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龙

仪器信息网吴海龙专题为您整合吴海龙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吴海龙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吴海龙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吴海龙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吴海龙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吴海龙相关的资讯

  • 吴海龙:默默耕耘在分析化学一线的探索者
    p   要把握分析化学研究的国内外发展趋势,瞄准学科前沿、整合优势资源、强化攻关力度、引进高端人才、开展合作研究。在继续加强基础研究、学科前沿探索的同时,还将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结合国家、地方的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需要,开拓分析科学理论和应用研究的新方向。——吴海龙 /p p   他用赤子般的心默默地燃烧着自己的生命,他用铁人般的意志刻苦地磨砺着自己的灵魂 他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他期盼着有所创新、有所发现 他为人坚毅,在遇到困难时决不轻言放弃 他多年来从事化学计量学、化学传感技术及环境和生命科学中的新分析技术等研究,并在pH化学传感器研制、稳健多元统计学发展以及环境科学等领域应用、多维数阵分析、高阶张量校正和高阶张量标准加入法的理论及应用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系列创新性成绩。他就是湖南大学化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的名字叫吴海龙。 /p p    strong 少小立下宏伟志,一朝金榜题名时 /strong /p p   吴海龙出生于浙江舟山一个农民家庭,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很小时他就懂得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自打上学时起,吴海龙的成绩就一直非常优秀,同时他还担任学校及班级的学生干部,协助老师管理学生日常事务。聪明、勤奋而又能干的吴海龙从小学到高中一路走来,深得老师们的喜爱,因为他知道,恩师们给予他的帮助太多,使他从小领悟到了人生的价值。 /p p   1978年,作为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应届高中毕业生,吴海龙考上了湖南大学化学化工系。1982年,吴海龙凭借出众的成绩成为了湖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师从俞汝勤先生,在生物碱、pH等液膜传感器研制方面取得了令国内外同行注意的成绩,先后获得分析化学专业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后留校在环境保护研究所工作并参与原机械工业部环境检测总站的筹建。1988年4月又在俞汝勤先生、曾北危先生精心指导下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并于1992年3月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在化学计量学多元校正、水环境背景值系统稳健表征、液膜化学传感器等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同时还为湖南大学分析化学学科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吴海龙深信,只有扎扎实实地学习、打下扎实基础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p p    strong 师夷长技以自强,满腔热血报祖国 /strong /p p   1993年5月,吴海龙东渡日本学习深造。在日本留学期间,他曾主持编制、组装计算机辅助/容积可变/流动注射进样装置 曾短期工作于富士通等公司,参与相关化学软件编制(化学结构式变换) 曾利用日本千叶大学难得的分析仪器及实验条件,在日本科学协会Sasakawa科研助成金资助下,瞄准国际化学计量学前沿,开展复杂体系数学分离精准定量基础研究,并取得具有原创性的系列成果。五年后,学得一身技术本领的吴海龙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毅然回到了伟大的祖国,留在母校湖南大学,并在恩师俞汝勤院士的帮助下选定重点继续开展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令国内外瞩目的科研成果。 /p p   吴海龙不仅紧抓科研项目研究,还十分注重学科建设及教学等管理。2001年,他具体负责组织申报的我国高校第一个分析化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依托湖南大学边建设边开放。2002年11月,经过短短的一年多时间,该实验室从组建精干团队、凝练学术方向到建设科研平台、多出科研成果、扩大国内外学术交流等,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顺利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的建设验收。 /p p   该实验室特别注重科研人才引进培养和团队建设。仅建室后8年里,就已经成功完成和承担的国家和省部级各类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课题达百项之多,发表SCI收录论文逾千篇,迄今仅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就有三项,成为国内该领域的佼佼者。而实验室也拥有了一支以俞汝勤院士、姚守拙院士、谭蔚泓院士、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王柯敏教授、沈国励教授、吴海龙教授、魏万之教授、何凤娇教授、蒋健晖教授、陈金华教授、张晓兵教授、楚霞教授、聂舟教授等为学术带头人的科研梯队,并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数百名、博士研究生逾百名。而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学科也在数次全国性评估中名列前茅。 /p p    strong 天道酬勤人为本,成绩斐然创佳绩 /strong /p p   三十多年如一日,吴海龙教授一直从事化学计量学、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环境与生命科学中的新分析技术等教学和科研,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国家973预研项目、国家教育部优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以及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等资助计划项目和博士点基金项目等二十余项。