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忆往昔 展未来:中国电镜学会成立40周年系列专家采访之周强研究员

进入 #中国电镜学会成立40周年系列专家采访阅读更多话题内容

导读:回望过去,寄语未来。会议现场,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携手仪器信息网随机采访9位专家、厂商代表,分别谈了各自与电子显微学的结缘故事以及他们眼中中国电镜事业的不断发。

2020年11月22-24日,由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主办的“2020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在成都盛大召开。为庆祝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成立四十周年,本届年会的主题是“显微学激发新希望”。回顾四十年发展历程,电子显微学的研究领域至今已遍及各个学科,国际前沿的球差校正透射电镜安装已经超过160台,疫情之下,低温冷冻电镜及时解析了病毒突刺蛋白结构,为研制新冠疫苗和治疗药物提供了依据。

回望过去,寄语未来。会议现场,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携手仪器信息网随机采访9位专家、厂商代表,请其围绕“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分别谈了各自与电子显微学的结缘故事以及他们眼中中国电镜事业的不断发展。

以下是对西湖大学周强特聘研究员的现场采访视频:

附:周强研究员简介

周强,2000-2004年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获学士学位。2004-2012年博士师从隋森芳院士就读于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继续留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5年博士后出站后在清华大学医学院颜宁教授课题组任副研究员。2019年初加盟西湖大学担任西湖学者、特聘研究员,开展独立研究工作。

冷冻电镜单颗粒技术是解析生物大分子结构的重要方法。最近几年,伴随着硬件和软件方面的进步,该技术已经成为生物大分子结构解析的主流研究手段。周强博士长期从事冷冻电镜单颗粒技术的学习和研究,与同事和合作者合作解析了多个重要生物大分子复合物或者膜蛋白的结构,主要工作包括SNAP-SNARE复合物,炎症体复合物,Niemann-Pick C1 (NPC1) 蛋白,真核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等。其中真核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结合门控调节毒素Dc1a以及河豚毒素的分辨率达到了2.6埃,是目前已发表的冷冻电镜单颗粒技术解析的膜蛋白结构的最高分辨率,为后续的基于结构的小分子药物开发奠定了基础。

周强博士课题组未来将以冷冻电镜为主要研究手段,结合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计算生物学等技术研究与重大疾病或者重要生物学过程相关的生物大分子复合物、膜蛋白的结构以及工作机制。


来源于:仪器信息网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相关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0

2020年11月22-24日,由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主办的“2020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在成都盛大召开。为庆祝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成立四十周年,本届年会的主题是“显微学激发新希望”。回顾四十年发展历程,电子显微学的研究领域至今已遍及各个学科,国际前沿的球差校正透射电镜安装已经超过160台,疫情之下,低温冷冻电镜及时解析了病毒突刺蛋白结构,为研制新冠疫苗和治疗药物提供了依据。

回望过去,寄语未来。会议现场,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携手仪器信息网随机采访9位专家、厂商代表,请其围绕“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分别谈了各自与电子显微学的结缘故事以及他们眼中中国电镜事业的不断发展。

以下是对西湖大学周强特聘研究员的现场采访视频:

附:周强研究员简介

周强,2000-2004年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获学士学位。2004-2012年博士师从隋森芳院士就读于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继续留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5年博士后出站后在清华大学医学院颜宁教授课题组任副研究员。2019年初加盟西湖大学担任西湖学者、特聘研究员,开展独立研究工作。

冷冻电镜单颗粒技术是解析生物大分子结构的重要方法。最近几年,伴随着硬件和软件方面的进步,该技术已经成为生物大分子结构解析的主流研究手段。周强博士长期从事冷冻电镜单颗粒技术的学习和研究,与同事和合作者合作解析了多个重要生物大分子复合物或者膜蛋白的结构,主要工作包括SNAP-SNARE复合物,炎症体复合物,Niemann-Pick C1 (NPC1) 蛋白,真核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等。其中真核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结合门控调节毒素Dc1a以及河豚毒素的分辨率达到了2.6埃,是目前已发表的冷冻电镜单颗粒技术解析的膜蛋白结构的最高分辨率,为后续的基于结构的小分子药物开发奠定了基础。

周强博士课题组未来将以冷冻电镜为主要研究手段,结合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计算生物学等技术研究与重大疾病或者重要生物学过程相关的生物大分子复合物、膜蛋白的结构以及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