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推进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一起来围观这家高校科技创新之道!

导读:科研人员利用新安装的OxfordSymmetryS3电子背散射衍射仪,首次实现了纳米级透射菊池衍射技术测试,获得纳米尺寸的晶体信息数据,为纳米材料性能优化提供了实验支持。

近日,内蒙古工业大学实验管理中心(测试中心)(以下简称实验管理中心)传来好消息,科研人员利用新安装的OxfordSymmetryS3电子背散射衍射仪,首次实现了纳米级透射菊池衍射技术测试,获得纳米尺寸的晶体信息数据,为纳米材料性能优化提供了实验支持。

“我们针对科研人员特定测试需求,深入挖掘仪器设备潜能,在全区范围内率先完成原位电镜测试实验,为此次测试提供了关键设备保障。”实验管理中心主任李利军说,“实验管理中心负责全校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工作,并且加入内蒙古自治区科研基础设施与仪器共享服务平台,提升了学校的仪器设备使用率以及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使得科研人员找得着、用得上最先进最高端的科研仪器,产出更多科研成果。”

推进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一起来围观这家高校科技创新之道!

机组人员在研究和评估新材料测试方法(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基础研究与科研条件处供图)

内蒙古自治区科研基础设施与仪器共享服务平台是由自治区科技厅于2023年建设的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网络平台,聚集了区内相关单位169家,集约管理原值38.73亿元仪器设备5639台/套。“引导高校、院所财政资金购置的10万元及以上的科研仪器设备加入共享服务平台开放共享,鼓励社会资金购置的仪器设备自愿开放共享,随着越来越多的管理单位加入我们的共享服务平台,平台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有效解决了仪器闲置问题。”自治区科技厅基础研究与科研条件处处长赵远亮表示。

从“为我所有”到“为我所用”

内工大实验管理中心作为自治区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线上服务管理单位,直面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程度和使用效率低、共享平台建设不到位等问题,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基本形成以共享机制为核心,以技术过硬、设备优良为保障的共享机制,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体系健全、开放共享的测试平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共享管理模式和经验。

实验管理中心以“依托学科、相对集中、专管共用、开放共享”的原则,建设公共服务性强、具有学科特点的校级开放共享平台,实现了资源高效利用,提升集约化管理水平。据介绍,学校单价30万元及以上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均已入驻自治区科研基础设施与仪器共享服务平台,价值低于30万元的设备具备开放共享条件的,也通过自治区和学校两级平台面向校内外开放共享。李利军表示,“在自治区科研基础设施与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带动下,将分散的大型科学仪器整合起来,大型科研仪器也‘忙’了起来。”

从“重建设轻管理”到“重统筹看绩效”

2022年,自治区科技厅联合发展和改革委、财政厅出台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对管理单位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服务收费、知识产权及信息诚信等方面提出要求,建立了评价考核后补助机制。2023年,联合财政厅、教育厅印发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实施细则,细化评价考核指标,进一步规范了开放共享评价考核工作。

据李利军介绍,学校认真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有关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管理要求,每年对院级平台开展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评价考核工作,考核结果纳入年终绩效发放体系。通过这样的评价考核机制,激励院级平台扎实做好开放共享工作,极大地提高了科研仪器共享效能,基本形成良好的开放共享局面,为高质量开放共享工作奠定了良好的软硬件条件。2023年,在自治区科技厅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中内蒙古工大获评良好,对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工作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推进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一起来围观这家高校科技创新之道!

机组人员在调试电镜设备(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基础研究与科研条件处供图)

此外,自2023年起,建立了大型仪器购置评估论证机制,将评估论证作为购置的前置审批条件,从大型仪器设备先进性、适用性、人员配备、运行维护、开放共享方案、绩效、安装环境及各项辅助设施的安全完备程度对拟购置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展评估论证。并且建立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购置负面清单,自行开发建立信息系统,对拟购置的仪器设备实行项目库管理,真正做到了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简化管理流程,降低管理成本,更好地促进共享。

从“要我服务”到“我要服务”