吴海龙目前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两度参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多年来在液膜pH化学传感器、稳健统计学新应用、三维数阵分析、二阶张量校正、二阶标准加入分析及其应用等方面取得系列创新性成果。在分析化学、化学计量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其中SCI论文逾220篇,被引用逾4000篇次,H指数逾30 参编著中英文论著8本中10章节,其中参著的英文学术书籍“FUNDAMENTALS AND ANALYTICAL APPLICATIONS OF MULTI-WAY CALIBRATION”(Elsevier集团出版,2015年8月17日正式发行),应邀撰写其中两章,正文165页,约占全书篇幅三分之一,该书已成为Elsevier出版集团畅销书(a Best Seller)。还主译著“化学计量学实用指南” 共同主编分析化学手册化学计量学分册(梁逸曾、吴海龙、俞汝勤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个人指导培养博士生毕业22名、在学6名 指导培养硕士生毕业逾60名、在学8名。任俞汝勤院士学术小组组长长达16年之久。 /p p   自1982年以来,吴海龙先后从事过液膜生物碱药物传感器研制,液膜氢离子(pH)选择性电极研制,大气和水质环境监测,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长江水系水环境背景值系统分析与稳健表征研究,化学计量学实验优化设计、多元分辨及校正新算法,液膜碘离子电极研制,流动注射分析系统计算机辅助进样装置研制,多维数阵分析理论及其在现代分析化学中应用,张量校正及张量标准加入法研究、HPLC-DAD和三维荧光光谱等现代分析仪器新应用,智能化荧光光谱仪试制等科研工作,并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 /p p   主要贡献包括:1)打开了现代分析科学中三维数阵分析理论及应用研究的新局面,拓展了化学计量学研究领域。率先规范了三维数阵分析研究的理论平台,建议改善了科学的符号体系,发现了三线性模型的内在循环对称性,规范了模型及方法的分类,开展了三维数阵化学秩估计新方法研究,基于交替最小二乘原理,提出了交替三线性分解(ATLD)算法及其以此为基础的张量校正法和张量标准加入法等,建立了优势突出的自加权交替三线性分解、交替惩罚三线性分解、交替不对称三线性分解、交替拟合残差算法等系列新方法及新算法,建立了优势突出的交替惩罚四线性分解(APQLD)、交替五线性分解(AQQLD)等新方法和新算法以及相应的张量校正法和张量标准加入法等,进一步拓展完善了多维数阵分解的相对唯一性、内在循环对称性等理论,倡导并力行以“数学分离”代替或增强现代分析仪器中的化学和物理分离等步骤,结合三维荧光光谱、LC-DAD、LC-MS等先进分析仪器,在解决静态复杂体系快速、同时、多组分、绿色、精准定量分析和复杂化学动力学过程多组分近实时定量解析等分析难题中获得突破,继承发展了现代分析化学定量分析新理论-化学多维校正理论,也为研发新型分析仪器提供了新的设计依据 2)较早将稳健统计学思想和方法引入到(长江水系)水环境背景值研究领域,建立了大批量量测数据自动处理的稳健表征系统 3)较早开展聚合膜pH化学传感器研究,取得较好进展。这些工作皆获国内外同行较高评价。此外,吴海龙他们还合成多个化合物首次用作液膜pH电极活性材料,其中甲基二正十八脘胺被Fluka化学与生物化学跨国公司高价销售三十年至今。除此之外,长江水系水环境背景值系统分析与稳健表征研究工作作为国家“七.五”攻关课题的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曾多次获得国家及部省级奖励。 /p p   近些年来,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贵州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高校及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先后关注、跟踪并进一步开展化学计量学多维校正方面的工作。他们运用吴等发展的二阶校正方法与现代分析仪器相结合,在工业产品分析、农副产品监测等方面开展了系列实用性的研究工作。例如,南开大学的邵学广课题组运用近红外光谱与化学计量学二阶校正方法相结合,用于工业产品的过程分析及质量控制(Ind. Eng. Chem. Res. 2011, 50, 7677-7681) 他们通过比较,认为吴等提出的交替三线性分解(ATLD)方法优于其他二阶校正方法,而ATLD方法更能胜任此类过程分析和控制,这进一步证明了吴等提出的方法的优越性。而四川大学的李梦龙课题组则运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HPLC-FLD)与吴等发展的交替惩罚三线性分解(APTLD)方法相结合用于茶叶中17种游离氨基酸的同时定量分析,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定性定量结果(J. Agric. Food Chem. 2011, 59, 10839-10847) 该文称,将吴等发展的APTLD方法与现代分析仪器相结合,即使在未知背景干扰共存和分离提纯比较困难时,用于复杂体系中氨基酸的同时定量分析仍具有快速、准确、成本低廉等优点,是一种极具经济效益和市场推广应用价值的潜在分析策略。 /p p   吴海龙教授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已得到国内同行专家的较高评价,曾应邀在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山西大学、浙江海洋学院、惠州学院、中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南华大学、湘南学院等高校和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数学研究所等科研单位作学术报告,曾应邀在IUPAC 2001年分析科学大会化学计量学分会(东京)、2004年亚洲化学计量学与生物信息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海)、2009 TRICAP(化学与心理学交叉领域三维数据分析方法国际前沿研讨会,西班牙牛利亚山谷)、长春电分析化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系列会议(Changchun-ISEAC)、北京分析测试报告会暨仪器展览会(BCEIA 2009和2013)、中日韩分析化学系列研讨会(CJK-ISAC)(北京、武汉、南京、济州、上海、九州、沈阳、釜山、武夷山、东京等)、中法双边生物传感技术学术研讨系列会(SFW-SEBA,法国Ceret、里昂等、中国长春、长沙等)、第十三届至第十六届分析化学中化学计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CAC 2012:布达佩斯,匈牙利 CAC2014:里士满,美国 CAC2015: 长沙,中国 CAC2016: 巴塞罗那,西班牙)、过程分析与控制技术国际论坛(IFPAC/PAT 2013: 巴尔的摩,美国 IFPAC/PAT 2014:北京,中国 IFPAC/PAT 2015:重庆,中国)等国际或海外会议作邀请及口头报告。