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自来水合格率50%?悬疑不能一直稀里糊涂

自来水合格率50%?悬疑不能一直稀里糊涂

  开栏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

  自来水合格率50%?悬疑不能一直稀里糊涂

  背景:有媒体披露,2009年下半年,住建部水质中心作了被认为是近十几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普查,但结果至今都没有对外公开,据参与的知情人透露,合格率也就50%左右。

  华商报发表杨鹏的文章:消息一出,南京、广州等牵扯在内的城市就公开“辟谣”,称各自区域内的水质达标。显然,这种嘴巴上的自证清白,是很难服众的。自来水水质不合格,说起来,原因无非三个方面:水源地不合格;自来水厂处理工艺跟不上污染;老旧管道的二次污染。目前,已经很难找到毫无污染的水源地,这是个无奈的现实。在令人忧虑的用水安全面前,自来水厂的价值更为重要。但据媒体披露,“我国现在99%的自来水厂用的仍然是100年前的常规工艺。”而专家认为,“自来水安全问题不能不归于国家水质标准的长期落后。内地长期使用的饮用水标准是1984年制定的。”“2007年7月1日,国家颁布了新的饮用水水质标准,检测指标从35项提高到了106项。但目前除了北京等个别超大城市外,绝大部分城市没有检测106项指标的能力。”技术是百年前的,管道是几十年前的,殊不知,上游的污染程度早已今非昔比,这样的硬件根本不足以应付今日之局面,自来水能真正合格吗?水质的问题,就是个钱的问题,就是谁来承担因更新工艺、改造管道而带来的终端成本上涨压力?专家测算每年的用水成本增加约200亿元左右。对于我们这个经济实力已经跃居全球第二的国家,每年200亿相当于个零头而已,即便相较于每年动辄上千亿的三公消费而言,省下这点钱也不是什么难事,或者说,每年200亿,于今日而言,不是个能力问题,某种程度上,更是个良心问题、责任问题、伦理问题。

  小蒋随想:自来水的合格率究竟是多少?2007年底,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卫生部、建设部、环保总局等多部委联合印发《全国城市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规划》称“全国城市供水单位监督抽检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率仅为83.4%”。而近期某媒体披露的“未公开的合格率”只有50%左右。这两个数据不可能都是真实的,至于哪个数据“不真”,恐怕不能稀里糊涂。或者说,这已不是“数据误差”的问题,而是关系到行政公信力与媒体底线操守的问题。有人可能会说“这种事很敏感”。其实呢,在一些统计数据与居民切身感受不符的背景下,在虚假新闻不时让人大跌眼镜的时候,无论是行政者,还是公众,都有相应的心理承受力。人们需要的是真相,而不是看上去不错的数据或耸人听闻的猛料。只有在获得真相的基础上,宏观决策与民主监督,才能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举措。除了合格率,人们同样关注自来水价格。不得不说,近年各地的水价听证会往往成了“听涨会”。经营成本上涨、水资源紧张、运用价格杠杆……这些说辞人们听得都腻了。如果能喝上合格的水,人们至少觉得没白涨价。倘若水真的存在不合格的可能,“质次价高”让人情何以堪?水是生命之源,水的合格与否不能稀里糊涂。

来源于:人民网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近期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0
自来水合格率50%?悬疑不能一直稀里糊涂

  开栏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

  自来水合格率50%?悬疑不能一直稀里糊涂

  背景:有媒体披露,2009年下半年,住建部水质中心作了被认为是近十几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普查,但结果至今都没有对外公开,据参与的知情人透露,合格率也就50%左右。

  华商报发表杨鹏的文章:消息一出,南京、广州等牵扯在内的城市就公开“辟谣”,称各自区域内的水质达标。显然,这种嘴巴上的自证清白,是很难服众的。自来水水质不合格,说起来,原因无非三个方面:水源地不合格;自来水厂处理工艺跟不上污染;老旧管道的二次污染。目前,已经很难找到毫无污染的水源地,这是个无奈的现实。在令人忧虑的用水安全面前,自来水厂的价值更为重要。但据媒体披露,“我国现在99%的自来水厂用的仍然是100年前的常规工艺。”而专家认为,“自来水安全问题不能不归于国家水质标准的长期落后。内地长期使用的饮用水标准是1984年制定的。”“2007年7月1日,国家颁布了新的饮用水水质标准,检测指标从35项提高到了106项。但目前除了北京等个别超大城市外,绝大部分城市没有检测106项指标的能力。”技术是百年前的,管道是几十年前的,殊不知,上游的污染程度早已今非昔比,这样的硬件根本不足以应付今日之局面,自来水能真正合格吗?水质的问题,就是个钱的问题,就是谁来承担因更新工艺、改造管道而带来的终端成本上涨压力?专家测算每年的用水成本增加约200亿元左右。对于我们这个经济实力已经跃居全球第二的国家,每年200亿相当于个零头而已,即便相较于每年动辄上千亿的三公消费而言,省下这点钱也不是什么难事,或者说,每年200亿,于今日而言,不是个能力问题,某种程度上,更是个良心问题、责任问题、伦理问题。

  小蒋随想:自来水的合格率究竟是多少?2007年底,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卫生部、建设部、环保总局等多部委联合印发《全国城市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规划》称“全国城市供水单位监督抽检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率仅为83.4%”。而近期某媒体披露的“未公开的合格率”只有50%左右。这两个数据不可能都是真实的,至于哪个数据“不真”,恐怕不能稀里糊涂。或者说,这已不是“数据误差”的问题,而是关系到行政公信力与媒体底线操守的问题。有人可能会说“这种事很敏感”。其实呢,在一些统计数据与居民切身感受不符的背景下,在虚假新闻不时让人大跌眼镜的时候,无论是行政者,还是公众,都有相应的心理承受力。人们需要的是真相,而不是看上去不错的数据或耸人听闻的猛料。只有在获得真相的基础上,宏观决策与民主监督,才能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举措。除了合格率,人们同样关注自来水价格。不得不说,近年各地的水价听证会往往成了“听涨会”。经营成本上涨、水资源紧张、运用价格杠杆……这些说辞人们听得都腻了。如果能喝上合格的水,人们至少觉得没白涨价。倘若水真的存在不合格的可能,“质次价高”让人情何以堪?水是生命之源,水的合格与否不能稀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