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中药”一世英名别毁于“农残超标”

导读:无论是中药材的供应商,还是中药的生产商,对于药材品质的管理缺陷,对于中药生产质量控制的放松,其实都急需反思,而中草药质量标准的缺失,更亟待弥合。但愿中药的一世英名,不要毁于“农残超标”。

  日前,绿色和平组织发布调查报告称,其购自同仁堂、云南白药、天士力、九芝堂等九家品牌药店的多种常用中药材,超过七成被检测出含有多种农药残留。绿色和平食品与农业项目主任王婧表示,由于新版《国家药典》中,对于大多数

  农药并无含量规定,而药材批发商或者药企在购入药材时很少对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因此富含农药残留的中药材很容易进入流通环节。(6月26日《每日经济新闻》)

  这年头流行买一送一,中药农残,莫非是买“中药”送“农药”不成?的确,有道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既然中药材不能从天而降,除了极少部分来自原生态采摘外,大量的供应仍然要来自种植,中药材中的农残,原本也在预料之中。事实上,连日常的果蔬尚且不能保证一点农药残留都没有。而按理只要留足农药的降解时间,确保农药残留在允许的范围内,含有农药残留与农残超标,其实并不能被简单的同日而语。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中药材中的农残,似乎也不必过于纠结和苛求,而更需科学评价,大可不必见了农残,便讳疾忌药。

  某种程度上,能够经受住历史沧桑,没有因为各种逆境和不利而中断,至今仍然存留下来并惠及国民的中草药,实乃国人之幸,更是中国传统医学对于人类健康的重大贡献。不过,既然中医的治疗方案,更多要仰赖中药材的神奇药效,那么,中药材自身的质量及其安全性,自然兹事体大。假如中药材本身的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甚至因为农残超标而导致副作用的话,恐怕不仅是砸了中药自己的牌子,甚至还将连累中医遭受污名。

  尽管中草药引发的中毒事件,是否缘于中药材的农残超标,并不能作简单的推断,但吃药竟然引发中毒,中药材的质量与安全问题,其实已无从遮掩。按说连果蔬都要执行农残标准,治病救人的中药材,当然应当有更加严苛的检测标准才是。然而,现实的情形却是,中药材农残具体可行的检测标准,恰恰是缺位的。连标准都付之阙如,为了降低成本,中药材种植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自然也就缺乏起码的约束。只不过,短期的成本节省与产量扩张,其实并不可能让中药材行业真正长远获益,无论是自身质量与安全问题的频发,还是药效的受损,都让中草药蒙尘,更极大地影响了中草药的行业声誉,而行业的参与者,也绝无赢家。

  因而,中药农残,显然不能用“以毒攻毒”来自我解嘲。无论是中药材的供应商,还是中药的生产商,对于药材品质的管理缺陷,对于中药生产质量控制的放松,其实都急需反思,而中草药质量标准的缺失,更亟待弥合。无论如何,中草药行业假如罔顾质量与安全,乃至把风险和危害留给患者和消费者,如此制药,的确更像在造毒。但愿中药的一世英名,不要毁于“农残超标”。

来源于:华商报

热门评论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写评论…
0

  日前,绿色和平组织发布调查报告称,其购自同仁堂、云南白药、天士力、九芝堂等九家品牌药店的多种常用中药材,超过七成被检测出含有多种农药残留。绿色和平食品与农业项目主任王婧表示,由于新版《国家药典》中,对于大多数

  农药并无含量规定,而药材批发商或者药企在购入药材时很少对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因此富含农药残留的中药材很容易进入流通环节。(6月26日《每日经济新闻》)

  这年头流行买一送一,中药农残,莫非是买“中药”送“农药”不成?的确,有道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既然中药材不能从天而降,除了极少部分来自原生态采摘外,大量的供应仍然要来自种植,中药材中的农残,原本也在预料之中。事实上,连日常的果蔬尚且不能保证一点农药残留都没有。而按理只要留足农药的降解时间,确保农药残留在允许的范围内,含有农药残留与农残超标,其实并不能被简单的同日而语。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中药材中的农残,似乎也不必过于纠结和苛求,而更需科学评价,大可不必见了农残,便讳疾忌药。

  某种程度上,能够经受住历史沧桑,没有因为各种逆境和不利而中断,至今仍然存留下来并惠及国民的中草药,实乃国人之幸,更是中国传统医学对于人类健康的重大贡献。不过,既然中医的治疗方案,更多要仰赖中药材的神奇药效,那么,中药材自身的质量及其安全性,自然兹事体大。假如中药材本身的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甚至因为农残超标而导致副作用的话,恐怕不仅是砸了中药自己的牌子,甚至还将连累中医遭受污名。

  尽管中草药引发的中毒事件,是否缘于中药材的农残超标,并不能作简单的推断,但吃药竟然引发中毒,中药材的质量与安全问题,其实已无从遮掩。按说连果蔬都要执行农残标准,治病救人的中药材,当然应当有更加严苛的检测标准才是。然而,现实的情形却是,中药材农残具体可行的检测标准,恰恰是缺位的。连标准都付之阙如,为了降低成本,中药材种植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自然也就缺乏起码的约束。只不过,短期的成本节省与产量扩张,其实并不可能让中药材行业真正长远获益,无论是自身质量与安全问题的频发,还是药效的受损,都让中草药蒙尘,更极大地影响了中草药的行业声誉,而行业的参与者,也绝无赢家。

  因而,中药农残,显然不能用“以毒攻毒”来自我解嘲。无论是中药材的供应商,还是中药的生产商,对于药材品质的管理缺陷,对于中药生产质量控制的放松,其实都急需反思,而中草药质量标准的缺失,更亟待弥合。无论如何,中草药行业假如罔顾质量与安全,乃至把风险和危害留给患者和消费者,如此制药,的确更像在造毒。但愿中药的一世英名,不要毁于“农残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