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 大会介绍
  • 会议日程
  • 演讲嘉宾
  • 会议赞助

第七届 电子显微学网络会议(iCEM 2021)

直播时间 06月22日 09:00 - 06月25日 18:00

大会介绍

电子显微学网络会议(iConference on Electron Microscopy,iCEM)由仪器信息网于2015年在业内首次发起,旨在促进中国电子显微学领域仪器技术及前沿科学研究的发展,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国内的广大电子显微学科研及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个突破时间地域限制的免费学习平台,让大家足不出户便能聆听到电子显微学专家的精彩报告,节省时间和资金成本。

2021年6月22-25日,由仪器信息网(www.instrument.com.cn) 主办,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www.china-em.cn)协办的“第七届电子显微学网络会议(iCEM 2021)”将继续线上举办。

iCEM 2021将围绕当下电子显微学研究及应用热点,邀请知名电子显微学专家组织报告,分设:电子显微学技术及应用进展、原位电子显微学技术及应用、电镜实验操作技术及经验分享、先进电子显微学技术及应用、电子显微学技术在材料领域应用、电子显微学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应用6个主题专场。


下载.png

学无止“镜” | 历届电子显微学网络会议(iCEM 2015-2020)精彩报告

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

协办单位: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


收起

会议日程

06月22日 电子显微学技术及应用进展
09:00
09:30
看回放 四维电子能量损失谱
高鹏(北京大学 研究员)
09:30
10:00
看回放 新型多离子源双束电镜的在三维大尺寸微观表征中的应用
韩伟(赛默飞世尔科技 资深产品专家)
10:00
10:30
看回放 集成配准EBSD标定算法及其应用
施奇伟(上海交通大学 讲师)
10:30
11:00
看回放 赛默飞扫描电镜技术新进展及应用
管玉鑫(北京欧波同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产品经理)
11:00
11:30
看回放 透射电镜原位原子尺度力-热-电研究平台及其应用
李志鹏(北京工业大学 博士后)
11:30
12:00
看回放 冷冻电镜观察辐照敏感电池材料与界面
王雪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06月22日 原位电子显微学技术及应用
14:00
14:30
看回放 原位表征在电子信息领域的应用
孙立涛(东南大学 教授)
14:30
15:00
日立环境球差校正电镜HF5000在催化领域的应用
曾超斌(日立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
15:00
15:30
看回放 氧化物纳米材料在外场中的结构演变过程研究
王建波(武汉大学电镜中心 教授)
15:30
16:00
看回放 Fischione多尺度可控环境原位电镜制样解决方案介绍
衡潘(上海微纳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销售总监)
16:00
16:30
Low-energy transmission electron diffraction and imaging of large-area graphene
柳鹏(清华大学 副研究员)
16:30
17:00
看回放 扫描电镜原位高温成像研究进展与应用
张跃飞(北京工业大学 研究员)
06月23日 先进电子显微学技术及应用
09:00
09:30
看回放 基于高速相机4DSTEM大数据的超高分辨(Ptychography)叠层电子衍射成像技术
王鹏(南京大学 教授)
09:30
10:00
看回放 新型四维超快电子显微镜技术及应用
付学文(南开大学 教授)
10:00
10:30
看回放 面向超微病理样品的全自动、高通量电镜成像解决方案
何伟(聚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总经理兼联合创始人)
10:30
11:00
看回放 飞纳台式扫描电镜最近技术进展及飞纳全自动台式扫描电镜 Particle X 的应用
刘晓龙(复纳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ParticleX 产品经理)
11:00
11:30
离子束对磁性斯格明子密度的调控
张军伟(兰州大学 副教授)
11:30
12:00
能源材料的原位生长及性能研究
林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高级工程师)
06月23日 电镜实验操作技术及经验分享
14:00
14:30
透射电镜标准测试分析方法的软件功能拓展初探
马晓丽(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高级工程师(实验技术))
14:30
15:00
看回放 生物医学透射电镜样品制作失败案例分析
陈明霞(西安交通大学 高级工程师)
15:00
15:30
看回放 透射电子显微镜下样品的常用制备技术
马秀梅(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电子显微镜校级公共平台 高级工程师)
15:30
16:00
看回放 高时空分辨原位电子显微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习卫(天津理工大学电镜中心 执行主任)
16:00
16:30
EBSD技术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孟利 (钢铁研究总院 研究室主任 / 高级工程师)
06月24日 电子显微学技术在材料领域应用
09:00
09:30
看回放 Cu2Se基热电材料微结构的电镜研究
吴劲松(武汉理工大学 教授)
09:30
10:00
看回放 FE-SEM在材料领域的应用
成华秋(捷欧路(北京)科贸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
10:00
10:30
看回放 科技与高端制造业变革
李晓旻(胜科纳米(苏州)有限公司 董事长/总经理)
10:30
11:00
看回放 微纳加工在材料领域的应用
李景(泰思肯(中国)有限公司 资深应用工程师)
11:00
11:30
看回放 纳米多孔金属塑性变形机制的原位原子尺度研究
储淑芬(上海交通大学 博士)
11:30
12:00
看回放 MFI沸石晶体生长过程研究
鞠晶(北京大学 高级工程师)
12:00
14:00
午歇
午休音乐(午休 )
14:00
14:30
看回放 Nb0.8CoSb中短程有序结构的电子显微学研究
葛炳辉(安徽大学 教授)
14:30
15:00
看回放 超轻元素的电子探针分析
赵同新(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
15:00
15:30
看回放 阴极发光成像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表征半导体材料研究中的作用
Sangeetha Hari(荷兰Delmic公司 阴极发光应用专家)
15:30
16:00
看回放 FIB 3.0技术在显微学领域的应用
曹丽洁(卡尔蔡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 蔡司中国显微镜资深应用专家)
16:00
16:30
工业催化剂中助剂的结构与分布
蒋复国(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 分析表征中心经理)
16:30
17:00
看回放 新型二维材料的精细本征缺陷结构表征与材料物性关联的研究
林君浩(南方科技大学 副系主任/副教授)
17:00
17:30
透射电子显微术在炼化材料领域的应用
郑爱国(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06月25日 电子显微学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应用
09:00
09:30
看回放 H2A.B和H2A.Z.2.2开放核小体的冷冻电镜结构
朱平(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09:30
10:00
看回放 冷冻电镜成像技术最新进展
高能越(SingleParticle公司 冷冻电镜应用技术主管)
10:00
10:30
电镜在系统性淀粉样变早期诊断和分型中的作用
王素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电镜室 电镜室主任,教授)
10:30
11:00
看回放 负链RNA病毒核衣壳蛋白结构可塑性研究
沈庆涛(上海科技大学 研究员)
11:00
11:30
看回放 新冠病毒入侵细胞关键结构研究
周强(西湖大学 研究员)
11:30
12:00
ATM和ATR激酶活化的分子机制
王雪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教授)
12:00
14:00
午歇
午休音乐(午休 )
14:00
14:30
看回放 透射电镜技术在新冠病毒鉴定及研究中的应用
宋敬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研究员)
14:30
15:00
看回放 蔡司最新冷冻关联技术在生命科学的应用
吴超昊(卡尔蔡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 产品专家)
15:00
15:30
看回放 Delmic多束体电子显微镜和用于冷冻电子断层扫描的冷冻关联电镜:加速您在纳米层面上对生物系统的了解
Caspar Jonker & Guido Ridolfi(荷兰Delmic公司 冷冻电镜应用专家&超快体电镜部门主管)
15:30
16:00
看回放 透射电镜生物标本制样及常见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
孙异临(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研究员)
16:00
16:30
看回放 冷冻光电关联成像技术——点亮细胞内部超微结构
李硕果(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16:30
17:00
看回放 治疗性抗体扰乱肠道病毒受体识别的结构基础
郑清炳(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高级工程师)
17:00
17:30
看回放 冷冻电镜断层三维成像与神经突触超微结构定量化解析
陶长路(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副研究员)

