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北京市开创自来水‘第三方’检测新模式——访中科院生态中心李红岩博士

导读:日前,北京市水务局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宣布达成合作意向,探讨建立北京市自来水“第三方”检测和技术支持新模式。

  今年4月份兰州自来水苯含量超标事件掀起了公众对饮用水安全关注的又一阵热潮,而带有强烈异味的自来水为什么会供给居民使用那么久才被供水公司发现?相关部门的监管是否应该完善?该如何完善?一系列的质疑引起了相关部门和学者的深刻反思。

  8月初,北京市水务局发布消息称,根据批准的《南水北调供水安全工作方案》,该局已于今年5月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生态中心)确定了供水水质第三方检测工作协作机制。那么,生态中心与以往自来水第三方检测机构有何不同?双方的合作对北京市自来水安全有什么重要意义?

  近日,仪器信息网(以下简称为:Instrument)采访了生态中心负责此项工作的李红岩博士。

北京市开创自来水‘第三方’检测新模式——访中科院生态中心李红岩博士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李红岩博士

  Instrument:首先请您介绍一下,生态中心水质分析实验室是何时成立的?有哪些认证资质?

  李红岩:水质分析实验室是依托环境水质学实验室而建立的。08年太湖蓝藻爆发的时候,杨敏老师(编者注:生态中心研究员,现为生态中心副主任、环境水质学实验室主任)带领的团队在国内首先检测出造成太湖水异味的污染物质,相关成果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澄清了国际舆论并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以此为契机,杨老师下定决心建立国家认证实验室,能够更加规范实验室的管理,提高数据的同行比对认可度。经过两年的准备和审核,2011年我们的认证实验室正式得到批准。目前,水质分析认证实验室共有员工三十多人,包括有机、无机分析设备等共计四十多台仪器。截止目前,水质分析认证实验室已经认证的指标108项,涵盖《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106项指标,并于今年6月份通过另外3项饮用水毒理指标的现场评审。

北京市开创自来水‘第三方’检测新模式——访中科院生态中心李红岩博士

  水质分析实验室

  Instrument:前面您也提及,水质分析实验室成立不久,而北京乃至全国有资质和能力做饮用水检测的实验室很多,在此次与北京市水务局的合作中,水质分析实验室是如何脱颖而出的?

  李红岩:北京市水务局选择与我们合作,我想可能主要是考虑到我们以下的三方面优势。首先,是公正性。我们的认证实验室隶属于中科院,与政府监管部门和自来水集团都没有直接关系,完全按照认证实验室的操作规程开展工作,可以做到完全的公正。其次,是科研实力。我们的认证实验室依托环境水质学实验室而建立,属于中国科学院饮用水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的一部分,该团队在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处于领先地位,是我们的坚强后盾。假如检测结果发现某项水质指标不达标,那么我们能从检测方法、检测过程、水源地、水厂处理工艺、工艺运行参数等多角度分析论证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以保证供水安全。最后,是影响力。中科院在我国老百姓心中的地位、生态中心在环境研究领域的成就,都使我们的检测结果在无形中能得到老百姓和科研工作者的信任。

  Instrument:下面请您介绍一下,水质分析实验室与市水务局双方的合作方案?比如,合作的流程、采样方案的确定、合作的期限等。

  李红岩:我们此次与水务局的合作与以往的第三方检测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可以说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具体合作框架需要根据检测结果边执行边调整计划的。我主要说一下我们已经开展的工作和以后的合作设想。

  首先,我们对北京市自来水水质进行了普查,经过与水务局协商,我们确定了第三、第五、第八、第九和田村山水厂为采样地点。之后进行采样准备,比如准备各类采样瓶、培养基、现场检测指标仪器等等,普查采用随机抽查方式,出发前一晚或者当天早上,我们与水厂联系,告知我们的到达时间。

