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第一届色谱网络会议(iCC 2016)召开

导读:2016年9月20日,由仪器信息网主办的第一届色谱网络会议(iCC 2016)召开,共邀请到了30位著名色谱专家及厂商技术人员就不同的主题做精彩的报告并与大家进行交流。

  仪器信息网讯 近些年,随着国家科技水平提高,色谱分析在各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促进和加强国内外色谱工作者学术交流与合作,仪器信息网联合中国化学会色谱分析专业委员会、北京色谱学会、北美华人色谱学会(CACA)共同举办了业内首届色谱网络会议(iConference on Chromatography,iCC 2016),旨在为国内外色谱专业人士提供一个可以远程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提高色谱操作技能及在各领域的应用水平,为色谱知识的普及做出贡献。

  2016年9月20日,第一届色谱网络会议(iCC 2016)成功召开。本次会议为期三天半,共开设色谱技术进展、色谱填料技术进展、色谱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色谱技术在制药领域中的应用和国产色谱技术等专场,汇聚了30位资深色谱专家及厂商技术人员针对不同的主题,做精彩报告并与大家进行交流。

  中国化学会色谱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张玉奎院士为大会致开幕辞。张玉奎院士表示:色谱技术在环境、生化、天然产物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事色谱技术研究工作的人员越来越多。本次网络会议是一件新事物,是一个传播色谱知识,交流色谱成果的快捷的平台。此次网络会议的内容涵盖色谱技术、色谱填料技术进展,在生命科学和医药领域应用及国产色谱技术等方面内容,是一个比较全面介绍色谱技术的会议。本次会议得到广大色谱工作者的支持,逾3000人次报名参加,展现出网络会议强大的生命力。张玉奎院士预祝参会人员通过此次网络会议能够得到更多的知识,进行更好的交流,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本次会议首日“色谱技术进展”专场邀请到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刘虎威教授、浙江大学朱岩教授、中科院化学所活体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齐莉研究员、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李长秀高工及多家仪器厂商就最新色谱技术研究及应用作报告,并与与会者进行了沟通、交流。

第一届色谱网络会议(iCC 2016)召开

报告人: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刘虎威

报告题目:2D LC-MS/MS脂质组学分析方法及应用

  刘虎威在报告中对脂质组学及脂类物质的分析进行了详细介绍。报告提到,脂质物质共有8大类,276个子类,截至2015年4月2日,收录40360种分子结构。而目前的研究中,高效分离和高灵敏度检测生物样品中的脂类化合物是脂质组学研究的关键,也是目前脂质组学研究的瓶颈问题之一。对脂质组学的研究方法,刘虎威表示,目标分析、成像分析及轮廓分析是主要的三大手段。刘虎威课题组自2005年起对脂质组学进行研究,目前运用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关亚风的一项接口技术,成功地实现了利用二维液质联用技术对多个脂类物质进行研究。

  报告中,刘虎威以轮廓分析方法为例,介绍了腹膜透析患者透析液样品、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液样品、乳腺良性肿瘤和乳腺癌患者血液样品等样品分析过程及结果。报告最后,刘虎威表示,脂类物质是一类非常复杂的生物分子,不同的分析方法必不可少,在线连续二维液质联用方法的发展能够在160min内全面分离脂类物质,对脂质组学及临床研究有很大帮助。

第一届色谱网络会议(iCC 2016)召开

报告人:浙江大学 朱岩

报告题目:循环离子色谱技术及其应用

  浙江大学朱岩教授就循环离子色谱技术及其应用做了精彩报告。报告围绕循环离子色谱的概念、离子回流技术、强保留离子的循环柱切换、高盐基体中痕量离子的循环基体消除及高盐基体中痕量离子的循环浓缩等五个方面展开。

  报告指出,抑制性离子色谱流动体系本身是一个循环体系,使离子色谱可以实现许多特定功能,利用这一循环可实现其他色谱法无法实现的特殊功能。循环多维离子色谱法可以采用不同(离子交换-离子排斥(弱酸)及离子交换-反相(弱极性))和相同(离子交换-离子交换(选择性富集))两种分离模式。朱岩表示,二维离子色谱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可直接进样,是离子色谱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一届色谱网络会议(iCC 2016)召开

