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色谱填料行业高速发展 纳微科技上半年扣非净利预增75.27%

导读:对于业绩的变动,纳微科技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应对疫情造成的客户订单延期、物流迟滞等不利影响,实现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液相色谱柱、磁珠等产品线销售收入的快速增长。”

7月4日,纳微科技发布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称,今年1月份至6月份,公司预计实现营收为2.9亿元左右,同比增长75.10%左右;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为1.06亿元左右,同比增长75.27%左右。

    对于业绩的变动,纳微科技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应对疫情造成的客户订单延期、物流迟滞等不利影响,实现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液相色谱柱、磁珠等产品线销售收入的快速增长。”

    “内生+外延”齐发力

    2021年6月份登陆上交所科创板的纳微科技,是一家专门从事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研发、规模化生产、销售及应用服务,为生物医药、平板显示、分析检测及体外诊断等领域客户提供核心微球材料及相关技术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

    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纳微科技是国内纳米微球材料行业龙头,公司所处的色谱填料/层析介质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长期被国际大型科技公司垄断。作为后发国产厂商,公司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并参与市场竞争,凭借技术及产品的相对优势赢得市场份额。”

    “2019年至2021年,纳微科技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85.51%,目前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规模还相对较小。在产品方面,公司主营产品的毛利率基本维持在80%以上,聚合物色谱填料毛利率甚至高达91.45%,毛利率水平远高于同行业公司。2022年公司延续增长态势,第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为6092.36万元,同比增加176.23%,增长超预期,其亲和层析介质、离子交换层析介质、硅胶色谱填料、磁珠等相关业务表现优异。”有券商分析师向记者表示:“考虑稳定的客户拓展及临床订单商业化等因素,预计公司盈利能力有望继续保持。”

    值得一提的是,主营业务稳步增长的同时,纳微科技长期不断提升研发能力。财务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公司累计研发投入金额为1.55亿元。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加98.65%,2022年第一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加69.5%。目前,公司已有超17项发明专利形成主营业务收入。

    “纳微科技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等产品及相关服务集中在生物医药领域,技术门槛与壁垒相对较高,研发周期较长,因此新产品的研发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上述分析师向记者表示。

    记者注意到,除研发高投入外,近年来纳微科技重点布局生物药领域。2021年12月,其计划在浙江独山港区设立全资子公司购买约60亩化工用地建设新生产基地;7月1日,公司1.97亿元定增落地,拟用于常熟纳微淘汰1000吨/年光扩散粒子减量替换生产40吨/年琼脂糖微球及10吨/年葡聚糖微球层析介质技术改造项目;拟并购赛谱仪器部分股份。

    “通过近期的定增,纳微科技将拥有自己的层析系统,可以更好地与填料业务产生协同,进一步夯实公司在纯化领域的竞争力。同时,有助于公司把握生物医药领域高速发展所带来的良好机遇,提升未来盈利能力。”上述分析师向记者说道。

    色谱填料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期

    根据MarketsandMarketsTM统计,2018年全球色谱填料行业市场规模为19.78亿美元,预计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将增长至29.93亿美元。其中,2018年中国色谱填料行业市场规模为1.12亿美元,预计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将增长至2.13亿美元。不过,目前中国色谱填料行业市场规模仍然整体偏小。

    谈及纳微科技所处色谱填料行业发展前景,德邦证券分析师陈铁林认为:“中国色谱填料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2017年至2020年,在生物药CDMO产能向中国转移和国内抗体药物产业化产能增加的双重拉动下,中国新增发酵产能超过97.5万升,贡献了全球发酵产能的主要增量。中国的低成本优势下,生物药CDMO产能向中国转移趋势长期存在,国内的生物药CDMO产能还将持续增加。在国内生物药欣欣向荣的产业趋势下,将会有更多药物进入商业化阶段,产能仍将持续增加,对应填料市场规模仍将增加。”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向记者表示:“纳微科技是国内少有的从事核心微球材料及相关技术解决方案并能对标国际巨头的公司,公司填料产品客户基本已经涵盖了国内优秀制药企业。在填料领域,国产化的进程已经开启,纳微科技具有巨大市场潜力。长期看,有望成为国内生命科学领域的平台型企业之一。”

    “纳微科技所处色谱填料领域属于一个新兴的细分行业,较强的市场专业性导致的技术壁垒对于企业发展而言也是利弊各半,好处是比较容易构筑企业发展的技术护城河和巩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而不利之处在于专业性导致了市场空间的相对局限。”柏文喜向记者说道。


