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生态环境监测仪器装备日新月异

导读:手工检测分析不仅给技术人员带来繁重工作,也容易在操作过程中造成误差,影响检测精确度。十年间,生态环境监测实验室朝着半自动化、自动化的目标完成了蜕变。

仪器设备是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吃饭家伙”。仪器设备的精准、高效直接推动着生态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十年来,生态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升级迭代可谓鸟枪换炮、日新月异。

  从纯手工到全自动的转变。摇瓶子、洗瓶子是环境检测分析技术人员的基本功,十年前生态环境监测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手工检测分析不仅给技术人员带来繁重工作,也容易在操作过程中造成误差,影响检测精确度。十年间,生态环境监测实验室朝着半自动化、自动化的目标完成了蜕变。去年在杭州建成的生态环境监测AI人工智能实验室不见“人+设备”的繁忙景象,只有两条水质检测的全自动“生产线”。只需把样品放进放置区,样品分液、试剂添加、检测分析等流程就不再需要人工参与。实验室还能结合仿人眼感知等先进技术,“生产线”具备了人的观察力和灵活度,能由AI自主判断检测。

  从小尺度到多尺度的转变。十年前最常见的环境采样场景就是几个身穿白大褂的技术人员在河边小心翼翼地取水。而现在,当你看到计算机中正在解译的实时环境卫星数据、空中带多谱段探头的无人机、江河中有序采样的走航船时,不用怀疑,它们都是当代的环境监测设备。14年前,我国首个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B星(HJ-1A/1B星)进入太空;今年4月,我国又成功将大气环境监测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十年来,地面监测、移动走航、地基遥感、卫星遥感等多尺度监测设备陆续上线,打造了“天—空—地”一体化综合立体监测网。

  从舶来品到新国货的转变。十年前走进环境检测大型仪器分析实验室,实验台上是厚厚的英文说明书,操作界面上都是洋码字,仪器背后标识着“Made in USA”,清一色的进口仪器。曾经,西方国家在生态环境检测大型仪器的研发领域走在了前头,并通过技术优势占据了标准制定的主导权和行业规则的话语权。这十年间,国产生态环境监测设备加快了追赶的脚步。随着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力,一些价廉质优、贴合国内使用习惯的国货逐渐占领监测市场,实现生态环境监测设备的“平替”。同时,国内一些研发型仪器生产企业已在质谱、色谱、光谱技术和产品平台方面突破了一系列“卡脖子”技术。


来源于:中国环境报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近期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写评论…
0

仪器设备是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吃饭家伙”。仪器设备的精准、高效直接推动着生态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十年来,生态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升级迭代可谓鸟枪换炮、日新月异。

  从纯手工到全自动的转变。摇瓶子、洗瓶子是环境检测分析技术人员的基本功,十年前生态环境监测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手工检测分析不仅给技术人员带来繁重工作,也容易在操作过程中造成误差,影响检测精确度。十年间,生态环境监测实验室朝着半自动化、自动化的目标完成了蜕变。去年在杭州建成的生态环境监测AI人工智能实验室不见“人+设备”的繁忙景象,只有两条水质检测的全自动“生产线”。只需把样品放进放置区,样品分液、试剂添加、检测分析等流程就不再需要人工参与。实验室还能结合仿人眼感知等先进技术,“生产线”具备了人的观察力和灵活度,能由AI自主判断检测。

  从小尺度到多尺度的转变。十年前最常见的环境采样场景就是几个身穿白大褂的技术人员在河边小心翼翼地取水。而现在,当你看到计算机中正在解译的实时环境卫星数据、空中带多谱段探头的无人机、江河中有序采样的走航船时,不用怀疑,它们都是当代的环境监测设备。14年前,我国首个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B星(HJ-1A/1B星)进入太空;今年4月,我国又成功将大气环境监测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十年来,地面监测、移动走航、地基遥感、卫星遥感等多尺度监测设备陆续上线,打造了“天—空—地”一体化综合立体监测网。

  从舶来品到新国货的转变。十年前走进环境检测大型仪器分析实验室,实验台上是厚厚的英文说明书,操作界面上都是洋码字,仪器背后标识着“Made in USA”,清一色的进口仪器。曾经,西方国家在生态环境检测大型仪器的研发领域走在了前头,并通过技术优势占据了标准制定的主导权和行业规则的话语权。这十年间,国产生态环境监测设备加快了追赶的脚步。随着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力,一些价廉质优、贴合国内使用习惯的国货逐渐占领监测市场,实现生态环境监测设备的“平替”。同时,国内一些研发型仪器生产企业已在质谱、色谱、光谱技术和产品平台方面突破了一系列“卡脖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