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旷视、百度等12家单位共同起草国内首个智能测温标准

导读:标准中规定了非接触式智能体温筛查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通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适用于公共交通、商超、学校、社区等场景利用智能人体温度筛查与智能告警,实现发热人员的筛查区分。

  4月10日,中关村标准化协会发布了国内首个智能测温标准——T/ZSA 76—2020《非接触式智能体温筛查系统技术规范》团体标准。该标准由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久译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格灵深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必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科天云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质信标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北京电信技术发展产业协会、北京国检信泰检测认证有限公司十二家单位共同起草,并于4月11日正式实施。

  标准中规定了非接触式智能体温筛查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通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适用于公共交通、商超、学校、社区等场景利用智能人体温度筛查与智能告警,实现发热人员的筛查区分。

  该标准对体温筛查系统性能提出了具体要求:

  体温筛查检出率

  a)对于单目标体温筛查系统,体温筛查检出率应不低于98%。

  b)对于多目标体温筛查系统,体温筛查检出率应不低于95%。

  注:体温筛查的目标包括正确佩戴口罩的受筛查人员。

  实验室测温误差

  在校准模式下,实验室测温误差最大值应不大于±0.3°C。

  温度测量范围

  系统支持的温度测量范围为28°C到40°C。

  平均测量时间完成体温筛查的平均测量时间应不大于1s。

  最大测温距离

  对于单目标体温筛查系统,最大测温距离应不小于1.5m。

  对于多目标体温筛查系统,最大测温距离应不小于3m。

  最大并行筛查人数

  对于多目标体温筛查系统,支持最大并行筛查人数应不少于6人。

  人脸检出图分辨率

  人脸检出图应满足水平分辨率应不少于1280像素,垂直分辨率不少于720像素。

  佩戴口罩检测准确度

  当系统支持检测受筛查人员是否佩戴口罩时,佩戴口罩检测准确度应不小于90%。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旷视、中电科11所、百度、格灵深瞳、久译、千方、同方威视等企业,推出了双光测温系统、非黑体测温系统、AI测温安检门、测温闸机、AI多人体温快速检测智能系统等多款红外智能测温产品,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如果标准跟不上,限制相关技术产品化推广速度的同时,也会导致因技术及应用较为分散、产品差异较大,一定程度上限制相关技术的深入研究。因此,制定统一适用的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来源于:仪器信息网

热门评论

写评论…
0

  4月10日,中关村标准化协会发布了国内首个智能测温标准——T/ZSA 76—2020《非接触式智能体温筛查系统技术规范》团体标准。该标准由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久译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格灵深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必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科天云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质信标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北京电信技术发展产业协会、北京国检信泰检测认证有限公司十二家单位共同起草,并于4月11日正式实施。

  标准中规定了非接触式智能体温筛查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通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适用于公共交通、商超、学校、社区等场景利用智能人体温度筛查与智能告警,实现发热人员的筛查区分。

  该标准对体温筛查系统性能提出了具体要求:

  体温筛查检出率

  a)对于单目标体温筛查系统,体温筛查检出率应不低于98%。

  b)对于多目标体温筛查系统,体温筛查检出率应不低于95%。

  注:体温筛查的目标包括正确佩戴口罩的受筛查人员。

  实验室测温误差

  在校准模式下,实验室测温误差最大值应不大于±0.3°C。

  温度测量范围

  系统支持的温度测量范围为28°C到40°C。

  平均测量时间完成体温筛查的平均测量时间应不大于1s。

  最大测温距离

  对于单目标体温筛查系统,最大测温距离应不小于1.5m。

  对于多目标体温筛查系统,最大测温距离应不小于3m。

  最大并行筛查人数

  对于多目标体温筛查系统,支持最大并行筛查人数应不少于6人。

  人脸检出图分辨率

  人脸检出图应满足水平分辨率应不少于1280像素,垂直分辨率不少于720像素。

  佩戴口罩检测准确度

  当系统支持检测受筛查人员是否佩戴口罩时,佩戴口罩检测准确度应不小于90%。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旷视、中电科11所、百度、格灵深瞳、久译、千方、同方威视等企业,推出了双光测温系统、非黑体测温系统、AI测温安检门、测温闸机、AI多人体温快速检测智能系统等多款红外智能测温产品,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如果标准跟不上,限制相关技术产品化推广速度的同时,也会导致因技术及应用较为分散、产品差异较大,一定程度上限制相关技术的深入研究。因此,制定统一适用的标准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