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年终盘点:各行各业齐减碳!你的领域上榜了吗?

导读:聚焦到各个具体的行业,也有减碳相关技术指南、政策规范陆续发布。能源转型、产业升级、控碳、减碳等措施具体到各个行业,为实现“双碳”目标,每个行业、每个企业都需要做出切实贡献——

若盘点2022年环境领域的关键词,“碳达峰,碳中和”等双碳相关词汇一定榜上有名。时间进入2022年末,多个省份发布碳达峰实施方案(详情:十余省份公布碳达峰方案,中国减碳版图初显)。此外,聚焦到各个具体的行业,也有减碳相关技术指南、政策规范陆续发布。能源转型、产业升级、控碳、减碳等措施落实到多个领域,为实现“双碳”目标,每个行业、每个企业都需要做出切实贡献。

明确目标,更要授之于渔。有关各行各业的减碳行动指导方案,仪器信息网摘录部分要点如下:

水泥、平板玻璃行业碳减排技术指南发布

为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践行“宜业尚品、造福人类”建材行业发展目标,科学做好水泥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推动水泥行业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根据《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202211月,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发布水泥、平板玻璃行业碳减排技术指南。

目前,全国水泥熟料生产企业1200多家,水泥熟料生产线近1700条,生产能力约18.4亿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企业1100多家,水泥熟料生产线约1585条,生产能力约18.2亿吨,日产2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约占35%,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约占40%。按照电热当量计算法,截至2020年底,水泥行业能效优于标杆水平的产能约占 5%,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产能约占24%。按照到2025年,通过实施节能降碳行动,能效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超过30%的目标,约有5亿吨的水泥熟料生产能力需要改造提升。

水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源于熟料生产过程,其中碳酸盐分解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约占碳排放总量的60%;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约占排放总量的35%;电力消耗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约占排放总量的5%。

目前水泥行业的燃料结构以煤为主,煤炭占水泥生产所消耗能源的85%左右。对照碳排放产生环节和影响因素,节能降碳技术包括低能耗烧成、高效粉磨、智能化、燃料类及原料类替代等,这些技术目前均较为成熟,分别具有不同的节能降碳潜力,可作为指导水泥企业进行碳减排优化改造实施的行动指南。

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

2022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三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有色金属产业结构、用能结构明显优化,低碳工艺研发应用取得重要进展,重点品种单位产品能耗、碳排放强度进一步降低,再生金属供应占比达到24%以上。“十五五”期间,有色金属行业用能结构大幅改善,电解铝使用可再生能源比例达到30%以上,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确保2030年前有色金属行业实现碳达峰。

《方案》指出:要建立健全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的有色金属行业碳排放标准计量体系。研究制定重点领域碳排放核算、产品碳足迹等核算核查类标准,低碳产品、企业、园区等评价类标准,低碳工艺流程等技术类标准,监测方法、设备等监测监控类标准,推动建立绿色用能监测与评价体系,建立完善基于绿证的绿色能源消费认证、标准、制度和标识体系。此外,推动有色金属行业将温室气体管控纳入环评管理。

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钢铁行业是重点

2022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要筑牢工业领域碳达峰基础。钢铁行业是实现工业领域碳达峰的重点行业之一,在生态环境多目标治理的要求下,钢铁行业要突破困难和挑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重点统计的钢铁企业外排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21.15%,颗粒物排放总量下降15.16%,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下降13.89%。在国家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区域,超低排放改造带来的环境效益更加明显。2019年—2020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5000万吨钢铁产能全面实现超低排放,使得污染物外部传输减少约30%。

《方案》指出:“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与用能结构优化取得积极进展,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3.5%。“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工业能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基本建立以高效、绿色、循环、低碳为重要特征的现代工业体系。确保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

重点任务有:(1)深度调整产业结构。(2)深入推进节能降碳。(3)积极推行绿色制造。(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5)加快工业绿色低碳技术变革。(6)主动推进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此外,在绿色低碳产品供给提升行动中,发挥绿色低碳产品装备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的支撑作用,完善设计开发推广机制,为能源生产、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领域提供高质量产品装备,打造绿色低碳产品供给体系,助力全社会达峰。