演讲嘉宾(按报告时间排序)

  • 孙立涛(东南大学 教授)
    东南大学首席教授、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院长,MEMS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青(2015)、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6)、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18-2020)、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9)。2005年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博士毕业,之后长期从事纳米材料与器件的原子尺度表征、制造与相关应用研究。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nce 2篇, Nature及子刊15篇),做国内外会议邀请报告170余次,申请专利100多项,提出并实现了石墨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和产业化。目前兼任中国电镜学会原位电子显微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江苏省真空学会理事长,《电子器件》杂志主编,Materials Today Nano杂志编委,美国IEEE纳米技术委员会南京分会主席,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石墨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顾问,住建部科技协同创新专委会委员,欧洲科学基金会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曾获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指导团队获国家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等。
    展开
  • 王建波(武汉大学电镜中心 教授)
    王建波,男,1975年4月出生,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高等研究院兼职研究员、珞珈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电子显微镜中心主任、中国晶体学会理事、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物理学会固体缺陷委员会委员以及湖北省电子显微镜学会理事长。主要从事固体材料超微结构表征方向的研究工作,利用先进的球差校正及原位电子显微学,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等针对微纳尺度材料结构缺陷的原子尺度表征、演变及调控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进展和成果。近年来,在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s、Physical Review Letters、Advanced Materials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85余篇,论文被正面引用4700余次,H因子37。主持与参与包括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973纳米专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湖北省青年杰出人才基金等。作为第四完成人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湖北省第5届和武汉大学首届优秀博士论文奖、湖北省第16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奖、武汉大学第九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荣誉称号。担任国内电子显微学权威期刊《电子显微学报》杂志第七届执行主编、第五届、第六届编委;担任国内物理学权威期刊《大学物理》杂志的第十届编委。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报告90余次。
    展开
  • 王鹏(南京大学 教授)
    王鹏,教授,博士导师,长期从事功能材料结构与缺陷的微观表征和基于大数据的计算机高分辨成像学的研究工作。2012年回国到南京大学任教,组建了南大亚原子分辨电镜中心。近五年发表论文100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论文40余篇,包括1篇Nature、2篇Nature Electronics、3篇Nature Communications、1篇Physical Review Letters、2篇Advanced Materials。申请及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包括3件国际专利申请,12件中国专利(其中10件授权)。H-index 为36。科技部“973”首席科学家,主持和参与国际合作项目以及其他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多项,担任中国晶体学、电镜、真空等学会理事。
    展开
  • 朱平(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朱平,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90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1993年于西安交通大学获硕士学位,1997年于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1999年赴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生物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8年回国任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组长、博士生导师。以冷冻电镜(Cryo-EM)和电子断层成像(Electron Tomography)技术为主要手段进行病毒、染色质等生物大分子及其复合物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现任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病毒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展开
  • 王素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电镜室 电镜室主任,教授)
    本科(1988年)及博士研究生(2000年)均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2002—2003年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医学院博士后,2010年和2012年先后两次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布莱恩-妇女医院访问学者。学术任职: 国际肾脏病理学会委员;中华肾脏病杂志和电子显微学报编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超微与分子病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常务理事。专业方向为医学电镜诊、肾脏病理, 研究方向为淀粉样变的发病机制。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和部委级的基金课题,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 SCI收录杂志发表论著60余篇,参与6部学术专著的编写,获得卫生部、教育部和中华医学奖等成果奖6项。
    展开
  • 高鹏(北京大学 研究员)
