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刘虎威教授: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质谱学术交流平台

导读: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中国质谱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刘虎威教授,请他谈谈如何将“中国质谱学术大会”打造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

——访中国质谱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刘虎威教授

  仪器信息网讯 过去多年,中国的各种质谱学术交流会议每年都要举办多次,比较分散,各一级学会下的质谱专业委员会独立运作,缺乏一个团结统一的学术交流平台。而随着质谱行业从业人数的增多,迫切需要中国质谱学术会议的统一,以提高中国质谱的学术水平,促进中国质谱事业的发展和普及。

  2018年11月23-26日,新一届 “2018年中国质谱学术大会”将在广州举办。此次大会联合了中国质谱学会(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中国化学会质谱分析专业委员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质谱仪器专业委员会的力量,反映出中国质谱步入新时代。为此,我们特别采访了中国质谱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刘虎威教授,请他谈谈如何将“中国质谱学术大会”打造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

刘虎威教授: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质谱学术交流平台

中国质谱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刘虎威教授

  “中国质谱正走向世界、融入世界”

  中国的质谱学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经过近70年的发展,队伍规模已扩展至上万人,学术研究水平也基本与国际同步。在刘虎威看来,队伍搭建好,水平上来了,中国质谱发展具有影响力的另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国际化。他表示:“中国质谱要走出去,就要跟国外交流,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同时要把国际学术牛人请进来与我们交流。”

  近几年在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以及韩国、新加坡、日本、英国等国家举办的质谱学术交流会上,常能看到中国学者受邀出席的身影。不论是即将在台北召开的世界华人质谱会,还是在圣地亚哥举办的第66届美国质谱年会 (ASMS 2018 ),中国的质谱学者都在积极参与。刘虎威表示:“通过交流,可以展示中国质谱的真实水平,扩大中国质谱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中国学者正逐渐从华人质谱交流圈,向亚洲、欧美的学术界迈进。”

  在中国质谱学会,张新荣和刘虎威共同负责国际交流工作。除了走出国门开展交流,中国质谱团队近年也组织了多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质谱大会。2014年,第5届亚洲与大洋洲质谱会议(AOMSC)在北京大学召开,赞助企业和参会人数均创新高,被认为是历届AOMSC中水平最高的一次。此外,中国质谱学会还在积极申请国际质谱大会(IMSC)的主办权,力争在中国举办这一个国际会议。从“走出去”到“请进来”,中国质谱正走向世界、融入世界。。

  “ASMS在美洲,IMSC在欧洲,中国质谱大会在亚洲”

  尽管中国对外的质谱学术交流正火热开展,但仔细观察会发现,日本、欧洲、美国等国家都有自己的质谱大会,而中国却少了可与之相媲美的质谱交流平台。刘虎威说到:“下一步就是要把中国的质谱大会,办成像美国ASMS那样的规模,ASMS在美洲,IMSC在欧洲,我们希望把‘中国质谱大会’办成亚洲最大。”

  2016年在西宁,中国质谱学会第十届理事会选举成立时,刘虎威就曾表示:“到了我们这个年龄,所想的就是为中国质谱的发展贡献一点力量,把中国质谱的团队整合起来,把基础打好。”利用未来两到三年的时间,把中国质谱学会发展成一级学会,把中国质谱大会打造成ASMS这样的学术盛会,这应该是中国质谱工作者的共同愿景。

  当前临床质谱方兴未艾,许多三甲医院的检验科设立质谱中心,中国质谱学会顺势而为,专门成立临床质谱专委会。中国质谱事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中国质谱学会也将汇聚全国质谱同仁的力量,把中国质谱学术大会打造成国家级的质谱学术交流平台,并在国际上有重要的影响力!

  2018年11月23日开幕的中国质谱学术大会上,我们将有望一睹中国质谱事业新风采。仪器信息网作为大会合作媒体,届时将带来精彩报道,敬请期待。

来源于:仪器信息网

热门评论

写评论…
0

——访中国质谱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刘虎威教授

  仪器信息网讯 过去多年,中国的各种质谱学术交流会议每年都要举办多次,比较分散,各一级学会下的质谱专业委员会独立运作,缺乏一个团结统一的学术交流平台。而随着质谱行业从业人数的增多,迫切需要中国质谱学术会议的统一,以提高中国质谱的学术水平,促进中国质谱事业的发展和普及。

  2018年11月23-26日,新一届 “2018年中国质谱学术大会”将在广州举办。此次大会联合了中国质谱学会(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中国化学会质谱分析专业委员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质谱仪器专业委员会的力量,反映出中国质谱步入新时代。为此,我们特别采访了中国质谱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刘虎威教授,请他谈谈如何将“中国质谱学术大会”打造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

刘虎威教授: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质谱学术交流平台

中国质谱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刘虎威教授

  “中国质谱正走向世界、融入世界”

  中国的质谱学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经过近70年的发展,队伍规模已扩展至上万人,学术研究水平也基本与国际同步。在刘虎威看来,队伍搭建好,水平上来了,中国质谱发展具有影响力的另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国际化。他表示:“中国质谱要走出去,就要跟国外交流,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同时要把国际学术牛人请进来与我们交流。”

  近几年在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以及韩国、新加坡、日本、英国等国家举办的质谱学术交流会上,常能看到中国学者受邀出席的身影。不论是即将在台北召开的世界华人质谱会,还是在圣地亚哥举办的第66届美国质谱年会 (ASMS 2018 ),中国的质谱学者都在积极参与。刘虎威表示:“通过交流,可以展示中国质谱的真实水平,扩大中国质谱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中国学者正逐渐从华人质谱交流圈,向亚洲、欧美的学术界迈进。”

  在中国质谱学会,张新荣和刘虎威共同负责国际交流工作。除了走出国门开展交流,中国质谱团队近年也组织了多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质谱大会。2014年,第5届亚洲与大洋洲质谱会议(AOMSC)在北京大学召开,赞助企业和参会人数均创新高,被认为是历届AOMSC中水平最高的一次。此外,中国质谱学会还在积极申请国际质谱大会(IMSC)的主办权,力争在中国举办这一个国际会议。从“走出去”到“请进来”,中国质谱正走向世界、融入世界。。

  “ASMS在美洲,IMSC在欧洲,中国质谱大会在亚洲”

  尽管中国对外的质谱学术交流正火热开展,但仔细观察会发现,日本、欧洲、美国等国家都有自己的质谱大会,而中国却少了可与之相媲美的质谱交流平台。刘虎威说到:“下一步就是要把中国的质谱大会,办成像美国ASMS那样的规模,ASMS在美洲,IMSC在欧洲,我们希望把‘中国质谱大会’办成亚洲最大。”

  2016年在西宁,中国质谱学会第十届理事会选举成立时,刘虎威就曾表示:“到了我们这个年龄,所想的就是为中国质谱的发展贡献一点力量,把中国质谱的团队整合起来,把基础打好。”利用未来两到三年的时间,把中国质谱学会发展成一级学会,把中国质谱大会打造成ASMS这样的学术盛会,这应该是中国质谱工作者的共同愿景。

  当前临床质谱方兴未艾,许多三甲医院的检验科设立质谱中心,中国质谱学会顺势而为,专门成立临床质谱专委会。中国质谱事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中国质谱学会也将汇聚全国质谱同仁的力量,把中国质谱学术大会打造成国家级的质谱学术交流平台,并在国际上有重要的影响力!

  2018年11月23日开幕的中国质谱学术大会上,我们将有望一睹中国质谱事业新风采。仪器信息网作为大会合作媒体,届时将带来精彩报道,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