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转棒仪

仪器信息网疲劳转棒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疲劳转棒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疲劳转棒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疲劳转棒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疲劳转棒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疲劳转棒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疲劳转棒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疲劳转棒仪相关的厂商

  • 湖南百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与销售一体的专业做动物实验室设备的生产厂家,是一家科技型企业,主要销售动物行为学、神经科学、生理学、药理学、毒理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生命科学领域内的分析软件和先进实验设备。公司主营产品有动物行为学实验设备、生理药理学实验设备以及脑立体定位仪及其配套设备。动物行为学实验设备学习记忆类:Morris水迷宫、八臂迷宫、Y迷宫、T迷宫、穿梭实验、避暗实验、跳台实验、巴恩斯迷宫、新物体识别;焦虑抑郁类:高架十字迷宫、条件性恐惧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Zero迷宫、三箱社交实验、饮水电击实验、学习无助实验;神经精神类:旷场实验、自发活动、场景恐惧;药物成瘾类:条件性位置偏爱。生理药理学实验设备抗疲劳、力衰竭设备:大小鼠转棒疲劳仪、小鼠转棒式疲劳仪、转轮式疲劳仪、大鼠转轮式跑步机、睡眠剥夺;痛觉炎症测试设备:大小鼠足底热刺痛仪、鼠尾光照测痛仪、热板测痛仪、冷板测痛仪、电子压痛仪;运动协调测试设备:通道式鼠足支撑力测量仪、大小鼠抓力测定仪、大小鼠滚筒协调运动监测仪;药理学实验设备:
    留言咨询
  • 济南东方集团有限公司由济南东方试验仪器有限公司和北京东方力智试验仪器有限公司组成,是一家专注于材料试验机集科研、开发、制造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具有近二十年的试验机生产经验,有很强的硬件、软件开发能力及机械设计研发能力,拥有一支强大的自动控制、软件编程、机械液压、材料测试、市场营销、生产管理、试验机装配等各类高中级工程技术人才队伍,具有丰富的经验、过硬的技术、开阔的思路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公司具有配套的车、铣、刨、磨、镗、线切割等机械加工手段,设施配套完善,机加工技术过硬。东方集团公司自1994年成立以来,以济南大学的科研技术为依托,部分产品与清华大学联合开发研制,试验机技术水平、产品质量、测试精度等均达到国内领先地位。并取得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国家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计量器具生产制造许可证》和《计量标准合格证书》;其主导产品有电子拉力试验机、电子万能试验机、液压万能试验机、压力试验机、卧式拉力试验机、扭转试验机、疲劳试验机、压剪试验机、汽车摩托车拉索效率试验台、冲击试验机、拉扭复合试验机等十多个系列80余种检测仪器,产品畅销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东南亚、欧美、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近期公司重点客户及合作产品为:哈尔滨工业大学10000kN电液伺服压剪试验机和WDW-100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合同总额103万元;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重庆)WAW-3000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含1500℃高温炉)、YAW-15000军事地下工程物理模拟试验系统(沙石沉降、滚石等),合同总额134万元;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WAL-2000电液伺服卧式拉力试验机、WEL-1500液压卧式拉力试验机、WDW-50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间隔棒及导线振动疲劳试验系统(振动疲劳和扭转疲劳)共7套;合同总额310万元;辽宁煤矿安全生产监察局WAL-1000电液伺服卧式拉力试验机,合同总额48.8万元;重庆科技学院YAW-300岩石硬度压力试验机共10台;
    留言咨询
  • 新企业,公司有众多长期从事试验机研究、开发、设计的高级专业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力量雄厚,企业的综合实力位于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下属有:产品质量部、技术开发部、市场部、综合部、生产部 产品与美誉度    西安力创材料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产品近有二十个品种。主导产品“微机控制高频疲劳试验机”、“微机控制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微机控制动静扭转试验机”、“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微机控制高温蠕变持久应力腐蚀试验机”、“微机控制岩土三轴试验机”、“汽车零部件综合试验系统”等在国内试验机行业处于领导地位,其中取得多项国家技术专利,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中赢得了用户,被誉为“国产机价格,进口机性能”、“可替代进口”、“我们国产疲劳试验机的领导者”等。 力创公司近年品牌产品:    1999年6月研制出国内第一台微机控制高频疲劳试验机,后来应用高频疲劳试验微机控制为国内近二十家科研院所和试验室进行了该试验机的技术改造,使用户以较少的投资使早期老设备更新换代,应用于陕西飞机工业公司。    1999年7月研制出国内第一台微机控制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应用于郑州机械强度研究所。    1999年7月研制出国内第一台微机控制扭转试验机,应用于西北工业大学。    2000年8月第二代微机控制高频疲劳试验机研制成功,应用在空军第一航空学院飞机战伤抢修实验中心。    2000年第二代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批量生产。    2001年与西安理工大学开始联合研制微机控制非饱和土三轴试验机。    2001年9月研制出国内第一台微机控制电液伺服接触网疲劳试验机,应用于铁道部电气化工程局宝鸡器材厂,为我国铁路第三、四、五次提速,提供了重要的试验。    2002年10月研制出国内第一台应用于汽车轮毂试验的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应用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2002年10月研制出国内第一台应用于管材内外压动态疲劳试验的微机控制电液伺服多轴疲劳试验机,2003年3月该设备通过航天401测试所专家技术鉴定,应用于天津大学。    2003年3月第二代微机控制电液伺服动三轴试验机投入批量生产。在“中央与地方共建重点试验室”的政府采购招标中,一举投中了多个项目(如长沙理工大学等)。    2003年4月第二代微机控制电液伺服动三轴试验机土动三轴实验数据处理软件完成版本升级,在黄河水利委员会完成考核性测试。    2003年7月国内第一台应用轴、杆大扭矩小惯量扭转疲劳试验的微机控制扭转试验机,在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技术鉴定,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扭转疲劳试验机。    2003年10月力创公司开发并经过多年使用的微机控制电液伺服多轴疲劳试验控制技术(DSP Trier 6200系列)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技术(专利号:0326278812)    2003年10月研制出国内第一台应用于轧钢机械试验的微机控制高温高速扭转试验机,  2003年11月该设备通过上海技术监督部门技术鉴定,应用于上海交通大学。    2003年与中国科学院力学所达成联合研制特殊试验仪器的合作协议。    2004年2月与中国科学院力学所联合研制的微机控制电液伺服柔性三轴试验机投入生产,该试验系统于2005年5月18日通过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声学研究所、地质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矿业大学等科研机构的专家、研究员组成的验收专家组的鉴定验收,应用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岩体爆破试验室。    2004年2月完成微机控制电液伺服冻土动静三轴试验系统投入生产,使用单位安徽理工大学等,为青藏铁路等工程提供了重要的试验数据。    2004年3月为航空103厂技术中心研制用于动力转向器动态试验的逆转多功能试验系统。    2004年5月为江淮汽车股份公司技术中心提供了100kNm微机控制扭转试验机,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微机控制扭转试验机。    2004年10月为长丰(猎豹)汽车股份公司技术中心研制汽车动力转向器的正转、逆转多功能多工位试验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最完整的汽车动力转向器试验系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应用在长丰(猎豹)汽车股份公司。    2004年10月为湖南工业大学提供了电液伺服多点协调加载试验系统,该试验系统采用力创公司的专利控制器DSP Trier 6206,可以完成6个点的动静态协调加载试验。    2005年2月为同济大学技术中心研制出电液伺服拉压扭多向复合疲劳试验系统。    2005年5月为奇瑞汽车股份公司技术中心研制出多功能多工位十字疲劳试验系统。  西安力创材料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以诚信为本、以质量和科技创新求发展,“力创优质,力创名牌”,为赢得更多用户和振兴民族工业不断努力,以满腔热忱为用户提供完整而实惠的解决方案。    在信息世纪到来之际,做为一个年轻的高科技企业,力创公司不断完善自我,在产品方面,以“疲劳试验机”产品和“科技创新”为市场切入,逐渐树立起的稳健、亲和的企业形象也越来越受到公众的注视与尊重。
    留言咨询