    北京大学国际量子材料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电子显微镜实验室副主任,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010年获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2010~2015年分别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日本东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长期从事从电子显微学和界面物理研究,研究体系包括氧化物界面、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材料、低维轻元素量子材料等。发表论文250余篇,包括50余篇Science、Nature及子刊,PRL,Adv Mater。曾入选/荣获日本JSPS研究员、中国十大电子科技进展、中国新锐科技人物、中国硅酸盐学会青年科技奖、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全球顶尖科学家等。
    展开
  • 张跃飞(北京工业大学 研究员)
    张跃飞:男,博士,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部研究员,北京市长城学者,博士生导师。北京工业大学凝聚态物理理学博士,师从中国科学院张泽院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核科学与工程系访问学者(2014-2015),香港城市大学高级研究员(2013)。长期从事原位电子显微学相关方法与仪器开发,并致力于原位微观力学性能表征方法、高温合金和能源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关系等方面研究。发表论文1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研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开发完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原位高温力学性能测试仪器,拓展了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原位分析测试能力,为先进材料的研发提供新设备、新技术、新手段。
    展开
  • 付学文(南开大学 教授)
    付学文,南开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市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国家四青人才,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项目首席科学家。2014年获北京大学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导师:俞大鹏院士),曾荣获北京市优秀博士毕业生、北京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和优秀博士论文奖。曾先后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诺贝尔奖得主Ahmed Zewail教授研究组)和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 (Yimei Zhu教授研究组)做博士后和助理研究员。2019年受聘于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担任教授,牵头建立了南开大学超快电子显微镜实验室。长期从事4D超快电子显微镜、超快阴极荧光等超高时空分辨电子成像与探测技术开发及其在低维量子功能材料的结构、载流子及自旋等动力学中的应用研究。在Science、Science Advances(3篇)、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PNAS、ACS Nano(5篇)、Nano Letters等知名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项。研究成果多次被 Science、Phys.org、Physicsword、Nanotechweb、Advances in Engineering等科学媒体选为研究亮点进行报道。
    展开
  • 吴劲松(武汉理工大学 教授)
    吴劲松博士师从郭可信院士在中科院北京电镜实验室学习。随后在欧美的电子显微镜实验室(包括德国Juelich研究中心、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美国乔治亚大学,美国西北大学等)工作。吴劲松于2018年全职回国工作。他现任武汉理工大学纳微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他共发表科技论文150余篇,其中包括Science (2), Nature Nanotechnology (1), Nature Materials (1),Nature Communication (2), JACS (10), Advanced Materials (5), Nano Letters (4),ACS Nano (9)等。他曾获国际电镜学会、日本电镜学会、德国洪堡奖金等多项奖励。
    展开
  • 周强(西湖大学 研究员)
    周强研究员以细胞内重要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结合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计算生物学等技术研究与重大疾病或者重要生物学过程相关的膜蛋白的结构以及工作机制。周强课题组解析了多种重要膜蛋白以及复合体的三维结构,在新冠病毒入侵细胞机制、人源溶质转运蛋白等课题的结构生物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周强研究员为2019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岗学者以及2020年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获得者。2020年周强研究团队被评选为杭州市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周强研究员近五年作为通讯作者(含共同)在Science、Nature、Cell、Cell Research、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Discovery等杂志上发表多篇文章。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1项面上项目,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1项,完成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1项。
    展开
  • 李晓旻(胜科纳米(苏州)有限公司 董事长/总经理)
    李晓旻,男,1975年4月出生,北京大学学士(微电子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硕士(电子工程),中国国籍,新加坡永久居民,现任胜科纳米(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曾就职于新加坡科研院微电子研究所,任研发工程师,在亚洲率先掌握90/45纳米芯片的聚焦离子束集成电路修改技术。2004年在新加坡首次创业,建立了胜科纳米(新加坡)有限公司,现已成为新加坡和东南亚最大的第三方半导体分析测试商业实验室。2012年归国二次创业,在苏州工业园区创办胜科纳米(苏州)有限公司,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分析测试服务平台和辅助研发中心,也是国内唯一掌握了7纳米、5纳米工艺节点分析技术的实验室。2013年入选苏州工业园区“科技领军”人才计划。2020年带领团队建立了国内最大的CPU级别的可靠性实验室,目前公司拥有2000余家国内外客户。现任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委员;荣获“金鸡湖峰会最佳项目”和“首届全球百强科创大赛”金奖。已申请发明专利25项(目前已授权7项专利和3项实用新型专利);发表论文50多篇和合著书籍2本。他既是一位半导体芯片制造、分析的科学家,也是一位创新、创业方面的优秀人才,在科技领域和半导体产业做出了杰出贡献;提出了Labless新概念,将成为半导体产业的又一次革命性的新运营模式。2021年5月荣登新加坡《时代财智》5月刊,成为该刊物创刊以来最年轻的封面人物,获得了业界的赞赏和高度认可。
    展开
