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7位专家荣获第五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

导读:2024年9月24日,全国第十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成功开幕,同时举行了第五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的颁奖仪式。

仪器信息网讯 2024924日,全国第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成功开幕,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理事长秘书长、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褚小立教授级高工主持开幕式,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张彤秘书长致辞

开幕式伊始,举行了第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的颁奖仪式。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由陆婉珍院士提议、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设立。在20159月召开的近红外光谱分会一届一次常务理事会上讨论通过了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评选方法。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在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上颁奖。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的设立是为了鼓励我国科技人员投身于近红外光谱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工作,促进和推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

褚小立秘书长宣布获奖结果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贡献奖”授予北京化工大学袁洪福教授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科技奖”授予中国农业大学彭彦昆教授、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张皋总工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青年奖”授予江苏国钥云技术有限公司王钧总监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田喜副研究员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李灵巧副研究员贵州医科大学张进副教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张彤秘书长、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总后油料研究所刘慧颖高工和云南中烟工业公司技术中心王家俊教授级高工分别为以上获奖者颁发奖项。

第五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贡献奖获得者:袁洪福教授

7位专家荣获第五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

7位专家荣获第五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

北京化工大 袁洪福教授

袁洪福教授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我国最早(2000年)的近红外专著,在我国近红外发展中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他是作者之一1997年,主持开发了国内首套中文版化学计量学软件和首台国产短波CCD近红外分析仪2000年,首套国产在线近红外分析仪在我国石化工业和国防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在我国近红外技术发展中产生了引领性、持续性的影响。除此之外,他的标志性创新工作还包括提出一种非PLS建模方法,在抑制均值化、提高建模效率方面性能优异;一种免建模的近红外光谱标准曲线方法;在仪器台间一致性制造工艺,活体雌雄蚕蛹高速分选、粘稠状样品检测、煤质在线分析等高难度技术开发等方面,均获得了突破性创新,国内外尚无先例。

袁洪福教授是我国近红外光谱学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自1993年,全身心地献身于近红外光谱事业,在国内外近红外光谱领域颇具影响力。从成立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到近红外光谱分会的筹备工作,付出了大量心血。自2014年至今,担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理事长始终心系我国近红外学科发展,在近红外科普、会议活动组织、标准化建设、国际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推动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贡献突出。

陆婉珍近红外光谱科技奖”获得者:彭彦昆教授、张皋总工。

7位专家荣获第五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

7位专家荣获第五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

中国农业大学 彭彦昆教授

彭彦昆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面向我国农产品产销链中对农产品品质检测评价和分等分级技术装备的重大需求,针对人工抽检法难以满足对大规模的农产品逐一实时现场品质检测分级以致带来品质不清、品级不明等问题,利用近红外光谱原理,深入开展了肉品、果蔬和粮食等3大类农产品品质无损检测方法、核心技术和智能装备的创新研究,攻克了农产品品质的近红外多元图谱特征无损精准感知难、动态检测干扰大等多个关键技术瓶颈,创建了28种农产品品质预测评价模型,创制了适用于产销链不同环节的农产品品质无损检测分级系列装备32种。

彭彦昆教授以第一完成人获2017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发表SCI/EI论文275篇,主编著作4部;制定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等10项;授权国家专利110件;10多个专利技术转化应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7位专家荣获第五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张皋总工

张皋,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国防科技工业火炸药一级计量站总工。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他带领团队将近红外光谱技术用在国防工业战略资源含能产品体系中;在实验室产品组分、物性参数的快速分析到生产工艺过程在线检测等场景,开展了硝化棉的氮量、粘度等性能参数,混合炸药、推进剂及发射药组分、安定性能快速预判等预测方法和装置的相关研究;突破了含能产品定标样品的设计制备与定值、定标模型的优化、传递等瓶颈技术。

相关项目成果获工信部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制定国家、国家军用及行业标准等17项;研制行业用近红外光谱仪专用装置5套;获授权发明专利 26 件,编写软件著作权一件。研究成果已在204所、805厂、海军等相关单位得到推广应用。

第五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青年奖获得者:王钧总监田喜高级农艺师李灵巧副研究员、张进副教授

7位专家荣获第五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

7位专家荣获第五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

江苏国钥云技术有限公司 王钧总监

王钧,江苏国钥云技术有限公司智能制造创新部总监。王钧一直从事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制药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工作,学术研究与实践并重,并能根据应用实际场景进行有机融合,特别是在制药领域中,先后主导多个中药大品种制药过程控制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项目,成功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制药行业落地实施,从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科技的力量在于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王钧始终将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放在首位,努力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为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不仅如此,他还注重技术成果的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对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推广应用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7位专家荣获第五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田喜副研究员