疲劳转棒仪相关的仪器

  • DB093转棒式疲劳仪DB093转棒式疲劳仪是经国内各大院校及科研项目单位要求所开发生产的产品,国内一些厂商生产的转棒式均是做小鼠,此产品的上市添补了国内做大鼠的空白,此产品是根据国外同类产品和《药理实验方法学》转棒试验装置改进完成的,有较好的实验性,是抗疲劳药物筛选和鉴定检测的理想仪器。该仪器可做疲劳实验,骨骼肌松驰实验、中枢神经抑制实验,以及其它需用运动方式检测药物作用的实验,如毒性对运动能力的影响,体内某种物质缺乏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心脑血管药物对运动能力的影响等等。可多方向的开发利用该仪器基本原理和基本功能。 技术指标:操作方式:液晶触摸屏操作分析数据:在棒时间、跌落时的速度通讯接口:COM或USB接口通道数:大鼠3通道或小鼠6通道可选适用动物:大小鼠转棒直径:40mm转棒长度:56mm转速范围:5-50转/分钟调整度:1转/分钟设定时间范围1-99分钟环境温度:5-40摄氏度加速时间:可调运转方向:正反可调跌落光电自动记录输入电压:交流220V 50hz输入功率:20W重量:13KG数据可导入文本文档配有小型打印机数据可打印
    留言咨询
  • 我们生产的ZH-300B转棒式疲劳仪是根据国外同类产品和《药理实验方法学》转棒试验装置改进完成的,有较好的实验性,是抗疲劳药物筛选和鉴定检测的理想仪器。该仪器可做疲劳实验,骨骼肌松驰实验、中枢神经抑制实验,以及其它需用运动方式检测药物作用的实验,如毒性对运动能力的影响,体内某种物质缺乏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心脑血管药物对运动能力的影响等等。可多方向的开发利用该仪器基本原理和基本功能.
    留言咨询
  • 疲劳转棒仪 400-860-5168转1674
    仪器简介:疲劳转棒仪用于研究药物对动作协调性和抗疲劳特性的实验仪器。疲劳转棒仪有较好的实验性,是抗疲劳药物筛选和鉴定检测的理想仪器。疲劳转棒仪主要适用于大小鼠测试。疲劳转棒仪可做疲劳实验、骨骼肌松驰实验、中枢神经抑制实验以及其它需用运动方式检测药物作用的实验,如毒性对运动能力的影响,体内某种物质缺乏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心脑血管药物对运动能力的影响等等技术参数: &bull 疲劳转棒实验系统适用于大小鼠,有独立计时器测量动物在鼓状物上的停留时间。&bull 每个隔间内有光柱探头,能监测到动物跌落情况。&bull 速度范围: 1-60 rpm ,能持续等速,也能加减速。&bull 转棒疲劳实验系统速度能程序化设计,将等速相和加减速相混合进行。主要特点:
    留言咨询