在海峡两岸分析化学研讨会(北京、高雄、大连、重庆等)、中国化学会系列年会(长沙、长春、厦门、北京、大连)、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和计算机化学 中国色谱学会色谱、中国质谱学会质谱、中国光学会和中国化学会的分子光谱学和化学发光、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年会、化学传感器、近红外光谱等全国性学术会议上作邀请及口头报告近百次。 /p p   吴海龙教授他们取得的创新性成果亦已得到国际同行专家的很高评价和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已被《分析化学百科全书》有关综述,作为国际化学计量学界二阶校正领域有代表性的原创性工作获得大篇幅正面引用。这篇由国际化学计量学学会创始人和前会长、美国华盛顿大学B.R.Kowalski教授等所撰写的综述性文章对此给予较高评价。国际分析化学界名著《化学因子分析》的第三版,以新增章节形式独立介绍介绍了他们的三线性分辨及校正等五个新方法。该书是化学计量学的经典著作,在美国20多年来分析化学领域引用次数最多的25部书籍中排名第四,被称作“曾经教育了一整代化学计量学家”的著作。该书新增的三个章节,以长达四页的显著篇幅介绍了多个三线性分解及校正新方法,让湖南大学在各国同行中脱颖而出。 /p p   美国分析化学期刊双年综述,多次高度评价湖南大学化学计量学研究工作,有篇综述一次引用他们的论文10篇。海外Elsevier著名网站专题报道其发展的交替非对称三线性分解算法,认为它的性能比其它方法更好,收敛更快,并对此作专题跟踪报道。2007年,多国著名分析化学家应邀合作撰写的发表在《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的有关校正专题综述,引用湖南大学工作11篇,并认为吴海龙等工作处于国际定量分析化学(二阶校正)理论及应用前沿。同刊的另一篇专题综述,引用湖南大学代表性工作工作5篇,认为吴等发展的二阶校正理论及方法研究处于国际前沿,并特别指出在色谱联用、三维荧光光谱等相结合应用方面为国际最早。2008年,国际同行在《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上发表二阶校正分析应用专题综述,湖南大学的工作被引用13篇,国际同行应用湖南大学发展的方法进行相关研究的论文被引用9篇,且湖南大学工作的理论先进性、方法独创性和应用有效性被进一步证实。 /p p   2007年11月,美国SANDIA 国家实验室发表了由国际著名数学家撰写的题为“Tensor Decompositions and Applications”的专题调研报告(Tamara G. Kolda (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获得者,应用数学博士) & amp Brett W. Bader,SAND2007-6702,Printed November 2007),将吴等论文列为国际数学学科张量(Tensor)及多线性代数(Multilinear algebra)领域化学计量学研究前沿的代表性工作。该报告后来正式发表于SIAM Reviews 这一国际数学界著名综述期刊(SIAM Review,2009,51(3):455-500), 短短数年迄今已被数学、统计学、通讯、信号处理、化学、生物、医学等较多领域引用逾4000篇次。该研究小组后续发表的相关报告及论文(如SAND2009-0857)也较多篇次引用湖南大学相关研究工作。 /p p    strong 默默耕耘数十载,灿烂人生别样红 /strong /p p   吴海龙的科研项目主要包括“三维分子荧光数阵分析用于细胞动态解析及成分测定研究” “三维数据阵分析及其在现代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研究” “立方阵数据分析及其在复杂体系二阶校正和化学动力学过程解析中的应用研究” “复杂体系多维数阵分析化学计量学研究”等。其中“复杂体系成分分析与波谱解析的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科研成果已获得2002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俞汝勤、梁逸曾、吴海龙、沈国励、蒋健晖、陈增萍)和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俞汝勤、梁逸曾、吴海龙、沈国励、蒋健晖)。吴海龙是代表性成果的主要贡献者。 /p p   吴海龙本人也曾荣获湖南大学第二届杜邦奖学金、首届“科技希望之星”称号、首届“天语教师奖”等,曾荣获湖南省青年化学化工奖,第四届(2006年度)“湖南十大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等。2008年3月进入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亦曾获得日本科学协会Sasakawa科学研究奖励助成金和日本国际教育协会科研资助等。 /p p   吴海龙曾数十次担任国内外有关学术会议的学术委员会成员,分别以秘书长和副主席的身份组织了2002年生物分析化学与纳米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2006年生命分析化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和2008年生物医学工程和生命分析化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作为中方主要代表先后参与组织和负责组织了2006年法中(法国佩皮尼昂)和2008年中法(中国长沙,湖南大学)表面生物电化学和传感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曾担任第35届国际光谱学大会(厦门)组织委员会委员(具体负责化学计量学分会场的组织工作),参与中国化学会第26届到30届年会的化学信息学与化学计量学分会具体组织工作,并担任第27届、第28届、第29届、第30届年会的化学信息学与化学计量学分会共同主席等。2015年6月,与梁逸曾教授、许青松教授等,共同成功组织在中国长沙召开第十五届分析化学中化学计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CAC 2015:长沙,中国),这是该系列会议首次在亚洲召开。还担任2016年6月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市成功召开的第十六届分析化学中化学计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CAC 2016)科学委员会委员。 /p p   几十年弹指一挥,祖国各项事业都在蓬勃稳健地向前迈进,化工行业和分析仪器行业也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自信和勤奋让吴海龙走上了更加宽广的人生舞台。创新无止境,已经习惯于攀登的他正在向更新的目标前进! /p p    strong 吴海龙教授简介 /strong /p p   吴海龙,湖南大学化学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理学博士(湖南大学)、工学博士(日本千叶大学)。1993年赴日本留学,1998年回国,曾任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室常务副主任(2001.07-2004.07)、主任(两度被国家教育部下文聘任,2004.07-2009.12期间),2002年担任湖南大学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学科建设责任人。