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中美博弈如何让中国科仪受益,只是减关税么?

导读:所以,在目前阶段,作为科学仪器行业的从业人员,我们倒是可以看看有哪些涉农的仪器技术是中国急需的,可以作为中美谈判桌上讨价还价的筹码。

    上周五(12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很罕见地在深夜举行新闻发布会,并邀请国家相关部委的负责人介绍中美经贸磋商有关进展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终于取得了一致。美方将履行分阶段取消对华产品加征关税的相关承诺,实现加征关税由升到降的转变;而作为交换条件,中方在能源、制成品、农产品、医疗、金融等领域扩大自美高品质产品和服务进口。不过,协议文本的最终签署将在明年一月份。

    漫长的中美贸易战硝烟看似正在渐渐散去......

    但也许是世界的普遍规律,有点好事出现,总会引来不和谐的声音。譬如高盛公司就对本次中美双方达成协议的具体成果表示失望,认为美方对于加征关税的取消幅度远小于高盛的预期。同时,所达成的协议依然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特别是其中的一些技术上和法律上的细节依旧存在变数。而且,在中方的新闻发布会上,也并未公布涉及协议的具体数据。

    再看来自美方的消息,特朗普总统声称,中国每年将向美国采购500亿美元的农产品。对比2017年,中国进口约24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2018年则大幅降至134亿美元,主因是中国对美国黄豆及猪肉征收报复性关税。美方要求的这一数字被亚洲贸易中心执行董事Deborah Elms女士评价为“疯狂数字”。看来,为了保住像爱荷华、印地安纳、俄亥俄、南北达科他州等美国传统农业州的票仓,特朗普总统也是够拼的了。

    尽管在过去的几个月,为了平抑因受到非洲猪瘟的影响而飞涨的国内猪肉价格,中国增加了包括来自美国的大豆和猪肉的进口。即便如此,中国能达到美方所要求的进口水平么?而且猪瘟这种事情也不会年年都有。

    众所周知,中国在进口产品方面有着自己的原则,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就明确指出,“中国欢迎优质、有竞争力的美国产品和服务进入中国市场”。笔者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中国可以扩大美国商品进口(当然,这个扩大肯定是要符合WTO的相关规则),但美方也要积极配合。特别是在高端制成品方面,中国还是有着较为迫切需求。但我们总不能买一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吧。譬如说,中国市场能消化得掉每年500亿美元的美国进口农产品么?是否美方也可以向中国出口一些涉农的高科技捏?举个例子:就农机而言,有国内相关专家曾指出,我们现在国内能买到的最好最先进的农业机械,其实足足落后美国农业机械的两代。

    所以,在目前阶段,作为科学仪器行业的从业人员,我们倒是可以看看有哪些涉农的仪器技术是中国急需的(譬如夜视仪),可以作为中美谈判桌上讨价还价的筹码。毕竟,在明年一月份协议正式签字前,一切变化皆有可能。

    说起夜视仪,可能大家首先想到的用途是在军事领域,是在战场上。但实际上,夜视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也正在变得越来越广泛。譬如,已经有研究人员使用夜视仪进行植物夜间的生长规律研究。另外,夜视仪配合雷达、微光电视和飞机等,可对粘虫、棉铃虫、红铃虫、烟草夜蛾等农业害虫的夜间生活习性进行实时观察。

    而在夜视仪及相关技术方面,美国一直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2007年,美国ITT公司因向中国出售夜视相关技术,被美国司法部课以1亿美元的罚款。在这一技术上,民间猜测中美之间有大概一到两代的代差。今天使用中的大多数夜视系统是第3或第4代产品(基于红外热成像原理),图片通常只有单色,即绿色调。而美国已发展到了第五代夜视仪,即彩色夜视仪(以SPI INFRARED公司的X27彩色夜视仪为代表)。下面的照片是曾在网上广泛流传的一组照片中的一张,据说这就是通过全彩夜视仪拍出来的黑夜景象的效果。如果不提醒的话,真的很难想象夜视仪中的景象,如同白天一样。

中美博弈如何让中国科仪受益,只是减关税么?

    总之,中国坚持扩大进口美国商品必须最大限度地契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希望中美第一阶段的经贸协议能够最终签署并顺利实施,至少让长达22个月的拉锯战暂时告一段落。

中美博弈如何让中国科仪受益,只是减关税么?