疲劳转棒仪相关的资讯

  • 俞书宏院士团队与吴恒安教授团队发现河蚌铰链脆性成分中的抗疲劳结构
    脆性材料作为结构或功能部件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器件和组织工程等领域。由于人工脆性材料对微裂纹和不易察觉的缺陷很敏感,在长时间的循环载荷作用下,材料很容易累积损伤产生疲劳裂纹,进而存在失效的风险。随着可折叠穿戴设备的发展,对具有高疲劳抗性的可变形功能材料的需求日益凸显。通过模仿典型的生物矿物材料如珍珠母、骨骼等的结构设计可以提升脆性材料疲劳抗性,但这常依赖于疲劳裂纹扩展过程中增韧行为,然而一旦裂纹开始扩展,就会对器件的性能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因此寻找并开发新的耐疲劳结构模型对未来可变形功能材料的设计制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和吴恒安教授团队成功揭示了双壳纲褶纹冠蚌铰链内的可变形生物矿物硬组织的耐疲劳机制,提出了一种多尺度结构设计与成分固有特性相结合的耐疲劳设计新策略,为未来耐疲劳结构材料的合理创制发展提供了新的见解。研究成果以“Deformable hard tissue with high fatigue resistance in the hinge of bivalve Cristaria plicata”为题,于6月23日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上。审稿人评价称:“这份手稿展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工作”、“这是一份令人兴奋的稿件。它集成了诸多表征技术来理解双壳纲铰链组织的显著疲劳抗性”、“这无疑激发了对生物复合材料的进一步研究,以设计抗疲劳性能增强的新材料”。同期《Science》观点栏目(Perspectives)以“A bendable biological ceramic”为题发表了评述(Science 2023, 380, 1216-1218),评述称“通过整合不同尺度的原理——从铰链的整体结构到单个晶体的原子结构——孟等人揭示了大自然如何主要从脆性成分中创造出抗疲劳、可弯曲、有弹性的结构。这些跨尺度原理要求在最精细的尺度上精确,而软体动物如此精确地沉积壳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是一个正在探索的领域”;“匹配生物精细控制对于对生物启发材料感兴趣的人类工程师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挑战,正如开发模仿珍珠质强度和韧性的复合材料所面临的困难所证明的那样”;“尽管孟等人研究的力学性能与这种特殊生物体的需求相匹配,这些原理如何在更广泛的系统范围内得到完善,这是令人兴奋的前景。”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孟祥森,近代力学系周立川博士(现就职于合肥工业大学)、化学系刘蕾博士。我校俞书宏院士、吴恒安教授和茅瓅波副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双壳纲动物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又称鸡冠蚌,是一种常见的淡水蚌类。为了满足生存需求(滤食、运动等),其外壳在一生中需要进行数十万次的开合运动,而连接两片外壳的铰链部位也会经历反复的受压和变形,表现出优异的耐疲劳性能。本工作中,研究人员揭示了铰链部位中的折扇形矿物硬组织所蕴含的跨尺度耐疲劳设计原理。从计算机断层扫描图(CT)和剖面光学照片可以看出,铰链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区域:外韧带(OL)和折扇形矿物硬组织(FFR)(图1,A和B)。研究人员首先观察了这两个区域在双壳开合过程中的运动行为(图1,D和E),并结合有限元分析(FEA),明晰了不同区域所承担的力学角色。在闭合过程中,OL发生拉伸,承担主要的周向应力并储存大部分弹性应变能;FFR区域在周向弯曲变形,并在受限的径向变形下提供强有力的径向支撑用以固定OL(图1,F到H)。图1(A)褶纹冠蚌和截面照片;(B)铰链切片照片和CT重构图;(C)在正常开合和过载状态下的疲劳测试结果;(D)开合前后铰链各区域形状变化及其轮廓图;(E)有限元模型对应的开合前后的铰链各区域形状变化及其轮廓图;(F)铰链有限元分析模型示意图;(G)开合状态下铰链各区域周向应力分布;(H)开合状态下铰链各区域径向应力分布。研究人员对FFR在不同尺度上的观察发现,其具有跨尺度多级结构特征。在宏观尺度上,FFR的扇形外形能使其在OL和外壳之间实现有效的载荷传递。进一步的深入观察发现,FFR由弹性有机基质和嵌入其中的脆性文石纳米线组成。文石纳米线直径约为100-200纳米,线的长轴方向在形貌上和扇形的径向方向一致,在晶体学上纳米线沿002晶向取向(图2,A到H)。考虑到文石晶体在002晶向的压缩模量远大于其他晶向,这种微观形貌和晶体学取向上的一致性意味着FFR能有效地为OL的拉伸提供支撑(图2,I和J)。这一结果也通过压缩力学和FEA模拟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此外,FEA模拟结果显示,这种微米尺度上的软硬复合微观结构在压缩、拉伸、剪切三种受力状态下能够进行协调变形,在这个过程中有机基质承担了大部分的压缩和剪切应变,极大地减少了材料内部的应力集中,从而避免了文石纳米线侧向断裂,降低了FFR发生疲劳损伤的可能性。图2(A)FFR在纵向上的自然断面扫描图;(B)FFR在横向上的自然断面扫描图;(C和D)FFR脱钙处理之后的扫描图;(E和F)文石纳米线中的孪晶结构透射电子显微图片;(G和H)文石纳米线沿长度方向上的晶体学特征;(I和J)整个FFR中纳米线在形貌上和晶体学上的取向分析示意图。从FFR的横截面观察,文石纳米线呈近似六边形,研究人员通过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也在纳米线中发现了纳米孪晶结构,考虑到文石纳米线沿002方向生长,这一结构可能与文石晶体Pmcn空间群易形成(110)孪晶界密切相关。这种沿纳米线纵向方向的孪晶结构的存在,在纳米尺度上大大强化了纳米线抗弯曲断裂的能力(图2,E和F)。