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专家跑场费”,为何观感不佳

    

“专家跑场费”,为何观感不佳

    日前,媒体曝出湖南省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向患者额外收取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的“专家跑场费”,某天7场肾结石手术每名患者收取7000元,共收4.9万元,只给了“教学指导”专家3万元,被质疑存在暗箱操作。据报道,该市卫生计生委医政科负责人明确表示,这样的收费实属违规,目前正在展开追查;直接向患者收费的涉事医生也被停止执业3个月,接受常德市卫生计生委的调查。

    此事一经曝光,舆论哗然。“专家跑场费”实际上是指针对病情严重的手术患者,在本院医生难以独立完成手术时,外聘大医院专家主刀或进行手术指导,因此产生的额外费用。在这一事件中,这笔费用没有任何收据,也无法纳入医保,难怪人们对此观感极差。

“专家跑场费”毫无疑问属于灰色地带。类似的现象此前在许多优质资源短缺、需求又巨大的领域,都曾经存在过。比如,改革开放初期的“星期日工程师”,就是专业技术人员利用星期天或节假日等业余时间,在完成本职工作、不侵害国家和单位技术、经济利益的前提下,为民营经济和各类企业提供各种有偿服务。

    在患者自愿和可承受的前提下,适当支付一定的费用外请专家手术并不少见。这种费用并无定价标准,更像是医患双方对于稀缺资源的谈判议价。私下里大家似乎也不难理解,如果没有与风险和付出对等的补偿,很难请到大医院专家跑到异地开展手术。患者之所以愿意支付外聘专家“跑场费”,也是在权衡异地就医所需的住宿、交通等多种费用开支,甚至找到合适专家要付出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之后,作出的选择。在扭曲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和医疗资源倒金字塔结构之下,“专家跑场费”甚至像是市场对医生技术劳务价值的“灰色”认同。

    其实,早在2005年,卫生部就颁布了《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提出外出会诊中涉及的治疗、手术等收费标准可在当地规定的基础上酌情加收,加收幅度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确定。按照一般人的理解,这就是间接承认了“星期日医生”劳动的价值。问题是,外出会诊费用该以什么姿态呈现在医患双方面前?如果是以极其原始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方式在医生之间或医患之间进行,没有适当的契约形式约束,就会给医院、医生和患者带来很大的风险。

    游走在灰色地带的“星期日医生”,仍然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折射出的是优质医疗资源既短缺又分布不合理的窘境。在看病难、看病贵普遍存在的情况下,数额不菲的“专家跑场费”又难免给公众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冲击。最理想的结果,近期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远期则是实现医疗人才的同质化,实现分级就诊。但这一过程无疑还很漫长。要现实地解决老百姓看病就医问题,虽然医生集团、医生工作室、医师多点执业等探索,正在为优质资源有效、规范的释放提供越来越多的渠道,但医院能发挥的作用可能是最大的。因为医院、科室、医生可以直接发现需求,并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及时地组织资源,以较低廉的成本满足尽可能多的患者需求。因此,对于“星期日医生”或许不能一棍子打死,而是要尽量设法将其纳入规范,以使更多患者受益。


来源于:北京吉星达成科技有限公司

热门评论

厂商动态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写评论…
0

    

“专家跑场费”,为何观感不佳

    日前,媒体曝出湖南省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向患者额外收取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的“专家跑场费”,某天7场肾结石手术每名患者收取7000元,共收4.9万元,只给了“教学指导”专家3万元,被质疑存在暗箱操作。据报道,该市卫生计生委医政科负责人明确表示,这样的收费实属违规,目前正在展开追查;直接向患者收费的涉事医生也被停止执业3个月,接受常德市卫生计生委的调查。

    此事一经曝光,舆论哗然。“专家跑场费”实际上是指针对病情严重的手术患者,在本院医生难以独立完成手术时,外聘大医院专家主刀或进行手术指导,因此产生的额外费用。在这一事件中,这笔费用没有任何收据,也无法纳入医保,难怪人们对此观感极差。

“专家跑场费”毫无疑问属于灰色地带。类似的现象此前在许多优质资源短缺、需求又巨大的领域,都曾经存在过。比如,改革开放初期的“星期日工程师”,就是专业技术人员利用星期天或节假日等业余时间,在完成本职工作、不侵害国家和单位技术、经济利益的前提下,为民营经济和各类企业提供各种有偿服务。

    在患者自愿和可承受的前提下,适当支付一定的费用外请专家手术并不少见。这种费用并无定价标准,更像是医患双方对于稀缺资源的谈判议价。私下里大家似乎也不难理解,如果没有与风险和付出对等的补偿,很难请到大医院专家跑到异地开展手术。患者之所以愿意支付外聘专家“跑场费”,也是在权衡异地就医所需的住宿、交通等多种费用开支,甚至找到合适专家要付出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之后,作出的选择。在扭曲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和医疗资源倒金字塔结构之下,“专家跑场费”甚至像是市场对医生技术劳务价值的“灰色”认同。

    其实,早在2005年,卫生部就颁布了《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提出外出会诊中涉及的治疗、手术等收费标准可在当地规定的基础上酌情加收,加收幅度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确定。按照一般人的理解,这就是间接承认了“星期日医生”劳动的价值。问题是,外出会诊费用该以什么姿态呈现在医患双方面前?如果是以极其原始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方式在医生之间或医患之间进行,没有适当的契约形式约束,就会给医院、医生和患者带来很大的风险。

    游走在灰色地带的“星期日医生”,仍然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折射出的是优质医疗资源既短缺又分布不合理的窘境。在看病难、看病贵普遍存在的情况下,数额不菲的“专家跑场费”又难免给公众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冲击。最理想的结果,近期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远期则是实现医疗人才的同质化,实现分级就诊。但这一过程无疑还很漫长。要现实地解决老百姓看病就医问题,虽然医生集团、医生工作室、医师多点执业等探索,正在为优质资源有效、规范的释放提供越来越多的渠道,但医院能发挥的作用可能是最大的。因为医院、科室、医生可以直接发现需求,并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及时地组织资源,以较低廉的成本满足尽可能多的患者需求。因此,对于“星期日医生”或许不能一棍子打死,而是要尽量设法将其纳入规范,以使更多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