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探访上海一恒:中美贸易战下,深耕国内还是拓展海外?——访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谢伟民

进入 #中美贸易战阅读更多话题内容

导读:近日,仪器信息网一行专程拜访了一恒位于江苏省昆山市的生产基地,就其产品的竞争优势、近几年的发展状况以及如何看待中国科学仪器行业未来发展等话题,对一恒总经理谢伟民进行了采访。

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恒”)是国内知名的科学实验仪器制造商。1997年,一恒推出了其第一款二氧化碳培养箱,至今,一恒已经拥有4大领域、上百种产品,旗下拥有“一恒”、“蓝豹”、“贝茵”等品牌。2007年,公司在江苏昆山建立工厂,开启了医疗设备和实验仪器“两手抓”的发展之路;2008年,一恒引入精益生产理念,大幅提升了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2019年公司又在江苏太仓扩建第二个生产基地,预计投产后产能达可达到10万台/年。

凭借行业布局和持续的研发投入,近10年来,一恒的年销售额增长率都保持在15%以上,至2018年,一恒产品的销量已达到6万台/年。而且,一恒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也取得了不错成绩。是怎样的产品让一恒可以走出国门、抢占海外市场?“中美贸易战”的爆发是否对一恒造成了影响?国产仪器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带着这些问题,仪器信息网一行专程拜访了一恒位于江苏省昆山市的生产基地,就其产品的竞争优势、近几年的发展状况以及如何看待中国科学仪器行业未来发展等话题,对一恒总经理谢伟民进行了采访。

探访上海一恒:中美贸易战下,深耕国内还是拓展海外?——访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谢伟民

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 谢伟民

据谢伟民介绍,一恒目前的主营产品为四大业务板块:常规实验室仪器系列、婴幼儿医疗产品系列、生命科学产品系列以及化学前处理产品系列。其中,常规实验室仪器属于一恒的传统产品系列,一恒在此领域深耕多年,产品技术和质量相对成熟;婴幼儿产品系列,一恒投入研发和临床试验多年,并于前两年取得三类医疗器械证书;于2018年正式面市的生命科学产品系列,其定位是“进口替代”,目前一恒初步形成了细胞培养领域全套解决方案,并努力向成为“细胞培养领域的专家”而迈进;化学前处理产品系列,是一恒针对国外特殊领域需求而延伸出的一个新产品系列,产品在一年内就取得大量订单。  

探访上海一恒:中美贸易战下,深耕国内还是拓展海外?——访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谢伟民

智能化、模块化、定制化,布局高端市场

近年来,一恒在立足于国内的中端市场的同时,大力布局国内外高端市场,并于2016年推出了其高端品牌——贝茵(Being)系列产品。该系列产品在研发之初,就充分考虑了产品美观、智能化、专业化、人性化、可制造性、维修性等;并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把控零部件选择以及产品的组装、测试、检验、包装、运输等环节,以满足目前高端实验室用户对可靠性和安全的需求、解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面临的种种痛点。

探访上海一恒:中美贸易战下,深耕国内还是拓展海外?——访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谢伟民

谢伟民说到,在国内外人力成本日益高涨的今天,客户对产品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对定制化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一恒在这样的大背景和趋势下,在产品科技转化上大力投入,每年拿出总产值的约5%用于研发,使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各项性能始终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在科技应用上,一恒采用智能化触摸屏控制器,满足用户对温湿度产品控制精度和使用的个性化需求。2016年,一恒提出“智能实验室概念”,并于当年实现产品可用手机APP查看和控制;2019年,公司又推出“being-PMS”云数据服务器,实现远程设备故障诊断。在模块定制化上,一恒把设计模块化和用户需求定制化理念融合,运用模块化设计理念,根据客户的独特需求开发选项功能;通过将常规产品的配置进行适当调整,以满足不同领域用户的特殊需求,如一恒的一款常规实验仪器,各项选配件多达11项。 

打通“客户-渠道商-公司”间“任督二脉”,国内海外两手抓

在国内,一恒的产品对于业内人士已经耳熟能详,在常规实验产品领域,一恒的销量已经处于领先地位。在此基础上,如何做好服务,对于一恒来说和做好产品一样至关重要。

谢伟民说:近几年,一恒在渠道经营和管理上不断探索,尝试打通“客户-渠道商-公司”之间的“任督二脉”,让终端用户的声音传达到公司,可以使一恒的产品和服务有更快的反馈速度,在客户的声音与工厂之间搭建更快捷的信息通道,以便于产品的快速改进,形成一个可以产品自主提升和改进的良性循环,是现在和未来一恒持续深耕国内市场的主要战略举措。

