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专家公布!iCEM 2024之低温电子显微学与应用专场预告

进入 #第十届电子显微学网络会议阅读更多话题内容

导读:2024年6月25-28日,仪器信息网与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对外)将联合主办“第十届电子显微学网络会议(iCEM 2024)”。

2024年6月25-28日,仪器信息网(www.instrument.com.cn) 与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对外)(www.china-em.cn)将联合主办“第十届电子显微学网络会议(iCEM 2024)”。

专家公布!iCEM 2024之低温电子显微学与应用专场预告

会议结合目前电子显微学主要仪器技术及应用热点,邀请业界知名电子显微学专家、电子显微学仪器技术专家、电子显微学应用专家等,重点邀请近来有重要工作成果进展的优秀青年学者代表线上分享精彩报告。iCEM 2024恰逢电子显微学网络会议创立十周年,会议专场将增设“十周年”主题内容,围绕过去十年我国电子显微学重要进展、未来展望等进行分享。第十届电子显微学网络会议(iCEM 2024)将设置八个分会场:1) 原位/环境电子显微学与应用;2)先进电子显微学与应用;3)扫描电镜/聚焦离子束显微镜技术与应用;4)电子能量损失谱/电镜光谱分析技术;5)低温电子显微学与应用;6)生物医学电镜技术与应用;7)电镜实验操作技术及经验分享;8)电镜开放共享平台及自主保障体系建设。诚邀业界人士线上报名参会。

主办单位:

仪器信息网,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对外)

参会方式:

本次会议免费参会,参会报名请点击会议官网: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EM2024/

专家公布!iCEM 2024之低温电子显微学与应用专场预告

或扫描二维码报名


低温电子显微学与应用”专场预告

(注:最终日程以会议官网为准)

专场五:低温电子显微学与应用
(6月27日上午)
专场主持暨召集人:雷东升 兰州大学 教授   
报告题目 演讲嘉宾

【十周年主题报告】: Euler angle-assigned reconstruction: the strategy to resolve ESCRT-III flat spirals on the

membrane

沈庆涛(南方科技大学 教授)
免疫球蛋白IgM与 IgA的分子机制 肖俊宇(北京大学 教授)
细胞结构生物学与生物大分子原位可视化 朱赟(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与亚病毒颗粒的结构研究 王权(上海科技大学 研究员)


专家公布!iCEM 2024之低温电子显微学与应用专场预告


嘉宾简介及报告摘要(按分享顺序)


专家公布!iCEM 2024之低温电子显微学与应用专场预告

专场主持暨召集人:雷东升 兰州大学 教授

【个人简介】

雷东升,兰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第十一届低温电镜专家组委员、西北四省(甘青宁新)电子显微学会副理事长。2014年于西安交通大学理学院取得博士学位,后至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工作,并于2019年加入兰州大学。主要发展和使用冷冻电镜三维重构技术,并将其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相结合,解析病毒-抗体复合物、脂蛋白、框架核酸、有机框架等软物质的三维结构,探究功能实现的分子机理,为相关疾病的药物开发等提供线索。目前在Nature Plants、Nature Chemical Biology和Nature Communications等SCI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甘肃省科技重点研发计划等横纵向项目。


专家公布!iCEM 2024之低温电子显微学与应用专场预告

沈庆涛 南方科技大学 教授

【个人简介】

沈庆涛,南方科技大学长聘副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9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隋森芳院士课题组;随后在美国耶鲁大学,威斯康辛大学麦迪进分校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6年归国加入上海科技大学,担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22年全职转入南方科技大学。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和深圳鹏城孔雀计划。担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监事,冷冻电镜分会理事,膜生物学分会理事;中国电子显微学会副秘书长,低温电镜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主持与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3项,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相关成果发表在Science,Cell,Science Advances, PNAS,JCB,NSMB,eLife等国际一流期刊杂志。

报告题目:Euler angle-assigned reconstruction: the strategy to resolve ESCRT-III flat spirals on the membrane

