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快讯!第四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颁发!

进入 #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报道阅读更多话题内容

导读:2022年10月20日,全国第九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隆重开幕,开幕式伊始,举行了第四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的颁奖仪式。

仪器信息网讯2022年10月20日,全国第九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隆重开幕,会议首日近1700位网友报名参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理事长秘书长、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褚小立博士主持开幕式,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理事长、北京化工大学袁洪福教授致辞。(报名请点击: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nir2022/

开幕式伊始,举行了第四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的颁奖仪式。“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由陆婉珍院士提议、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设立。在2015年9月召开的近红外光谱分会一届一次常务理事会上讨论通过了“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评选方法。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在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上颁奖。“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的设立是为了鼓励我国科技人员投身于近红外光谱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工作,促进和推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

快讯!第四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颁发!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理事长秘书长褚小立博士宣布获奖结果,第四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贡献奖授予了徐可欣教授、杨辉华教授,陆婉珍近红外光谱科技奖授予了王家俊教授级高工,陆婉珍近红外光谱青年奖授予兰树明总监、李连博士、 李江波博士、云永欢博士、杨敏博士。

第四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贡献奖获得者:徐可欣教授、杨辉华教授

快讯!第四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颁发!

徐可欣教授

徐可欣教授,自近红外光谱分会成立一直担任副理事长,长期活跃在本领域的人才培养和一线科研工作中,积极参与并为学会的发展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科研工作集中在利用近红外光谱原理的成分测量、特别是人体血糖浓度的无创伤测量方法及仪器的研究。无创血糖测量在世界上至今仍未能成功地应用到临床。

徐可欣教授在本领域有深厚的研究经验和原创的发明,比如发现了光从散射介质出射时因吸收和散射的综合作用、存在出射光对于血糖浓度变化不敏感点的现象,继而创新性地提出了以浮动基准测量原理为代表的多种原创性人体测量方法和技术。2000年至今在此领域就已经获得了21件授权的中国发明专利;创立了先阳科技、同阳科技等高技术企业。部分核心光谱类产品已超过2000台成功地应用于环保及工业领域的在线监测中,替代了进口产品。

快讯!第四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颁发!

杨辉华教授

杨辉华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近红外光谱分会副理事长,曾任副秘书长。积极参与近红外光谱分会的筹建、成立和组织工作。承办2012年第四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多次参与组织召开学术交流年会、技术交流会、标准评审会。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作为学会理事,积极参与中国仪器学会组织的各项活动。

自2005年以来,杨辉华教授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应用于近红外光谱分析,积极开展制药、药品、果品、化工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并取得一定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主持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重点研发项目2项、其它项目6项,横向课题20余项。培养近红外领域博士、硕士生20余名。发表SCI收录论文40余篇,主持翻译近红外成像方面专著1部,授权发明6项,参与制订近红外领域国家标准1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指导的博士生获2021年近红外光谱分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第四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科技奖”获奖者:王家俊教授级高工

快讯!第四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颁发!

王家俊教授级高工

王家俊,教授级高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副理事长、标准化委员会红外光谱技术委员会委员。

王家俊高工一直以来主要从事化学计量学、数据挖掘和中(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研究工作。热心学术交流,率先组建了近红外光谱分会云南专业委员会;为2018年第七届全国/第六届亚洲近红外光谱学术大会(昆明)的筹备和召开积极努力地做出自己的贡献;注重技术标准、规范的制订与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作为主要起草人,编写了多项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2020年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三等奖(GB/T 29858);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通用建模标准的制定与应用推广,获2021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完成8项地厅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并获相应的科技进步奖;参编组编近红外专著3部。

第四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青年奖”获奖者:兰树明总监、李连博士、 李江波博士、云永欢博士、杨敏博士。

快讯!第四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颁发!

兰树明总监

兰树明,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多年来致力于微型近红外光谱分析仪的产业化工作,先后带领团队研发了MEMS型傅里叶变换光谱仪,MEMS型数字曝光式光谱仪以及微型透射光栅型光谱仪。其中MEMS型数字曝光式光谱仪成功应用于便携式谷物分析仪、便携式油料分析仪以及在线式近红外光谱分析系统中。

所带领团队开发的仪器在各领域累计应用用户超过2500家,其中基于MEMS技术的微型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在性能和价格上独居优势,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使谷物收储行业享受到了近红外技术带来的便捷和创造的经济价值,为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民用化和普及化作出了实质贡献。

快讯!第四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颁发!

