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2021两会提案:把集成电路先进材料与技术作为安徽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主攻方向

进入 #仪器人看两会阅读更多话题内容

导读: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匡光力接受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要分类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打造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以大科学装置为核心的基础学科研究中心。

2021两会提案:把集成电路先进材料与技术作为安徽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主攻方向

作为教育界别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大学校长匡光力近年来持续关注高校建设、人才培养及科研创新能力等话题,多次在全国两会上提交提案。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匡光力接受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要分类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打造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以大科学装置为核心的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把集成电路先进材料与技术作为安徽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主攻方向,打造世界一流的材料科学研究平台。”

要分类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

“安徽的高等院校有123所,规模已经很大了,但质量上还要有所提升。”在匡光力看来,如今,高等教育发展由关注数量到更加关注结构质量,更加关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和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他提出,分类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是打造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基础。但目前支持高水平大学分类发展的政策体系还不完善,指导高水平大学分类发展的标准要求还未明确,难以有效推动高水平大学分类发展的工作实践,导致高水平大学分类建设步伐整体缓慢,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要分类评价高校,对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如果该高校达标甚至超标,就是高质量大学。”匡光力说,对于安徽大学这样一个综合性、研究性大学,不论文科还是理工科都要培养一流的研究性人才。为此,匡光力建议,做好高水平大学分类建设的顶层设计,明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等学校的建设标准。其次,构建高水平大学分类建设的协调机制,建立由教育、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的联合协调机制,构建推进高水平大学分类建设合力。

“建立高水平大学分类建设试验区。”匡光力表示,在长三角地区(如安徽、上海)建立高水平分类大学工作试验区,加强政策支持,共享优质资源,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高水平大学分类建设。同时,进一步完善评估体系,抓实试点工作评估,将好的经验逐步推广。

大科学装置建设要服务基础学科研究

据匡光力介绍,目前我国已建成并运行的大科学装置共有22个。进一步有组织、有系统、有方向地布局大科学装置建设,对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提升国家关键核心技术、原始创新能力,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大科学装置,应从基础科学研究的实际需要出发。必须明确要在哪些前沿领域寻求突破,实现这些突破需要哪些条件。”为此,匡光力建议,进一步释放大科学装置服务基础学科研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以大科学装置为核心的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打造一批高度开放的、国际化的基础研究发展“特区”。

“要提升基础研究服务创新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匡光力表示,围绕大科学装置建设,打造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创客等多方参与的基础学科研究交流平台,加强学科专家和企业家在基础学科研究领域的合作,提升基础学科支撑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制药、资源环境等领域创新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建大科学装置不仅属于当地的也属于国家的。”匡光力认为,要推进基础学科研究成果的共建共享,引导地方政府联合企业和社会力量对大科学装置建设投入,探索构建新型研发机构、联合资助、慈善捐赠等方式,建立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建设成果“共建共管共享”管理模式。

安徽大学打造一流的材料科学研究平台

匡光力作为安徽大学校长,在建设国家“双一流”高校和打造安徽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上用心用力。安徽大学瞄准安徽省重点发展创新领域,深度融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聚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和“集成电路先进材料与技术研究”等“卡脖子”技术攻关,大规模引进学科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组建高水平创新团队。

“希望安徽的科技有更好的发展,能赶上甚至超过世界最好的水平,特别是某些领域通过努力实现‘弯道超车’。”在合肥科学岛从事了几十年的科学研究的匡广力非常重视安徽的科技创新,“目前集成电路技术,作为新材料新技术,非常有价值,能带来整个产业的巨大改变,带来的效益也是巨大的。”

匡光力说,“安徽大学选择集成电路材料与技术作为主打方向,打造世界一流的材料科学的研究平台。在最好的集成电路技术研究平台上培养人才,利用这些学科开展技术探索,希望为安徽的电子产业发展提供新技术,输送优秀人才。”

来源于:安徽网

热门评论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写评论…
0

2021两会提案:把集成电路先进材料与技术作为安徽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主攻方向

作为教育界别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大学校长匡光力近年来持续关注高校建设、人才培养及科研创新能力等话题,多次在全国两会上提交提案。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匡光力接受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要分类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打造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以大科学装置为核心的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把集成电路先进材料与技术作为安徽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主攻方向,打造世界一流的材料科学研究平台。”

要分类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

“安徽的高等院校有123所,规模已经很大了,但质量上还要有所提升。”在匡光力看来,如今,高等教育发展由关注数量到更加关注结构质量,更加关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和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他提出,分类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是打造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基础。但目前支持高水平大学分类发展的政策体系还不完善,指导高水平大学分类发展的标准要求还未明确,难以有效推动高水平大学分类发展的工作实践,导致高水平大学分类建设步伐整体缓慢,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要分类评价高校,对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如果该高校达标甚至超标,就是高质量大学。”匡光力说,对于安徽大学这样一个综合性、研究性大学,不论文科还是理工科都要培养一流的研究性人才。为此,匡光力建议,做好高水平大学分类建设的顶层设计,明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等学校的建设标准。其次,构建高水平大学分类建设的协调机制,建立由教育、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的联合协调机制,构建推进高水平大学分类建设合力。

“建立高水平大学分类建设试验区。”匡光力表示,在长三角地区(如安徽、上海)建立高水平分类大学工作试验区,加强政策支持,共享优质资源,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高水平大学分类建设。同时,进一步完善评估体系,抓实试点工作评估,将好的经验逐步推广。

大科学装置建设要服务基础学科研究

据匡光力介绍,目前我国已建成并运行的大科学装置共有22个。进一步有组织、有系统、有方向地布局大科学装置建设,对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提升国家关键核心技术、原始创新能力,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大科学装置,应从基础科学研究的实际需要出发。必须明确要在哪些前沿领域寻求突破,实现这些突破需要哪些条件。”为此,匡光力建议,进一步释放大科学装置服务基础学科研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以大科学装置为核心的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打造一批高度开放的、国际化的基础研究发展“特区”。

“要提升基础研究服务创新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匡光力表示,围绕大科学装置建设,打造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创客等多方参与的基础学科研究交流平台,加强学科专家和企业家在基础学科研究领域的合作,提升基础学科支撑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制药、资源环境等领域创新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建大科学装置不仅属于当地的也属于国家的。”匡光力认为,要推进基础学科研究成果的共建共享,引导地方政府联合企业和社会力量对大科学装置建设投入,探索构建新型研发机构、联合资助、慈善捐赠等方式,建立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建设成果“共建共管共享”管理模式。

安徽大学打造一流的材料科学研究平台

匡光力作为安徽大学校长,在建设国家“双一流”高校和打造安徽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上用心用力。安徽大学瞄准安徽省重点发展创新领域,深度融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聚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和“集成电路先进材料与技术研究”等“卡脖子”技术攻关,大规模引进学科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组建高水平创新团队。

“希望安徽的科技有更好的发展,能赶上甚至超过世界最好的水平,特别是某些领域通过努力实现‘弯道超车’。”在合肥科学岛从事了几十年的科学研究的匡广力非常重视安徽的科技创新,“目前集成电路技术,作为新材料新技术,非常有价值,能带来整个产业的巨大改变,带来的效益也是巨大的。”

匡光力说,“安徽大学选择集成电路材料与技术作为主打方向,打造世界一流的材料科学的研究平台。在最好的集成电路技术研究平台上培养人才,利用这些学科开展技术探索,希望为安徽的电子产业发展提供新技术,输送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