  • 王雪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硕士和博士分别毕业于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和南京农业大学。2019年获得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安徽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19年安徽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近5年来,在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 和 Cell Research等国际高水平杂志上发表第一/通讯作者论文10余篇。实验室专注于利用cryo-EM和FIB-cryo ET解析体外和细胞原位的基因组稳定性调控蛋白质机器的结构和功能,阐明正常生理(减数分裂重组)和病理状态(高致病病毒感染和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下如何调控DNA双链断链的产生和精准修复,推动多种重大疾病的诊治。
    展开
  • 宋敬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研究员)
    宋敬东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就职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优才计划”核心人才、2017年国家卫计委优秀共产党员。主要从事病毒形态学、病毒结构生物学及病毒电镜快速检测技术等研究。曾多次参与我国重大疫情病原体鉴定工作,如安徽阜阳手足口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疫情、H7N9流感病毒疫情、H7N4流感病毒疫情、输入性寨卡病毒疫情、黄热病毒疫情、立夫特山谷热病毒疫情、中国公民在圭亚那感染组织荚胞浆菌疫情、新冠疫情等。2020年初,率先完成新冠病毒形态鉴定。2008年参与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防疫工作,2015年2月-4月及2016年12月-2017年6月,两次赴西非塞拉里昂参与援非抗疫工作。作为埃博拉病毒检测核心队员及中方领队、中塞联合实验室主任在塞拉利昂中塞友好生物安全实验室从事埃博拉病毒检测、防控及援助塞拉利昂公共卫生建设工作。至今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中、英文论文25篇,参与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1部,获得国家授权专利3项。
    展开
  • 葛炳辉(安徽大学 教授)
    安徽大学教授,电镜中心主任,皖江学者特聘教授,入选2018 Nature Index Rising Star, Research杂志(Science合作期刊)副主编。主要从事:1)球差矫正电子显微学方法,像衬理论,电子晶体学方法研究;2)原位电子显微学:3)利用球差矫正电镜表征催化剂,热电材料和高温合金等材料微观结构,探索材料构效关系。近五年材料表征方面研究工作主要发表在EES,Joule, 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Angewandte等顶级杂志;另外,电镜方面工作发表在Ultramicroscopy, Microscopy and Microanalysis,Microscopy等期刊。应邀编写电镜类相关书籍2章(节)。
    展开
  • 鞠晶(北京大学 高级工程师)
    1996年获吉林大学理学学士,1999年获吉林大学理学硕士, 2003年获北京大学理学博士;2003-2009年在日本东北大学从事科研工作。2009年加入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并任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1. 无机固体结构化学2. 原位电镜技术研究化学反应过程代表性论文:1. Ma, Ning; Fu, Qiang; Hong, Yuexian; Hao, Xuyang; Wang, Xiaoge; Ju, Jing*; Sun, Junliang*, Processing Natural Wood into an Efficient and Durable Solar Steam Generation Device,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12(15), 18165-18173, 2020; DOI: 10.1021/acsami.0c024812. Li, He; Li, Jiangfeng; Jia, Yunling; Liao, Fuhui; Xu, Yuejiao; Sun, Lingdong; Yan, Chunhua; Li, Yanting; Bie, Lijian; Ju, Jing*, Crystallization of Gd2O3 nanoparticles: evolution of the microstructure via electron-beam manipulation, Nanoscale, 11(31), 14952-14958, 2019.3. Zhang, Leitao; Kang, Weimin; Ma, Qiang; Xie, Yingfang; Jia, Yunling; Deng, Nanping; Zhang, Yuzhong*; Ju, Jing*; Cheng, Bowen*, Two-dimensional Acetate-based Light Lanthanide Fluoride Nanomaterials (F-Ln, Ln = La, Ce, Pr, and Nd): Morphology, Structure, Growth Mechanism, and Stability, JACS, 141(33), 13134-13142, 2019;DOI: 10.1021/jacs.9b053554. Li, Gang; Gao, Lou; Sheng, Zhizheng; Zhan, Yulu; Zhang, Chaoyang; Ju, Jing*; Zhang, Yahong*; Tang, Yi, A Zr-Al-Beta zeolite with open Zr(iv) sites: an efficient bifunctional Lewis-Bronsted acid catalyst for a cascade reaction, Catalysis Science & Technology, 9(15), 4055-406, 2019; DOI: 10.1039/c9cy00853e5. Wen, Tong; Zhang, Yunpeng; Geng, Yuanyuan; Liu, Junquan; Basit, Abdul; Tian, Jiesheng; Li, Ying; Li, Jilun; Ju, Jing*; Jiang, Wei, Epsilon-Fe2O3 is a novel intermediate for magnetite biosynthesis in magnetotactic bacteria, Biomaterials research, 23, 13, 2019.6. Li, Jiangfeng; Jia, Yunling; Xu, Yuejiao; Yang, Hui; Sun, Ling-dong; Yan, Chun-hua; Bie, Li-jian; Ju, Jing*, In situ epitaxial growth of GdF3 on NaGdF4:Yb,Er nanoparticles, In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 4(12), 2119-2125, 2017.7. Zhang, Yunpeng; Wen, Tong; Guo, Fangfang; Geng, Yuanyuan; Liu, Junquan; Peng, Tao; Guan, Guohua; Tian, Jiesheng; Li, Ying; Li, Jilun; Ju, Jing*; Jiang, Wei, The Disruption of an OxyR-Like Protein Impairs Intracellular Magnetite Biomineralization in Magnetospirillum gryphiswaldense MSR-1,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8, 208, 2017.Hong Chen, Jing Ju, Qingpeng Meng, et al., PKU-3: An HCl Inclusive Aluminoborate as an Effective Heterogeneous Catalyst for Strecker Reaction, JACS, 137(22), 7047-7050, 2015
    展开
  • 林君浩(南方科技大学 副系主任/副教授)