田喜,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农艺师入选北京市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5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荣获省部级科技奖1项。

田喜博士从事基于光学传感的农产品质量无损检测技术及智能分选设备工作10余年,他和团队坚持以产业需求为研究目标,为水果、蔬菜和谷物等农产品的内外部品质特征精准感知技术提出了落地式解决方案,已研发了短积分全透射近红外光谱采集系统、多光谱全表面匀场成像系统和内外部品质在线实时检测算法,开发了果托式、滚轮式和手持式果蔬品质检测与分级装备,获批了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服务)证书,实现了苹果、梨、桃、橙、蜜桔、番茄、西甜瓜等不同类型的果蔬内部糖度和霉心,外部尺寸、颜色、重量和缺陷的快速检测与分级,在北京、重庆、四川、山东、浙江等地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果蔬产业采后商品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7位专家荣获第五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李灵巧副研究员

李灵巧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副研究员是国内较早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近红外光谱建模方法的学者之一提出的近红外光谱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建模方法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研究工作主要针对NIRS分析技术存在的模型通用性不强、小样本建模性能差等突出问题,一方面利用深度学习方法进行建模,解决现有NIRS模型仅适配同一台仪器、相同测量条件及同批次或同类别样品的测量准确度的痛点;另一方面利用迁移学习方法,提升小样本学习能力,解决小样本建模精度不够的问题。

李灵巧副研究员应用深度学习实现端到端的近红外光谱分析,解决近红外光谱仪间数据共享的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技术进展,获得的优秀研究成果具有良好的创新性、实用性和应用前景

7位专家荣获第五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

贵州医科大学 张进副教授

张进贵州医科大学副教授发表SCI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师承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提出并完善了多个近红外光谱的化学计量学算法,为特征变量选择、系统误差消除、降低数据冗余提供了重要手段开发了免费开源的在线建模平台,为降低近红外光谱的研究和使用门槛起到了推动作用

作为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勇敢探险者,张进副教授还将近红外光谱应用于“发病迅速、最佳治疗窗口窄”脑卒中诊断中,为疾病的及时干预治疗提供了依据。

全国第十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精彩报告不断,仪器信息网将会持续为大家带来最新报道,敬请关注!



来源于:仪器信息网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近期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0

仪器信息网讯 2024924日,全国第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成功开幕,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理事长秘书长、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褚小立教授级高工主持开幕式,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张彤秘书长致辞

开幕式伊始,举行了第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的颁奖仪式。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由陆婉珍院士提议、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设立。在20159月召开的近红外光谱分会一届一次常务理事会上讨论通过了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评选方法。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在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上颁奖。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的设立是为了鼓励我国科技人员投身于近红外光谱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工作,促进和推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

褚小立秘书长宣布获奖结果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贡献奖”授予北京化工大学袁洪福教授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科技奖”授予中国农业大学彭彦昆教授、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张皋总工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青年奖”授予江苏国钥云技术有限公司王钧总监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田喜副研究员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李灵巧副研究员贵州医科大学张进副教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张彤秘书长、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总后油料研究所刘慧颖高工和云南中烟工业公司技术中心王家俊教授级高工分别为以上获奖者颁发奖项。

第五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贡献奖获得者:袁洪福教授

7位专家荣获第五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

7位专家荣获第五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

北京化工大 袁洪福教授

袁洪福教授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我国最早(2000年)的近红外专著,在我国近红外发展中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他是作者之一1997年,主持开发了国内首套中文版化学计量学软件和首台国产短波CCD近红外分析仪2000年,首套国产在线近红外分析仪在我国石化工业和国防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在我国近红外技术发展中产生了引领性、持续性的影响。除此之外,他的标志性创新工作还包括提出一种非PLS建模方法,在抑制均值化、提高建模效率方面性能优异;一种免建模的近红外光谱标准曲线方法;在仪器台间一致性制造工艺,活体雌雄蚕蛹高速分选、粘稠状样品检测、煤质在线分析等高难度技术开发等方面,均获得了突破性创新,国内外尚无先例。

袁洪福教授是我国近红外光谱学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自1993年,全身心地献身于近红外光谱事业,在国内外近红外光谱领域颇具影响力。从成立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到近红外光谱分会的筹备工作,付出了大量心血。自2014年至今,担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理事长始终心系我国近红外学科发展,在近红外科普、会议活动组织、标准化建设、国际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推动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贡献突出。