与典型的天然硬质生物矿物材料(如骨骼、牙釉质)以及人工材料(如金属、水凝胶)等相比,FFR所展现的特殊之处在于它能在承担较大周向变形的同时,保持长时间的结构功能的稳定。这项研究从宏观到微纳米尺度上揭示了FFR的跨尺度多级结构设计原则(图3)。图3 典型生物和人工结构材料的耐疲劳设计机制。FFR中所具备的跨尺度结构特征使其在可变形能力上明显优于典型的生物矿物如牙釉质和骨骼,与常见的人工弹性体材料相比,FFR也一定程度保持了其高硬度和刚度。这项研究揭示了含脆性基元的生物矿物材料在较大形变下的耐疲劳设计新机制,填补了国际上含脆性组元的仿生耐疲劳材料设计的空白,所提出的整合跨尺度结构特征与功能特性的设计策略,能够在不同尺度上充分发挥每种成分的固有特性,从而实现材料整体性能的优化。这种兼顾变形性和耐疲劳性的跨尺度设计原则有望为未来功能材料的仿生设计和创制提供崭新思路。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基石科学基金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中国科学院青促会等项目的资助支持。
  • 【应用案例】ESG支架疲劳测试/心脏支架疲劳分析系统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由于心血管狭窄引起的冠心病已经成为危及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冠心病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三大类.药物治疗周期长、见效慢、副作用大,患者容易产生对药物的依赖性 外科手术会对病人产生伤害:介入性治疗方法因其微创伤和高效性,成为目前治疗心血管狭窄的新型方法。 目前,国内外医用支架研究主要集中的方面包括:应用新工艺、新思想的医用支架的设计、加工 医用支架及其制造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医用支架的应力、应变、位移等力学测试研究 医用支架在体内的成像技术研究 医用支架工作过程中的生物力学分析等方面。 血管支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价指标包括支架的表面覆盖率、支架的轴向短缩率、支架的弯曲旋转和轴向压缩疲劳、支架推送性能、回撤性能、柔顺性以及弯曲性能等,由于血管支架植人到中年人的血管后要经受1.5~2千万次搏动性刺激、弯曲旋转、轴向压缩等不同形式的外力作用,血管支架的机械性能也需要延续时间很长地暴露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实验,并通过一定的测试数据回顾来观察支架植人到血管内的变化"血管支架植人人体血管后,受到的不仅仅是血管脉动的压力,还有扭转、弯曲、拉伸和压缩等多向的受力,在径向力方面,不仅会受到来自靶病变血管和斑块的径向挤压,还会承受支架内外血压、组织及体液的压力。在轴向上,血管自身的迂曲结构,会使血管支架产生弯曲、扭转变形,血管支架需具备足够的柔顺性,保证血管支架植人人体后有更好的贴壁性,并且不会对血管壁造成损伤。而支架的物理力学性能则保证了血管支架使用中的有效性,是决定临床使用效果的关键因素。物理力学性能涉及的指标较多,而且各性能间互相影响,选择其中较为重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实验研究,便于了解血管支架的差异性,完善检测方法,从而更好地评价血管支架的产品性能。凯尔测控试验系统(天津)有限公司设计开发的一款血管支架疲劳试验系统可以通过模拟生理应变脉动环境来检测血管内植入物的疲劳特性,可检测物包括支架、补片和滤器等。模拟血管可满足多数量多样本的测试、双音圈电机对称加载,动态性能优秀试验系统运行稳定可满足更高测试频率和亿万周期*运行激光测量系统可对径向应变进行直接测量详细介绍血管支架疲劳试验系统◇ 通过模拟生理脉动环境,实现对模拟血管和支架的径向应变控制,满足多周期高频率疲劳测试需求;◇ 最多支持6样品工位同时测试,可定制连接器以适配多种管径;◇ 试验系统运行稳定,无需长期值守,配有漏水报警停机功能;◇ 双音圈电机对称加载,动态性能优秀,相位自动调整,防止植入物偏移;◇ 激光测量系统可实时采集高精度径向应变数据并记录,软件内嵌数学计算功能可自动计算实时内径; 系统组成:闭环运动控制系统、脉动压力反馈耦合控制系统、径向应变反馈耦合控制系统、温控系统,可模拟体内环境下的血管的 径向扩张与收缩。 参考标准:YY/T 0808-2010 血管支架体外脉动耐久性标准测试方法ASTM F2477-07 血管支架体外搏动耐久性测试的标准试验方法血管支架疲劳试验系统技术参数:模拟血管数量 ≤6根 血管直径范围 2-50mm 血管长度范围 140-320mm 最大径向应变 ≥5% 径向应变分辨率 ≤0.1%FS 最大测试频率 100Hz 工作压力范围 0-300mmHg 工作压力分辨率 ≤0.1%FS 温控范围 37±2℃ 控制方式 径向应变控制、压力控制 作动形式 双电机对称加载,防止支架漂移 主机重量 约70kg 外形尺寸 约1500*300*600(mm)
  • 俞书宏院士团队和吴恒安教授团队成功揭示淡水河蚌铰链中可变形硬组织耐疲劳机制
    脆性材料作为结构或功能部件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器件和组织工程等领域。由于人工脆性材料对微裂纹和不易察觉的缺陷很敏感,在长时间的循环载荷作用下,材料很容易累积损伤产生疲劳裂纹,进而存在失效的风险。随着可折叠穿戴设备的发展,对具有高疲劳抗性的可变形功能材料的需求日益凸显。通过模仿典型的生物矿物材料如珍珠母、骨骼等的结构设计可以提升脆性材料疲劳抗性,但这常依赖于疲劳裂纹扩展过程中增韧行为,然而一旦裂纹开始扩展,就会对器件的性能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因此寻找并开发新的耐疲劳结构模型对未来可变形功能材料的设计制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和吴恒安教授团队成功揭示了双壳纲褶纹冠蚌铰链内的可变形生物矿物硬组织的耐疲劳机制,提出了一种多尺度结构设计与成分固有特性相结合的耐疲劳设计新策略,为未来耐疲劳结构材料的合理创制发展提供了新的见解。研究成果以“Deformable hard tissue with high fatigue resistance in the hinge of bivalve Cristaria plicata”为题,于6月23日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上。