  之后是现场采样,保存样品带回实验室分析。经过近两个星期的工作,我们已完成五个采样地点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106项指标的分析。除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对所有指标进行分析外,对一些敏感指标,我们还采用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UPLC/Quattro Premier XE)、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 XEVO G2 Q TOF)、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AP Q)等大型精密仪器对其进行确认,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结果显示,全部采样点的水质指标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虽然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从指标结构和数量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我们也对照了WHO和EPA的饮用水标准,对这两个标准中有指标限值的其他指标进行了分析。目前,此项工作也即将结束。之后,水务局会向公众公布我们的检测结果。

  后续的工作还要根据分析结果来确定。由于初步筛查的分析结果完全满足水质标准,考虑到每个自来水厂都有水质日报、月报、季报和年报,国家标准对有些指标的检测频率就是半年一次等因素,我们可能每半年或者每季度对重点点位水质进行检测。因此合作机制还在摸索中,我们希望能形成一种长效的机制。

  此次检测结果很好,但北京很快会迎来南水北调的来水。原水水质的变化可能会导致水处理过程中一些物质含量的改变,如离子含量等。而且北京自来水管网输配系统在长期的运行中已经与现有水源形成了一种动态平衡,原水水质的变化对这种平衡产生哪些影响这是我们下一步关注的重点。根据南水北调的进度,10月底或者11月初,我们会进行第二批采样。

  Instrument:前面您也提到,双方的合作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这项工作对北京的自来水安全有什么重要意义?对全国的自来水安全有什么借鉴意义?

  李红岩:作为一名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以前我主要接触到的是科研任务和科研人员。自从接受这项工作以后,北京居民给我打电话询问自家自来水水质如何,自来水出现异味是什么问题,甚至有人直接带来水样要求进行检测的现象多了。这也最直观的说明饮用水安全这项工作关系千家万户,全北京甚至全国人民都在关注,同时这也成为我们承担这项任务的动力之一。其次,水质检测与处理技术支持相结合的第三方支持模式在保证自来水安全、增强公众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我们初建合作模式,但已经有其他省份来取经,这也说明这种模式是能得到大家认可的,也很有可能得到推广。

  Instrument:最后,请您介绍一下水质分析实验室的常规工作内容?接受此项任务后,给实验室带来哪些变化?

  李红岩:我们的水质分析实验室是依托环境水质学实验室的实验平台而建立的,因此我们的主要任务包括实验室仪器平台维护与研究生指导、外部委托科研样品检测、社会委托第三方样品检测三项内容。实验平台工作主要是培训并指导实验室研究生科研方法与仪器检测,约占我们工作量的一半,是我们优先保证的工作。因为我们的仪器是为了方便所内学生和老师做科研而购买的,而且这些仪器也是我们在环境领域具有如此高的影响力的基础之一。外部委托样品检测主要是北京地区的研究所和大学在仪器缺失或者短缺的情况下,委托我们进行科研样品检测。同为研究机构,我们一般会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社会委托第三方样品检测是认证实验室成立以来开展的新工作。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科学研究,而且仪器资金也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我们一般尽量优先保证科研任务的顺利开展,所以为了避免出现接受社会委托第三方样品检测而无法按照时限给出检测结果的现象,在对外水样检测方面会根据科研任务而调整。此次接受北京水务局的委托是北京市对我们的高度信任与认可,尽管实验室全体人员晚上加班和节假日加班的时间更长,但考虑到此次检测意义重大,老百姓的关注是一种压力同时更是我们的动力,大家都有很大的积极性,我们肯定会认真完成此项工作的。

  北京市开创自来水‘第三方’检测新模式——访中科院生态中心李红岩博士

采访合影

  采访后记:自来水安全关系千家万户,而我国的自来水污染事件却时有发生,期待中科院生态中心与北京市水务局共同探索的这种检测与技术支持相结合的“第三方“检测与技术支持模式能开启我国自来水安全的新篇章。仪器信息网将持续关注此事件的后续发展。

  采访编辑:李学雷

  附录:李红岩博士简介

  李红岩,女,2005年获得中科院生态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5-2007年在日本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之后回国在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实验室工作至今。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微生物检测与分析技术。