李连博士

李连,博士,山东大学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副研究员,药学院药物智能制造技术研究团队核心成员,山东大学未来计划学者。自2009年攻读硕士研究生初识近红外光谱至今,一直潜心于近红外光谱的学习与探索,尤其是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

在突破近红外光谱水溶液背景干扰大的研究方面,开展了以水光谱组学结合化学方法的解析策略研究,以水为探针,建立无标记的原位在线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实现了中药提取过程、中药制剂的质量可视化分析。同时,针对制药过程面临的模型建立应用问题,开展预处理装置研发、光谱实时对应分析、通用模型建模策略等研究,有效地推动了近红外光谱在线分析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目前,主持国家自然基金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1项、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基金1项,参与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山东省重大创新工程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发表科研论文15篇,参与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软件著作权2项。多次在国内外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做报告,获得2019年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John Shenk Travel Grants,2021年The 4th Aquaphotomic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最佳墙报奖。

快讯!第四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颁发!

李江波博士

李江波,工学博士,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农产品品质和安全快速无损检测技术及智能分选设备开发,研究受到多项国家级课题的资助,发表百余篇学术论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近30项。

李江波博士重视研究和应用结合,科学研究面向行业需求。经过10年的技术攻关,他和团队一起研发成功了20余套水果品质智能分级设备,已在北京、浙江、重庆、山东等地推广应用,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水果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先后入选了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北京市优秀人才青年拔尖个人,获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八届青年科技奖。工作至今,五次获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年度“优秀职工奖”,2021年被评为“建党100周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快讯!第四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颁发!

云永欢博士

云永欢,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南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系主任。入选海南省拔尖人才和海南省科协青年英才创新计划。担任海南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理事,海南大学科研团队负责人。

担任《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青年编委和《Biosensors》期刊客座编辑。主要从事化学计量学算法、热带特色农产品开发利用及质量安全检测研究。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部级等各类项目1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TRAC-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5篇,其中1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近年来,在复杂分析体系化学建模的基本问题上开展了化学计量学算法及应用研究,理论上证明了量测变量空间中变量选择的必要性,基于集群分析思路发展了多个近红外光谱变量选择方法,其中iRF、IRIV和VCPA方法受到科研人员的高度认可与使用,被引用超100次,为推动近红外光谱领域发展做出了贡献。

快讯!第四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颁发!

杨敏博士

杨敏,博士、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近红外光谱成像分析技术在地质矿产中的理论探索与应用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国土部地质调查项目。

十年以来,紧追国内外矿物近红外光谱分析的新理论、新方法,进行了独到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创新。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SCI 8篇,Ei 3篇,核心6篇;出版专著2部,授权发明专利2项,荣获省部级科技奖3项。为地质调查工作的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增添了一朵绚丽新花,使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矿产资源中的应用紧追国际前沿。

全国第就届近红外光谱大会正在进行,报名请点击: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nir2022/

快讯!第四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颁发!


来源于:仪器信息网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相关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0

仪器信息网讯2022年10月20日,全国第九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隆重开幕,会议首日近1700位网友报名参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理事长秘书长、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褚小立博士主持开幕式,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理事长、北京化工大学袁洪福教授致辞。(报名请点击: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nir2022/

开幕式伊始,举行了第四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的颁奖仪式。“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由陆婉珍院士提议、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设立。在2015年9月召开的近红外光谱分会一届一次常务理事会上讨论通过了“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评选方法。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在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上颁奖。“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的设立是为了鼓励我国科技人员投身于近红外光谱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工作,促进和推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

快讯!第四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颁发!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理事长秘书长褚小立博士宣布获奖结果,第四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贡献奖授予了徐可欣教授、杨辉华教授,陆婉珍近红外光谱科技奖授予了王家俊教授级高工,陆婉珍近红外光谱青年奖授予兰树明总监、李连博士、 李江波博士、云永欢博士、杨敏博士。

第四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贡献奖获得者:徐可欣教授、杨辉华教授

快讯!第四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颁发!

徐可欣教授

徐可欣教授,自近红外光谱分会成立一直担任副理事长,长期活跃在本领域的人才培养和一线科研工作中,积极参与并为学会的发展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科研工作集中在利用近红外光谱原理的成分测量、特别是人体血糖浓度的无创伤测量方法及仪器的研究。无创血糖测量在世界上至今仍未能成功地应用到临床。

徐可欣教授在本领域有深厚的研究经验和原创的发明,比如发现了光从散射介质出射时因吸收和散射的综合作用、存在出射光对于血糖浓度变化不敏感点的现象,继而创新性地提出了以浮动基准测量原理为代表的多种原创性人体测量方法和技术。2000年至今在此领域就已经获得了21件授权的中国发明专利;创立了先阳科技、同阳科技等高技术企业。部分核心光谱类产品已超过2000台成功地应用于环保及工业领域的在线监测中,替代了进口产品。

快讯!第四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颁发!