【摘要】The endosomal sorting complexes required for transport (ESCRTs) are responsible for membrane remodeling in many cellular processes, such as multi-vesicular body biogenesis, viral budding, and cytokinetic abscission. ESCRT-III, the most abundant ESCRT subunit, assembles into flat spirals as the primed state, essential to initiate membrane invagination. However, the three-dimensional architecture of ESCRT-III flat spirals remained vague for decades due to highly curved filaments with a small diameter and a single preferred orientation on the membrane. Here, we unveiled that yeast Snf7, a component of ESCRT-III, forms flat spirals on the lipid monolayers using cryogenic-electron microscopy. We developed a geometry-constrained Euler angle-assigned reconstruction strategy and obtained moderate-resolution structures of Snf7 flat spirals with varying curvatures. Our analyses showed that Snf7 subunits recline on the membrane with N-terminal motifs a0 as anchors, adopt an open state with fused a2/3 helices, and bend a2/3 gradually from the outer to inner parts of flat spirals. In all, we provide the orientation and conformations of ESCRT-III flat spirals on the membrane and unveil the underlying assembly mechanism, which will serve as the initial step in understanding how ESCRTs drive membrane abscission.


专家公布!iCEM 2024之低温电子显微学与应用专场预告

肖俊宇 北京大学 教授

【个人简介】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2002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学院,2008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2009-2011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进行博士后研究,2011-2013年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任项目科学家。2014年回到北京大学组建独立实验室。近年来,实验室主要关注免疫分子的功能基础,代表工作包括阐明IgM五聚体和IgA二聚体分子组装和黏膜转运的机制,揭示FcμR受体识别不同形式IgM的机制,也系统分析了新冠病毒中和抗体的分子机制。以通讯作者/共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包括Nature、Science、Cell等。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顾孝诚讲座奖、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杰出成就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等。

报告题目:免疫球蛋白IgM与 IgA的分子机制

【摘要】免疫球蛋白IgM和IgA在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关键功能。我实验室通过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研究了IgM和IgA分子组装、黏膜转运、与特异性受体结合的分子机制,为基于IgM/IgA骨架进行抗体药物开发提供了参考。


专家公布!iCEM 2024之低温电子显微学与应用专场预告

朱赟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个人简介】

朱赟,200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学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至今。建立完善了基于冷冻电子断层成像技术的高分辨率原位结构研究技术流程,并在精子轴丝复合体、中心粒复合体、核膜孔复合体、骨骼肌三联管钙离子通道复合体等复杂生物大分子的原位结构和功能机制研究中取得了多项突出的原创性成果。已在国际著名期刊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含共)发表论文42篇,包括Nature Methods, Cell Research(X2), Science Advances(X2),Angew Chem Int(X2), Cell Discovery(X2), Signal Transduct Tar(X2), PNAS等,总引用超过4000次,H指数为23 。获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奖、中国学者高影响力研究、ESI高被引论文(X2)等。承担多项国家和省市级科研项目,获得授权专利4项、转化1项,合作完成多项中英文专著和国家行业标准。

报告题目:细胞结构生物学与生物大分子原位可视化

【摘要】随着冷冻电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现在能够全面准确地可视化细胞内众多蛋白质的原位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细胞的功能和调控机制。本报告将以组织样品和细胞样品的原位结构研究为例,介绍基于冷冻电子断层成像技术的高分辨率原位结构解析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情况。


专家公布!iCEM 2024之低温电子显微学与应用专场预告

王权 上海科技大学 研究员

【个人简介】

王权,博士,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助理教授(Tenure-Track),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称号获得者。王权研究员分别于2009年和2014年在南开大学获得计算科学学士学位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结构生物学家饶子和院士。其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和课题组长,2014-2015年间曾赴英国牛津大学短暂访学,进行电子显微学和分子影像技术的学习和研究。2020年2月加入上海科技大学,主要从事微生物病原体生物大分子复合体及完整病原的跨尺度结构与功能研究,开展原创技术方法的研究,并综合利用计算科学、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手段开展创新药物的研发,在Science、Cell、PNAS等国际重要期刊发表代表性研究成果十余项。曾荣获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贝时璋青年生物物理学家奖”、阿里巴巴达摩院青橙奖等。

报告题目: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与亚病毒颗粒的结构研究

【摘要】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重大的全球健康挑战之一,其可靠诊断和治疗预后与其表面抗原(HBsAg)紧密相关。然而,由于缺少高分辨率的三维结构,HBsAg及其在病毒包膜上的组装模式充满争议。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研究团队采用精心设计的计算工具和数据处理策略,揭示了HBsAg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及其在病毒颗粒表面组装的分子机制。



会议联系

1. 会议内容

仪器信息网

杨编辑:15311451191,yanglz@instrument.com.cn

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对外)