焦化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

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网站2022年8月发布《焦化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方案》提出,焦化行业2025年前实现碳达峰。到2025年焦化废水产生量减少30%,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产生量分别减少20%;能源管控中心普及率到达50%以上;全流程信息化管控系统应用达到50%以上,智能制造在焦化行业有所突破;以及重点区域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提高节能降耗效率水平等措施。

《方案》提出,据统计,截止到 2021 年底,全国在产企业 351 家,冶金焦产能 5.37 亿吨,半焦(兰炭)产能1.10 亿吨,合计 6.47 亿吨。多年来我国一直是世界焦炭的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2021 年焦炭产量 4.64 亿吨,占世界焦炭产量的 68%以上,出口焦炭 645 万吨。

《方案》提出了焦化行业四大减排路径:一是减少焦炭产能、产量。随着废钢消费量明显增加、氢冶金技术广泛应用,钢铁及相关行业焦炭需求会减少,焦炭产量将逐步下降。二是焦化生产自身减排。首先,焦化企业要在生产经营全流程、全方位推广应用先进节能降耗技术,不断提升焦化工艺装备水平;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在焦化智能生产过程的应用步伐;健全完善能效评估及能源管控体系,提升能源合理配置和使用效率;其次,利用低碳燃料炼焦;研发富氧燃烧技术;逐步推广分布式光伏及清洁能源的应用;再次,实现再生资源的协同处置。三是从全生命周期角度,研发支撑低碳冶金的新焦化产品,实现碳减排。首先,开发富氢高炉所需高强度高反应性焦炭,实现能源原材料替代;其次,实施工艺改造,向氢冶金(气基直接还原、富氢高炉)规模化供应低成本、低碳富氢还原气或氢气,向化工行业提供合成气,向新能源行业提供高纯氢气。四是推进碳捕集与利用。积极推进二氧化碳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CCU)的产业化、规模化,钢化联产固炭技术的推广应用。

污水处理厂低碳运行评价技术规范发布

2022年6月,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发布了团体标准《污水处理厂低碳运行评价技术规范》(CAEPI 49—2022),这项标准通过对国内246个污水处理厂近4年的运行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优化了污水处理厂生产过程碳排放的核算方法,建立了在不同进水水质、处理规模、工艺、排放标准等情况下,对污水处理厂进行低碳行为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2019年,全球碳排放量接近600亿吨,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三大温室气体占到碳排放总量的97.9%,分别占比为74.4%、17.3%和6.2%。这些气体的排放主要涉及4个大行业门类:能源利用(烧煤、燃油、发电等)、农林畜牧、工业生产、废物处置,分别占比为73.2%、18.4%、5.2%、3.2%。占比3.2%的废物处置包括垃圾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

中国人民大学低碳水环境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洪臣指出:“排水与污水处理行业碳排放量虽然占比小,但依靠改变技术路线、改变运行模式,辅以适当的低碳改造,即可减少碳排放,相比其他行业,减碳效益更大。”污水处理过程消耗的电能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0.5%—1%。这部分间接排放约占污水处理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50%左右,因此,降低污水处理电耗是实现低碳运行的重要手段。

《规范》主要从3个方面指导污水处理厂开展碳减排核算,开展工艺优化和技术改造。首先,规范污水处理过程碳排放核算方法。《规范》明确了污水处理过程中N2O、CH4、化石燃料燃烧、电力消耗、热耗与物耗所产生的排放量,进而帮助水务企业全面了解自身碳排放总量及其构成,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碳减排策略与措施。其次,《规范》规定了碳排放评价方法。《规范》充分考虑污水处理过程的差异性,提出归一化的碳排放评价方法与评价流程。各运营单位可以利用总氮去除率修正系数、处理规模修正系数等对自身碳排放量或碳排放强度进行修正,便于同行业排放情况进行对比。各运营单位也可以明确自身碳排放情况在全行业所处的水平。最后,《规范》提出了污水处理过程低碳化的实现路径。《规范》提出四大类12项低碳行为。污水处理设施运营单位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围绕提升泵与曝气风机等重点用能设备改造、生物系统优化运行与药剂精准投加、进行清洁能源回收与利用项目建设、实施监测与核算等方法逐步降低生产过程碳排放量,最终实现低碳运行目标。


