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自行环境监测问题多 近7成企业不合格

导读: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了珠三角地区和渤海地区排污单位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结果的通报, 共对229家企业自动监测设备开展比对监测,159家企业比对不合格,不合格率近七成,其中山东省企业占42.14%。

  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了珠三角地区和渤海地区排污单位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结果的通报,共对229家企业自动监测设备开展比对监测,159家企业比对不合格,不合格率近七成,其中山东省企业占42.14%。

自行环境监测问题多 近7成企业不合格

环渤海地区自动监测设备比对不合格企业地域分布

  自2013年起开始大力推行企业自行监测以来,除了国控重点企业自行监测开展情况相对较好外,其他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开展情况并不理想。

  由于在线监测设备功能的局限性,以及排污单位和第三方公司的合作关系,导致自行监测目前的应用效果还是受到了不少的争议,尤其是在2020年3月30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对珠三角地区和渤海地区开展的排污单位自行监测质量的通报后,近7成的不合格率不仅引发了专业媒体的讨论,还引起了新华社的关注。

  根据相关报道,小编注意到,监测数据失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监测设备本身质量有缺陷

  2、日常运维不规范

  3、排污企业或运维单位弄虚作假

  以上三个原因中,第三个原因尤其引人关注。相关人士指出,由于第三方运维单位是由企业付费合作的,在这种利益关系下,部分运维单位容易主动或被动的成为企业超标的帮手。现在的运维单位数量众多,质量参差不齐,低价竞争、恶性竞争较为普遍,诚信的排污企业也可能遇到不讲诚信的运维单位。企业的目的是盈利,偷排偷放能减少污染物处理的成本,瞒报排放总量能减少排污税费,因此尽管环境管控非常严厉,企业在环境自动监测方面总是倾向于不主动的,往往不查不报,查时瞒报。

  总之,环境监测数据造假的恶劣之处,在于欺骗公众,影响政府公信力,甚至误导环境决策,危害严重。漠视法律法规,则更显造假者的猖狂。对此恶劣行为,必须“零容忍”。要严厉处罚弄虚作假行为,对涉嫌犯罪者移交司法机关查处,依法严肃追究造假者的法律责任。

来源于:仪器信息网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近期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写评论…
0

  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了珠三角地区和渤海地区排污单位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结果的通报,共对229家企业自动监测设备开展比对监测,159家企业比对不合格,不合格率近七成,其中山东省企业占42.14%。

自行环境监测问题多 近7成企业不合格

环渤海地区自动监测设备比对不合格企业地域分布

  自2013年起开始大力推行企业自行监测以来,除了国控重点企业自行监测开展情况相对较好外,其他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开展情况并不理想。

  由于在线监测设备功能的局限性,以及排污单位和第三方公司的合作关系,导致自行监测目前的应用效果还是受到了不少的争议,尤其是在2020年3月30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对珠三角地区和渤海地区开展的排污单位自行监测质量的通报后,近7成的不合格率不仅引发了专业媒体的讨论,还引起了新华社的关注。

  根据相关报道,小编注意到,监测数据失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监测设备本身质量有缺陷

  2、日常运维不规范

  3、排污企业或运维单位弄虚作假

  以上三个原因中,第三个原因尤其引人关注。相关人士指出,由于第三方运维单位是由企业付费合作的,在这种利益关系下,部分运维单位容易主动或被动的成为企业超标的帮手。现在的运维单位数量众多,质量参差不齐,低价竞争、恶性竞争较为普遍,诚信的排污企业也可能遇到不讲诚信的运维单位。企业的目的是盈利,偷排偷放能减少污染物处理的成本,瞒报排放总量能减少排污税费,因此尽管环境管控非常严厉,企业在环境自动监测方面总是倾向于不主动的,往往不查不报,查时瞒报。

  总之,环境监测数据造假的恶劣之处,在于欺骗公众,影响政府公信力,甚至误导环境决策,危害严重。漠视法律法规,则更显造假者的猖狂。对此恶劣行为,必须“零容忍”。要严厉处罚弄虚作假行为,对涉嫌犯罪者移交司法机关查处,依法严肃追究造假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