著的发热反应活性。

同时期,德国的Hans Buchner证实从多种细菌提取得到的内毒素物质除引起发热外,还可引起白细胞数目的改变,并可显著增强机体对细菌感染的抵抗力,从而 Buchner开创了“非特异性疗法"或称“发热疗法”。

纽约的外科医师 William B.Cole将加热杀死的灵杆菌和化脓性链球菌上清滤液应用于各种恶性肿瘤(特别是肉瘤)的治疗,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他将其应用的细菌上清液称为Coley 氏毒素。此后,Murray J. Shear证实Coley氏毒素中发挥抗肿瘤作用的物质为内毒素。

 

 

1933年Boivin等人在研究鼠伤寒杆菌的致病机理时,用三氯醋酸提纯工艺首次从鼠伤寒杆菌中提取出内毒素。1952年Outo Westphal 发现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等细胞壁中也含有内毒素。

但是,直到50年代内毒素的化学本质才被阐明。德国的Oto Westphal和Otto Luderitz首先介绍了提取高纯度内毒素的方法——酚水法,使得内毒素分子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分析成为可能。从而开创了内毒素化学和内毒素生物学研究的新时代。

阅读12次
关注
最新动态
推荐产品
更多

相关产品

当前位置: 科德角国际 动态 内毒素是怎么被发现的?

关注

拨打电话

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