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第一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建议名单公示

导读:根据第一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评选表彰工作安排,按照《“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评奖办法》的规定,2016年2月28日第一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评审会在北京召开,经过无记名投票产生了“陆婉珍近红外光谱贡献奖”和“陆婉珍近红外光谱科技奖”建议名单,现将名单予以公示,广泛听取意见,接受社会监督。

  根据第一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评选表彰工作安排,按照《“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评奖办法》的规定,2016年2月28日第一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评审会在北京召开,经过无记名投票产生了“陆婉珍近红外光谱贡献奖”和“陆婉珍近红外光谱科技奖”建议名单,现将名单予以公示,广泛听取意见,接受社会监督。

  有关意见和建议,请于2016年3月15日前,以电话、电子邮件或信函等形式向陆婉珍奖评选办公室反映(信函以到达日邮戳为准)。反映意见请用真实姓名、单位,并注明联系方式。

  邮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6号锦秋国际大厦A座23层刘慧颖收,邮编:100088。

  联系人:

  刘慧颖,lhy0008@sina.cn,13910775473

  张建,maliano@cis.org.cn,010-82800071

  建议名单如下:

第一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贡献奖”建议名单

被推荐人

推荐单位

职称

从事专业

严衍禄

中国农业大学

教授

应用物理

  


  严衍禄,1935 年生,中国农业大学信电学院教授,历任生物物理教研室主任、农业物理专业主任、应用物理系主任、校中心实验室光谱研究室主任等职,是国内最早开始近红外光谱分析的研究人之一,1992 年获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 世纪80 年代初,组建了中国农业大学近红外光谱分析实验室,三十余年来,严衍禄教授一直从事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基础理论、农业应用、软硬件技术等研究开发工作,持续培养近红外光谱研究领域博士、硕士生三十余名,许多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知名企业中近红外领域的学术和技术骨干。

  研究成果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4项(累计式辐射计、蛋白质分析仪、叶绿素检测仪与叶面积分析仪等,2项入选中国农大百年科技成果)。“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应用基础和农业应用” 1999年获得世界华人重大科技成果奖。在成果应用方面,1999年与“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合作开展“近红外技术在烟草中的应用”研究项目,极大的推动了近红外技术在烟草行业的应用。2000年至今,“中国农业近红外分析技术及网络系统”、“农产品光谱仪器研制及技术开发”、“建立与完善我国部分农产品近红外光谱库”、“专用近红外光谱仪的研制与开发”、“近红外农产品品质分析仪及应用系统的产业化开发”、“农产品品质近红外检测技术研究”等项目课题通过科技部、农业部等的成果验收。其中联合研制开发的多款近红外农产品品质分析仪,已在上海棱光技术公司等单位进行批量生产、销售,并长期保存有全国小麦、玉米、水(旱)稻、大豆、烟草等建模标样。“中国农业大学近红外光谱分析通用定量定性软件系统(CAUNIRS)”在与“同仁堂集团科技公司”、“清华科技园”开展的“近红外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与“红塔烟草集团公司”、“云南中烟公司” 、“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同仁堂集团科技公司”、“中粮集团公司”、“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等开展横向合作应用项目中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果。


第一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科技奖”建议名单

被推荐人

推荐单位

职称

从事专业

胡昌勤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研究员

药物分析

  

  奖

  人

  情

  况

  简

  介


  胡昌勤,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抗生素室主任,1982年至今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毒理室主要从事药物的遗传毒理学评价工作,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多项。

  从2001年开始从事近红外(Near Infrared,NIR)光谱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应用研究,承担了财政部直接拨款的“药品检测车”项目以及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等多个项目的科研工作。作为“药品检测车”项目中车载NIR快速检测系统和化学检测系统的总技术负责人,胡昌勤研究员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建立不针对具体企业产品,以制剂活性成分为检测对象,能够在多台NIR光谱仪上使用的药品NIR通用性模型的概念,并指导解决了建立药品通用性模型、模型传递中的诸多具体困难,提出了车载NIR系统利用多模型串联提高检测专属性的设想;适用于应急检验的相似系数模型以及适用于实时追踪的一致性检验模型的建立方法;开展相关建模理论研究;指导编写了车载NIR药品快速鉴别系统中文软件,使上述设想在药品检测车中予以实现。

  目前所建立的“NIR药品快速检测体系”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可以分析片剂、胶囊剂、粉针剂等集常规检查、针对性抽验和应急检验等于一体,具有中国特色的NIR药品现场快速综合检测体系。该检测体系已经被装备于全国400多辆流动的药品检测车上,用于广大基层地区药品的现场快速筛查,以解决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药品监督检验资源匮乏,监管覆盖面小的问题。近年来,又带领课题组进行了一系列应用近红外技术进行药品生产过程控制方法的研究。并与深圳华润九新药业有限公司等生产企业进行合作,针对其关键生产过程环节建立近红外在线质量控制方法,尝试建立基于原辅料特性与生产工艺参数关系的计算机辅助工艺评价/控制系统,以促进我国药品生产向“质量源于设计”的模式转变。为NIR技术在我国药品监管领域的推广和实施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2016年3月1日