审稿人评价称:“这份手稿展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工作”、“这是一份令人兴奋的稿件。它集成了诸多表征技术来理解双壳纲铰链组织的显著疲劳抗性”、“这无疑激发了对生物复合材料的进一步研究,以设计抗疲劳性能增强的新材料”。同期《Science》观点栏目(Perspectives)以“A bendable biological ceramic”为题发表了评述(Science 2023, 380, 1216-1218),评述称“通过整合不同尺度的原理——从铰链的整体结构到单个晶体的原子结构——孟等人揭示了大自然如何主要从脆性成分中创造出抗疲劳、可弯曲、有弹性的结构。这些跨尺度原理要求在最精细的尺度上精确,而软体动物如此精确地沉积壳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是一个正在探索的领域”;“匹配生物精细控制对于对生物启发材料感兴趣的人类工程师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挑战,正如开发模仿珍珠质强度和韧性的复合材料所面临的困难所证明的那样”;“尽管孟等人研究的力学性能与这种特殊生物体的需求相匹配,这些原理如何在更广泛的系统范围内得到完善,这是令人兴奋的前景。”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孟祥森,近代力学系周立川博士(现就职于合肥工业大学)、化学系刘蕾博士。我校俞书宏院士、吴恒安教授和茅瓅波副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双壳纲动物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又称鸡冠蚌,是一种常见的淡水蚌类。为了满足生存需求(滤食、运动等),其外壳在一生中需要进行数十万次的开合运动,而连接两片外壳的铰链部位也会经历反复的受压和变形,表现出优异的耐疲劳性能。本工作中,研究人员揭示了铰链部位中的折扇形矿物硬组织所蕴含的跨尺度耐疲劳设计原理。从计算机断层扫描图(CT)和剖面光学照片可以看出,铰链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区域:外韧带(OL)和折扇形矿物硬组织(FFR)(图1,A和B)。研究人员首先观察了这两个区域在双壳开合过程中的运动行为(图1,D和E),并结合有限元分析(FEA),明晰了不同区域所承担的力学角色。在闭合过程中,OL发生拉伸,承担主要的周向应力并储存大部分弹性应变能;FFR区域在周向弯曲变形,并在受限的径向变形下提供强有力的径向支撑用以固定OL(图1,F到H)。图1(A)褶纹冠蚌和截面照片;(B)铰链切片照片和CT重构图;(C)在正常开合和过载状态下的疲劳测试结果;(D)开合前后铰链各区域形状变化及其轮廓图;(E)有限元模型对应的开合前后的铰链各区域形状变化及其轮廓图;(F)铰链有限元分析模型示意图;(G)开合状态下铰链各区域周向应力分布;(H)开合状态下铰链各区域径向应力分布。研究人员对FFR在不同尺度上的观察发现,其具有跨尺度多级结构特征。在宏观尺度上,FFR的扇形外形能使其在OL和外壳之间实现有效的载荷传递。进一步的深入观察发现,FFR由弹性有机基质和嵌入其中的脆性文石纳米线组成。文石纳米线直径约为100-200纳米,线的长轴方向在形貌上和扇形的径向方向一致,在晶体学上纳米线沿002晶向取向(图2,A到H)。考虑到文石晶体在002晶向的压缩模量远大于其他晶向,这种微观形貌和晶体学取向上的一致性意味着FFR能有效地为OL的拉伸提供支撑(图2,I和J)。这一结果也通过压缩力学和FEA模拟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此外,FEA模拟结果显示,这种微米尺度上的软硬复合微观结构在压缩、拉伸、剪切三种受力状态下能够进行协调变形,在这个过程中有机基质承担了大部分的压缩和剪切应变,极大地减少了材料内部的应力集中,从而避免了文石纳米线侧向断裂,降低了FFR发生疲劳损伤的可能性。图2(A)FFR在纵向上的自然断面扫描图;(B)FFR在横向上的自然断面扫描图;(C和D)FFR脱钙处理之后的扫描图;(E和F)文石纳米线中的孪晶结构透射电子显微图片;(G和H)文石纳米线沿长度方向上的晶体学特征;(I和J)整个FFR中纳米线在形貌上和晶体学上的取向分析示意图。从FFR的横截面观察,文石纳米线呈近似六边形,研究人员通过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也在纳米线中发现了纳米孪晶结构,考虑到文石纳米线沿002方向生长,这一结构可能与文石晶体Pmcn空间群易形成(110)孪晶界密切相关。这种沿纳米线纵向方向的孪晶结构的存在,在纳米尺度上大大强化了纳米线抗弯曲断裂的能力(图2,E和F)。与典型的天然硬质生物矿物材料(如骨骼、牙釉质)以及人工材料(如金属、水凝胶)等相比,FFR所展现的特殊之处在于它能在承担较大周向变形的同时,保持长时间的结构功能的稳定。这项研究从宏观到微纳米尺度上揭示了FFR的跨尺度多级结构设计原则(图3)。图3 典型生物和人工结构材料的耐疲劳设计机制。FFR中所具备的跨尺度结构特征使其在可变形能力上明显优于典型的生物矿物如牙釉质和骨骼,与常见的人工弹性体材料相比,FFR也一定程度保持了其高硬度和刚度。这项研究揭示了含脆性基元的生物矿物材料在较大形变下的耐疲劳设计新机制,填补了国际上含脆性组元的仿生耐疲劳材料设计的空白,所提出的整合跨尺度结构特征与功能特性的设计策略,能够在不同尺度上充分发挥每种成分的固有特性,从而实现材料整体性能的优化。这种兼顾变形性和耐疲劳性的跨尺度设计原则有望为未来功能材料的仿生设计和创制提供崭新思路。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基石科学基金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中国科学院青促会等项目的资助支持。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e2038Featured by Science Perspectives: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i5939