内蒙古河西公司所主持的聚合物自修复材料性能及结构研究项目中,实验管理中心负责样品的微观、纳观形貌及成分分析,为样品的制备方法和制备工艺提供了科学客观的分析数据。

内蒙古中拓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的空调新型铝箔研发项目中铝箔组织结构、成分及形貌表征测试工作在实验管理中心完成,为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供了指导。

实验管理中心通过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破除高端设备资源壁垒,实现“物尽其用”,不仅在支撑保障科研成果产出方面收获颇丰,还积极承担对外测样服务,帮助企业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对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河西公司、内蒙古中拓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多个单位提供测样服务,满足了委托测试的多样化需求,助力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

“对于校外用户的测样申请,测样人员可以通过自治区科研基础设施与仪器共享服务平台进行预约,也可以通过我校实验管理中心开放共享平台预约,学校安排专人进行对接,解决预约过程存在的问题,提供优先测样服务,把资源‘用起来’、让服务‘优起来’。”李利军表示。该实验管理中心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入网仪器信息化管理,不断优化注册、经费结转、预约和测样流程,延长开放共享时间,周末、节假日及夜间提供开放预约,满足校内外师生和研究人员测样需求。

在李利军看来,大型仪器共享的不仅仅是设备,还有专业技术人员对检测结果的科学分析与判断,这才是共享的核心与关键。该校每年选派教师参加大型仪器专题培训,提高操作水平和创新服务能力,加强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以人才“软实力”打造技术“硬支撑”。实验管理中心测试人员通过不断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获批《一种多工位扫描透射明场像成像装置》《一种用于透射电镜样品粘贴环形载网的装置及方法》《用于原位电子背散射衍射研究的样品夹持装置及测试方法》《一种制备透射电镜粉末样品的装置》等多项发明专利。

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学仪器是促进科技创新、拓展认知疆域的重要工具,是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基石和保障。推动其开放共享,有助于释放仪器效能,进一步优化配置创新资源。自治区科技厅基础研究与科研条件处处长赵远亮表示,将大力推广诸如内工大等在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工作上取得成效的经验模式,引导更多高校、院所、企业在管理平台入驻仪器设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科研仪器的使用效率,形成科技资源共享合力,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和社会需求,为全区科研与技术创新予以保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来源于: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近期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写评论…
0

近日,内蒙古工业大学实验管理中心(测试中心)(以下简称实验管理中心)传来好消息,科研人员利用新安装的OxfordSymmetryS3电子背散射衍射仪,首次实现了纳米级透射菊池衍射技术测试,获得纳米尺寸的晶体信息数据,为纳米材料性能优化提供了实验支持。

“我们针对科研人员特定测试需求,深入挖掘仪器设备潜能,在全区范围内率先完成原位电镜测试实验,为此次测试提供了关键设备保障。”实验管理中心主任李利军说,“实验管理中心负责全校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工作,并且加入内蒙古自治区科研基础设施与仪器共享服务平台,提升了学校的仪器设备使用率以及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使得科研人员找得着、用得上最先进最高端的科研仪器,产出更多科研成果。”

推进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一起来围观这家高校科技创新之道!

机组人员在研究和评估新材料测试方法(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基础研究与科研条件处供图)

内蒙古自治区科研基础设施与仪器共享服务平台是由自治区科技厅于2023年建设的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网络平台,聚集了区内相关单位169家,集约管理原值38.73亿元仪器设备5639台/套。“引导高校、院所财政资金购置的10万元及以上的科研仪器设备加入共享服务平台开放共享,鼓励社会资金购置的仪器设备自愿开放共享,随着越来越多的管理单位加入我们的共享服务平台,平台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有效解决了仪器闲置问题。”自治区科技厅基础研究与科研条件处处长赵远亮表示。

从“为我所有”到“为我所用”

内工大实验管理中心作为自治区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线上服务管理单位,直面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程度和使用效率低、共享平台建设不到位等问题,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基本形成以共享机制为核心,以技术过硬、设备优良为保障的共享机制,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体系健全、开放共享的测试平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共享管理模式和经验。

