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上交大吕海涛课题组运用功能代谢组学STORM策略发现胰腺癌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导读:聚焦癌症之王胰腺癌,其发病隐匿性强致死率高五年生存期不足5%; WHO数据显示, 2030年胰腺癌致死率将上升到全球癌症引起死亡的第二位。究其原因,胰腺癌发病机制复杂缺乏对其深层次分子科学认知。

  聚焦“癌症之王”胰腺癌,其发病隐匿性强,致死率高,五年生存期不足5%; WHO最新预测数据显示, 2030年胰腺癌致死率将上升到全球癌症引起死亡的第二位。目前胰腺癌的诊疗面临四大严峻挑战,1)缺乏有效生物标志物用于早期预警诊断;2)发病隐匿的分子机制不明;3)缺乏决定性药物靶点;4)由于铂类药物抗药和副作用频发,临床治疗缺乏安全有效药物。究其原因,胰腺癌发病机制复杂,缺乏对其深层次分子科学认知和新研究策略。

上交大吕海涛课题组运用功能代谢组学STORM策略发现胰腺癌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基于课题组胰腺癌代谢特征谱和生物标志物的前期研究基础,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系统生物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吕海涛课题组近期在国际权威药理学杂志Pharmacological Research上发表题为“Functional metabolomics revealed the dual-activation of cAMP-AMP axis is a novel therapeutic target of pancreatic cancer”的研究论文,重点报道利用课题组新开发的功能代组学Spatial Temporal Operative Real Metabolomics (STORM)策略,全新精准鉴定、空间可视化、动态补获和靶向调控AMP-cAMP axis是胰腺癌的潜在新靶点,确定临床常用药物吉西他滨是通过调控AMP和cAMP的关键底物ATP的生物合成,促进AMP和cAMP显著累积,进而激活AMPK信号通路的磷酸化过程和PKA信号通路,而系统发挥抑制胰腺癌肿瘤生长作用。本研究有如下三点创新:1)构建全新的STORM功能代谢组学策略,实现胰腺癌决定性功能代谢物的精准定性、空间可视化、动态补获和靶向合成调控; 2) 运用STORM策略发现治疗胰腺癌潜在的新靶点AMP-cAMP axis;3)本研究将为胰腺癌药物分子的快速筛选评价提供全新靶点。此外,通过制剂优化等手段增强吉西他滨对新靶点的靶向性,将有助于改善其治疗胰腺癌的有效性。

上交大吕海涛课题组运用功能代谢组学STORM策略发现胰腺癌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论文第一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系统生物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20级博士生(直博)刘京净同学,2019级硕士生(已毕业)王天宇同学等参与部分工作,论文通讯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系统生物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吕海涛研究员(长聘教席)。本论文研究工作的开展得到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转化医学中心(上海)重点项目,安捷伦科技ACT-UR奖项目和上海市院士专家工作站项目等支持,在此致谢!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phrs.2022.106554

  功能代谢组科学实验室(Laboratory for Functional Metabolomics Science, LFMS)简介:

  实验室成立于2016年9月,主体依托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系统生物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系统生物医学111引智计划等一流科研设施平台,目前建有完善的组学分析平台、细胞生物学平台、细胞与动物实验设施,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等。近五年,实验室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院士专家工作站(专家级),安捷伦科技(中国),SCIEX中国和鹿明生物科技等基金项目支持下,重点开展面向生命健康科学交叉应用的下一代功能代谢组学研究(Spatial Temporal Operative Real Metabolomics-STORM 和Spatial Temporal Operative Real Metabolomics Plus-STORM+)。主要围绕功能代谢组学理论与方法学创新,及其生命健康交叉科学领域的微生物源/中药源功能天然产物的治疗发现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系列探索性研究工作,主要在如下三方面取得阶段性新进展:1) 创新功能代谢组学理论与方法学; 2) 基于功能代谢组学阐明微生物铁载体的新功能和生物膜形成的新机理;3) 基于功能代谢组学革新肝胆胰疾病诊断与解析天然产物治疗疾病的新机制:

上交大吕海涛课题组运用功能代谢组学STORM策略发现胰腺癌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PI: 吕海涛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系统生物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终身教席)/博士生导师, 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 英国皇家生物学会会士(FRSB),TALENT-100和绿色通道引进高层次人才,Faculty Opinions (F1000 Prime)Faculty 专家,澳门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博导,功能代谢组科学实验室主任, 上海院士专家工作站(专家级) 首席专家。主要研究方向:生命健康交叉应用驱动的下一代功能代谢组学研究(STORM和STORM+)。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10多项课题;权威杂志发表SCI检索论文58篇;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代谢组学分会副秘书长等,Pharmacological Research-Section主编和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 副主编等;安捷伦科技ACT-UR奖获得者。