疲劳转棒仪相关的方案

疲劳转棒仪相关的资料

疲劳转棒仪相关的论坛

  • 【转帖】动态疲劳试验技术和动态疲劳试验机的发展历史

    最早的静态试验机是机械式,如英国早在1880年已生产了杠杆重锤式材料试验机,在1908年又生产了螺母、螺杆加载的万能试验机(电子万能试验机的雏形),这些试验机可进行材料的拉伸、压缩、弯曲和扭转等验,约在90年前,瑞士Amsler公司开发了液压万能试验机,这种试验机较机械式操作简便、输出力大、结构简单、体积紧凑,能完成材料的各种静态力学性能试验。 仅仅了解材料的静态力学性能是远远不够的,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破坏是因为疲劳破坏。根据国外统计,失效的机器零件中50%-90%为疲劳破坏。因此许多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对疲劳强度的研究。 疲劳问题的产生可追溯到19世纪初叶,产业革命以后,随着蒸汽机车和机动运载工具的发展以及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运动部件的破坏经常发生。破坏往往发生在零部件的截面突变处。破坏处的名义应力不高,低于材料的强度极限,有时还低于屈服极限。 对疲劳现象首先系统研究的实验者是德国人A.Whler(沃勒),他自1847年起,在担任机车车辆厂厂长和机械厂厂长的23年中,对金属疲劳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1850年,德国人A.Whler(沃勒)设计了第一台用于机车车轴的疲劳试验机(亦称A.Whler疲劳试验机),用来进行全尺寸机车车轴的疲劳试验。以后他又研制出多种型式的疲劳试验机,并首次用金属试样进行疲劳试验。他在1871年发表的论文中,系统论述了疲劳寿命和循环应力的关系,提出了S-N曲线和疲劳极限的概念,确立了应力幅是疲劳破坏的决定因素,奠定了金属疲劳的基础。因此公认A.Whler(沃勒)是疲劳的奠基人,有“疲劳试验之父”之称。 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Gerber W.(格伯)研究了平均应力对疲劳强度的影响,提出了Gerber抛物线方程,英国人Goodman J.(古德曼)提出了著名的简化直线—Goodman图。1884年Bauschinger J.(包辛格)在验证Whler疲劳试验时,发现了在循环载荷下弹性极限降低的“循环软化”现象,引入了应力—应变迟滞回线的概念。但他的工作当时人们并不重视,直到1952年Keuyon(柯杨)在做铜棒试验时才把它重新提出来,并命名为“包辛格效应”。 20世纪初叶,开始使用金相显微镜来研究疲劳机制。1903年Ewing J.A.(尤因)和Humfery J.C.W.(汉弗莱)在单晶格铝和多晶格铁上发现了循环应力产生的滑移痕迹,指出了疲劳变形是由于与单调变形相类似的滑移所产生。1910年Bairstow(拜尔斯托)研究了循环载荷下应力—应变曲线的变化,测定了迟滞回线,建立了循环硬化与循环软化的概念;并且还进行了程序疲劳试验。在此时期,英国人Gough H.J.(高尔)在疲劳机制的研究上做出了很大贡献;他还进行了弯—扭复合疲劳试验,研究了弯—扭复合应力下的疲劳强度;并在伦敦出版了一本巨著《金属疲劳》。 1929年美国人Peterson R.E.(彼特逊)对尺寸效应进行了一系列试验,提出了应力集中系数的理论值。1929年—1930年英国人Haigh B.P.(海夫)对高强钢和软钢的不同缺口效应做了合理解释。 1945年美国人Miner M.A.(迈因纳)在对疲劳损伤积累问题进行了大量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将Palmgren J.V.(帕姆格伦)1924年提出的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公式化,形成了著名的Palmgren—Miner线性累积损伤法则(简称Miner法则)。在20世纪40年代前苏联的CepeHceH C.A.(谢联先)还提出了常规疲劳的设计计算公式,奠定了常规疲劳设计的基础。 1952年美国国家航空管理局刘易斯研究所的Manson S.S.(曼森)和Coffin L.F.(科芬),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表达塑性应变与疲劳寿命关系的Manson—Coffin方程,奠定了低周疲劳的基础。20世纪50年代使用电子显微镜,给疲劳机制的研究开拓了新纪元。 用概率统计方法处理疲劳试验数据是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1949年Weibull W.(威布尔)发表了对疲劳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的著名方法。1959年Pope J.A.(波普)指出疲劳寿命服从对数正态分布。20世纪60年代开始将统计学应用于疲劳试验和疲劳设计,1963年美国材料试验学会(ASTM)上午E9委员会总结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发表了《疲劳试验与疲劳数据的统计分析指南》(ASTM STP91A)一书。 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出现了高速响应的永磁式力矩马达,50年代后期又出现了已喷嘴挡板阀为先导级的电液伺服阀,使电液伺服系统成为当时响应最快,控制精度最高的伺服系统。1958年美国勃莱克布恩等公布了他们在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工作,为现代电液伺服系统的理论和实践奠定了基础。60年代各种结构的电液伺服阀的相继问世,特别是以穆格为代表的采用干式力矩马达的级间力反馈的电液伺服阀的出现和各类电反馈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电液伺服阀的性能,电液伺服技术日臻成熟,电液伺服系统已成为武器和航空、航天自动控制以及一部分民用技术设备自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液伺服动态疲劳试验机,在此背景下随着电液伺服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由于它既能进行动态的高低周疲劳试验、程序控制疲劳试验,也能进行静态的恒速率、恒应变、恒应力控制下的试验和各种常规的力学性能试验,还可进行断裂力学试验,根据需要也可以进行部分的振动和冲击试验,也可以对广义范围上材料或构件的疲劳寿命、裂纹扩展、断裂韧性性能测试、实际试件的安全性评价、工况模拟等,因此有着其它任何种类的试验机所不能比拟的优势,是国际疲劳界最推崇的材料试验设备。 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研制出了能够模拟零部件服役载荷工况的随机疲劳试验机。20世纪70年代,国外已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的电液伺服疲劳试验装置来进行随机疲劳试验。20世纪90年代,已经出现了上下位机结构的全数字的伺服控制器,闭环控制计算速率达到了6kHz,数据传输采用100Mb以太网卡(Ethernet),可以完成控制模式的平滑无扰切换、多通道的协调加载以及各种工况谱的实验室再现。 低周疲劳Manson—Coffin方程、电子显微镜以及电液伺服动态疲劳试验机的出现被国际疲劳研究界认为是疲劳研究的三大贡献,电液伺服动态疲劳试验机由于采用了闭环控制技术,从而在试验中可以模拟实际使用工况,大大促进了疲劳试验的发展。