汪老师:13637966635,cems_djw @163.com

2. 会议赞助

刘经理,15718850776,liuyw@instrument.com.cn





来源于:仪器信息网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相关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0

2024年6月25-28日,仪器信息网(www.instrument.com.cn) 与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对外)(www.china-em.cn)将联合主办“第十届电子显微学网络会议(iCEM 2024)”。

专家公布!iCEM 2024之低温电子显微学与应用专场预告

会议结合目前电子显微学主要仪器技术及应用热点,邀请业界知名电子显微学专家、电子显微学仪器技术专家、电子显微学应用专家等,重点邀请近来有重要工作成果进展的优秀青年学者代表线上分享精彩报告。iCEM 2024恰逢电子显微学网络会议创立十周年,会议专场将增设“十周年”主题内容,围绕过去十年我国电子显微学重要进展、未来展望等进行分享。第十届电子显微学网络会议(iCEM 2024)将设置八个分会场:1) 原位/环境电子显微学与应用;2)先进电子显微学与应用;3)扫描电镜/聚焦离子束显微镜技术与应用;4)电子能量损失谱/电镜光谱分析技术;5)低温电子显微学与应用;6)生物医学电镜技术与应用;7)电镜实验操作技术及经验分享;8)电镜开放共享平台及自主保障体系建设。诚邀业界人士线上报名参会。

主办单位:

仪器信息网,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对外)

参会方式:

本次会议免费参会,参会报名请点击会议官网: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EM2024/

专家公布!iCEM 2024之低温电子显微学与应用专场预告

或扫描二维码报名


低温电子显微学与应用”专场预告

(注:最终日程以会议官网为准)

专场五:低温电子显微学与应用
(6月27日上午)
专场主持暨召集人:雷东升 兰州大学 教授   
报告题目 演讲嘉宾

【十周年主题报告】: Euler angle-assigned reconstruction: the strategy to resolve ESCRT-III flat spirals on the

membrane

沈庆涛(南方科技大学 教授)
免疫球蛋白IgM与 IgA的分子机制 肖俊宇(北京大学 教授)
细胞结构生物学与生物大分子原位可视化 朱赟(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与亚病毒颗粒的结构研究 王权(上海科技大学 研究员)


专家公布!iCEM 2024之低温电子显微学与应用专场预告


嘉宾简介及报告摘要(按分享顺序)


专家公布!iCEM 2024之低温电子显微学与应用专场预告

专场主持暨召集人:雷东升 兰州大学 教授

【个人简介】

雷东升,兰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第十一届低温电镜专家组委员、西北四省(甘青宁新)电子显微学会副理事长。2014年于西安交通大学理学院取得博士学位,后至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工作,并于2019年加入兰州大学。主要发展和使用冷冻电镜三维重构技术,并将其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相结合,解析病毒-抗体复合物、脂蛋白、框架核酸、有机框架等软物质的三维结构,探究功能实现的分子机理,为相关疾病的药物开发等提供线索。目前在Nature Plants、Nature Chemical Biology和Nature Communications等SCI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甘肃省科技重点研发计划等横纵向项目。


专家公布!iCEM 2024之低温电子显微学与应用专场预告

沈庆涛 南方科技大学 教授

【个人简介】

沈庆涛,南方科技大学长聘副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9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隋森芳院士课题组;随后在美国耶鲁大学,威斯康辛大学麦迪进分校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6年归国加入上海科技大学,担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22年全职转入南方科技大学。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和深圳鹏城孔雀计划。担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监事,冷冻电镜分会理事,膜生物学分会理事;中国电子显微学会副秘书长,低温电镜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主持与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3项,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相关成果发表在Science,Cell,Science Advances, PNAS,JCB,NSMB,eLife等国际一流期刊杂志。

报告题目:Euler angle-assigned reconstruction: the strategy to resolve ESCRT-III flat spirals on the membrane

