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病毒学博士称:非典实验室疫苗3至5个月研制成功

5月5日,北京港澳中心会议室。在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抗击非典科技攻关小组副组长陈竺院士的主持下,60多位从事非典病毒研究的中美科学家正在紧急地举行一场抗击非典学术研讨会。会上,一位年轻的科学家用流利的英语阐述自己对目前全球非典病毒不断出现新的变种及其基因组学研究的见解,介绍自己领导的研究小组最近对非典病毒株的分离和培养等方面的进展情况,引起了到会科学家的关注和肯定。这位发言者就是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特聘教授、39岁的分子病毒学研究室主任陈则博士。   陈则1997年在日本东京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近10多年来一直从事分子病毒学研究,成为该领域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专家。1999年,他谢绝了日本方面的高薪聘请和再三挽留,携妻带女,回到祖国,并于去年受聘为湖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主持该校生命科学院分子病毒学研究室的科研工作,并将重点放在流感病毒核酸疫苗的研究上。当非典这场突如其来的传染病在广东等地出现,陈则以科学家的敏锐洞察力,感觉到人类又将面临着一场与新的病毒型烈性传染病进行较量的生死决战,报效祖国和人民的时候到了!3月初,一封言辞恳切的请战书递到了学校,递到了省政府。从此,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与非典较量的战斗中。   要歼灭非典病毒,就得有病毒样本。3月,正是广东疫情吃紧的时候,陈则邀请湖北几名医生连夜赶往广州胸科医院。当时这家医院非典病人达到100余名。陈则穿戴好防护服,面对随时都有被感染的可能,走进了隔离区,从9名重症病人身上取回了样本。   可怕的非典病毒,别人避之犹恐不及。作为一名科学家也深知与它打交道的危险,陈则却如获至宝。在实验室,他穿着笨重的防化服,和他的助手也开始了与外界几乎隔绝的紧急攻关。陈教授定了一条铁的规矩,与病毒的直接接触,都由他亲自来,从不让他的学生和助手碰。他说,这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经验。   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各项实验条件要求越来越高,而单靠学校的实验室已无法承担研究工作。为赢得时间,陈则利用中科院兼职教授的身份,迅速与国内众多科学家取得联络,争取他们的支持。两个多月来,他不停地奔波于广州、武汉、北京和上海之间,不知在实验室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几乎没有进过家门。妻子在医院工作,自己又成天与非典病毒打交道,都是高危人群,小孩没人带,只好请人照顾。“我做的工作是在挽救千万人的生命。每每想到自己崇高的使命和责任,我牺牲小家不算什么。”陈则淡淡地说。   研究工作曙光初现。4月初,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召集全国13位病毒学专家讨论我国非典防治策略、科技攻关重点等问题。作为国内率先运用第一手资料进行非典研究的专家,陈则公布了其初步研究成果,为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对非典的预防措施、决策提出了一系列建议。4月19日,陈则以我省派出的唯一一位科学家的身份,正式成为中国抗击非典科技攻关小组一员。他欣喜地告诉记者,攻关专家组已经完成病毒培养体系的建立等多项研究工作,疫苗的研究进展也很快,实验室疫苗3至5个月就能研制成功。目前他们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治疗药物筛选体系研究。

来源于:

热门评论

写评论…
0
5月5日,北京港澳中心会议室。在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抗击非典科技攻关小组副组长陈竺院士的主持下,60多位从事非典病毒研究的中美科学家正在紧急地举行一场抗击非典学术研讨会。会上,一位年轻的科学家用流利的英语阐述自己对目前全球非典病毒不断出现新的变种及其基因组学研究的见解,介绍自己领导的研究小组最近对非典病毒株的分离和培养等方面的进展情况,引起了到会科学家的关注和肯定。这位发言者就是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特聘教授、39岁的分子病毒学研究室主任陈则博士。   陈则1997年在日本东京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近10多年来一直从事分子病毒学研究,成为该领域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专家。1999年,他谢绝了日本方面的高薪聘请和再三挽留,携妻带女,回到祖国,并于去年受聘为湖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主持该校生命科学院分子病毒学研究室的科研工作,并将重点放在流感病毒核酸疫苗的研究上。当非典这场突如其来的传染病在广东等地出现,陈则以科学家的敏锐洞察力,感觉到人类又将面临着一场与新的病毒型烈性传染病进行较量的生死决战,报效祖国和人民的时候到了!3月初,一封言辞恳切的请战书递到了学校,递到了省政府。从此,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与非典较量的战斗中。   要歼灭非典病毒,就得有病毒样本。3月,正是广东疫情吃紧的时候,陈则邀请湖北几名医生连夜赶往广州胸科医院。当时这家医院非典病人达到100余名。陈则穿戴好防护服,面对随时都有被感染的可能,走进了隔离区,从9名重症病人身上取回了样本。   可怕的非典病毒,别人避之犹恐不及。作为一名科学家也深知与它打交道的危险,陈则却如获至宝。在实验室,他穿着笨重的防化服,和他的助手也开始了与外界几乎隔绝的紧急攻关。陈教授定了一条铁的规矩,与病毒的直接接触,都由他亲自来,从不让他的学生和助手碰。他说,这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经验。   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各项实验条件要求越来越高,而单靠学校的实验室已无法承担研究工作。为赢得时间,陈则利用中科院兼职教授的身份,迅速与国内众多科学家取得联络,争取他们的支持。两个多月来,他不停地奔波于广州、武汉、北京和上海之间,不知在实验室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几乎没有进过家门。妻子在医院工作,自己又成天与非典病毒打交道,都是高危人群,小孩没人带,只好请人照顾。“我做的工作是在挽救千万人的生命。每每想到自己崇高的使命和责任,我牺牲小家不算什么。”陈则淡淡地说。   研究工作曙光初现。4月初,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召集全国13位病毒学专家讨论我国非典防治策略、科技攻关重点等问题。作为国内率先运用第一手资料进行非典研究的专家,陈则公布了其初步研究成果,为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对非典的预防措施、决策提出了一系列建议。4月19日,陈则以我省派出的唯一一位科学家的身份,正式成为中国抗击非典科技攻关小组一员。他欣喜地告诉记者,攻关专家组已经完成病毒培养体系的建立等多项研究工作,疫苗的研究进展也很快,实验室疫苗3至5个月就能研制成功。目前他们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治疗药物筛选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