    林君浩,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副系主任,副教授,国家青年特聘专家,博士生导师,深圳市新型量子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执行副主任,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带头人,深圳市“孔雀计划”高层次人才团队带头人。本科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毕业于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物理系,后赴日本任JSPS特聘研究员。林君浩博士主要利用高分辨扫描透射电镜和第一性原理计算作为研究工具,致力于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二维材料中原子结构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关联,以期通过结构工程获得性能更优异的新型材料。近年来的主要研究兴趣为透射电子显微学新技的发展,以及新型二维铁磁与铁电材料缺陷的精确测量及其对磁性与极化的影响。近5年来,在Nature, PRL,Advanced Materials, ACS Nano等高影响期刊发表70余篇文章,总引用次数超过7000多次,H因子35。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及高校论坛做邀请报告,担任Nature, Nature Communication等期刊审稿人。目前承担多项国家与省市级科研攻关项目。
    展开
  • 林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高级工程师)
    林岳, 2007年获兰州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2012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现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担任球差电镜高级工程师,负责球差电镜相关测试的同时,进行能源材料的球差与原位电镜研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相关技术,揭示新型能源材料的生长机理和储能机理,以理解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联。入选2020年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及“2020年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人才支持计划。在 Sci. Adv.、Nat. Commun.、Adv. Mater.、 Angew. Chem. Int. Ed.期刊发表一百余篇论文,他引一万余次,Google H因子54。
    展开
  • 王雪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王雪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6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之后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完成博士后工作。2019年入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主要从事高能量密度二次电池关键材料结构表征、机理研究和失效分析,尤其擅长采用冷冻电镜技术研究辐照敏感材料。至今已在Nature、Nature Materials、Chemical Reviews、Joule、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Nano Letter、Nano Energy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引用2900余次。
    展开
  • 柳鹏(清华大学 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等纳米材料研究,重点关注碳纳米材料电子发射特性,发展了性能稳定的电子发射体;发展了快速表征大面积二维材料并研究其表面现象的低能量电子透射衍射及成像的方法和理论,研制了相关仪器设备,已经为多个单位完成相关测试;研究了化学气相沉积碳纳米管生长过程中的电子学效应,利用金属和半导体型CNT态密度的差异,实现了高纯半导体CNT水平阵列的生长。在Nat. Catal., Nat. Comm., Sci. Adv.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获批发明专利多项。
    展开
  • 陶长路(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副研究员)
    陶长路,博士,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深圳市高层次后备级人才,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突触可塑性分会秘书长。2010 年本科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2017 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2020 年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博士后。长期专注于从事前沿冷冻电镜断层成像与关联成像研究,合作开发了冷冻光电关联显微成像和冷冻电镜断层成像蛋白原位解析技术,开展了基于冷冻电镜断层成像技术的神经突触结构与功能研究,解析了首个完整神经突触的高精度三维结构和首个神经递质受体(GABAA 受体)的原位三维结构,揭示了 GABAA 受体在抑制性突触中呈介态层级状的组织分布规则。研究成果发表在 Nature Neuroscienc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等期刊,并获发明专利 1 项。
    展开
  • 张军伟(兰州大学 副教授)
    张军伟,硕导,兰州大学电镜中心Themis Z G2 300球差矫正透射电子显微镜主管,西北四省电子显微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自2016年6月博士毕业后,被兰州大学作为引进人才留校在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暨磁学与磁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作,同时隶属于电镜中心。一直从事电镜原位纳米磁结构单体磁电特性的研究工作,自主设计和制造了扫描电镜原位磁输运测量仪和透射原位磁输运测量样品杆,在电镜原位物性研究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基础。相关的研究工作已在Nat. Commun.、Sci. Adv.、Adv. Funct. Mater.、ACS Nano等国内外一流期刊上发表,其中与磁性材料电镜原位相关论文40余篇,获授权专利1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和参与多个其他项目(科技部重大研究纳米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自然科学基金等。
    展开
  • 蒋复国(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 分析表征中心经理)
    博士期间在台湾国立清华大学师承陈正弦(Sunshine Chen)教授,利用电镜研究多铁材料;2012年至2013年至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担任博士后,2014年至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工作至今。主要研究方向:煤化工各类催化剂的结构与缺陷研究,薄膜太阳能电池界面分析,超高强度钢偏析相结构研究成果:利用球差矫正及环境透射电镜,研究费托铁基催化剂中活性物质的相转变、甲醇化催化剂还原机制、薄膜太阳能电池中的界面结构与缺陷结构解析等,近6年发表国际期刊文章20余篇。
    展开
  • 沈庆涛(上海科技大学 研究员)
