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讣告|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第七届理事长刘淑莹教授逝世,享年80岁

导读:研究工作特色是基础与应用并重,注重多学科交叉。开展了从气相离子化学到中药及生命科学领域复杂体系分析方法等系统性及开拓性的研究工作。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长春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第七届理事长刘淑莹教授,于2023年11月逝世,享年80岁。

讣告|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第七届理事长刘淑莹教授逝世,享年80岁

  刘淑莹教授生平

  刘淑莹,女,汉族,1943年1月生,黑龙江哈尔滨人,1986年加入九三学社。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省政府高新技术产业顾问,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常委,九三学社第五届吉林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54年毕业于长春市天津路小学。1961年至1965年就读于吉林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1965年至1979年历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1979年至1980年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任访问学者。1980年至1985年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圣巴巴拉分校化学系大学留学,获博士学位,做博士后研究。1986年至1994年历任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课题负责人、硕士生导师,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兼职教授。1994年至2003年任吉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任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曾任九三学社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常委,第三、四届吉林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吉林省人大常委、第九届吉林省人大代表。国际质谱学会中方学术委员,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副理事长。“国际质谱学杂志(美国、英国)”编委。吉林省科协主席。2008年3月任11届全国政协常委。

  社会兼职

  历任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现任理事长(第七届)。是国际质谱学会(IMSS)中任执行委员和学术委员的唯一中国代表。曾任质谱学杂志(英国1994-2002)、质谱学快讯(英国,1994-2002)编委;现任国际质谱学杂志(美国,2000-)、分析化学(中国,1988-)、质谱学报(中国,2002-)、化学进展(中国,2005-)编委。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是气相离子化学反应(包括气相离子结构、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有机质谱学、生物及药物质谱学及中药现代化的质谱学研究方法等。

  主要贡献

  多次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九五攀登计划项目、973项目及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两次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1),二等奖1次(第2);曾被评为中科院优秀导师和两次获吴学周奖,在国内外杂志发表科研论文270余篇,被引用600余次,并多次被邀请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大会报告。

  在中药及生物质谱分析方面,建立了质谱研究复方中药的方法学,为阐明复方中药的物质基础、配伍规律以及中药炮制方法等困扰中药现代化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建立了简捷的分析中药有效成分的质谱方法,避免了复杂的分离过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药物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和肿瘤等病症相关的蛋白质组学方面取得较好的研究结果。

  在气相离子──分子反应动力学方面,首次实验发现并理论解释了气相离子—分子缔合反应不寻常的动力学规律;气相离子的碰撞诱导解离(CID)反应与离子内能的相关性等。在富勒烯化学与质谱方面,利用质谱方法研究富勒烯及衍生生物的气相单分子分解、CID以及与小分子、自由基的反应规律,为研究富勒烯凝聚相反应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建立了高温高压金属富勒烯包合物的合成提取和分离方法。


来源于:仪器信息网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近期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写评论…
0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长春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第七届理事长刘淑莹教授,于2023年11月逝世,享年80岁。

讣告|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第七届理事长刘淑莹教授逝世,享年80岁

  刘淑莹教授生平

  刘淑莹,女,汉族,1943年1月生,黑龙江哈尔滨人,1986年加入九三学社。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省政府高新技术产业顾问,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常委,九三学社第五届吉林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54年毕业于长春市天津路小学。1961年至1965年就读于吉林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1965年至1979年历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1979年至1980年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任访问学者。1980年至1985年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圣巴巴拉分校化学系大学留学,获博士学位,做博士后研究。1986年至1994年历任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课题负责人、硕士生导师,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兼职教授。1994年至2003年任吉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任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曾任九三学社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常委,第三、四届吉林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吉林省人大常委、第九届吉林省人大代表。国际质谱学会中方学术委员,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副理事长。“国际质谱学杂志(美国、英国)”编委。吉林省科协主席。2008年3月任11届全国政协常委。

  社会兼职

  历任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现任理事长(第七届)。是国际质谱学会(IMSS)中任执行委员和学术委员的唯一中国代表。曾任质谱学杂志(英国1994-2002)、质谱学快讯(英国,1994-2002)编委;现任国际质谱学杂志(美国,2000-)、分析化学(中国,1988-)、质谱学报(中国,2002-)、化学进展(中国,2005-)编委。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是气相离子化学反应(包括气相离子结构、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有机质谱学、生物及药物质谱学及中药现代化的质谱学研究方法等。

  主要贡献

  多次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九五攀登计划项目、973项目及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两次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1),二等奖1次(第2);曾被评为中科院优秀导师和两次获吴学周奖,在国内外杂志发表科研论文270余篇,被引用600余次,并多次被邀请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大会报告。

  在中药及生物质谱分析方面,建立了质谱研究复方中药的方法学,为阐明复方中药的物质基础、配伍规律以及中药炮制方法等困扰中药现代化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建立了简捷的分析中药有效成分的质谱方法,避免了复杂的分离过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药物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和肿瘤等病症相关的蛋白质组学方面取得较好的研究结果。

  在气相离子──分子反应动力学方面,首次实验发现并理论解释了气相离子—分子缔合反应不寻常的动力学规律;气相离子的碰撞诱导解离(CID)反应与离子内能的相关性等。在富勒烯化学与质谱方面,利用质谱方法研究富勒烯及衍生生物的气相单分子分解、CID以及与小分子、自由基的反应规律,为研究富勒烯凝聚相反应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建立了高温高压金属富勒烯包合物的合成提取和分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