来源于:近红外光谱分会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相关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0

  根据第一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评选表彰工作安排,按照《“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评奖办法》的规定,2016年2月28日第一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评审会在北京召开,经过无记名投票产生了“陆婉珍近红外光谱贡献奖”和“陆婉珍近红外光谱科技奖”建议名单,现将名单予以公示,广泛听取意见,接受社会监督。

  有关意见和建议,请于2016年3月15日前,以电话、电子邮件或信函等形式向陆婉珍奖评选办公室反映(信函以到达日邮戳为准)。反映意见请用真实姓名、单位,并注明联系方式。

  邮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6号锦秋国际大厦A座23层刘慧颖收,邮编:100088。

  联系人:

  刘慧颖,lhy0008@sina.cn,13910775473

  张建,maliano@cis.org.cn,010-82800071

  建议名单如下:

第一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贡献奖”建议名单

被推荐人

推荐单位

职称

从事专业

严衍禄

中国农业大学

教授

应用物理

  


  严衍禄,1935 年生,中国农业大学信电学院教授,历任生物物理教研室主任、农业物理专业主任、应用物理系主任、校中心实验室光谱研究室主任等职,是国内最早开始近红外光谱分析的研究人之一,1992 年获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 世纪80 年代初,组建了中国农业大学近红外光谱分析实验室,三十余年来,严衍禄教授一直从事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基础理论、农业应用、软硬件技术等研究开发工作,持续培养近红外光谱研究领域博士、硕士生三十余名,许多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知名企业中近红外领域的学术和技术骨干。

  研究成果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4项(累计式辐射计、蛋白质分析仪、叶绿素检测仪与叶面积分析仪等,2项入选中国农大百年科技成果)。“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应用基础和农业应用” 1999年获得世界华人重大科技成果奖。在成果应用方面,1999年与“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合作开展“近红外技术在烟草中的应用”研究项目,极大的推动了近红外技术在烟草行业的应用。2000年至今,“中国农业近红外分析技术及网络系统”、“农产品光谱仪器研制及技术开发”、“建立与完善我国部分农产品近红外光谱库”、“专用近红外光谱仪的研制与开发”、“近红外农产品品质分析仪及应用系统的产业化开发”、“农产品品质近红外检测技术研究”等项目课题通过科技部、农业部等的成果验收。其中联合研制开发的多款近红外农产品品质分析仪,已在上海棱光技术公司等单位进行批量生产、销售,并长期保存有全国小麦、玉米、水(旱)稻、大豆、烟草等建模标样。“中国农业大学近红外光谱分析通用定量定性软件系统(CAUNIRS)”在与“同仁堂集团科技公司”、“清华科技园”开展的“近红外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与“红塔烟草集团公司”、“云南中烟公司” 、“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同仁堂集团科技公司”、“中粮集团公司”、“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等开展横向合作应用项目中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果。


第一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科技奖”建议名单

被推荐人

推荐单位

职称

从事专业

胡昌勤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研究员

药物分析

  

  奖

  人

  情

  况

  简

  介


  胡昌勤,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抗生素室主任,1982年至今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毒理室主要从事药物的遗传毒理学评价工作,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多项。

  从2001年开始从事近红外(Near Infrared,NIR)光谱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应用研究,承担了财政部直接拨款的“药品检测车”项目以及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等多个项目的科研工作。作为“药品检测车”项目中车载NIR快速检测系统和化学检测系统的总技术负责人,胡昌勤研究员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建立不针对具体企业产品,以制剂活性成分为检测对象,能够在多台NIR光谱仪上使用的药品NIR通用性模型的概念,并指导解决了建立药品通用性模型、模型传递中的诸多具体困难,提出了车载NIR系统利用多模型串联提高检测专属性的设想;适用于应急检验的相似系数模型以及适用于实时追踪的一致性检验模型的建立方法;开展相关建模理论研究;指导编写了车载NIR药品快速鉴别系统中文软件,使上述设想在药品检测车中予以实现。

  目前所建立的“NIR药品快速检测体系”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可以分析片剂、胶囊剂、粉针剂等集常规检查、针对性抽验和应急检验等于一体,具有中国特色的NIR药品现场快速综合检测体系。该检测体系已经被装备于全国400多辆流动的药品检测车上,用于广大基层地区药品的现场快速筛查,以解决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药品监督检验资源匮乏,监管覆盖面小的问题。近年来,又带领课题组进行了一系列应用近红外技术进行药品生产过程控制方法的研究。并与深圳华润九新药业有限公司等生产企业进行合作,针对其关键生产过程环节建立近红外在线质量控制方法,尝试建立基于原辅料特性与生产工艺参数关系的计算机辅助工艺评价/控制系统,以促进我国药品生产向“质量源于设计”的模式转变。为NIR技术在我国药品监管领域的推广和实施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2016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