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成像质谱: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模型小鼠中脂类成分的可视化分析

导读: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出现或其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进程与氧化应激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然而,这一机制的细节和诱发、影响因素尚不清楚。

摘 要:

质谱法不仅经常被用于血液和尿液样本中脂质的研究,同时也可用于以实验动物器官为样本的脂质研究。近年来,将匀浆样本的多变量分析结果与待测样本组织切片空间分布研究结果相结合的方式,有望加速有关疾病机理阐释或新药研发方面的研究工作。 因此,本应用实例对2,2’-偶氮(2-氨基丙烷)双盐酸盐(AAPH)给药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模型小鼠脂质成分的变化进行研究。

1 研究背景

肝细胞癌通常由肝炎病毒引起,但也可能由酒精性肝炎引起。然而,由于代谢综合征病例的增加,与酒精无关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发病率也有增加。因此,目前正在进行各种各样的相关研究。以往的研究表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出现或其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进程与氧化应激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然而,这一机制的细节和诱发、影响因素尚不清楚。近年来, 动物实验结果表明2,2’-偶氮(2-氨基丙烷)双盐酸盐(AAPH)给药可以抑制脂肪在肝脏的过度积累1)。为了阐明其作用机制,可使用多种类型的质谱仪对同一样本进行分析,充分利用不同类型质谱提供的数据信息。本文描述了对AAPH 给药后NAFLD 模型小鼠研究的实例。

成像质谱: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模型小鼠中脂类成分的可视化分析

图1 实验动物准备

2. 实验材料及方法

以NAFLD 模型小鼠为实验动物, AAPH 单剂量(90mg/kg)给药24 小时后取肝脏进行实验。肝脏匀浆样本用于LCMS 分析,制备10μm 厚肝脏冰冻组织切片用于成像质谱分析。将给予磷酸盐缓冲液(PBS)的模型小鼠肝脏作为对照样本(图1)。成像质谱分析的流程图如图2 所示。使用冷冻切片机制备10μm 厚的老鼠肝脏组织切片(I),将切片放置于ITO 导电载玻片表面(II),在组织切片表面涂敷基质辅助电离(III),获取成像质谱分析数据(IV)。

成像质谱: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模型小鼠中脂类成分的可视化分析

图2 成像质谱分析流程

3. 使用LCMS 数据进行验证

取模型小鼠肝脏,匀浆后由LCMS进行分析,对脂质成分进行检测。实验条件如表1所示。

表1 LCMS实验条件

成像质谱: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模型小鼠中脂类成分的可视化分析

图3 LCMS-IT-TOF

图3 显示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的结果。对AAPH给药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多种脂质成分存在差异。

表2 总结了出现特征变化的不同脂质成分。

表2 AAPH 给药后发生变化的脂质组分

成像质谱: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模型小鼠中脂类成分的可视化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通过对比给药组与对照组肝脏匀浆检测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可以鉴别给药后发生变化的组分。

成像质谱: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模型小鼠中脂类成分的可视化分析

图3 统计学分析结果

(A) PCA score plot, (B) PCA loading plot, (C) OPLD-DA score plot, (D) OPLS-DA S-plot

4. 使用成像质谱进行脂类成分的可视化分析

表3显示了iMScope成像质量显微镜的分析条件。成像质谱分析的实验结果如图5所示。相邻切片的HE染色结果如图4所示。使用正离子模式分析组织切片,成功获得表2中在LCMS分析结果中出现变化脂质成分的质谱图像,如图5中虚线框选的质谱图像。此外,还获得了在采集范围内其他具有类似特征分布的脂质成分的质谱图像。成像质谱技术的主要优点之一是通过一次分析在同样的分析条件下,可以同时提供多个不同质荷比化合物的空间分布信息。这一特点使无标记成像质谱分析成为可能。本应用实例中,部分脂质成分可以根据iMScope的检测数据并参考相关文献得到鉴别2),3)。

成像质谱: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模型小鼠中脂类成分的可视化分析

图4 连续切片的HE染色结果

表3 iMScope成像质谱实验条件

成像质谱: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模型小鼠中脂类成分的可视化分析

成像质谱: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模型小鼠中脂类成分的可视化分析

成像质谱: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模型小鼠中脂类成分的可视化分析

图5 iMScope 质谱成像分析结果

5. 小 结

本文展示了AAPH 给药后发生变化的脂质成分在模型小鼠肝脏切片上的空间分布结果。在新药研发或临床应用相关的基础医学研究领域中,必须建立可以针对给定研究目标及样本特点进行优化的实验体系。因此,多种类型的质谱仪被广泛使用。此外,如本文所述,利用新型质谱仪进行多层面分析也有望发现新的信息,并提高研究效率。

6. 参考文献

1) Free. Radic. Res, 38: 375–84 (2004)

2) Anal. Chem. 80(23): 9105–14 (2008)