来源于:仪器信息网

热门评论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写评论…
0

若盘点2022年环境领域的关键词,“碳达峰,碳中和”等双碳相关词汇一定榜上有名。时间进入2022年末,多个省份发布碳达峰实施方案(详情:十余省份公布碳达峰方案,中国减碳版图初显)。此外,聚焦到各个具体的行业,也有减碳相关技术指南、政策规范陆续发布。能源转型、产业升级、控碳、减碳等措施落实到多个领域,为实现“双碳”目标,每个行业、每个企业都需要做出切实贡献。

明确目标,更要授之于渔。有关各行各业的减碳行动指导方案,仪器信息网摘录部分要点如下:

水泥、平板玻璃行业碳减排技术指南发布

为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践行“宜业尚品、造福人类”建材行业发展目标,科学做好水泥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推动水泥行业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根据《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202211月,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发布水泥、平板玻璃行业碳减排技术指南。

目前,全国水泥熟料生产企业1200多家,水泥熟料生产线近1700条,生产能力约18.4亿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企业1100多家,水泥熟料生产线约1585条,生产能力约18.2亿吨,日产2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约占35%,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约占40%。按照电热当量计算法,截至2020年底,水泥行业能效优于标杆水平的产能约占 5%,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产能约占24%。按照到2025年,通过实施节能降碳行动,能效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超过30%的目标,约有5亿吨的水泥熟料生产能力需要改造提升。

水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源于熟料生产过程,其中碳酸盐分解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约占碳排放总量的60%;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约占排放总量的35%;电力消耗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约占排放总量的5%。

目前水泥行业的燃料结构以煤为主,煤炭占水泥生产所消耗能源的85%左右。对照碳排放产生环节和影响因素,节能降碳技术包括低能耗烧成、高效粉磨、智能化、燃料类及原料类替代等,这些技术目前均较为成熟,分别具有不同的节能降碳潜力,可作为指导水泥企业进行碳减排优化改造实施的行动指南。

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

2022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三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有色金属产业结构、用能结构明显优化,低碳工艺研发应用取得重要进展,重点品种单位产品能耗、碳排放强度进一步降低,再生金属供应占比达到24%以上。“十五五”期间,有色金属行业用能结构大幅改善,电解铝使用可再生能源比例达到30%以上,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确保2030年前有色金属行业实现碳达峰。

《方案》指出:要建立健全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的有色金属行业碳排放标准计量体系。研究制定重点领域碳排放核算、产品碳足迹等核算核查类标准,低碳产品、企业、园区等评价类标准,低碳工艺流程等技术类标准,监测方法、设备等监测监控类标准,推动建立绿色用能监测与评价体系,建立完善基于绿证的绿色能源消费认证、标准、制度和标识体系。此外,推动有色金属行业将温室气体管控纳入环评管理。

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钢铁行业是重点

2022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要筑牢工业领域碳达峰基础。钢铁行业是实现工业领域碳达峰的重点行业之一,在生态环境多目标治理的要求下,钢铁行业要突破困难和挑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重点统计的钢铁企业外排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21.15%,颗粒物排放总量下降15.16%,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下降13.89%。在国家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区域,超低排放改造带来的环境效益更加明显。2019年—2020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5000万吨钢铁产能全面实现超低排放,使得污染物外部传输减少约30%。

《方案》指出:“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与用能结构优化取得积极进展,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3.5%。“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工业能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基本建立以高效、绿色、循环、低碳为重要特征的现代工业体系。确保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

重点任务有:(1)深度调整产业结构。(2)深入推进节能降碳。(3)积极推行绿色制造。(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5)加快工业绿色低碳技术变革。(6)主动推进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此外,在绿色低碳产品供给提升行动中,发挥绿色低碳产品装备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的支撑作用,完善设计开发推广机制,为能源生产、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领域提供高质量产品装备,打造绿色低碳产品供给体系,助力全社会达峰。