扫二维码加“绿·仪社”为好友 了解更多科仪市场分析文章!

来源于:仪器信息网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近期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写评论…
0

    上周五(12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很罕见地在深夜举行新闻发布会,并邀请国家相关部委的负责人介绍中美经贸磋商有关进展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终于取得了一致。美方将履行分阶段取消对华产品加征关税的相关承诺,实现加征关税由升到降的转变;而作为交换条件,中方在能源、制成品、农产品、医疗、金融等领域扩大自美高品质产品和服务进口。不过,协议文本的最终签署将在明年一月份。

    漫长的中美贸易战硝烟看似正在渐渐散去......

    但也许是世界的普遍规律,有点好事出现,总会引来不和谐的声音。譬如高盛公司就对本次中美双方达成协议的具体成果表示失望,认为美方对于加征关税的取消幅度远小于高盛的预期。同时,所达成的协议依然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特别是其中的一些技术上和法律上的细节依旧存在变数。而且,在中方的新闻发布会上,也并未公布涉及协议的具体数据。

    再看来自美方的消息,特朗普总统声称,中国每年将向美国采购500亿美元的农产品。对比2017年,中国进口约24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2018年则大幅降至134亿美元,主因是中国对美国黄豆及猪肉征收报复性关税。美方要求的这一数字被亚洲贸易中心执行董事Deborah Elms女士评价为“疯狂数字”。看来,为了保住像爱荷华、印地安纳、俄亥俄、南北达科他州等美国传统农业州的票仓,特朗普总统也是够拼的了。

    尽管在过去的几个月,为了平抑因受到非洲猪瘟的影响而飞涨的国内猪肉价格,中国增加了包括来自美国的大豆和猪肉的进口。即便如此,中国能达到美方所要求的进口水平么?而且猪瘟这种事情也不会年年都有。

    众所周知,中国在进口产品方面有着自己的原则,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就明确指出,“中国欢迎优质、有竞争力的美国产品和服务进入中国市场”。笔者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中国可以扩大美国商品进口(当然,这个扩大肯定是要符合WTO的相关规则),但美方也要积极配合。特别是在高端制成品方面,中国还是有着较为迫切需求。但我们总不能买一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吧。譬如说,中国市场能消化得掉每年500亿美元的美国进口农产品么?是否美方也可以向中国出口一些涉农的高科技捏?举个例子:就农机而言,有国内相关专家曾指出,我们现在国内能买到的最好最先进的农业机械,其实足足落后美国农业机械的两代。

    所以,在目前阶段,作为科学仪器行业的从业人员,我们倒是可以看看有哪些涉农的仪器技术是中国急需的(譬如夜视仪),可以作为中美谈判桌上讨价还价的筹码。毕竟,在明年一月份协议正式签字前,一切变化皆有可能。

    说起夜视仪,可能大家首先想到的用途是在军事领域,是在战场上。但实际上,夜视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也正在变得越来越广泛。譬如,已经有研究人员使用夜视仪进行植物夜间的生长规律研究。另外,夜视仪配合雷达、微光电视和飞机等,可对粘虫、棉铃虫、红铃虫、烟草夜蛾等农业害虫的夜间生活习性进行实时观察。

    而在夜视仪及相关技术方面,美国一直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2007年,美国ITT公司因向中国出售夜视相关技术,被美国司法部课以1亿美元的罚款。在这一技术上,民间猜测中美之间有大概一到两代的代差。今天使用中的大多数夜视系统是第3或第4代产品(基于红外热成像原理),图片通常只有单色,即绿色调。而美国已发展到了第五代夜视仪,即彩色夜视仪(以SPI INFRARED公司的X27彩色夜视仪为代表)。下面的照片是曾在网上广泛流传的一组照片中的一张,据说这就是通过全彩夜视仪拍出来的黑夜景象的效果。如果不提醒的话,真的很难想象夜视仪中的景象,如同白天一样。

中美博弈如何让中国科仪受益,只是减关税么?

    总之,中国坚持扩大进口美国商品必须最大限度地契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希望中美第一阶段的经贸协议能够最终签署并顺利实施,至少让长达22个月的拉锯战暂时告一段落。

中美博弈如何让中国科仪受益,只是减关税么?

扫二维码加“绿·仪社”为好友 了解更多科仪市场分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