【摘要】The endosomal sorting complexes required for transport (ESCRTs) are responsible for membrane remodeling in many cellular processes, such as multi-vesicular body biogenesis, viral budding, and cytokinetic abscission. ESCRT-III, the most abundant ESCRT subunit, assembles into flat spirals as the primed state, essential to initiate membrane invagination. However, the three-dimensional architecture of ESCRT-III flat spirals remained vague for decades due to highly curved filaments with a small diameter and a single preferred orientation on the membrane. Here, we unveiled that yeast Snf7, a component of ESCRT-III, forms flat spirals on the lipid monolayers using cryogenic-electron microscopy. We developed a geometry-constrained Euler angle-assigned reconstruction strategy and obtained moderate-resolution structures of Snf7 flat spirals with varying curvatures. Our analyses showed that Snf7 subunits recline on the membrane with N-terminal motifs a0 as anchors, adopt an open state with fused a2/3 helices, and bend a2/3 gradually from the outer to inner parts of flat spirals. In all, we provide the orientation and conformations of ESCRT-III flat spirals on the membrane and unveil the underlying assembly mechanism, which will serve as the initial step in understanding how ESCRTs drive membrane abscission.


专家公布!iCEM 2024之低温电子显微学与应用专场预告

肖俊宇 北京大学 教授

【个人简介】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2002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学院,2008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2009-2011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进行博士后研究,2011-2013年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任项目科学家。2014年回到北京大学组建独立实验室。近年来,实验室主要关注免疫分子的功能基础,代表工作包括阐明IgM五聚体和IgA二聚体分子组装和黏膜转运的机制,揭示FcμR受体识别不同形式IgM的机制,也系统分析了新冠病毒中和抗体的分子机制。以通讯作者/共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包括Nature、Science、Cell等。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顾孝诚讲座奖、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杰出成就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等。

报告题目:免疫球蛋白IgM与 IgA的分子机制

【摘要】免疫球蛋白IgM和IgA在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关键功能。我实验室通过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研究了IgM和IgA分子组装、黏膜转运、与特异性受体结合的分子机制,为基于IgM/IgA骨架进行抗体药物开发提供了参考。


专家公布!iCEM 2024之低温电子显微学与应用专场预告

朱赟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个人简介】

朱赟,200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学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至今。建立完善了基于冷冻电子断层成像技术的高分辨率原位结构研究技术流程,并在精子轴丝复合体、中心粒复合体、核膜孔复合体、骨骼肌三联管钙离子通道复合体等复杂生物大分子的原位结构和功能机制研究中取得了多项突出的原创性成果。已在国际著名期刊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含共)发表论文42篇,包括Nature Methods, Cell Research(X2), Science Advances(X2),Angew Chem Int(X2), Cell Discovery(X2), Signal Transduct Tar(X2), PNAS等,总引用超过4000次,H指数为23 。获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奖、中国学者高影响力研究、ESI高被引论文(X2)等。承担多项国家和省市级科研项目,获得授权专利4项、转化1项,合作完成多项中英文专著和国家行业标准。

报告题目:细胞结构生物学与生物大分子原位可视化

【摘要】随着冷冻电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现在能够全面准确地可视化细胞内众多蛋白质的原位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细胞的功能和调控机制。本报告将以组织样品和细胞样品的原位结构研究为例,介绍基于冷冻电子断层成像技术的高分辨率原位结构解析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情况。


专家公布!iCEM 2024之低温电子显微学与应用专场预告

王权 上海科技大学 研究员

【个人简介】

王权,博士,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助理教授(Tenure-Track),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称号获得者。王权研究员分别于2009年和2014年在南开大学获得计算科学学士学位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结构生物学家饶子和院士。其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和课题组长,2014-2015年间曾赴英国牛津大学短暂访学,进行电子显微学和分子影像技术的学习和研究。2020年2月加入上海科技大学,主要从事微生物病原体生物大分子复合体及完整病原的跨尺度结构与功能研究,开展原创技术方法的研究,并综合利用计算科学、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手段开展创新药物的研发,在Science、Cell、PNAS等国际重要期刊发表代表性研究成果十余项。曾荣获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贝时璋青年生物物理学家奖”、阿里巴巴达摩院青橙奖等。

报告题目: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与亚病毒颗粒的结构研究

【摘要】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重大的全球健康挑战之一,其可靠诊断和治疗预后与其表面抗原(HBsAg)紧密相关。然而,由于缺少高分辨率的三维结构,HBsAg及其在病毒包膜上的组装模式充满争议。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研究团队采用精心设计的计算工具和数据处理策略,揭示了HBsAg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及其在病毒颗粒表面组装的分子机制。



会议联系

1. 会议内容

仪器信息网

杨编辑:15311451191,yanglz@instrument.com.cn

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对外)

汪老师:13637966635,cems_djw @163.com

2. 会议赞助

刘经理,15718850776,liuyw@instrumen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