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最新技术与实际应用进展——2024年度北京波谱年会之技术报告篇

筱筱

2024.06.01 点击0次

TA的文章

导读:6月1日下午,2024年度北京波谱年会进入技术报告环节。众多业界资深专家,分享磁共振等最新技术方法及实际应用进展。

仪器信息网讯 2024年6月1日下午,2024年度北京波谱年会进入技术报告环节。本次盛会为了促进磁共振技术的交流与推广,提高和扩展波谱学的开发和应用水平,加速波谱学领域的健康成长,主办方精心组织,特邀众多业界资深专家,分享磁共振等最新技术方法及实际应用进展。

会议期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级工程师王雨松、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李骥堃、北京化工大学教授胡高飞分别主持技术报告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研究员陈威、厦门大学教授沈桂平、吉林大学正高级工程师王春宇、厦门大学教授冯江华、中国科学院理化所高级工程师刘艳红、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工程师王佳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程师武宁宁等来自科研院所、高校的专家,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报告。

最新技术与实际应用进展——2024年度北京波谱年会之技术报告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级工程师 王雨松 主持会议

最新技术与实际应用进展——2024年度北京波谱年会之技术报告篇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李骥堃 主持会议

最新技术与实际应用进展——2024年度北京波谱年会之技术报告篇

北京化工大学教授 胡高飞 主持会议

最新技术与实际应用进展——2024年度北京波谱年会之技术报告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研究员 陈威

报告题目:《原位拉伸固体核磁共振揭示高分子非线性力学根源》

陈威介绍了Rheo-Spin NMR在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中填料补强机理、天然橡胶应变诱导结晶、塑化聚乙烯醇薄膜形变过程中塑化剂受限动力学及聚烯烃非线性力学根源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所获取的宏观应力-应变与微观链松弛和取向信息可为最终实现多尺度结构与动力学耦合奠定实验基础 。

最新技术与实际应用进展——2024年度北京波谱年会之技术报告篇

厦门大学教授 沈桂平

报告题目:《融合网络分析的儿童性早熟与矮小症的NMR代谢组学研究》

性早熟与矮小症的病因探明和早期诊断一直是临床儿科疾病中的巨大挑战。沈桂平课题组研究采用基于核磁共振的交叉对比代谢组学分析,融合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线性判别分析效应大小、共现网络分析与代谢网络映射,系统地表征和分析性早熟、矮小症儿童血清代谢谱的差异和生化途径变化,揭示疾病存在的代谢异质性,提出针对不同类型性早熟与矮小症的诊断生物标志物组合,为疾病的早期诊断与预防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策略。

最新技术与实际应用进展——2024年度北京波谱年会之技术报告篇

吉林大学正高级工程师 王春宇

报告题目:《核磁在大环超分子化学与材料中的应用》

经典超分子化学与大环化学密切相连。经典超分子体系是由具有互补识别位点的构建基元自发地组装在一起的复合体系。2012年以来,王春雨及其团队用核磁共振方法进行分子材料合成的基础表征,并利用核磁共振方法做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最新技术与实际应用进展——2024年度北京波谱年会之技术报告篇

厦门大学教授 冯江华

报告题目:《基于核磁共振技术构建福鼎白茶品质溯源专家系统》

冯江华团队开展的研究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福鼎白茶的国际推广和原产地标识保护的双重需求出发,以定量核磁共振技术对七个不同生产年份和四个产地的白茶进行检测,获取相应的营养成分和风味指标的定量结果,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选出与产地及年份相关的特征成分,构建出可以迅速、可靠的鉴定白茶原产地和生产年份的专家系统,为白茶的市场监管提供理论依据和可靠方法。

最新技术与实际应用进展——2024年度北京波谱年会之技术报告篇

中国科学院理化所高级工程师 刘艳红

报告题目:《从磁共振书的写作到时间分辨顺磁的研究》

刘艳红参与了《核磁共振和顺磁共振分析》书稿的编写工作,在此过程中,她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在连续波EPR技术的基础上,成功开发出了时间分辨技术,并为大家提供了更优质的测试服务。

最新技术与实际应用进展——2024年度北京波谱年会之技术报告篇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工程师 王佳鑫

报告题目:《用于超低频核检测的500M固体磁共振魔角旋转探头的研制》

在固体材料中有一类核的旋磁比小、共振频率低,常规固体MAS探头无法覆盖,而这些核对于分子筛选、表面催化剂、电池材料及药物结构功能的表征至关重要。王佳鑫主要介绍了用于500M核磁共振宽腔谱仪的4mm超低频核固体MAS探头的研制过程及相关测试结果,该探头可实现>14kHz超高速魔角旋转,满足H检测的同时,可利用X通道对超低频核(23.27~32.59 MHz)进行检测,实现对超低频核的观测与研究。