来源于:仪器信息网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近期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0

  聚焦“癌症之王”胰腺癌,其发病隐匿性强,致死率高,五年生存期不足5%; WHO最新预测数据显示, 2030年胰腺癌致死率将上升到全球癌症引起死亡的第二位。目前胰腺癌的诊疗面临四大严峻挑战,1)缺乏有效生物标志物用于早期预警诊断;2)发病隐匿的分子机制不明;3)缺乏决定性药物靶点;4)由于铂类药物抗药和副作用频发,临床治疗缺乏安全有效药物。究其原因,胰腺癌发病机制复杂,缺乏对其深层次分子科学认知和新研究策略。

上交大吕海涛课题组运用功能代谢组学STORM策略发现胰腺癌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基于课题组胰腺癌代谢特征谱和生物标志物的前期研究基础,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系统生物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吕海涛课题组近期在国际权威药理学杂志Pharmacological Research上发表题为“Functional metabolomics revealed the dual-activation of cAMP-AMP axis is a novel therapeutic target of pancreatic cancer”的研究论文,重点报道利用课题组新开发的功能代组学Spatial Temporal Operative Real Metabolomics (STORM)策略,全新精准鉴定、空间可视化、动态补获和靶向调控AMP-cAMP axis是胰腺癌的潜在新靶点,确定临床常用药物吉西他滨是通过调控AMP和cAMP的关键底物ATP的生物合成,促进AMP和cAMP显著累积,进而激活AMPK信号通路的磷酸化过程和PKA信号通路,而系统发挥抑制胰腺癌肿瘤生长作用。本研究有如下三点创新:1)构建全新的STORM功能代谢组学策略,实现胰腺癌决定性功能代谢物的精准定性、空间可视化、动态补获和靶向合成调控; 2) 运用STORM策略发现治疗胰腺癌潜在的新靶点AMP-cAMP axis;3)本研究将为胰腺癌药物分子的快速筛选评价提供全新靶点。此外,通过制剂优化等手段增强吉西他滨对新靶点的靶向性,将有助于改善其治疗胰腺癌的有效性。

上交大吕海涛课题组运用功能代谢组学STORM策略发现胰腺癌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论文第一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系统生物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20级博士生(直博)刘京净同学,2019级硕士生(已毕业)王天宇同学等参与部分工作,论文通讯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系统生物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吕海涛研究员(长聘教席)。本论文研究工作的开展得到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转化医学中心(上海)重点项目,安捷伦科技ACT-UR奖项目和上海市院士专家工作站项目等支持,在此致谢!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phrs.2022.106554

  功能代谢组科学实验室(Laboratory for Functional Metabolomics Science, LFMS)简介:

  实验室成立于2016年9月,主体依托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系统生物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系统生物医学111引智计划等一流科研设施平台,目前建有完善的组学分析平台、细胞生物学平台、细胞与动物实验设施,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等。近五年,实验室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院士专家工作站(专家级),安捷伦科技(中国),SCIEX中国和鹿明生物科技等基金项目支持下,重点开展面向生命健康科学交叉应用的下一代功能代谢组学研究(Spatial Temporal Operative Real Metabolomics-STORM 和Spatial Temporal Operative Real Metabolomics Plus-STORM+)。主要围绕功能代谢组学理论与方法学创新,及其生命健康交叉科学领域的微生物源/中药源功能天然产物的治疗发现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系列探索性研究工作,主要在如下三方面取得阶段性新进展:1) 创新功能代谢组学理论与方法学; 2) 基于功能代谢组学阐明微生物铁载体的新功能和生物膜形成的新机理;3) 基于功能代谢组学革新肝胆胰疾病诊断与解析天然产物治疗疾病的新机制:

上交大吕海涛课题组运用功能代谢组学STORM策略发现胰腺癌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PI: 吕海涛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系统生物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终身教席)/博士生导师, 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 英国皇家生物学会会士(FRSB),TALENT-100和绿色通道引进高层次人才,Faculty Opinions (F1000 Prime)Faculty 专家,澳门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博导,功能代谢组科学实验室主任, 上海院士专家工作站(专家级) 首席专家。主要研究方向:生命健康交叉应用驱动的下一代功能代谢组学研究(STORM和STORM+)。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10多项课题;权威杂志发表SCI检索论文58篇;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代谢组学分会副秘书长等,Pharmacological Research-Section主编和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 副主编等;安捷伦科技ACT-UR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