    沈庆涛自1997年至2004年在山东大学生命学院学习,获微生物学学士(2001)与硕士学位(2004);2004年至2009年,在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导师隋森芳教授;2009年至2016年,先后在美国耶鲁大学,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及担任项目科学家;2016年7月,全职回到上海科技大学,担任Tenure Track Assistant Professor,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以来,沈庆涛以冷冻电子显微学作为主要手段,结合其它生物物理学手段,系统研究胞内运输中重要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病毒与宿主的互作。至今为止在国际众多著名期刊上发表高质量论文13篇,包含2篇Science,1篇Cell,1篇NSMB,1篇PNAS,2篇JCB,1篇eLife,和2篇Communications Biology。沈庆涛获得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资助,并承担了2017和2018年科技部重大专项的子课题。 沈庆涛目前担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监事,生物物理学学会冷冻电镜分会理事和膜生物学分会理事。
    展开
  • 孙异临(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研究员)
    原任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超微病理研究室主任。兼任北京电镜学会副理事长。曾获首都优秀医务工作者奖章,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及市卫生局科技成果奖十余项。致力于脑肿瘤、癫痫、脑血管病及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超微病理诊断和研究。参编著作六部,主编一部。
    展开
  • 习卫(天津理工大学电镜中心 执行主任)
    习卫博士,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固体所,至今已有14年的电子显微分析经验。自2016年开始,专注于高时空分辨的原位电子显微学表征工作。比如纳米金属材料在多相催化过程中的结构演变,金属材料的高温相变及自应力条件下的结构演变等原位研究工作。习卫博士在探讨材料微观结构与性能的构效关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发展出了一系列有特色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近5年共发表论文30余篇,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Physical Review B、Scripta Materialia、ACS Catalysis、Nanoscale、Nano Energy等。
    展开
  • 马晓丽(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高级工程师(实验技术))
    马晓丽,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实验技术)。2010年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后,留校至学院实验管理中心工作,主要负责电镜制样设备和透射电镜的测试分析服务工作,并担任实验室资质认定(CMA)检测人员和内审员。工作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参与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上海交大决策咨询课题实验技术重点课题1项,主持上海交大实验室创新研究课题1项。以第一发明人获实验方法的授权发明专利3项,发表实验技术和实验教学论文20余篇。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晨星青年学者奖励计划(教辅类)和实验系列卓越奖励计划支持。
    展开
  • 郑清炳(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高级工程师)
    郑清炳,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高级工程师,冷冻电镜平台负责人。从事基于冷冻电镜的结构疫苗学研究,致力于高分辨率病毒及病毒复合物的结构解析,通过结构研究指导创新疫苗的设计及药物开发。近五年共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包括CNS子刊10篇,PNAS两篇,其中作为第一/共同第一作者在Nature Microbiology、Cell Host & Microbe、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及PNAS等杂志发表研究论文7篇;申请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
    展开
  • 马秀梅(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电子显微镜校级公共平台 高级工程师)
    马秀梅,中共党员,博士,高级工程师。2011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固体微结构与性能研究所,期间主要利用先进的电子显微学方法研究生物医用钛合金的微观结构及相变机制。2011年至今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电子显微镜公共平台工作,主要负责 FEI Tecnai F20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维护与管理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方面的工作。目前已培训独立操作透射电镜的研究生超过百人,已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获得中国发明专利1项,独立承担国家青年基金1项。
    展开
  • 陈明霞(西安交通大学 高级工程师)
    陈明霞,中国电子显微镜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教育(实验技术与培训)委员会生物医学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超微与分子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电镜诊断与技术学组委员,陕西省电镜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电镜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分析测试协会理事,西安交通大学分析测试共享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 原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电镜室主任。1980年至今一直从事电子显微镜技术工作,承担本科生、七年制、八年制及研究生《医学电子显微技术》《细胞超微结构病理与电镜技术》理论及实验课教学任务,参编教材并参与完成多项科研项目,熟练掌握电镜样品制备技术及电镜下细胞超微结构观察,主要工作是电镜下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及协助临床诊断疾病。
    展开
  • 储淑芬(上海交通大学 博士)
    本人于2016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自2016年至今在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刘攀特别研究员团队就读博士生。本人在博士期间主要研究面心立方结构金属材料塑性变形行为的原子机制。研究重点是利用先进的球差校正电镜结合力学加载平台进行原位透射电镜实验,在原子尺度研究纳米结构金属材料中的界面低温扩散变形机制、大小角晶界迁移及转变、孪晶形核及孪晶界迁移、裂纹尖端的结构演变等。
    展开
  • 施奇伟(上海交通大学 讲师)
    施奇伟,上海交通大学讲师,巴黎萨克雷大学工科博士毕业。主讲电路基础、流体力学、量子力学等本科生课程,已出版法语版教材《电子电路基础》《流体力学基础》两本。研究方向为数字图像相关(DIC),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的开发和晶体塑性模拟,提出了四元数相关法以追踪晶体变形、集成配准EBSD标定法、基于梯度的EBSD标定法、集成配准高分辨EBSD测量应力等方法,精度皆达到了业界先进水平。在《Ultramicroscopy》《Mater. Charact.》《Meas. Sci. & Technol.》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国内专利、国际专利共5项。
    展开
  • 李志鹏(北京工业大学 博士后)
