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东南大学孙立涛教授研发的40万只石墨烯口罩发往武汉

导读:在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孙立涛教授的建议下,其合作单位常州碳星科技公司将40万只“石墨烯基口罩”以最快的速度直接发往武汉。

据东大新闻网消息,近日,在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孙立涛教授的建议下,其合作单位常州碳星科技公司将40万只“石墨烯基口罩”以最快的速度直接发往武汉。谈及为何会想到把口罩寄到武汉,孙立涛说:“说实话,当时真没怎么想,就是第一反应感觉我们可能会帮上些忙,而武汉可能是最需要的。我们做了多年的科研,若有些成果能够直接服务于社会也是对我们成果的最大认可。”

东南大学孙立涛教授研发的40万只石墨烯口罩发往武汉

这款石墨烯基KN95口罩由孙立涛教授研发。2016年,经第三方测试,这种口罩对PM2.5的去除率高达97.1%。据介绍,这款口罩将石墨烯复合物溶液喷涂于过滤网上,能够有效去除(干、湿)空气中的粉尘及PM2.5。目前市场上多数口罩是通过静电吸附微小颗粒物,但呼吸的水汽会让静电消失,配戴一个小时吸附效果就会显著下降而致吸附失效。石墨烯基口罩借助石墨烯超大的比表面积优势可实现对微小颗粒物的直接吸附,不存在遇水汽失效问题,可以长时间保持高效吸附率,其防护效果级别达到了2016年新标准规定的最高级别:A级。

据孙立涛介绍,因为此次肺炎疫情中的病毒主要通过飞沫或在空气中形成气凝胶传播,与通常的雾霾颗粒类似,所以石墨烯基口罩的防病毒功能很好。年前,得知武汉急需口罩,孙立涛第一时间致电合作厂家,在口罩普遍涨价的大背景下,与他们共同商议好将库存的口罩全都以平时最低批发价的7折发往武汉。同时,他们婉拒了数家公司加价购买的请求。

 附:孙立涛教授主要研究成果

据东南大学官网,孙立涛教授长期从事石墨烯等新型纳米材料的基础前沿与相关应用研究。通过在透射电镜里原位搭建纳米实验室的构想,发展了多种基于原位电子显微学的创新性新技术和新方法,从原子尺度揭示了纳米材料的各种特殊性能与结构之间的相关性。主要成绩包括实现了二维材料的原位原子精度加工与按需构筑;提出了电驱动的阳离子交换新方法,可实现单一纳米异质结构的原位可控构筑;原位观测到表面配位体主导的材料取向连接过程,并提出了与吸附能相关的晶面选择机制;首次报道了石墨烯多孔三维结构的在油水分离中的超高效吸附特性并实现其环保应用和产业化;制备了石墨烯基超灵敏柔性传感器等。

主要创新性研究成果先后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nce 2篇, Nature及子刊13篇)。申请专利80余项,做国际会议邀请报告70余次,培养创业人才多名,实现了石墨烯在环保领域应用的产业化。他先后主持及参加国家、省部级研究项目二十余项。目前正从事新型纳米材料与纳米器件的研究工作。

   

 


来源于:仪器信息网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近期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0

据东大新闻网消息,近日,在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孙立涛教授的建议下,其合作单位常州碳星科技公司将40万只“石墨烯基口罩”以最快的速度直接发往武汉。谈及为何会想到把口罩寄到武汉,孙立涛说:“说实话,当时真没怎么想,就是第一反应感觉我们可能会帮上些忙,而武汉可能是最需要的。我们做了多年的科研,若有些成果能够直接服务于社会也是对我们成果的最大认可。”

东南大学孙立涛教授研发的40万只石墨烯口罩发往武汉

这款石墨烯基KN95口罩由孙立涛教授研发。2016年,经第三方测试,这种口罩对PM2.5的去除率高达97.1%。据介绍,这款口罩将石墨烯复合物溶液喷涂于过滤网上,能够有效去除(干、湿)空气中的粉尘及PM2.5。目前市场上多数口罩是通过静电吸附微小颗粒物,但呼吸的水汽会让静电消失,配戴一个小时吸附效果就会显著下降而致吸附失效。石墨烯基口罩借助石墨烯超大的比表面积优势可实现对微小颗粒物的直接吸附,不存在遇水汽失效问题,可以长时间保持高效吸附率,其防护效果级别达到了2016年新标准规定的最高级别:A级。

据孙立涛介绍,因为此次肺炎疫情中的病毒主要通过飞沫或在空气中形成气凝胶传播,与通常的雾霾颗粒类似,所以石墨烯基口罩的防病毒功能很好。年前,得知武汉急需口罩,孙立涛第一时间致电合作厂家,在口罩普遍涨价的大背景下,与他们共同商议好将库存的口罩全都以平时最低批发价的7折发往武汉。同时,他们婉拒了数家公司加价购买的请求。

 附:孙立涛教授主要研究成果

据东南大学官网,孙立涛教授长期从事石墨烯等新型纳米材料的基础前沿与相关应用研究。通过在透射电镜里原位搭建纳米实验室的构想,发展了多种基于原位电子显微学的创新性新技术和新方法,从原子尺度揭示了纳米材料的各种特殊性能与结构之间的相关性。主要成绩包括实现了二维材料的原位原子精度加工与按需构筑;提出了电驱动的阳离子交换新方法,可实现单一纳米异质结构的原位可控构筑;原位观测到表面配位体主导的材料取向连接过程,并提出了与吸附能相关的晶面选择机制;首次报道了石墨烯多孔三维结构的在油水分离中的超高效吸附特性并实现其环保应用和产业化;制备了石墨烯基超灵敏柔性传感器等。

主要创新性研究成果先后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nce 2篇, Nature及子刊13篇)。申请专利80余项,做国际会议邀请报告70余次,培养创业人才多名,实现了石墨烯在环保领域应用的产业化。他先后主持及参加国家、省部级研究项目二十余项。目前正从事新型纳米材料与纳米器件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