来源于:证券日报

热门评论

写评论…
0

7月4日,纳微科技发布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称,今年1月份至6月份,公司预计实现营收为2.9亿元左右,同比增长75.10%左右;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为1.06亿元左右,同比增长75.27%左右。

    对于业绩的变动,纳微科技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应对疫情造成的客户订单延期、物流迟滞等不利影响,实现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液相色谱柱、磁珠等产品线销售收入的快速增长。”

    “内生+外延”齐发力

    2021年6月份登陆上交所科创板的纳微科技,是一家专门从事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研发、规模化生产、销售及应用服务,为生物医药、平板显示、分析检测及体外诊断等领域客户提供核心微球材料及相关技术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

    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纳微科技是国内纳米微球材料行业龙头,公司所处的色谱填料/层析介质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长期被国际大型科技公司垄断。作为后发国产厂商,公司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并参与市场竞争,凭借技术及产品的相对优势赢得市场份额。”

    “2019年至2021年,纳微科技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85.51%,目前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规模还相对较小。在产品方面,公司主营产品的毛利率基本维持在80%以上,聚合物色谱填料毛利率甚至高达91.45%,毛利率水平远高于同行业公司。2022年公司延续增长态势,第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为6092.36万元,同比增加176.23%,增长超预期,其亲和层析介质、离子交换层析介质、硅胶色谱填料、磁珠等相关业务表现优异。”有券商分析师向记者表示:“考虑稳定的客户拓展及临床订单商业化等因素,预计公司盈利能力有望继续保持。”

    值得一提的是,主营业务稳步增长的同时,纳微科技长期不断提升研发能力。财务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公司累计研发投入金额为1.55亿元。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加98.65%,2022年第一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加69.5%。目前,公司已有超17项发明专利形成主营业务收入。

    “纳微科技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等产品及相关服务集中在生物医药领域,技术门槛与壁垒相对较高,研发周期较长,因此新产品的研发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上述分析师向记者表示。

    记者注意到,除研发高投入外,近年来纳微科技重点布局生物药领域。2021年12月,其计划在浙江独山港区设立全资子公司购买约60亩化工用地建设新生产基地;7月1日,公司1.97亿元定增落地,拟用于常熟纳微淘汰1000吨/年光扩散粒子减量替换生产40吨/年琼脂糖微球及10吨/年葡聚糖微球层析介质技术改造项目;拟并购赛谱仪器部分股份。

    “通过近期的定增,纳微科技将拥有自己的层析系统,可以更好地与填料业务产生协同,进一步夯实公司在纯化领域的竞争力。同时,有助于公司把握生物医药领域高速发展所带来的良好机遇,提升未来盈利能力。”上述分析师向记者说道。

    色谱填料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期

    根据MarketsandMarketsTM统计,2018年全球色谱填料行业市场规模为19.78亿美元,预计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将增长至29.93亿美元。其中,2018年中国色谱填料行业市场规模为1.12亿美元,预计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将增长至2.13亿美元。不过,目前中国色谱填料行业市场规模仍然整体偏小。

    谈及纳微科技所处色谱填料行业发展前景,德邦证券分析师陈铁林认为:“中国色谱填料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2017年至2020年,在生物药CDMO产能向中国转移和国内抗体药物产业化产能增加的双重拉动下,中国新增发酵产能超过97.5万升,贡献了全球发酵产能的主要增量。中国的低成本优势下,生物药CDMO产能向中国转移趋势长期存在,国内的生物药CDMO产能还将持续增加。在国内生物药欣欣向荣的产业趋势下,将会有更多药物进入商业化阶段,产能仍将持续增加,对应填料市场规模仍将增加。”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向记者表示:“纳微科技是国内少有的从事核心微球材料及相关技术解决方案并能对标国际巨头的公司,公司填料产品客户基本已经涵盖了国内优秀制药企业。在填料领域,国产化的进程已经开启,纳微科技具有巨大市场潜力。长期看,有望成为国内生命科学领域的平台型企业之一。”

    “纳微科技所处色谱填料领域属于一个新兴的细分行业,较强的市场专业性导致的技术壁垒对于企业发展而言也是利弊各半,好处是比较容易构筑企业发展的技术护城河和巩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而不利之处在于专业性导致了市场空间的相对局限。”柏文喜向记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