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2024两会提案:以重点关键产业园为核心 推进仪器仪表产业集群化发展

weidy

2024.01.24 点击0次

TA的文章

进入 #2024两会中的仪器提案阅读更多话题内容

导读:北碚区传感器关联产业产值占全市比重近60%,引育了川仪、银河试验、华立仪表、继联、重材院等一大批优质传感器企业,传感器及仪器仪表产业被纳入2023年重庆市先进制造业发展产业地图。

  近期,多地进入“两会时间”,多项科学仪器相关提案引发关注。

  “传感器是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是未来实现万物互联、数据共享的基石。”1月23日,重庆市政协委员、西南大学科技处处长胡昌华建议,以重点关键产业园为核心,一体化推进传感器及仪器仪表产业集群化发展。

  胡昌华介绍,作为重庆市传感器产业发展的主要承载区,北碚区传感器关联产业产值占全市比重近60%,引育了川仪、银河试验、华立仪表、继联、重材院等一大批优质传感器企业,传感器及仪器仪表产业被纳入2023年重庆市先进制造业发展产业地图。

  但在调研中,胡昌华发现该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发展协同度低,区域竞争处于劣势。一方面,成渝地区传感器优势资源有效链接不足。成都市、德阳市在研发设计、软件等方面具有优势资源,我市在基础材料、生产制造、封装测试等方面具有较好产业基础,但目前成渝两地尚未形成资源互补、优势耦合效益。另一方面,重庆市传感器产业链条零散分布在多个区县,区县之间形成同质化竞争,特别是各区招商引资过程中“比拼”政策、相互“内耗”问题突出。

  此外,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滞后,产业发展支撑力不足。平台数量较少且这些平台主要供本单位或承担国家科研专项使用,公共性、产业化的作用较弱;政策举措“含金量”偏低,“硬核”举措较少,园区、企业获得感不强;应用场景开放不足,企业难以进入本地市场。

  胡昌华建议,首先要推动产业协同发展。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传感器产业发展联盟,推动两地传感器产业互融合作、协同发展,提升成渝地区传感器产业整体竞争力。加强市级层面政策统筹,明确重庆市传感器重点关键产业园为主阵地,形成全市产业规划、招商和发展“一盘棋”,解决产业链割裂、招商“内耗”问题。

  要支持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四联集团牵头,整合全市仪器仪表企业,协同高校、科研院所等,打造仪器仪表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加速集聚创新资源,推动传感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加大产业扶持力度。研究制定传感器产业专项扶持政策,在前沿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创新人才集聚、对外合作交流等方面予以支持。

  引导开放应用场景。引导长安、赛力斯汽车等龙头车企,适当开放温度传感器及更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应用场景,允许本土优秀中小科技型企业参与竞争,进入市内车企供应链体系。支持优秀中小传感器企业参与温度传感器等汽车零部件标准制定。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近期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0

  近期,多地进入“两会时间”,多项科学仪器相关提案引发关注。

  “传感器是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是未来实现万物互联、数据共享的基石。”1月23日,重庆市政协委员、西南大学科技处处长胡昌华建议,以重点关键产业园为核心,一体化推进传感器及仪器仪表产业集群化发展。

  胡昌华介绍,作为重庆市传感器产业发展的主要承载区,北碚区传感器关联产业产值占全市比重近60%,引育了川仪、银河试验、华立仪表、继联、重材院等一大批优质传感器企业,传感器及仪器仪表产业被纳入2023年重庆市先进制造业发展产业地图。

  但在调研中,胡昌华发现该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发展协同度低,区域竞争处于劣势。一方面,成渝地区传感器优势资源有效链接不足。成都市、德阳市在研发设计、软件等方面具有优势资源,我市在基础材料、生产制造、封装测试等方面具有较好产业基础,但目前成渝两地尚未形成资源互补、优势耦合效益。另一方面,重庆市传感器产业链条零散分布在多个区县,区县之间形成同质化竞争,特别是各区招商引资过程中“比拼”政策、相互“内耗”问题突出。

  此外,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滞后,产业发展支撑力不足。平台数量较少且这些平台主要供本单位或承担国家科研专项使用,公共性、产业化的作用较弱;政策举措“含金量”偏低,“硬核”举措较少,园区、企业获得感不强;应用场景开放不足,企业难以进入本地市场。

  胡昌华建议,首先要推动产业协同发展。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传感器产业发展联盟,推动两地传感器产业互融合作、协同发展,提升成渝地区传感器产业整体竞争力。加强市级层面政策统筹,明确重庆市传感器重点关键产业园为主阵地,形成全市产业规划、招商和发展“一盘棋”,解决产业链割裂、招商“内耗”问题。

  要支持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四联集团牵头,整合全市仪器仪表企业,协同高校、科研院所等,打造仪器仪表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加速集聚创新资源,推动传感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加大产业扶持力度。研究制定传感器产业专项扶持政策,在前沿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创新人才集聚、对外合作交流等方面予以支持。

  引导开放应用场景。引导长安、赛力斯汽车等龙头车企,适当开放温度传感器及更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应用场景,允许本土优秀中小科技型企业参与竞争,进入市内车企供应链体系。支持优秀中小传感器企业参与温度传感器等汽车零部件标准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