  • 电磁式曲轴弯曲扭转疲劳试验机参考

    电磁式曲轴弯曲扭转疲劳试验机参考

    电磁式曲轴弯曲扭转疲劳试验机参考曲轴失效成因——弯曲/扭曲疲劳  在发动机实际运行过程中,曲轴所承受的载荷主要是弯曲/扭转复合载荷,弯曲疲劳破坏是曲轴失效的最常见形式。而在发动机输出功率较大、曲轴承受扭矩较大的情况下,扭转疲劳破坏则成为主要失效形式。因此无论是在产品开发阶段还是在生产检验阶段 ,都要求对曲轴的疲劳性能进行检验。 曲轴弯曲疲劳试验设备主要有电磁激振式、机械式两大类,而电磁激振式曲轴疲劳试验机的应用最为广泛。与机械式曲轴疲劳试验机相比,电磁激振式曲轴疲劳试验机的电耗功率小、设备能力高、指示精度高、判断试验件的破坏程度较为灵敏。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8/201108311441_313307_2325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8/201108311441_313308_2325_3.jpg

  • 【资料】疲劳试验的分类和国标 疲劳试验方法(常用)

    1. 按试样破断时应力(应变)循环周次高低可分为:低周疲劳试验、高周疲劳试验。失效循环周次大于5X104的称为高周疲劳试验,小于5X104的称为低周疲劳试验。2. 按试验环境可分为:室温疲劳试验、低温疲劳试验、高温疲劳试验、热疲劳试验、腐蚀疲劳试验、接触疲劳试验、微动磨损疲劳试验等。3. 按试样的加载方式可分为:拉-压疲劳试验、弯曲疲劳试验、扭转疲劳试验、复合应力疲劳试验。弯曲疲劳试验又可分为旋转弯曲疲劳试验、圆弯曲疲劳试验、平面弯曲疲劳试验;又可分为三点弯曲、四点弯曲、悬臂弯曲疲劳试验。4. 按应力循环的类型可分为:等幅疲劳试验、变频疲劳试验、程序疲劳试验、随机疲劳试验等。5. 按应力比可分为:对称疲劳试验,非对称疲劳试验。非对称疲劳试验又可以分为单向、双向加载疲劳试验。单向加载疲劳试验又可以分为脉动疲劳试验、波动疲劳试验。6. 按试验目的可分为:性能测试疲劳试验、影响系数疲劳试验、对比疲劳试验、筛选疲劳试验、验证疲劳试验等。7. 按试样有无预制裂纹可分为:常规疲劳试验、疲劳裂纹扩展试验