探访上海一恒:中美贸易战下,深耕国内还是拓展海外?——访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谢伟民

探访上海一恒:中美贸易战下,深耕国内还是拓展海外?——访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谢伟民

今年,“中美贸易战”爆发,很多科学仪器企业受到了影响。但是,据谢伟民介绍,2018年一恒在北美和欧洲市场的销售量增长迅速,贸易战并没有给一恒的海外销售造成负面影响。其主要归因于一恒长期以来对产品品质近乎苛刻的追求。

谢伟民每年都带领技术团队多次出国参加展会学习和交流,观察最前沿的行业动态,收集第一手的市场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总结,转化为自己的产品发展策略;同时走访国外主要用户,听取改进意见并学习应用。正是在这样的不懈坚持下,一恒的产品能够敏锐的捕捉到最前沿的“气息”。

定制化工装设备实现高自动化, 不断完善企业管理

谢伟民谈到,这些年,一恒一直在严抓产品品质。从初期只关注生产质量,后来延伸到关注研发质量,到今天,一恒的质量更多会放在企业全链条质量管理上。“产品如果要向高端化发展,每个环节都是关键链上的一环,少了哪一环都会出问题。”因此,一恒投入了大量资金改进生产工艺,如购置了大量定制开发的大型工装设备,完成了箱体类产品生产过程中,从弯管、组装、发泡、抽真空、填充制冷剂等工序的自动化。

生产的高自动化不仅降低了人为误差引起的质量问题,让产品获得细节上的完善;还提升了一恒整体的生产效率,再配合公司不断完善的企业管理,使员工的人均产值进一步得到提高。不仅如此,一恒还不计成本,耗资采购了进口的氦质谱检漏仪等设备,确保出厂产品的质量。

探访上海一恒:中美贸易战下,深耕国内还是拓展海外?——访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谢伟民

同时,一恒对自己的企业管理模式不断进行反思和探索,如何与渠道商合作?如何做好客户服务?如何让研发人员有开发的激情?如何激励管理层?如何培育供应商?一恒走过很多弯路,也一步步走出了自己的一套生存之路。2018年,一恒试行事业部制,尝试从体制上激发员工活力,为企业在制度上松绑。2019年一恒引进全系统的ERP管理软件,更高效提高办公效率。

迎难而上,改变对国产仪器的“偏见”

对于中国科学仪器行业的发展,谢伟民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国的大环境为科学仪器行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会,特别是实验室仪器领域,有很大提升的潜力。

首先,相对来说常规实验仪器的技术门槛不高,这些技术国内已很成熟,只要把握好产品的调研、研发、测试、制造、供应链、检测等环节,国产产品品质大可与进口产品一争高下。

其次,国产仪器属于弯道超车,从模仿到创新,走的路比国外产品快,使得国内产品的研发成本远低于国外产品,加上目前国内的制造成本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是比较低,故国内同档次产品的性价比就显得非常高。

同时,谢伟民也提到,一方面,国产仪器设备还需要继续积累沉淀,硬件上的问题解决后,还有很多“软”的问题需要解决,就是体系和人的问题等;另一方面,是国内用户的认可度。例如:现在很多单位购置试验箱,其对控温精度并没有太高的要求,但其仍然选择了进口高价的仪器。可见,国内用户对于国产仪器还存在一定的“偏见”,所以国产仪器企业更需要拿出勇气,迎难而上。

谢伟民认为,对于科学仪器行业,国家的支持力度正在不断增大,企业的利润率也在增加,是非常有前景的行业。且未来国家可能还会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科学仪器行业中来,国内的企业只要坚持研发、不断进取,每年取得超过10%的增长率应该是不困难的。

探访上海一恒:中美贸易战下,深耕国内还是拓展海外?——访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谢伟民

合影

后记:

采访结束后,仪器信息网一行在总经理谢伟民的带领下参观了生产车间,观看了一恒的各类干燥箱、培养箱、旋转蒸发仪等生产线,其中高度自动化的大型工装设备和质检设备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国产仪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一直是被诟病的问题,一恒的自动化工装设备和质检设备确保了出厂产品的质量,可见其向高端转型、国际化发展的决心。从一恒创立至今,谢伟民一直注重产品工艺开发,不断完善和提升产品质量,这份几十年如一日、踏踏实实改进产品的工匠精神值得其他国产仪器企业学习。