焦化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

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网站2022年8月发布《焦化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方案》提出,焦化行业2025年前实现碳达峰。到2025年焦化废水产生量减少30%,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产生量分别减少20%;能源管控中心普及率到达50%以上;全流程信息化管控系统应用达到50%以上,智能制造在焦化行业有所突破;以及重点区域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提高节能降耗效率水平等措施。

《方案》提出,据统计,截止到 2021 年底,全国在产企业 351 家,冶金焦产能 5.37 亿吨,半焦(兰炭)产能1.10 亿吨,合计 6.47 亿吨。多年来我国一直是世界焦炭的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2021 年焦炭产量 4.64 亿吨,占世界焦炭产量的 68%以上,出口焦炭 645 万吨。

《方案》提出了焦化行业四大减排路径:一是减少焦炭产能、产量。随着废钢消费量明显增加、氢冶金技术广泛应用,钢铁及相关行业焦炭需求会减少,焦炭产量将逐步下降。二是焦化生产自身减排。首先,焦化企业要在生产经营全流程、全方位推广应用先进节能降耗技术,不断提升焦化工艺装备水平;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在焦化智能生产过程的应用步伐;健全完善能效评估及能源管控体系,提升能源合理配置和使用效率;其次,利用低碳燃料炼焦;研发富氧燃烧技术;逐步推广分布式光伏及清洁能源的应用;再次,实现再生资源的协同处置。三是从全生命周期角度,研发支撑低碳冶金的新焦化产品,实现碳减排。首先,开发富氢高炉所需高强度高反应性焦炭,实现能源原材料替代;其次,实施工艺改造,向氢冶金(气基直接还原、富氢高炉)规模化供应低成本、低碳富氢还原气或氢气,向化工行业提供合成气,向新能源行业提供高纯氢气。四是推进碳捕集与利用。积极推进二氧化碳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CCU)的产业化、规模化,钢化联产固炭技术的推广应用。

污水处理厂低碳运行评价技术规范发布

2022年6月,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发布了团体标准《污水处理厂低碳运行评价技术规范》(CAEPI 49—2022),这项标准通过对国内246个污水处理厂近4年的运行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优化了污水处理厂生产过程碳排放的核算方法,建立了在不同进水水质、处理规模、工艺、排放标准等情况下,对污水处理厂进行低碳行为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2019年,全球碳排放量接近600亿吨,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三大温室气体占到碳排放总量的97.9%,分别占比为74.4%、17.3%和6.2%。这些气体的排放主要涉及4个大行业门类:能源利用(烧煤、燃油、发电等)、农林畜牧、工业生产、废物处置,分别占比为73.2%、18.4%、5.2%、3.2%。占比3.2%的废物处置包括垃圾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

中国人民大学低碳水环境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洪臣指出:“排水与污水处理行业碳排放量虽然占比小,但依靠改变技术路线、改变运行模式,辅以适当的低碳改造,即可减少碳排放,相比其他行业,减碳效益更大。”污水处理过程消耗的电能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0.5%—1%。这部分间接排放约占污水处理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50%左右,因此,降低污水处理电耗是实现低碳运行的重要手段。

《规范》主要从3个方面指导污水处理厂开展碳减排核算,开展工艺优化和技术改造。首先,规范污水处理过程碳排放核算方法。《规范》明确了污水处理过程中N2O、CH4、化石燃料燃烧、电力消耗、热耗与物耗所产生的排放量,进而帮助水务企业全面了解自身碳排放总量及其构成,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碳减排策略与措施。其次,《规范》规定了碳排放评价方法。《规范》充分考虑污水处理过程的差异性,提出归一化的碳排放评价方法与评价流程。各运营单位可以利用总氮去除率修正系数、处理规模修正系数等对自身碳排放量或碳排放强度进行修正,便于同行业排放情况进行对比。各运营单位也可以明确自身碳排放情况在全行业所处的水平。最后,《规范》提出了污水处理过程低碳化的实现路径。《规范》提出四大类12项低碳行为。污水处理设施运营单位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围绕提升泵与曝气风机等重点用能设备改造、生物系统优化运行与药剂精准投加、进行清洁能源回收与利用项目建设、实施监测与核算等方法逐步降低生产过程碳排放量,最终实现低碳运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