疲劳转棒仪相关的耗材

  • 英斯特朗 疲劳性能试验测试服务 其他物性测试仪配件
    可以进行金属以及复合材料进行静态以及疲劳寿命测试,出具s-n曲线,包含金属的高周疲劳、低周疲劳、裂纹扩展等试验。 可以开展项目如下: 陶瓷、复合材料的常温以及1500度高温三点、四点弯曲试验。 ISO 13003进行复合材料的疲劳寿命测试,出具s-n曲线。 GB/T 16779复合材料拉-拉疲劳试验,出具s-n疲劳寿命曲线。 ASTM 3479复合材料疲劳试验,出具s-n曲线。 GB/T 228 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GB/T 3075 金属轴向疲劳试验方法 ASTM E467 轴向疲劳试验系统中等幅动态力的标定方法 ASTM E739 疲劳数据应力-寿命和应变-寿命的线性或线性化统计分析 ASTM E1942 用于循环疲劳和断裂力学试验的计算数据采集系统导则 GB/T 13816 焊接接头脉动拉伸疲劳试验方法 GB/T 15111 点焊接头剪切拉伸疲劳试验方法 GB/T 6395-2000 金属材料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试验方法 ASTM E606标准,ASTM E647标准,ASTM E399标准, ISO 12737-2005金属材料平面应变断裂韧度试验方法, ISO 12135-2002金属材料-准静态断裂韧性测试的方法 , ISO 4965轴向载荷疲劳试验机动态力校准应变计技术, BS 7448-1:1991断裂结构韧性试验金属材料Kic临界CTOD值和J值得测试方法, BS 7448-2:1997断裂机械韧性试验金属材料Kic临界CTOD值和J值得测试方法, BS 7448-4:1997断裂机械韧性试验金属材料稳定裂纹延伸的抗断裂曲线和初始值得测定方法。合作、共赢!美国热电:直读光谱仪ARL8860、XRF、XRD ICP、电镜、电子能谱仪德国徕卡:金相显微镜、体视显微镜、电镜制样设备英斯特朗:疲劳试验机、万能试验机; 摆锤冲击试验机、落锤冲击试验机东京精密:圆度仪、轮廓仪、粗糙度仪、三坐标美国法如:激光跟踪仪、关节臂及扫描 日本奥林巴斯手持光谱仪 德国帕马斯颗粒计数器租赁检测:便携式三坐标、激光跟踪仪、3D扫描仪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检测服务,帮客户挖掘新的赢利空间!上海澳信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青岛澳信仪器有限公司青岛澳信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联系地址:青岛市城阳区山河路702号上海地址:上海浦东新区川沙路1098号新美测(青岛)测试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测试服务:静态力学测试主要包括拉伸、压缩、弯曲、剪切等;动态疲劳测试主要包括:拉拉疲劳、拉压疲劳、压压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等
  • 东京精密 三坐标测量仪配件侧头 其他物性测试仪配件
    三坐标测量仪配件侧头 17806282711合作、共赢!美国热电:直读光谱仪ARL8860、XRF、XRD ICP、电镜、电子能谱仪德国徕卡:金相显微镜、体视显微镜、电镜制样设备英斯特朗:疲劳试验机、万能试验机; 摆锤冲击试验机、落锤冲击试验机东京精密:圆度仪、轮廓仪、粗糙度仪、三坐标美国法如:激光跟踪仪、关节臂及扫描 日本奥林巴斯手持光谱仪 德国帕马斯颗粒计数器租赁检测:便携式三坐标、激光跟踪仪、3D扫描仪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检测服务,帮客户挖掘新的赢利空间!上海澳信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青岛澳信仪器有限公司青岛澳信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联系地址:青岛市城阳区山河路702号上海地址:上海浦东新区川沙路1098号新美测(青岛)测试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测试服务:静态力学测试主要包括拉伸、压缩、弯曲、剪切等;动态疲劳测试主要包括:拉拉疲劳、拉压疲劳、压压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等
  • 赛默飞 光谱仪风扇 其他光谱配件
    全新、原装美国热电光电直读光谱仪用散热风扇。 合作、共赢!美国热电:直读光谱仪ARL8860、XRF、XRD ICP、电镜、电子能谱仪德国徕卡:金相显微镜、体视显微镜、电镜制样设备英斯特朗:疲劳试验机、万能试验机; 摆锤冲击试验机、落锤冲击试验机东京精密:圆度仪、轮廓仪、粗糙度仪、三坐标美国法如:激光跟踪仪、关节臂及扫描 日本奥林巴斯手持光谱仪 德国帕马斯颗粒计数器租赁检测:便携式三坐标、激光跟踪仪、3D扫描仪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检测服务,帮客户挖掘新的赢利空间!上海澳信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青岛澳信仪器有限公司青岛澳信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联系地址:青岛市城阳区山河路702号上海地址:上海浦东新区川沙路1098号新美测(青岛)测试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测试服务:静态力学测试主要包括拉伸、压缩、弯曲、剪切等;动态疲劳测试主要包括:拉拉疲劳、拉压疲劳、压压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等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