来源于:仪器信息网

热门评论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写评论…
0

  今年4月份兰州自来水苯含量超标事件掀起了公众对饮用水安全关注的又一阵热潮,而带有强烈异味的自来水为什么会供给居民使用那么久才被供水公司发现?相关部门的监管是否应该完善?该如何完善?一系列的质疑引起了相关部门和学者的深刻反思。

  8月初,北京市水务局发布消息称,根据批准的《南水北调供水安全工作方案》,该局已于今年5月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生态中心)确定了供水水质第三方检测工作协作机制。那么,生态中心与以往自来水第三方检测机构有何不同?双方的合作对北京市自来水安全有什么重要意义?

  近日,仪器信息网(以下简称为:Instrument)采访了生态中心负责此项工作的李红岩博士。

北京市开创自来水‘第三方’检测新模式——访中科院生态中心李红岩博士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李红岩博士

  Instrument:首先请您介绍一下,生态中心水质分析实验室是何时成立的?有哪些认证资质?

  李红岩:水质分析实验室是依托环境水质学实验室而建立的。08年太湖蓝藻爆发的时候,杨敏老师(编者注:生态中心研究员,现为生态中心副主任、环境水质学实验室主任)带领的团队在国内首先检测出造成太湖水异味的污染物质,相关成果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澄清了国际舆论并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以此为契机,杨老师下定决心建立国家认证实验室,能够更加规范实验室的管理,提高数据的同行比对认可度。经过两年的准备和审核,2011年我们的认证实验室正式得到批准。目前,水质分析认证实验室共有员工三十多人,包括有机、无机分析设备等共计四十多台仪器。截止目前,水质分析认证实验室已经认证的指标108项,涵盖《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106项指标,并于今年6月份通过另外3项饮用水毒理指标的现场评审。

北京市开创自来水‘第三方’检测新模式——访中科院生态中心李红岩博士

  水质分析实验室

  Instrument:前面您也提及,水质分析实验室成立不久,而北京乃至全国有资质和能力做饮用水检测的实验室很多,在此次与北京市水务局的合作中,水质分析实验室是如何脱颖而出的?

  李红岩:北京市水务局选择与我们合作,我想可能主要是考虑到我们以下的三方面优势。首先,是公正性。我们的认证实验室隶属于中科院,与政府监管部门和自来水集团都没有直接关系,完全按照认证实验室的操作规程开展工作,可以做到完全的公正。其次,是科研实力。我们的认证实验室依托环境水质学实验室而建立,属于中国科学院饮用水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的一部分,该团队在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处于领先地位,是我们的坚强后盾。假如检测结果发现某项水质指标不达标,那么我们能从检测方法、检测过程、水源地、水厂处理工艺、工艺运行参数等多角度分析论证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以保证供水安全。最后,是影响力。中科院在我国老百姓心中的地位、生态中心在环境研究领域的成就,都使我们的检测结果在无形中能得到老百姓和科研工作者的信任。

  Instrument:下面请您介绍一下,水质分析实验室与市水务局双方的合作方案?比如,合作的流程、采样方案的确定、合作的期限等。

  李红岩:我们此次与水务局的合作与以往的第三方检测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可以说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具体合作框架需要根据检测结果边执行边调整计划的。我主要说一下我们已经开展的工作和以后的合作设想。

  首先,我们对北京市自来水水质进行了普查,经过与水务局协商,我们确定了第三、第五、第八、第九和田村山水厂为采样地点。之后进行采样准备,比如准备各类采样瓶、培养基、现场检测指标仪器等等,普查采用随机抽查方式,出发前一晚或者当天早上,我们与水厂联系,告知我们的到达时间。

