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基于可调谐红外激光的能源化学研究大型实验装置”通过验收

导读:“基于可调谐红外激光的能源化学研究大型实验装置”项目集厦门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和大连化物所的相关优势。

    3月8日至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组织专家,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专项(教育部推荐)“基于可调谐红外激光的能源化学研究大型实验装置”进行验收。基金委副主任谢心澄、化学科学部主任杨学明线上参会,基金委化学科学部常务副主任杨俊林、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相关人员、项目验收组专家、项目四个承担单位负责人、项目组成员等5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分别由杨俊林和验收专家组组长主持。
 
  谢心澄指出,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的定位是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以科学目标为导向,资助对促进科学发展、探索自然规律和开拓研究领域具有重要作用的原创性科研仪器与核心部件的研制,以提升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建议专家在验收时重点考察仪器的原创性、研究目标的实现情况、仪器技术指标完成情况和指标的先进性,以及对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促进人才培养和推动学科发展所取得的作用。他强调,部门推荐项目验收通过后,基金委适时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后评估。因此,希望项目负责人加强后期管理,注重仪器的运行使用与开放共享,提高科研仪器的使用效率和水平,推动项目成果转化,为探索前沿和服务国家需求夯实技术基础。杨学明指出,过去5至10年,我国在化学领域批准建设的比较重大的科学装置对推动化学学科的发展非常重要,证明化学领域和物理领域的研究人员通过合作可以把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做好,证明我国在高端科学仪器研制方面具有很大的实力。厦门大学副校长江云宝代表项目四个承担单位发言。
 
  专家组认真审阅了验收材料,听取了项目负责人厦门大学孙世刚院士作的项目工作报告,以及监理组相关人员作的监理情况报告,并进行了质询和现场考察,听取了仪器测试组报告、财务组验收意见及档案组审核情况报告。经过讨论,专家组认为:项目达到了预期研制目标,符合验收要求,同意通过验收。
 
  “基于可调谐红外激光的能源化学研究大型实验装置”项目集厦门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和大连化物所的相关优势,建设了一套具有先进水平的波长连续可调、覆盖中红外到远红外波段的可调谐红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以及基于红外自由电子激光为光源的固/气和固/液表界面反射吸收红外光谱实验线站、原子力显微红外光谱实验线站、和频光谱实验线站、光解离光谱实验线站和光激发光谱实验线站五条实验线站。各实验线站分别在四个参研单位研制,最终搬迁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红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集成,经调试、验收后开放运行,为化学、物理、材料以及生物医学等相关领域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和研发平台。
 
  该项目的仪器研制历经8年,在项目团队全体成员的不懈努力下,克服各种困难,建成了我国第一个覆盖中、远红外波段的红外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具体包括:开发了包含光波导效应的光场数值计算方法和程序,实现了加波导的自由电子激光振荡器的模拟;研发了2856MHz次谐波可调、高重频电子枪,实现了基于同一台电子加速器的中红外和远红外两套振荡器的运行;建成了红外自由电子激光反射吸收光谱实验线站、上/下入射激发模式的红外自由电子激光—原子力显微镜实验线站和红外自由电子激光分子反应散射实验线站。
 
  该项目中,大连化物所江凌研究员团队负责研制了一套基于红外自由电子激光的光解离光谱实验站,实现了金属化合物团簇的高灵敏红外光谱探测及结构表征,对诠释催化反应机制具有重要作用。

来源于: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近期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写评论…
0

    3月8日至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组织专家,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专项(教育部推荐)“基于可调谐红外激光的能源化学研究大型实验装置”进行验收。基金委副主任谢心澄、化学科学部主任杨学明线上参会,基金委化学科学部常务副主任杨俊林、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相关人员、项目验收组专家、项目四个承担单位负责人、项目组成员等5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分别由杨俊林和验收专家组组长主持。
 
  谢心澄指出,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的定位是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以科学目标为导向,资助对促进科学发展、探索自然规律和开拓研究领域具有重要作用的原创性科研仪器与核心部件的研制,以提升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建议专家在验收时重点考察仪器的原创性、研究目标的实现情况、仪器技术指标完成情况和指标的先进性,以及对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促进人才培养和推动学科发展所取得的作用。他强调,部门推荐项目验收通过后,基金委适时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后评估。因此,希望项目负责人加强后期管理,注重仪器的运行使用与开放共享,提高科研仪器的使用效率和水平,推动项目成果转化,为探索前沿和服务国家需求夯实技术基础。杨学明指出,过去5至10年,我国在化学领域批准建设的比较重大的科学装置对推动化学学科的发展非常重要,证明化学领域和物理领域的研究人员通过合作可以把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做好,证明我国在高端科学仪器研制方面具有很大的实力。厦门大学副校长江云宝代表项目四个承担单位发言。
 
  专家组认真审阅了验收材料,听取了项目负责人厦门大学孙世刚院士作的项目工作报告,以及监理组相关人员作的监理情况报告,并进行了质询和现场考察,听取了仪器测试组报告、财务组验收意见及档案组审核情况报告。经过讨论,专家组认为:项目达到了预期研制目标,符合验收要求,同意通过验收。
 
  “基于可调谐红外激光的能源化学研究大型实验装置”项目集厦门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和大连化物所的相关优势,建设了一套具有先进水平的波长连续可调、覆盖中红外到远红外波段的可调谐红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以及基于红外自由电子激光为光源的固/气和固/液表界面反射吸收红外光谱实验线站、原子力显微红外光谱实验线站、和频光谱实验线站、光解离光谱实验线站和光激发光谱实验线站五条实验线站。各实验线站分别在四个参研单位研制,最终搬迁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红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集成,经调试、验收后开放运行,为化学、物理、材料以及生物医学等相关领域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和研发平台。
 
  该项目的仪器研制历经8年,在项目团队全体成员的不懈努力下,克服各种困难,建成了我国第一个覆盖中、远红外波段的红外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具体包括:开发了包含光波导效应的光场数值计算方法和程序,实现了加波导的自由电子激光振荡器的模拟;研发了2856MHz次谐波可调、高重频电子枪,实现了基于同一台电子加速器的中红外和远红外两套振荡器的运行;建成了红外自由电子激光反射吸收光谱实验线站、上/下入射激发模式的红外自由电子激光—原子力显微镜实验线站和红外自由电子激光分子反应散射实验线站。
 
  该项目中,大连化物所江凌研究员团队负责研制了一套基于红外自由电子激光的光解离光谱实验站,实现了金属化合物团簇的高灵敏红外光谱探测及结构表征,对诠释催化反应机制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