来源于:仪器信息网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近期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0

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恒”)是国内知名的科学实验仪器制造商。1997年,一恒推出了其第一款二氧化碳培养箱,至今,一恒已经拥有4大领域、上百种产品,旗下拥有“一恒”、“蓝豹”、“贝茵”等品牌。2007年,公司在江苏昆山建立工厂,开启了医疗设备和实验仪器“两手抓”的发展之路;2008年,一恒引入精益生产理念,大幅提升了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2019年公司又在江苏太仓扩建第二个生产基地,预计投产后产能达可达到10万台/年。

凭借行业布局和持续的研发投入,近10年来,一恒的年销售额增长率都保持在15%以上,至2018年,一恒产品的销量已达到6万台/年。而且,一恒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也取得了不错成绩。是怎样的产品让一恒可以走出国门、抢占海外市场?“中美贸易战”的爆发是否对一恒造成了影响?国产仪器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带着这些问题,仪器信息网一行专程拜访了一恒位于江苏省昆山市的生产基地,就其产品的竞争优势、近几年的发展状况以及如何看待中国科学仪器行业未来发展等话题,对一恒总经理谢伟民进行了采访。

探访上海一恒:中美贸易战下,深耕国内还是拓展海外?——访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谢伟民

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 谢伟民

据谢伟民介绍,一恒目前的主营产品为四大业务板块:常规实验室仪器系列、婴幼儿医疗产品系列、生命科学产品系列以及化学前处理产品系列。其中,常规实验室仪器属于一恒的传统产品系列,一恒在此领域深耕多年,产品技术和质量相对成熟;婴幼儿产品系列,一恒投入研发和临床试验多年,并于前两年取得三类医疗器械证书;于2018年正式面市的生命科学产品系列,其定位是“进口替代”,目前一恒初步形成了细胞培养领域全套解决方案,并努力向成为“细胞培养领域的专家”而迈进;化学前处理产品系列,是一恒针对国外特殊领域需求而延伸出的一个新产品系列,产品在一年内就取得大量订单。  

探访上海一恒:中美贸易战下,深耕国内还是拓展海外?——访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谢伟民

智能化、模块化、定制化,布局高端市场

近年来,一恒在立足于国内的中端市场的同时,大力布局国内外高端市场,并于2016年推出了其高端品牌——贝茵(Being)系列产品。该系列产品在研发之初,就充分考虑了产品美观、智能化、专业化、人性化、可制造性、维修性等;并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把控零部件选择以及产品的组装、测试、检验、包装、运输等环节,以满足目前高端实验室用户对可靠性和安全的需求、解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面临的种种痛点。

探访上海一恒:中美贸易战下,深耕国内还是拓展海外?——访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谢伟民

谢伟民说到,在国内外人力成本日益高涨的今天,客户对产品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对定制化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一恒在这样的大背景和趋势下,在产品科技转化上大力投入,每年拿出总产值的约5%用于研发,使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各项性能始终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在科技应用上,一恒采用智能化触摸屏控制器,满足用户对温湿度产品控制精度和使用的个性化需求。2016年,一恒提出“智能实验室概念”,并于当年实现产品可用手机APP查看和控制;2019年,公司又推出“being-PMS”云数据服务器,实现远程设备故障诊断。在模块定制化上,一恒把设计模块化和用户需求定制化理念融合,运用模块化设计理念,根据客户的独特需求开发选项功能;通过将常规产品的配置进行适当调整,以满足不同领域用户的特殊需求,如一恒的一款常规实验仪器,各项选配件多达11项。 

打通“客户-渠道商-公司”间“任督二脉”,国内海外两手抓

在国内,一恒的产品对于业内人士已经耳熟能详,在常规实验产品领域,一恒的销量已经处于领先地位。在此基础上,如何做好服务,对于一恒来说和做好产品一样至关重要。

谢伟民说:近几年,一恒在渠道经营和管理上不断探索,尝试打通“客户-渠道商-公司”之间的“任督二脉”,让终端用户的声音传达到公司,可以使一恒的产品和服务有更快的反馈速度,在客户的声音与工厂之间搭建更快捷的信息通道,以便于产品的快速改进,形成一个可以产品自主提升和改进的良性循环,是现在和未来一恒持续深耕国内市场的主要战略举措。

