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加速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等创新要素开放共享,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导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三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要素跨“河”过“海”,深港科技创新合作也驶入“快车道”,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渐渐显现。

 加速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等创新要素开放共享,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在夜景卫星图上,粤港澳大湾区的灯光分外璀璨。在这片5.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8000多万人口,2020年创造经济总量超过11万亿元,在全国经济区域版图中可谓举足轻重。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三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要素跨“河”过“海”,深港科技创新合作也驶入“快车道”,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渐渐显现。


到河套去,到前海去!


坐落在深圳河两岸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大湾区科技合作的重要缩影。从香港城市大学毕业后,陈岩博士加入学校位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福田研究院,担任高时空分辨率电子显微镜关键部件研究项目的项目经理,希望在深圳将科研成果转化成产品。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谢来风从2017年开始研究河套、前海等区域,他介绍,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2019年发布以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快车道”,香港高校和企业重要科研项目批量签约入驻河套,实质推进和落地的优质科研项目和机构形成集聚态势。


在距离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20公里的前海,“科技+内容创意”公司来画的估值从4亿元增加到130亿元只用了一年左右时间。在这家员工平均年龄仅25岁的公司里,总部260名员工里港澳青年占比约1/6。


“到前海去”已成为越来越多港澳青年和专业人士的职业规划和发展选择。截至2022年1月,前海已吸引3600余名香港人才,前海梦工场孵化的549家创业团队中,香港团队有266家。


科研创新与产业紧密结合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1年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中国深圳—香港—广州地区在全球科研创新高地中蝉联全球第二。


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汪云兴看来,科研创新和产业结合紧密是这片区域创新发展的特色。原本创新资源突出的几个城市,通过资源共享进一步打开了科研创新的空间。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入建设,深港之间的高校科研合作越发紧密。目前,已有6所香港高校在深圳设立大学研究院,累计在深圳设立科研机构82家、建设创新载体56个、孵化企业240家。


2021年,深圳市人民政府与香港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拟在深圳设立港大校园。香港大学校长张翔表示,通过在深圳建校可以将香港优质的教育和基础研究资源带到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成为大湾区科技发展的一个引擎。


香港拥有一流的高等教育资源,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聚集了全世界顶尖的科研项目和人才,而深圳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科研成果产业化能力较强,与香港高度互补,这也是众多香港高校、人才纷纷在深圳落地科创项目的重要原因。


为了进一步支持深圳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与香港、澳门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深圳拿出“真金白银”,促进科研资金便利流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学研融合。


据相关部门透露,深圳2020年起深入实施深港澳科技计划,支持深港澳创新主题联合攻关,累计资助超过2亿元;大型创新基础设施开放共享机制加速构建,共享平台入网仪器10551台(套),总原值为97.21亿元。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表示,对比全球其他湾区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有着独特的优势,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战略是在科技产业中心的基础上,力争成为全球“科学发现中心”。


来源于:南方日报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近期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0

 加速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等创新要素开放共享,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在夜景卫星图上,粤港澳大湾区的灯光分外璀璨。在这片5.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8000多万人口,2020年创造经济总量超过11万亿元,在全国经济区域版图中可谓举足轻重。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三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要素跨“河”过“海”,深港科技创新合作也驶入“快车道”,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渐渐显现。


到河套去,到前海去!


坐落在深圳河两岸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大湾区科技合作的重要缩影。从香港城市大学毕业后,陈岩博士加入学校位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福田研究院,担任高时空分辨率电子显微镜关键部件研究项目的项目经理,希望在深圳将科研成果转化成产品。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谢来风从2017年开始研究河套、前海等区域,他介绍,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2019年发布以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快车道”,香港高校和企业重要科研项目批量签约入驻河套,实质推进和落地的优质科研项目和机构形成集聚态势。


在距离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20公里的前海,“科技+内容创意”公司来画的估值从4亿元增加到130亿元只用了一年左右时间。在这家员工平均年龄仅25岁的公司里,总部260名员工里港澳青年占比约1/6。


“到前海去”已成为越来越多港澳青年和专业人士的职业规划和发展选择。截至2022年1月,前海已吸引3600余名香港人才,前海梦工场孵化的549家创业团队中,香港团队有266家。


科研创新与产业紧密结合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1年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中国深圳—香港—广州地区在全球科研创新高地中蝉联全球第二。


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汪云兴看来,科研创新和产业结合紧密是这片区域创新发展的特色。原本创新资源突出的几个城市,通过资源共享进一步打开了科研创新的空间。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入建设,深港之间的高校科研合作越发紧密。目前,已有6所香港高校在深圳设立大学研究院,累计在深圳设立科研机构82家、建设创新载体56个、孵化企业240家。


2021年,深圳市人民政府与香港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拟在深圳设立港大校园。香港大学校长张翔表示,通过在深圳建校可以将香港优质的教育和基础研究资源带到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成为大湾区科技发展的一个引擎。


香港拥有一流的高等教育资源,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聚集了全世界顶尖的科研项目和人才,而深圳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科研成果产业化能力较强,与香港高度互补,这也是众多香港高校、人才纷纷在深圳落地科创项目的重要原因。


为了进一步支持深圳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与香港、澳门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深圳拿出“真金白银”,促进科研资金便利流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学研融合。


据相关部门透露,深圳2020年起深入实施深港澳科技计划,支持深港澳创新主题联合攻关,累计资助超过2亿元;大型创新基础设施开放共享机制加速构建,共享平台入网仪器10551台(套),总原值为97.21亿元。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表示,对比全球其他湾区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有着独特的优势,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战略是在科技产业中心的基础上,力争成为全球“科学发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