    本科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硕博连读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固体微结构与性能研究所。长期从事电子显微学原位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具体方向为透射电镜原位原子尺度压缩/压痕方法开发,力学定量化平台和方法开发;透射电镜原位力-热-电样品制备方法开发与优化;透射电镜原位力学技术的应用。参与完成国家重大仪器专项(11327901,针对若干国家战略需求材料使役条件下性能与显微结构间关系的原位研究系统)。申请美国专利、中国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共30余项,发表SCI论文9篇。
    展开
  • 李硕果(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李硕果,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生物成像中心高级工程师、高级技术主管,主要从事新型生物显微成像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研究。近年来在结构光照明超分辨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和冷冻光电关联显微成像技术的方法学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系列研究成果,以项目负责人身份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一项、中国科学院仪器功能开发创新研制项目两项,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先导专项等,已发表研究成果性论文5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含1项美国发明专利)。
    展开
  • 郑爱国(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本人2003年毕业于中科院化学所,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加入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主要开展催化材料的电子显微研究。参与规划并实施了石科院催化材料物化表征平台的建设工作。主持、参加了20余项院、总部项目。系统开展了加氢剂活性相特征、活性相微观结构变化、表面积炭及其与催化性能的关系,负载型催化剂原子水平表征与构效关系,钛硅分子筛结构特征及失活机理研究;催化剂性能与Al2O3载体精细结构关系,多级孔分子筛和新分子筛结构表征体系研究等工作。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得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展开
  • 孟利 (钢铁研究总院 研究室主任 / 高级工程师)
    孟利,男,博士/高级工程师,研究生导师,现就职于钢铁研究总院(中央研究院),兼任中科院物理所研究生企业导师、武汉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体视学学会理事/材料科学分会副秘书长、北京电机工程学会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成员、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理事。1998年9月至2008年1月在北京科技大学完成本科、硕博连读,获材料学工学博士学位。2008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就职于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2015年至今,就职于钢铁研究总院(中央研究院) 任研究室主任。长期从事材料学基础、材料的各向异性与织构原理及应用相关的研究,精通电子背散射衍射(SEM-EBSD)微观织构分析及X射线衍射(XRD)技术宏观织构分析;精通扫描电镜-电子通道衬度成像(SEM-ECCI)技术。承担了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防科技专项,省级科技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迄今公开发表文章100余篇,并拥有多项授权专利。
    展开
  • 韩伟(赛默飞世尔科技 资深产品专家)
    韩伟现任赛默飞世尔科技资深电镜产品专家,2010加入FEI(后被赛默飞收购)担任和资深应用工程师。2004-2010任电镜产品经理。1991-1998年在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攻读并取得材料学硕士学位,于2004年在德国劳斯塔尔工业大学获取物理学博士学位。曾从事金属材料、高温超导材料、催化反应及传感器、电子显微镜技术方面开发及应用研究,发表过10多篇论文,英文专著一部。
    展开
  • 何伟(聚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总经理兼联合创始人)
    何伟,男,博士,聚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联合创始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显微分会理事。毕业于南丹麦大学物理系,后进入丹麦Ris?国家实验室(由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创办)从事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技术研究。2009年在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工业电子显微镜制造商Hermes Microvision Inc.(现为荷兰ASML旗下全资子公司)担任Hermes Microvision(Beijing)项目组长,研发出国内首款可以商用化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2012年担任项目经理,在美国硅谷负责最新一代半导体工业级高通量扫描电镜eP4(单台售价约为700万美元)的系统开发,成功应用于Intel等半导体厂商7nm产线的开发中。2015年与两位合伙人共同创立聚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致力于扫描电镜相关产品的开发与研究、新型电子显微镜系统研发及其在半导体工业、生命科学、材料分析领域的应用解决方案等。2017年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具备多倍视频级高速SEM成像能力的世界首台高通量扫描电镜Navigator-100(领航者),并成功应用于脑连接图谱的3D大数据扫描电镜成像等重大科研领域,技术能力在中国乃至在世界高速电子显微镜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截止目前,聚束科技拥有国内外专利共35项,其中中国专利23项,海外专利12项。
    展开
  • Guido Ridolfi(荷兰Delmic公司 超快体电镜部门主管)
    Guido Ridolfi于2008年在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获得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并于2012年在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获得空间工程博士学位。他在早期从事管理战略创新、技术和产品开发,在能源领域中的某大型跨国组织担任全球产品经理。2020年,Guido获得了伊拉斯谟大学鹿特丹管理学院的商业和管理硕士学位,之后加入Delmic,担任Delmic快速电镜成像部门的主管,负责管理该部门的损益、应用和产品开发。
    展开
  • Caspar Jonker(荷兰Delmic公司 冷冻电镜应用专家)
    Caspar Jonker在荷兰乌特勒支大学Judith Klumperman的小组完成了他的博士学位。在那里,他接受了免疫电镜和光电关联显微镜(CLEM)的培训,研究内溶酶体系统中系带复合物的作用。之后,他在美国纽约康奈尔医学院做博士后,与Enrique Rodriguez-Boulan一起使用高速定量活细胞荧光显微镜研究内细胞回收途径。在Delmic公司,Caspar作为应用专家,专注于研究冷冻电子断层扫描(Cryo-ET)和冷冻关联电镜(cryo-CLEM)的解决方案,以及它们在结构和细胞生物学领域的应用。
    展开
  • Sangeetha Hari(荷兰Delmic公司 阴极发光应用专家)