  之后是现场采样,保存样品带回实验室分析。经过近两个星期的工作,我们已完成五个采样地点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106项指标的分析。除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对所有指标进行分析外,对一些敏感指标,我们还采用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UPLC/Quattro Premier XE)、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 XEVO G2 Q TOF)、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AP Q)等大型精密仪器对其进行确认,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结果显示,全部采样点的水质指标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虽然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从指标结构和数量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我们也对照了WHO和EPA的饮用水标准,对这两个标准中有指标限值的其他指标进行了分析。目前,此项工作也即将结束。之后,水务局会向公众公布我们的检测结果。

  后续的工作还要根据分析结果来确定。由于初步筛查的分析结果完全满足水质标准,考虑到每个自来水厂都有水质日报、月报、季报和年报,国家标准对有些指标的检测频率就是半年一次等因素,我们可能每半年或者每季度对重点点位水质进行检测。因此合作机制还在摸索中,我们希望能形成一种长效的机制。

  此次检测结果很好,但北京很快会迎来南水北调的来水。原水水质的变化可能会导致水处理过程中一些物质含量的改变,如离子含量等。而且北京自来水管网输配系统在长期的运行中已经与现有水源形成了一种动态平衡,原水水质的变化对这种平衡产生哪些影响这是我们下一步关注的重点。根据南水北调的进度,10月底或者11月初,我们会进行第二批采样。

  Instrument:前面您也提到,双方的合作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这项工作对北京的自来水安全有什么重要意义?对全国的自来水安全有什么借鉴意义?

  李红岩:作为一名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以前我主要接触到的是科研任务和科研人员。自从接受这项工作以后,北京居民给我打电话询问自家自来水水质如何,自来水出现异味是什么问题,甚至有人直接带来水样要求进行检测的现象多了。这也最直观的说明饮用水安全这项工作关系千家万户,全北京甚至全国人民都在关注,同时这也成为我们承担这项任务的动力之一。其次,水质检测与处理技术支持相结合的第三方支持模式在保证自来水安全、增强公众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我们初建合作模式,但已经有其他省份来取经,这也说明这种模式是能得到大家认可的,也很有可能得到推广。

  Instrument:最后,请您介绍一下水质分析实验室的常规工作内容?接受此项任务后,给实验室带来哪些变化?

  李红岩:我们的水质分析实验室是依托环境水质学实验室的实验平台而建立的,因此我们的主要任务包括实验室仪器平台维护与研究生指导、外部委托科研样品检测、社会委托第三方样品检测三项内容。实验平台工作主要是培训并指导实验室研究生科研方法与仪器检测,约占我们工作量的一半,是我们优先保证的工作。因为我们的仪器是为了方便所内学生和老师做科研而购买的,而且这些仪器也是我们在环境领域具有如此高的影响力的基础之一。外部委托样品检测主要是北京地区的研究所和大学在仪器缺失或者短缺的情况下,委托我们进行科研样品检测。同为研究机构,我们一般会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社会委托第三方样品检测是认证实验室成立以来开展的新工作。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科学研究,而且仪器资金也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我们一般尽量优先保证科研任务的顺利开展,所以为了避免出现接受社会委托第三方样品检测而无法按照时限给出检测结果的现象,在对外水样检测方面会根据科研任务而调整。此次接受北京水务局的委托是北京市对我们的高度信任与认可,尽管实验室全体人员晚上加班和节假日加班的时间更长,但考虑到此次检测意义重大,老百姓的关注是一种压力同时更是我们的动力,大家都有很大的积极性,我们肯定会认真完成此项工作的。

  北京市开创自来水‘第三方’检测新模式——访中科院生态中心李红岩博士

采访合影

  采访后记:自来水安全关系千家万户,而我国的自来水污染事件却时有发生,期待中科院生态中心与北京市水务局共同探索的这种检测与技术支持相结合的“第三方“检测与技术支持模式能开启我国自来水安全的新篇章。仪器信息网将持续关注此事件的后续发展。

  采访编辑:李学雷

  附录:李红岩博士简介

  李红岩,女,2005年获得中科院生态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5-2007年在日本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之后回国在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实验室工作至今。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微生物检测与分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