最新技术与实际应用进展——2024年度北京波谱年会之技术报告篇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程师 武宁宁

报告题目:《固体HETCOR技术在材料结构表征中的应用》

固体核磁共振技术是化学、材料领域结构鉴定的重要工具之一,适合对固态样品进行原子级结构的检测。武宁宁提出,固体核磁一维和多维核磁技术相结合,为直接观测和解析物质的结构提供了可能,也将对固相物质结构以及功能的认识提供全新的视角。报告中,她还向大家介绍了二维1H,13C-HETCOR技术的两大优势。

除此之外,捷欧路(北京)科贸有限公司叶跃奇、上海寰彤科教设备有限公司钟静文、瑞士QUAD中国区技术部沈伟、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丁皓等来自仪器厂商的技术专家也为大家介绍了他们所在企业在磁共振技术上的研发成果。

最新技术与实际应用进展——2024年度北京波谱年会之技术报告篇

捷欧路(北京)科贸有限公司 叶跃奇

报告题目:《NMR射频和信号接收系统》

最新技术与实际应用进展——2024年度北京波谱年会之技术报告篇

上海寰彤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钟静文

报告题目:《1.5T氟核磷核磁共振成像系统》

最新技术与实际应用进展——2024年度北京波谱年会之技术报告篇

瑞士QUAD中国区技术部 沈伟

报告题目:《Company Introduction QUAD Systems 2024》

最新技术与实际应用进展——2024年度北京波谱年会之技术报告篇

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丁皓

报告题目:《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应用于食用油快检》

叶跃奇主要介绍了NMR的射频系统和信号接收系统的原理、工作流程以及发展进程;钟静文分享了1.5T下小动物F核成像、氢退耦磷核成像及全氟三乙胺作为人造血用全氟辛酸钠乳化注射入小鼠体内成像等研究成果;沈伟对超导核磁的磁体、谱仪、探头以及自动进样器和自动化实验等进行了介绍;丁皓分享道,低场核磁具有无损、绿色、简便等优势,基于弛豫多维技术原理,可实现不同种类油脂区分,未来将进一步在食品快检中应用等。

报告结束后,北京波谱年会也告一段落。第二天,会议将举行闭幕式环节,还有青年论坛、墙报评选,颁奖典礼等精彩内容,仪器信息网将持续跟踪报道!

会议期间,多家厂商在会议同期举办的仪器展中展出了他们最新的仪器及应用技术成果。

最新技术与实际应用进展——2024年度北京波谱年会之技术报告篇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近期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写评论…
0

仪器信息网讯 2024年6月1日下午,2024年度北京波谱年会进入技术报告环节。本次盛会为了促进磁共振技术的交流与推广,提高和扩展波谱学的开发和应用水平,加速波谱学领域的健康成长,主办方精心组织,特邀众多业界资深专家,分享磁共振等最新技术方法及实际应用进展。

会议期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级工程师王雨松、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李骥堃、北京化工大学教授胡高飞分别主持技术报告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研究员陈威、厦门大学教授沈桂平、吉林大学正高级工程师王春宇、厦门大学教授冯江华、中国科学院理化所高级工程师刘艳红、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工程师王佳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程师武宁宁等来自科研院所、高校的专家,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报告。

最新技术与实际应用进展——2024年度北京波谱年会之技术报告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级工程师 王雨松 主持会议

最新技术与实际应用进展——2024年度北京波谱年会之技术报告篇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李骥堃 主持会议

最新技术与实际应用进展——2024年度北京波谱年会之技术报告篇

北京化工大学教授 胡高飞 主持会议

最新技术与实际应用进展——2024年度北京波谱年会之技术报告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研究员 陈威

报告题目:《原位拉伸固体核磁共振揭示高分子非线性力学根源》

陈威介绍了Rheo-Spin NMR在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中填料补强机理、天然橡胶应变诱导结晶、塑化聚乙烯醇薄膜形变过程中塑化剂受限动力学及聚烯烃非线性力学根源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所获取的宏观应力-应变与微观链松弛和取向信息可为最终实现多尺度结构与动力学耦合奠定实验基础 。

最新技术与实际应用进展——2024年度北京波谱年会之技术报告篇

厦门大学教授 沈桂平

报告题目:《融合网络分析的儿童性早熟与矮小症的NMR代谢组学研究》

性早熟与矮小症的病因探明和早期诊断一直是临床儿科疾病中的巨大挑战。沈桂平课题组研究采用基于核磁共振的交叉对比代谢组学分析,融合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线性判别分析效应大小、共现网络分析与代谢网络映射,系统地表征和分析性早熟、矮小症儿童血清代谢谱的差异和生化途径变化,揭示疾病存在的代谢异质性,提出针对不同类型性早熟与矮小症的诊断生物标志物组合,为疾病的早期诊断与预防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策略。