杨辉华教授

杨辉华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近红外光谱分会副理事长,曾任副秘书长。积极参与近红外光谱分会的筹建、成立和组织工作。承办2012年第四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多次参与组织召开学术交流年会、技术交流会、标准评审会。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作为学会理事,积极参与中国仪器学会组织的各项活动。

自2005年以来,杨辉华教授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应用于近红外光谱分析,积极开展制药、药品、果品、化工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并取得一定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主持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重点研发项目2项、其它项目6项,横向课题20余项。培养近红外领域博士、硕士生20余名。发表SCI收录论文40余篇,主持翻译近红外成像方面专著1部,授权发明6项,参与制订近红外领域国家标准1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指导的博士生获2021年近红外光谱分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第四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科技奖”获奖者:王家俊教授级高工

快讯!第四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颁发!

王家俊教授级高工

王家俊,教授级高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副理事长、标准化委员会红外光谱技术委员会委员。

王家俊高工一直以来主要从事化学计量学、数据挖掘和中(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研究工作。热心学术交流,率先组建了近红外光谱分会云南专业委员会;为2018年第七届全国/第六届亚洲近红外光谱学术大会(昆明)的筹备和召开积极努力地做出自己的贡献;注重技术标准、规范的制订与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作为主要起草人,编写了多项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2020年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三等奖(GB/T 29858);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通用建模标准的制定与应用推广,获2021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完成8项地厅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并获相应的科技进步奖;参编组编近红外专著3部。

第四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青年奖”获奖者:兰树明总监、李连博士、 李江波博士、云永欢博士、杨敏博士。

快讯!第四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颁发!

兰树明总监

兰树明,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多年来致力于微型近红外光谱分析仪的产业化工作,先后带领团队研发了MEMS型傅里叶变换光谱仪,MEMS型数字曝光式光谱仪以及微型透射光栅型光谱仪。其中MEMS型数字曝光式光谱仪成功应用于便携式谷物分析仪、便携式油料分析仪以及在线式近红外光谱分析系统中。

所带领团队开发的仪器在各领域累计应用用户超过2500家,其中基于MEMS技术的微型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在性能和价格上独居优势,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使谷物收储行业享受到了近红外技术带来的便捷和创造的经济价值,为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民用化和普及化作出了实质贡献。

快讯!第四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颁发!

李连博士

李连,博士,山东大学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副研究员,药学院药物智能制造技术研究团队核心成员,山东大学未来计划学者。自2009年攻读硕士研究生初识近红外光谱至今,一直潜心于近红外光谱的学习与探索,尤其是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

在突破近红外光谱水溶液背景干扰大的研究方面,开展了以水光谱组学结合化学方法的解析策略研究,以水为探针,建立无标记的原位在线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实现了中药提取过程、中药制剂的质量可视化分析。同时,针对制药过程面临的模型建立应用问题,开展预处理装置研发、光谱实时对应分析、通用模型建模策略等研究,有效地推动了近红外光谱在线分析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目前,主持国家自然基金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1项、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基金1项,参与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山东省重大创新工程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发表科研论文15篇,参与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软件著作权2项。多次在国内外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做报告,获得2019年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John Shenk Travel Grants,2021年The 4th Aquaphotomic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最佳墙报奖。

快讯!第四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颁发!

李江波博士

李江波,工学博士,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农产品品质和安全快速无损检测技术及智能分选设备开发,研究受到多项国家级课题的资助,发表百余篇学术论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近30项。

李江波博士重视研究和应用结合,科学研究面向行业需求。经过10年的技术攻关,他和团队一起研发成功了20余套水果品质智能分级设备,已在北京、浙江、重庆、山东等地推广应用,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水果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先后入选了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北京市优秀人才青年拔尖个人,获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八届青年科技奖。工作至今,五次获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年度“优秀职工奖”,2021年被评为“建党100周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快讯!第四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颁发!

云永欢博士

云永欢,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南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系主任。入选海南省拔尖人才和海南省科协青年英才创新计划。担任海南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理事,海南大学科研团队负责人。

担任《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青年编委和《Biosensors》期刊客座编辑。主要从事化学计量学算法、热带特色农产品开发利用及质量安全检测研究。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部级等各类项目1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TRAC-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5篇,其中1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近年来,在复杂分析体系化学建模的基本问题上开展了化学计量学算法及应用研究,理论上证明了量测变量空间中变量选择的必要性,基于集群分析思路发展了多个近红外光谱变量选择方法,其中iRF、IRIV和VCPA方法受到科研人员的高度认可与使用,被引用超100次,为推动近红外光谱领域发展做出了贡献。

快讯!第四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颁发!

杨敏博士

杨敏,博士、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近红外光谱成像分析技术在地质矿产中的理论探索与应用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国土部地质调查项目。

十年以来,紧追国内外矿物近红外光谱分析的新理论、新方法,进行了独到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创新。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SCI 8篇,Ei 3篇,核心6篇;出版专著2部,授权发明专利2项,荣获省部级科技奖3项。为地质调查工作的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增添了一朵绚丽新花,使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矿产资源中的应用紧追国际前沿。

全国第就届近红外光谱大会正在进行,报名请点击: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nir2022/

快讯!第四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