    Sangeetha Hari于2005年获得印度德里大学物理学理学士(荣誉)学位,2007年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随后,她在印度孟买的塔塔基础研究所担任原子和分子物理学研究学者,开发用于研究电子-分子碰撞的飞行时间光谱系统。随后,她加入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应用科学系,从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中30纳米以下光刻的新技术研究,并于2017年获得博士学位。她开发了从高分辨率SEM图像中提取定量信息的成像技术,使用二次成像和反向散射电子成像的组合。在此期间,她与鹿特丹伊拉斯姆斯Erasmus MC合作开展了一个跨学科研究项目,为光学超分辨显微镜开发校准标准。Sangeetha现任Delmic担任应用专家,致力于以SPARC系统为核心的阴极发光研究,以及基于SECOM系统的光电关联显微镜成像。
    展开
  • 李景(泰思肯(中国)有限公司 资深应用工程师)
    李景,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TESCAN高级应用工程师,长期专注于扫描电镜在材料领域的研究,具有丰富的扫描电镜以及相关联用仪器(TOF-SIMS、Raman等)的操作经验。
  • 曾超斌(日立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
    曾超斌先生硕士毕业于陕西科技大学,毕业后加入半导体良率提升部门,从事半导体线上良率检测及失效分析;18年初加入日立高新技术(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主要负责环境差校正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HF5000的原位应用技术开发,以及用户应用支持工作;21年公司加入日立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继续负责HF5000的应用技术开发及支持工作。
    展开
  • 成华秋(捷欧路(北京)科贸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
    成华秋,日本电子扫描电镜应用工程师,2018年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材料学专业获得工学硕士学位,同年入职日本电子。长期从事扫描电子显微镜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主要负责JSM-7610F、JSM-7900F、JSM-IT800等型号的超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镜以及IB-19520CCP等氩离子截面抛光仪等制样设备,在纳米材料、新能源电池、化学催化、半导体材料等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协助客户解决样品制备、仪器操作和图像分析等方面的难题,为售前和售后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工作。
    展开
  • 高能越(SingleParticle公司 冷冻电镜应用技术主管)
    高能越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物理化学专业,于2017年加入SingleParticle公司,负责冷冻电镜数据计算产品的架构设计,对冷冻电镜数据自动化收集和处理有多年应用经验。
  • 赵同新(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
    从事电子显微分析十多年,专长于材料表征,在材料微区测试和金属构件的失效分析上有着丰富的经验,曾参与CNAS压力容器失效分析机构认可标准制定和研讨。在大型的行业研讨会上主讲过《金属构件的失效分析》、《汽车材料的电子探针测试与分析》、《含超轻元素矿物的微区定量测试》、《电子探针及其在材料测试中的应用》等专题。现专职于微区定量测试研究,负责不同行业材料的应用开发。对多种材料的微区观察、测试和分析需求有着深入的理解,为行业用户提供现场技术支持及应用解决方案。
    展开
  • 曹丽洁(卡尔蔡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 蔡司中国显微镜资深应用专家)
    曹丽洁,蔡司中国显微镜资深应用专家(SEM/Laser+FIB),德国波鸿鲁尔大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材料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表征。具有丰富的电镜技术应用经验,曾以第一作者在金属材料顶级期刊Acta Materialia,Scripta Materialia,MSEA等学术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展开
  • 管玉鑫(北京欧波同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产品经理)
    北京欧波同光学技术有限公司产品经理,长期从事电子显微镜及与之关联的表征技术的研究推广、应用和研发的工作。尤其专注于电镜表征技术在材料科学领域方面的研究工作。
  • 吴超昊(卡尔蔡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 产品专家)
    2012年获得比利时鲁汶大学工学硕士学位。2013年加入蔡司中国显微镜部,负责扫描电子显微镜,双束电镜(FIB)、序列断层扫描(Array Tomography)和光电联用等产品和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并积累了丰富经验。拥有超过十年的电镜经验,在生物电镜领域从业超过8年。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光电联用和3D电子显微技术等高端电镜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推广和发展,帮助国内用户建立特色的3D光电联用实验方案,并协助客户凭借光电联用技术在Cell, Developmental Cell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现投入于蔡司特色冷冻光电关联解决方案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推广,协助客户建立全新的冷冻工作流程。
    展开
  • 衡潘(上海微纳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销售总监)
    现任上海微纳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具备10年以上电镜行业销售经验,对电镜制样及电镜原位扩展具有深入研究,致力为广大中国科研及工业客户提供最完备的制样及电镜原位扩展解决方案,目前全权负责美国Fischione公司电镜制样设备及原位样品杆、IBSS公司等离子清洗仪、德国PNDetector公司透射电镜高速直读相机以及英国SPTLabtech公司全自动高通量冷冻电镜制样设备在中国(含香港、澳门)的销售和市场推广。
    展开
  • 刘晓龙(复纳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ParticleX 产品经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材料的性能评估。在扫描电镜的自动化、扫描电镜在工业领域(钢铁、汽车、锂电、3D打印等)的应用方面有深入研究。

参会指南

一、报名贴士(敷衍填写将不予审核)

  • 1、请认真填写各项,您的手机号为您的参会凭证。

  • 2、报名后,参与直播可获取会后资料、加交流群。

二、参会方式(手机电脑均可参会)

  • 1、直播前一天,助教会统一审核。审核通过后,会发送参会链接给报名手机号。

  • 2、如无法正常参会,请“备注会议题目”加【微信wljt-02】,帮您解决。

三、会议资料(交流群,会后视频)

  • 1、报名并参与直播可与专家问答交流。会议群会在直播当天展示,会议ppt无法提供。

  • 2、关注【仪器信息网微服务】,微信提醒会议进度,便捷查阅近期会议及视频回放。

  • 3、下载【仪器信息网app】,获得会后回放视频、免费下载10万篇标准、获得实验室操作实战宝典等精品资料。

联系我们

  • Name:杨编辑
  • Tel:15311451191
  • Cell:15311451191
  • Email:yanglz@instrument.com.cn
  • 会议赞助:15718850776(微信同号) 刘老师
  • 联系我们
  • 参会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