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梁廷波团队基于质谱流式技术开发早期肿瘤诊断方法

进入 #流式质谱技术进展阅读更多话题内容

导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梁廷波教授团队联合国内14家医院发表合作研究成果。该研究基于质谱流式检测外周血细胞组分改变构建了肝癌、胰腺癌筛查模型,取得了优异的肿瘤诊断效能。

  肝胆胰恶性肿瘤起病隐匿,导致诊断、治疗延后,影响预后。目前临床使用的血清学标志物灵敏度及特异度仍有待提升。在过去的十年中,免疫治疗的发展改变了癌症的治疗现状。一项使用小鼠模型的研究发现肿瘤可诱导系统免疫功能障碍,且这一障碍可通过肿瘤切除得到逆转。越来越多的证据也提示肿瘤发生发展伴随着系统性免疫紊乱和外周免疫细胞的改变。因此,探测外周血免疫细胞组成变化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肝胆胰恶性肿瘤。质谱流式技术(CyTOF)作为新发展起来的检测免疫细胞组成和数量的技术,可获得外周血免疫细胞组成、表型和功能的高维信息。利用质谱流式技术评价外周免疫状态,有望为肿瘤早筛早诊提供全新工具。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梁廷波教授团队联合国内14家医院在Gut上在线发表了题为Mass cytometry-based peripheral blood analysis as a novel tool for early detection of solid tumours: a multicentre study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基于质谱流式检测外周血细胞组分改变构建了肝癌、胰腺癌筛查模型,取得了优异的肿瘤诊断效能,有望提高相关肿瘤早诊率,进而改善这部分患者的预后情况。

  

梁廷波团队基于质谱流式技术开发早期肿瘤诊断方法


  这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共入组2348名受试者,其中包含肝癌患者790名,肝良性疾病患者341名,胰腺癌患者376名,胰腺良性疾病患者208名,健康受试者633名。采集受试者外周血并进行质谱流式分析,通过来自浙大一院的训练集及随机森林算法完成模型构建,并在内部验证队列和10余家外部验证队列中进行模型效能评价。研究者建立了外周免疫评分PBIScore和联合现有临床肿瘤标志物的整合外周免疫评分iPBIScore。阿里云提供了云计算服务。

  结果显示,基于PBIScore的肝癌诊断模型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外部验证集的AUC分别达到0.98、0.91、0.85;基于iPBScore的肝癌诊断筛查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外部验证集点AUC分别达到0.99、0.97、0.96。基于PBIScore的胰腺癌诊断模型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外部验证集的AUC分别达到0.98、0.89、0.89;基于iPBScore的胰腺癌诊断筛查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外部验证集点AUC分别达到0.99、0.98、0.97。同时,在肿瘤标志物阴性和极早期肝癌、胰腺癌患者中该模型也保持了很好的检测效能。

  此研究是目前最大规模的基于质谱流式技术评估外周免疫并开发肿瘤诊断方法的研究,在取得优异诊断性能的同时提示,进一步明确了外周免疫细胞亚群的改变可以反映肿瘤发生发展情况。值得一提的是,该研究显示,这一方法有作为泛癌早筛早诊的潜能,将可能在未来健康人体检和肿瘤高危人群筛查中发挥重要作用。

  原文链接:

  https://gut.bmj.com/content/early/2022/09/15/gutjnl-2022-327496

来源于:BioArt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热门评论

写评论…
0

  肝胆胰恶性肿瘤起病隐匿,导致诊断、治疗延后,影响预后。目前临床使用的血清学标志物灵敏度及特异度仍有待提升。在过去的十年中,免疫治疗的发展改变了癌症的治疗现状。一项使用小鼠模型的研究发现肿瘤可诱导系统免疫功能障碍,且这一障碍可通过肿瘤切除得到逆转。越来越多的证据也提示肿瘤发生发展伴随着系统性免疫紊乱和外周免疫细胞的改变。因此,探测外周血免疫细胞组成变化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肝胆胰恶性肿瘤。质谱流式技术(CyTOF)作为新发展起来的检测免疫细胞组成和数量的技术,可获得外周血免疫细胞组成、表型和功能的高维信息。利用质谱流式技术评价外周免疫状态,有望为肿瘤早筛早诊提供全新工具。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梁廷波教授团队联合国内14家医院在Gut上在线发表了题为Mass cytometry-based peripheral blood analysis as a novel tool for early detection of solid tumours: a multicentre study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基于质谱流式检测外周血细胞组分改变构建了肝癌、胰腺癌筛查模型,取得了优异的肿瘤诊断效能,有望提高相关肿瘤早诊率,进而改善这部分患者的预后情况。

  

梁廷波团队基于质谱流式技术开发早期肿瘤诊断方法


  这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共入组2348名受试者,其中包含肝癌患者790名,肝良性疾病患者341名,胰腺癌患者376名,胰腺良性疾病患者208名,健康受试者633名。采集受试者外周血并进行质谱流式分析,通过来自浙大一院的训练集及随机森林算法完成模型构建,并在内部验证队列和10余家外部验证队列中进行模型效能评价。研究者建立了外周免疫评分PBIScore和联合现有临床肿瘤标志物的整合外周免疫评分iPBIScore。阿里云提供了云计算服务。

  结果显示,基于PBIScore的肝癌诊断模型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外部验证集的AUC分别达到0.98、0.91、0.85;基于iPBScore的肝癌诊断筛查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外部验证集点AUC分别达到0.99、0.97、0.96。基于PBIScore的胰腺癌诊断模型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外部验证集的AUC分别达到0.98、0.89、0.89;基于iPBScore的胰腺癌诊断筛查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外部验证集点AUC分别达到0.99、0.98、0.97。同时,在肿瘤标志物阴性和极早期肝癌、胰腺癌患者中该模型也保持了很好的检测效能。

  此研究是目前最大规模的基于质谱流式技术评估外周免疫并开发肿瘤诊断方法的研究,在取得优异诊断性能的同时提示,进一步明确了外周免疫细胞亚群的改变可以反映肿瘤发生发展情况。值得一提的是,该研究显示,这一方法有作为泛癌早筛早诊的潜能,将可能在未来健康人体检和肿瘤高危人群筛查中发挥重要作用。

  原文链接:

  https://gut.bmj.com/content/early/2022/09/15/gutjnl-2022-327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