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碳达峰”和“碳中和”里的仪器机会

环保-学雷

2021.02.19 点击0次

TA的文章

进入 #科学仪器助力实现“双碳”阅读更多话题内容

导读:对于未来温室气体监测,监测点位包括污染源、环境空气以及区域监测,监测项目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以及卤代温室气体。除此之外,碳交易咨询也是未来仪器和检测公司可提供的服务之一。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达峰和碳中和一下子成为了关注热点,仪器厂商在这个市场有哪些机会呢?仪器信息网对其进行了梳理。

“碳达峰”和“碳中和”里的仪器机会

国际历程

气候变化是一个国际问题,也是一个国际公约,所以先了解一下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和国际进程。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896年,瑞典科学家斯万Ahrrenius警告说,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可能会导致全球变暖。很多科学家开始对这一问题进行大量研究,联合国成立专门组织进行评估,多国对这一问题进行表决和谈判。经过近百年的时间,终于在1992年5月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主要结论为:我们需要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以遏制全球变暖趋势。

为使公约能落地执行,自1995年开始,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开始每年在世界不同地区轮换举行,讨论气候变化问题,其中1997年和2015年的大会签署了重要协议。

《京都议定书》。1997年,第三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京都议定书》。根据议定书,从2008年到2012年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基础上平均减少5.2%,并发明了“碳交易”机制。2011年,此协议又延期五年。也就是说,经过十六年时间,国际社会终于从“认为需要减排”到“发达国家采取行动正式减排”。

《巴黎协定》。2015年,第21届联合国气候大会通过《巴黎协定》,根据协定,各方将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将继续带头减排,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帮助后者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这标志着2020年后的全球气候治理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具有里程碑式的非凡意义。

“碳达峰”和“碳中和”里的仪器机会

中国行动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是最早一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为配合谈判、履行公约责任,中国采取了多项行动。如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高度重视气候变化研究及能力建设等。

在中国行动中,与仪器和检测相关的内容有:

温室气体监测

温室气体监测是作为监控温室气体浓度与气候变化之间关系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我国自1980s年代开始先后建立了7个大气本底站,并自2006年开始增设在线监测。大气本底站观测的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六氟化硫和其它卤代温室气体。

2016年,我国首颗碳卫星发射成功,用于监测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成为全球第三颗具有高精度温室气体探测能力的卫星。

碳交易市场

碳交易于1997年提出,我国于2011年印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等七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2013年,碳交易市场正式启动。

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

温室气体排放量是支撑气候谈判的重要数据,只有排放量知己知彼才能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目前国际上有两种监测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方法,即核算法和测量法。欧盟将核算法和测量法置于同等地位,美国优先使用测量法,我国目前主要采用核算法。但未来,测量法也可能成为碳排放监测的有效参考。

除直接市场外,也有仪器厂商盯上了间接市场。如青岛盛瀚的大龙老师提到,“碳达峰”行动减少传统化石能源使用的同时,必将采用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在新能源行业也有很多需要大量仪器设备的领域,如核电、光伏、锂电池等等。


“碳达峰”和“碳中和”里的仪器机会

未来承诺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1年,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突出协同增效,协同控制温室气体与污染物排放,在统一政策规划标准制定、统一监测评估、统一监督执法、统一督查问责等方面取得关键进展。推动监测体系统筹融合。

加强温室气体监测,逐步纳入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统筹实施。

在重点排放点源层面,试点开展石油天然气、煤炭开采等重点行业甲烷排放监测。

在区域层面,探索大尺度区域甲烷、氢氟碳化物、六氟化硫、全氟化碳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监测。

在全国层面,探索通过卫星遥感等手段,监测土地利用类型、分布与变化情况和土地覆盖(植被)类型与分布,支撑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于未来温室气体监测,监测点位包括污染源、环境空气以及区域监测,监测项目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以及卤代温室气体。除此之外,碳交易咨询也是未来仪器和检测公司可提供的服务之一。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近期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0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达峰和碳中和一下子成为了关注热点,仪器厂商在这个市场有哪些机会呢?仪器信息网对其进行了梳理。

“碳达峰”和“碳中和”里的仪器机会

国际历程

气候变化是一个国际问题,也是一个国际公约,所以先了解一下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和国际进程。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896年,瑞典科学家斯万Ahrrenius警告说,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可能会导致全球变暖。很多科学家开始对这一问题进行大量研究,联合国成立专门组织进行评估,多国对这一问题进行表决和谈判。经过近百年的时间,终于在1992年5月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主要结论为:我们需要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以遏制全球变暖趋势。

为使公约能落地执行,自1995年开始,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开始每年在世界不同地区轮换举行,讨论气候变化问题,其中1997年和2015年的大会签署了重要协议。

《京都议定书》。1997年,第三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京都议定书》。根据议定书,从2008年到2012年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基础上平均减少5.2%,并发明了“碳交易”机制。2011年,此协议又延期五年。也就是说,经过十六年时间,国际社会终于从“认为需要减排”到“发达国家采取行动正式减排”。

《巴黎协定》。2015年,第21届联合国气候大会通过《巴黎协定》,根据协定,各方将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将继续带头减排,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帮助后者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这标志着2020年后的全球气候治理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具有里程碑式的非凡意义。

“碳达峰”和“碳中和”里的仪器机会

中国行动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是最早一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为配合谈判、履行公约责任,中国采取了多项行动。如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高度重视气候变化研究及能力建设等。

在中国行动中,与仪器和检测相关的内容有:

温室气体监测

温室气体监测是作为监控温室气体浓度与气候变化之间关系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我国自1980s年代开始先后建立了7个大气本底站,并自2006年开始增设在线监测。大气本底站观测的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六氟化硫和其它卤代温室气体。

2016年,我国首颗碳卫星发射成功,用于监测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成为全球第三颗具有高精度温室气体探测能力的卫星。

碳交易市场

碳交易于1997年提出,我国于2011年印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等七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2013年,碳交易市场正式启动。

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

温室气体排放量是支撑气候谈判的重要数据,只有排放量知己知彼才能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目前国际上有两种监测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方法,即核算法和测量法。欧盟将核算法和测量法置于同等地位,美国优先使用测量法,我国目前主要采用核算法。但未来,测量法也可能成为碳排放监测的有效参考。

除直接市场外,也有仪器厂商盯上了间接市场。如青岛盛瀚的大龙老师提到,“碳达峰”行动减少传统化石能源使用的同时,必将采用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在新能源行业也有很多需要大量仪器设备的领域,如核电、光伏、锂电池等等。


“碳达峰”和“碳中和”里的仪器机会

未来承诺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1年,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突出协同增效,协同控制温室气体与污染物排放,在统一政策规划标准制定、统一监测评估、统一监督执法、统一督查问责等方面取得关键进展。推动监测体系统筹融合。

加强温室气体监测,逐步纳入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统筹实施。

在重点排放点源层面,试点开展石油天然气、煤炭开采等重点行业甲烷排放监测。

在区域层面,探索大尺度区域甲烷、氢氟碳化物、六氟化硫、全氟化碳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监测。

在全国层面,探索通过卫星遥感等手段,监测土地利用类型、分布与变化情况和土地覆盖(植被)类型与分布,支撑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于未来温室气体监测,监测点位包括污染源、环境空气以及区域监测,监测项目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以及卤代温室气体。除此之外,碳交易咨询也是未来仪器和检测公司可提供的服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