报告人:中科院化学所活体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 齐莉

报告题目:毛细管电泳手性分析

  报告从手性化合物、手性色谱分析、手性配体交换毛细管电泳三个方面进行介绍。手性催化反应研究起始于2001年,目前手性研究的对象包括手性材料、手性分子及中心手性分子等。手性分析方法主要有:结晶法、膜法、纯化法、电化学法、比色法、分光光度法及色谱法,其中色谱法包含液相色谱、薄层色谱、气相色谱、毛细管电泳四种方法。

  齐莉指出,毛细管电泳手性分析是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的新型液相分离技术,具有高效、快速、微量、多模式、自动化程度高及经济的优点,使分析科学进入纳升水平。手性配体交换毛细管电泳方法具有拆分效率高、体系简单、迁移顺序可调的优点。但也有配体有限、应用面窄的局限。应对上述局限,目前的解决方案有三种:尝试合成新配体、建立新型手性拆分体系,扩展应用面。

第一届色谱网络会议(iCC 2016)召开

报告人: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李长秀

报告题目:汽油质量升级中的气相色谱技术应用

  当前,国家对汽油质量升级提出更高的要求,2017年1月1日起全国将实行国V汽油标准,主要的变化是进一步降低烯烃、芳烃及硫含量,以符合严格的排放要求。气相色谱技术在汽油质量升级的指标控制和工艺研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采用阀切换多维色谱技术、Deans Switch切换技术、特殊检测器结合高分辨及特殊类型的色谱柱,可实现汽油中常量烃类组成、微量非烃杂质及非常规添加组分的分析测定。

  报告还详细讲述了汽油单体烃和组成分析 、汽油中的微量杂质分析 、成品汽油含氧化合物和非常规添加组分测定,并比较了各气相色谱相关技术在上述分析中的应用特点。

  此外,“色谱技术进展”专场得到了安捷伦科技、赛默飞世尔科技、岛津、沃特世、瑞思泰康等知名仪器公司的赞助和支持,同时上述厂家的资深技术人员也向大家介绍了最新的产品、技术及应用解决方案。

第一届色谱网络会议(iCC 2016)召开

  iCC 2016 为期三天半(9月20日-9月23日),精彩还在继续,报名参会请点击:第一届色谱网络会议(iCC 2016)

 

来源于:仪器信息网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相关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写评论…
0

  仪器信息网讯 近些年,随着国家科技水平提高,色谱分析在各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促进和加强国内外色谱工作者学术交流与合作,仪器信息网联合中国化学会色谱分析专业委员会、北京色谱学会、北美华人色谱学会(CACA)共同举办了业内首届色谱网络会议(iConference on Chromatography,iCC 2016),旨在为国内外色谱专业人士提供一个可以远程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提高色谱操作技能及在各领域的应用水平,为色谱知识的普及做出贡献。

  2016年9月20日,第一届色谱网络会议(iCC 2016)成功召开。本次会议为期三天半,共开设色谱技术进展、色谱填料技术进展、色谱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色谱技术在制药领域中的应用和国产色谱技术等专场,汇聚了30位资深色谱专家及厂商技术人员针对不同的主题,做精彩报告并与大家进行交流。

  中国化学会色谱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张玉奎院士为大会致开幕辞。张玉奎院士表示:色谱技术在环境、生化、天然产物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事色谱技术研究工作的人员越来越多。本次网络会议是一件新事物,是一个传播色谱知识,交流色谱成果的快捷的平台。此次网络会议的内容涵盖色谱技术、色谱填料技术进展,在生命科学和医药领域应用及国产色谱技术等方面内容,是一个比较全面介绍色谱技术的会议。本次会议得到广大色谱工作者的支持,逾3000人次报名参加,展现出网络会议强大的生命力。张玉奎院士预祝参会人员通过此次网络会议能够得到更多的知识,进行更好的交流,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本次会议首日“色谱技术进展”专场邀请到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刘虎威教授、浙江大学朱岩教授、中科院化学所活体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齐莉研究员、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李长秀高工及多家仪器厂商就最新色谱技术研究及应用作报告,并与与会者进行了沟通、交流。