最新技术与实际应用进展——2024年度北京波谱年会之技术报告篇

吉林大学正高级工程师 王春宇

报告题目:《核磁在大环超分子化学与材料中的应用》

经典超分子化学与大环化学密切相连。经典超分子体系是由具有互补识别位点的构建基元自发地组装在一起的复合体系。2012年以来,王春雨及其团队用核磁共振方法进行分子材料合成的基础表征,并利用核磁共振方法做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最新技术与实际应用进展——2024年度北京波谱年会之技术报告篇

厦门大学教授 冯江华

报告题目:《基于核磁共振技术构建福鼎白茶品质溯源专家系统》

冯江华团队开展的研究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福鼎白茶的国际推广和原产地标识保护的双重需求出发,以定量核磁共振技术对七个不同生产年份和四个产地的白茶进行检测,获取相应的营养成分和风味指标的定量结果,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选出与产地及年份相关的特征成分,构建出可以迅速、可靠的鉴定白茶原产地和生产年份的专家系统,为白茶的市场监管提供理论依据和可靠方法。

最新技术与实际应用进展——2024年度北京波谱年会之技术报告篇

中国科学院理化所高级工程师 刘艳红

报告题目:《从磁共振书的写作到时间分辨顺磁的研究》

刘艳红参与了《核磁共振和顺磁共振分析》书稿的编写工作,在此过程中,她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在连续波EPR技术的基础上,成功开发出了时间分辨技术,并为大家提供了更优质的测试服务。

最新技术与实际应用进展——2024年度北京波谱年会之技术报告篇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工程师 王佳鑫

报告题目:《用于超低频核检测的500M固体磁共振魔角旋转探头的研制》

在固体材料中有一类核的旋磁比小、共振频率低,常规固体MAS探头无法覆盖,而这些核对于分子筛选、表面催化剂、电池材料及药物结构功能的表征至关重要。王佳鑫主要介绍了用于500M核磁共振宽腔谱仪的4mm超低频核固体MAS探头的研制过程及相关测试结果,该探头可实现>14kHz超高速魔角旋转,满足H检测的同时,可利用X通道对超低频核(23.27~32.59 MHz)进行检测,实现对超低频核的观测与研究。

最新技术与实际应用进展——2024年度北京波谱年会之技术报告篇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程师 武宁宁

报告题目:《固体HETCOR技术在材料结构表征中的应用》

固体核磁共振技术是化学、材料领域结构鉴定的重要工具之一,适合对固态样品进行原子级结构的检测。武宁宁提出,固体核磁一维和多维核磁技术相结合,为直接观测和解析物质的结构提供了可能,也将对固相物质结构以及功能的认识提供全新的视角。报告中,她还向大家介绍了二维1H,13C-HETCOR技术的两大优势。

除此之外,捷欧路(北京)科贸有限公司叶跃奇、上海寰彤科教设备有限公司钟静文、瑞士QUAD中国区技术部沈伟、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丁皓等来自仪器厂商的技术专家也为大家介绍了他们所在企业在磁共振技术上的研发成果。

最新技术与实际应用进展——2024年度北京波谱年会之技术报告篇

捷欧路(北京)科贸有限公司 叶跃奇

报告题目:《NMR射频和信号接收系统》

最新技术与实际应用进展——2024年度北京波谱年会之技术报告篇

上海寰彤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钟静文

报告题目:《1.5T氟核磷核磁共振成像系统》

最新技术与实际应用进展——2024年度北京波谱年会之技术报告篇

瑞士QUAD中国区技术部 沈伟

报告题目:《Company Introduction QUAD Systems 2024》

最新技术与实际应用进展——2024年度北京波谱年会之技术报告篇

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丁皓

报告题目:《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应用于食用油快检》

叶跃奇主要介绍了NMR的射频系统和信号接收系统的原理、工作流程以及发展进程;钟静文分享了1.5T下小动物F核成像、氢退耦磷核成像及全氟三乙胺作为人造血用全氟辛酸钠乳化注射入小鼠体内成像等研究成果;沈伟对超导核磁的磁体、谱仪、探头以及自动进样器和自动化实验等进行了介绍;丁皓分享道,低场核磁具有无损、绿色、简便等优势,基于弛豫多维技术原理,可实现不同种类油脂区分,未来将进一步在食品快检中应用等。

报告结束后,北京波谱年会也告一段落。第二天,会议将举行闭幕式环节,还有青年论坛、墙报评选,颁奖典礼等精彩内容,仪器信息网将持续跟踪报道!

会议期间,多家厂商在会议同期举办的仪器展中展出了他们最新的仪器及应用技术成果。

最新技术与实际应用进展——2024年度北京波谱年会之技术报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