实验管理中心以“依托学科、相对集中、专管共用、开放共享”的原则,建设公共服务性强、具有学科特点的校级开放共享平台,实现了资源高效利用,提升集约化管理水平。据介绍,学校单价30万元及以上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均已入驻自治区科研基础设施与仪器共享服务平台,价值低于30万元的设备具备开放共享条件的,也通过自治区和学校两级平台面向校内外开放共享。李利军表示,“在自治区科研基础设施与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带动下,将分散的大型科学仪器整合起来,大型科研仪器也‘忙’了起来。”

从“重建设轻管理”到“重统筹看绩效”

2022年,自治区科技厅联合发展和改革委、财政厅出台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对管理单位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服务收费、知识产权及信息诚信等方面提出要求,建立了评价考核后补助机制。2023年,联合财政厅、教育厅印发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实施细则,细化评价考核指标,进一步规范了开放共享评价考核工作。

据李利军介绍,学校认真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有关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管理要求,每年对院级平台开展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评价考核工作,考核结果纳入年终绩效发放体系。通过这样的评价考核机制,激励院级平台扎实做好开放共享工作,极大地提高了科研仪器共享效能,基本形成良好的开放共享局面,为高质量开放共享工作奠定了良好的软硬件条件。2023年,在自治区科技厅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中内蒙古工大获评良好,对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工作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推进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一起来围观这家高校科技创新之道!

机组人员在调试电镜设备(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基础研究与科研条件处供图)

此外,自2023年起,建立了大型仪器购置评估论证机制,将评估论证作为购置的前置审批条件,从大型仪器设备先进性、适用性、人员配备、运行维护、开放共享方案、绩效、安装环境及各项辅助设施的安全完备程度对拟购置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展评估论证。并且建立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购置负面清单,自行开发建立信息系统,对拟购置的仪器设备实行项目库管理,真正做到了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简化管理流程,降低管理成本,更好地促进共享。

从“要我服务”到“我要服务”

内蒙古河西公司所主持的聚合物自修复材料性能及结构研究项目中,实验管理中心负责样品的微观、纳观形貌及成分分析,为样品的制备方法和制备工艺提供了科学客观的分析数据。

内蒙古中拓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的空调新型铝箔研发项目中铝箔组织结构、成分及形貌表征测试工作在实验管理中心完成,为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供了指导。

实验管理中心通过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破除高端设备资源壁垒,实现“物尽其用”,不仅在支撑保障科研成果产出方面收获颇丰,还积极承担对外测样服务,帮助企业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对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河西公司、内蒙古中拓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多个单位提供测样服务,满足了委托测试的多样化需求,助力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

“对于校外用户的测样申请,测样人员可以通过自治区科研基础设施与仪器共享服务平台进行预约,也可以通过我校实验管理中心开放共享平台预约,学校安排专人进行对接,解决预约过程存在的问题,提供优先测样服务,把资源‘用起来’、让服务‘优起来’。”李利军表示。该实验管理中心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入网仪器信息化管理,不断优化注册、经费结转、预约和测样流程,延长开放共享时间,周末、节假日及夜间提供开放预约,满足校内外师生和研究人员测样需求。

在李利军看来,大型仪器共享的不仅仅是设备,还有专业技术人员对检测结果的科学分析与判断,这才是共享的核心与关键。该校每年选派教师参加大型仪器专题培训,提高操作水平和创新服务能力,加强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以人才“软实力”打造技术“硬支撑”。实验管理中心测试人员通过不断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获批《一种多工位扫描透射明场像成像装置》《一种用于透射电镜样品粘贴环形载网的装置及方法》《用于原位电子背散射衍射研究的样品夹持装置及测试方法》《一种制备透射电镜粉末样品的装置》等多项发明专利。

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学仪器是促进科技创新、拓展认知疆域的重要工具,是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基石和保障。推动其开放共享,有助于释放仪器效能,进一步优化配置创新资源。自治区科技厅基础研究与科研条件处处长赵远亮表示,将大力推广诸如内工大等在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工作上取得成效的经验模式,引导更多高校、院所、企业在管理平台入驻仪器设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科研仪器的使用效率,形成科技资源共享合力,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和社会需求,为全区科研与技术创新予以保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