探访上海一恒:中美贸易战下,深耕国内还是拓展海外?——访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谢伟民

探访上海一恒:中美贸易战下,深耕国内还是拓展海外?——访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谢伟民

今年,“中美贸易战”爆发,很多科学仪器企业受到了影响。但是,据谢伟民介绍,2018年一恒在北美和欧洲市场的销售量增长迅速,贸易战并没有给一恒的海外销售造成负面影响。其主要归因于一恒长期以来对产品品质近乎苛刻的追求。

谢伟民每年都带领技术团队多次出国参加展会学习和交流,观察最前沿的行业动态,收集第一手的市场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总结,转化为自己的产品发展策略;同时走访国外主要用户,听取改进意见并学习应用。正是在这样的不懈坚持下,一恒的产品能够敏锐的捕捉到最前沿的“气息”。

定制化工装设备实现高自动化, 不断完善企业管理

谢伟民谈到,这些年,一恒一直在严抓产品品质。从初期只关注生产质量,后来延伸到关注研发质量,到今天,一恒的质量更多会放在企业全链条质量管理上。“产品如果要向高端化发展,每个环节都是关键链上的一环,少了哪一环都会出问题。”因此,一恒投入了大量资金改进生产工艺,如购置了大量定制开发的大型工装设备,完成了箱体类产品生产过程中,从弯管、组装、发泡、抽真空、填充制冷剂等工序的自动化。

生产的高自动化不仅降低了人为误差引起的质量问题,让产品获得细节上的完善;还提升了一恒整体的生产效率,再配合公司不断完善的企业管理,使员工的人均产值进一步得到提高。不仅如此,一恒还不计成本,耗资采购了进口的氦质谱检漏仪等设备,确保出厂产品的质量。

探访上海一恒:中美贸易战下,深耕国内还是拓展海外?——访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谢伟民

同时,一恒对自己的企业管理模式不断进行反思和探索,如何与渠道商合作?如何做好客户服务?如何让研发人员有开发的激情?如何激励管理层?如何培育供应商?一恒走过很多弯路,也一步步走出了自己的一套生存之路。2018年,一恒试行事业部制,尝试从体制上激发员工活力,为企业在制度上松绑。2019年一恒引进全系统的ERP管理软件,更高效提高办公效率。

迎难而上,改变对国产仪器的“偏见”

对于中国科学仪器行业的发展,谢伟民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国的大环境为科学仪器行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会,特别是实验室仪器领域,有很大提升的潜力。

首先,相对来说常规实验仪器的技术门槛不高,这些技术国内已很成熟,只要把握好产品的调研、研发、测试、制造、供应链、检测等环节,国产产品品质大可与进口产品一争高下。

其次,国产仪器属于弯道超车,从模仿到创新,走的路比国外产品快,使得国内产品的研发成本远低于国外产品,加上目前国内的制造成本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是比较低,故国内同档次产品的性价比就显得非常高。

同时,谢伟民也提到,一方面,国产仪器设备还需要继续积累沉淀,硬件上的问题解决后,还有很多“软”的问题需要解决,就是体系和人的问题等;另一方面,是国内用户的认可度。例如:现在很多单位购置试验箱,其对控温精度并没有太高的要求,但其仍然选择了进口高价的仪器。可见,国内用户对于国产仪器还存在一定的“偏见”,所以国产仪器企业更需要拿出勇气,迎难而上。

谢伟民认为,对于科学仪器行业,国家的支持力度正在不断增大,企业的利润率也在增加,是非常有前景的行业。且未来国家可能还会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科学仪器行业中来,国内的企业只要坚持研发、不断进取,每年取得超过10%的增长率应该是不困难的。

探访上海一恒:中美贸易战下,深耕国内还是拓展海外?——访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谢伟民

合影

后记:

采访结束后,仪器信息网一行在总经理谢伟民的带领下参观了生产车间,观看了一恒的各类干燥箱、培养箱、旋转蒸发仪等生产线,其中高度自动化的大型工装设备和质检设备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国产仪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一直是被诟病的问题,一恒的自动化工装设备和质检设备确保了出厂产品的质量,可见其向高端转型、国际化发展的决心。从一恒创立至今,谢伟民一直注重产品工艺开发,不断完善和提升产品质量,这份几十年如一日、踏踏实实改进产品的工匠精神值得其他国产仪器企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