陆婉珍近红外光谱科技奖”获得者:彭彦昆教授、张皋总工。

7位专家荣获第五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

7位专家荣获第五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

中国农业大学 彭彦昆教授

彭彦昆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面向我国农产品产销链中对农产品品质检测评价和分等分级技术装备的重大需求,针对人工抽检法难以满足对大规模的农产品逐一实时现场品质检测分级以致带来品质不清、品级不明等问题,利用近红外光谱原理,深入开展了肉品、果蔬和粮食等3大类农产品品质无损检测方法、核心技术和智能装备的创新研究,攻克了农产品品质的近红外多元图谱特征无损精准感知难、动态检测干扰大等多个关键技术瓶颈,创建了28种农产品品质预测评价模型,创制了适用于产销链不同环节的农产品品质无损检测分级系列装备32种。

彭彦昆教授以第一完成人获2017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发表SCI/EI论文275篇,主编著作4部;制定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等10项;授权国家专利110件;10多个专利技术转化应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7位专家荣获第五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张皋总工

张皋,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国防科技工业火炸药一级计量站总工。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他带领团队将近红外光谱技术用在国防工业战略资源含能产品体系中;在实验室产品组分、物性参数的快速分析到生产工艺过程在线检测等场景,开展了硝化棉的氮量、粘度等性能参数,混合炸药、推进剂及发射药组分、安定性能快速预判等预测方法和装置的相关研究;突破了含能产品定标样品的设计制备与定值、定标模型的优化、传递等瓶颈技术。

相关项目成果获工信部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制定国家、国家军用及行业标准等17项;研制行业用近红外光谱仪专用装置5套;获授权发明专利 26 件,编写软件著作权一件。研究成果已在204所、805厂、海军等相关单位得到推广应用。

第五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青年奖获得者:王钧总监田喜高级农艺师李灵巧副研究员、张进副教授

7位专家荣获第五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

7位专家荣获第五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

江苏国钥云技术有限公司 王钧总监

王钧,江苏国钥云技术有限公司智能制造创新部总监。王钧一直从事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制药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工作,学术研究与实践并重,并能根据应用实际场景进行有机融合,特别是在制药领域中,先后主导多个中药大品种制药过程控制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项目,成功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制药行业落地实施,从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科技的力量在于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王钧始终将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放在首位,努力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为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不仅如此,他还注重技术成果的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对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推广应用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7位专家荣获第五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田喜副研究员

田喜,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农艺师入选北京市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5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荣获省部级科技奖1项。

田喜博士从事基于光学传感的农产品质量无损检测技术及智能分选设备工作10余年,他和团队坚持以产业需求为研究目标,为水果、蔬菜和谷物等农产品的内外部品质特征精准感知技术提出了落地式解决方案,已研发了短积分全透射近红外光谱采集系统、多光谱全表面匀场成像系统和内外部品质在线实时检测算法,开发了果托式、滚轮式和手持式果蔬品质检测与分级装备,获批了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服务)证书,实现了苹果、梨、桃、橙、蜜桔、番茄、西甜瓜等不同类型的果蔬内部糖度和霉心,外部尺寸、颜色、重量和缺陷的快速检测与分级,在北京、重庆、四川、山东、浙江等地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果蔬产业采后商品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7位专家荣获第五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李灵巧副研究员

李灵巧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副研究员是国内较早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近红外光谱建模方法的学者之一提出的近红外光谱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建模方法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研究工作主要针对NIRS分析技术存在的模型通用性不强、小样本建模性能差等突出问题,一方面利用深度学习方法进行建模,解决现有NIRS模型仅适配同一台仪器、相同测量条件及同批次或同类别样品的测量准确度的痛点;另一方面利用迁移学习方法,提升小样本学习能力,解决小样本建模精度不够的问题。

李灵巧副研究员应用深度学习实现端到端的近红外光谱分析,解决近红外光谱仪间数据共享的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技术进展,获得的优秀研究成果具有良好的创新性、实用性和应用前景

7位专家荣获第五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

贵州医科大学 张进副教授

张进贵州医科大学副教授发表SCI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师承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提出并完善了多个近红外光谱的化学计量学算法,为特征变量选择、系统误差消除、降低数据冗余提供了重要手段开发了免费开源的在线建模平台,为降低近红外光谱的研究和使用门槛起到了推动作用

作为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勇敢探险者,张进副教授还将近红外光谱应用于“发病迅速、最佳治疗窗口窄”脑卒中诊断中,为疾病的及时干预治疗提供了依据。

全国第十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精彩报告不断,仪器信息网将会持续为大家带来最新报道,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