第一届色谱网络会议(iCC 2016)召开

报告人: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刘虎威

报告题目:2D LC-MS/MS脂质组学分析方法及应用

  刘虎威在报告中对脂质组学及脂类物质的分析进行了详细介绍。报告提到,脂质物质共有8大类,276个子类,截至2015年4月2日,收录40360种分子结构。而目前的研究中,高效分离和高灵敏度检测生物样品中的脂类化合物是脂质组学研究的关键,也是目前脂质组学研究的瓶颈问题之一。对脂质组学的研究方法,刘虎威表示,目标分析、成像分析及轮廓分析是主要的三大手段。刘虎威课题组自2005年起对脂质组学进行研究,目前运用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关亚风的一项接口技术,成功地实现了利用二维液质联用技术对多个脂类物质进行研究。

  报告中,刘虎威以轮廓分析方法为例,介绍了腹膜透析患者透析液样品、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液样品、乳腺良性肿瘤和乳腺癌患者血液样品等样品分析过程及结果。报告最后,刘虎威表示,脂类物质是一类非常复杂的生物分子,不同的分析方法必不可少,在线连续二维液质联用方法的发展能够在160min内全面分离脂类物质,对脂质组学及临床研究有很大帮助。

第一届色谱网络会议(iCC 2016)召开

报告人:浙江大学 朱岩

报告题目:循环离子色谱技术及其应用

  浙江大学朱岩教授就循环离子色谱技术及其应用做了精彩报告。报告围绕循环离子色谱的概念、离子回流技术、强保留离子的循环柱切换、高盐基体中痕量离子的循环基体消除及高盐基体中痕量离子的循环浓缩等五个方面展开。

  报告指出,抑制性离子色谱流动体系本身是一个循环体系,使离子色谱可以实现许多特定功能,利用这一循环可实现其他色谱法无法实现的特殊功能。循环多维离子色谱法可以采用不同(离子交换-离子排斥(弱酸)及离子交换-反相(弱极性))和相同(离子交换-离子交换(选择性富集))两种分离模式。朱岩表示,二维离子色谱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可直接进样,是离子色谱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一届色谱网络会议(iCC 2016)召开

报告人:中科院化学所活体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 齐莉

报告题目:毛细管电泳手性分析

  报告从手性化合物、手性色谱分析、手性配体交换毛细管电泳三个方面进行介绍。手性催化反应研究起始于2001年,目前手性研究的对象包括手性材料、手性分子及中心手性分子等。手性分析方法主要有:结晶法、膜法、纯化法、电化学法、比色法、分光光度法及色谱法,其中色谱法包含液相色谱、薄层色谱、气相色谱、毛细管电泳四种方法。

  齐莉指出,毛细管电泳手性分析是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的新型液相分离技术,具有高效、快速、微量、多模式、自动化程度高及经济的优点,使分析科学进入纳升水平。手性配体交换毛细管电泳方法具有拆分效率高、体系简单、迁移顺序可调的优点。但也有配体有限、应用面窄的局限。应对上述局限,目前的解决方案有三种:尝试合成新配体、建立新型手性拆分体系,扩展应用面。

第一届色谱网络会议(iCC 2016)召开

报告人: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李长秀

报告题目:汽油质量升级中的气相色谱技术应用

  当前,国家对汽油质量升级提出更高的要求,2017年1月1日起全国将实行国V汽油标准,主要的变化是进一步降低烯烃、芳烃及硫含量,以符合严格的排放要求。气相色谱技术在汽油质量升级的指标控制和工艺研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采用阀切换多维色谱技术、Deans Switch切换技术、特殊检测器结合高分辨及特殊类型的色谱柱,可实现汽油中常量烃类组成、微量非烃杂质及非常规添加组分的分析测定。

  报告还详细讲述了汽油单体烃和组成分析 、汽油中的微量杂质分析 、成品汽油含氧化合物和非常规添加组分测定,并比较了各气相色谱相关技术在上述分析中的应用特点。

  此外,“色谱技术进展”专场得到了安捷伦科技、赛默飞世尔科技、岛津、沃特世、瑞思泰康等知名仪器公司的赞助和支持,同时上述厂家的资深技术人员也向大家介绍了最新的产品、技术及应用解决方案。

第一届色谱网络会议(iCC 2016)召开

  iCC 2016 为期三天半(9月20日-9月23日),精彩还在继续,报名参会请点击:第一届色谱网络会议(iCC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