3) Anal. Chem. 84(4): 2048–54 (2012)


来源于:仪器信息网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近期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写评论…
0

摘 要:

质谱法不仅经常被用于血液和尿液样本中脂质的研究,同时也可用于以实验动物器官为样本的脂质研究。近年来,将匀浆样本的多变量分析结果与待测样本组织切片空间分布研究结果相结合的方式,有望加速有关疾病机理阐释或新药研发方面的研究工作。 因此,本应用实例对2,2’-偶氮(2-氨基丙烷)双盐酸盐(AAPH)给药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模型小鼠脂质成分的变化进行研究。

1 研究背景

肝细胞癌通常由肝炎病毒引起,但也可能由酒精性肝炎引起。然而,由于代谢综合征病例的增加,与酒精无关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发病率也有增加。因此,目前正在进行各种各样的相关研究。以往的研究表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出现或其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进程与氧化应激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然而,这一机制的细节和诱发、影响因素尚不清楚。近年来, 动物实验结果表明2,2’-偶氮(2-氨基丙烷)双盐酸盐(AAPH)给药可以抑制脂肪在肝脏的过度积累1)。为了阐明其作用机制,可使用多种类型的质谱仪对同一样本进行分析,充分利用不同类型质谱提供的数据信息。本文描述了对AAPH 给药后NAFLD 模型小鼠研究的实例。

成像质谱: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模型小鼠中脂类成分的可视化分析

图1 实验动物准备

2. 实验材料及方法

以NAFLD 模型小鼠为实验动物, AAPH 单剂量(90mg/kg)给药24 小时后取肝脏进行实验。肝脏匀浆样本用于LCMS 分析,制备10μm 厚肝脏冰冻组织切片用于成像质谱分析。将给予磷酸盐缓冲液(PBS)的模型小鼠肝脏作为对照样本(图1)。成像质谱分析的流程图如图2 所示。使用冷冻切片机制备10μm 厚的老鼠肝脏组织切片(I),将切片放置于ITO 导电载玻片表面(II),在组织切片表面涂敷基质辅助电离(III),获取成像质谱分析数据(IV)。

成像质谱: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模型小鼠中脂类成分的可视化分析

图2 成像质谱分析流程

3. 使用LCMS 数据进行验证

取模型小鼠肝脏,匀浆后由LCMS进行分析,对脂质成分进行检测。实验条件如表1所示。

表1 LCMS实验条件

成像质谱: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模型小鼠中脂类成分的可视化分析

图3 LCMS-IT-TOF

图3 显示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的结果。对AAPH给药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多种脂质成分存在差异。

表2 总结了出现特征变化的不同脂质成分。

表2 AAPH 给药后发生变化的脂质组分

成像质谱: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模型小鼠中脂类成分的可视化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通过对比给药组与对照组肝脏匀浆检测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可以鉴别给药后发生变化的组分。

成像质谱: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模型小鼠中脂类成分的可视化分析

图3 统计学分析结果

(A) PCA score plot, (B) PCA loading plot, (C) OPLD-DA score plot, (D) OPLS-DA S-plot

4. 使用成像质谱进行脂类成分的可视化分析

表3显示了iMScope成像质量显微镜的分析条件。成像质谱分析的实验结果如图5所示。相邻切片的HE染色结果如图4所示。使用正离子模式分析组织切片,成功获得表2中在LCMS分析结果中出现变化脂质成分的质谱图像,如图5中虚线框选的质谱图像。此外,还获得了在采集范围内其他具有类似特征分布的脂质成分的质谱图像。成像质谱技术的主要优点之一是通过一次分析在同样的分析条件下,可以同时提供多个不同质荷比化合物的空间分布信息。这一特点使无标记成像质谱分析成为可能。本应用实例中,部分脂质成分可以根据iMScope的检测数据并参考相关文献得到鉴别2),3)。

成像质谱: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模型小鼠中脂类成分的可视化分析

图4 连续切片的HE染色结果

表3 iMScope成像质谱实验条件

成像质谱: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模型小鼠中脂类成分的可视化分析

成像质谱: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模型小鼠中脂类成分的可视化分析

成像质谱: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模型小鼠中脂类成分的可视化分析

图5 iMScope 质谱成像分析结果

5. 小 结

本文展示了AAPH 给药后发生变化的脂质成分在模型小鼠肝脏切片上的空间分布结果。在新药研发或临床应用相关的基础医学研究领域中,必须建立可以针对给定研究目标及样本特点进行优化的实验体系。因此,多种类型的质谱仪被广泛使用。此外,如本文所述,利用新型质谱仪进行多层面分析也有望发现新的信息,并提高研究效率。

6. 参考文献

1) Free. Radic. Res, 38: 375–84 (2004)

2) Anal. Chem. 80(23): 9105–14 (2008)

3) Anal. Chem. 84(4): 2048–54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