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新型传感器推动农残快速检测技术

  6月29日,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承担的中国—新加坡国际合作项目“荧光标记的人工抗体微纳传感器对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在合肥顺利通过验收。验收专家组经过质询和讨论后认为,通过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该项目取得多项创新性和系统性的研究成果。通过以磁性纳米粒子为基质,合成出高效的人工抗体新材料,实现了复杂样品中农药成分的快速分离富集;并且成功研制出可视化检测的试纸和微纳芯片,其检测限达到0.1ppb,优于欧美标准,为食品安全及农产品贸易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特别是农残传感器的研究具有原创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通过项目实施,该院在J. Am. Chem. Soc.等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7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件(其中已获授权1件);培养了4名博士、6名硕士。合作双方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新方负责人韩明勇被中科院聘为特聘研究员。

  验收专家一致认为认为,该项目通过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该项目取得多项创新性和系统性的研究成果。通过以磁性纳米粒子为基质,合成出高效的人工抗体新材料,实现了复杂样品中农药成分的快速分离富集;并且成功研制出可视化检测的试纸和微纳芯片,其检测限达到0.1ppb,优于欧美标准,为食品安全及农产品贸易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特别是农残传感器的研究具有原创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专家组还建议有关部门对该项目继续给予支持,加速项目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智能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项目通过验收,表明在实验室阶段是没有问题的,接下来的关键在于,课题组成员想要实现芯片的产业化,“最终的目的是希望这个芯片能够比较低廉,安装在类似手电筒那样的便携设备上就能用。”据悉,该研究课题还在另一个方向上寻找检测农残的“秘密武器”,那就是试纸。目前,这种“试纸”并未产业化,需要多次的临床试验和进一步地优化,来保证它的稳定性。工作人员表示,不管是测农残的芯片,还是试纸,科研人员都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最终希望这些实验室科研成果能够走进普通百姓家,让消费者方便地使用。

来源于:科技部

热门评论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写评论…
0

  6月29日,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承担的中国—新加坡国际合作项目“荧光标记的人工抗体微纳传感器对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在合肥顺利通过验收。验收专家组经过质询和讨论后认为,通过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该项目取得多项创新性和系统性的研究成果。通过以磁性纳米粒子为基质,合成出高效的人工抗体新材料,实现了复杂样品中农药成分的快速分离富集;并且成功研制出可视化检测的试纸和微纳芯片,其检测限达到0.1ppb,优于欧美标准,为食品安全及农产品贸易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特别是农残传感器的研究具有原创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通过项目实施,该院在J. Am. Chem. Soc.等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7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件(其中已获授权1件);培养了4名博士、6名硕士。合作双方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新方负责人韩明勇被中科院聘为特聘研究员。

  验收专家一致认为认为,该项目通过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该项目取得多项创新性和系统性的研究成果。通过以磁性纳米粒子为基质,合成出高效的人工抗体新材料,实现了复杂样品中农药成分的快速分离富集;并且成功研制出可视化检测的试纸和微纳芯片,其检测限达到0.1ppb,优于欧美标准,为食品安全及农产品贸易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特别是农残传感器的研究具有原创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专家组还建议有关部门对该项目继续给予支持,加速项目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智能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项目通过验收,表明在实验室阶段是没有问题的,接下来的关键在于,课题组成员想要实现芯片的产业化,“最终的目的是希望这个芯片能够比较低廉,安装在类似手电筒那样的便携设备上就能用。”据悉,该研究课题还在另一个方向上寻找检测农残的“秘密武器”,那就是试纸。目前,这种“试纸”并未产业化,需要多次的临床试验和进一步地优化,来保证它的稳定性。工作人员表示,不管是测农残的芯片,还是试纸,科研人员都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最终希望这些实验室科研成果能够走进普通百姓家,让消费者方便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