现兼任中国化学会有机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计算机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学会第七届常务理事暨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主任 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副理事长 分析仪器分会学术委员会、光谱专业委员会、关键部件专业委员会等委员 还担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化检验分会副理事长、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等。任《分析化学》、《计算机与应用化学》、《分析科学学报》等七种学术期刊编委,两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吴海龙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化学传感器,流动注射分析,环境监测,HPLC-DAD,三维荧光光谱 化学计量学,稳健统计学,对应分析,多元校正,最优化实验设计,三维数阵分析,二阶校正,交替最小二乘,张量校正 多维数阵分析应用 自动化和控制系统中的多维数阵分析等。曾荣获国内分析化学领域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三)。2012年10月荣获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基础研究最高奖--梁树权奖 主持完成国家973课题、国家教育部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等,尤其在化学多维校正等方面,主要成果达到国际先进及领先水平,应邀共同撰写化学多维校正英文专著,引领国际相关前沿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7718f42a-c7cd-457c-9245-08c8f97dd7c9.jpg" title=" 1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2007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院士在当时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同志和副省长唐之享同志的陪同下,视察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学科(前左一为吴海龙教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e3c59174-967a-42dc-b642-2b42f9b8c57a.jpg" style=" " title=" 2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f58bfa2d-cd98-4fcb-b7d2-b8ee027de673.jpg" style=" " title="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俞汝勤院士领衔的湖南大学化学计量学研究小组:俞汝勤、梁逸曾、吴海龙、沈国励、蒋健晖 /p
  • 吴海龙教授谈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近期工作
    吴海龙教授在第十一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开幕式上的近期工作汇报 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大学吴海龙教授   相关新闻:第十一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成功召开   尊敬的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长宽先生,尊敬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庄乾坤主任,尊敬的俞汝勤院士、姚守拙院士,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今天,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和江苏江分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2011年第十一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在湖南长沙胜利召开了。这是我国化学生物传感技术领域的又一次学术盛会,将为我国化学生物传感技术领域的科技人员和研究生们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学习平台和机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对于各位的光临,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知道,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作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学会下设的一个专业委员会,是于1984年4月提出申请,后经中国分析仪器学会批准正式成立的。然而,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的历史却可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全国离子选择性电极协作组。全国离子选择性电极协作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学术交流等工作,包括组织召开了1979年第一届全国离子选择性电极学术交流会(后被认定为第一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在老一辈科学家高鸿、高小霞及汪厚基先生的支持下,确定创刊“离子选择性电极通讯”,即后来的“化学传感器”杂志。1984年在扬州组织召开了第二届全国离子选择性电极学术交流会(后被认定为第二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代表人数达到140,取得圆满成功。1985年5月,在上海师范大学举办了离子选择性电极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的组织者就是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的老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我们今天第十一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开幕式的主持人章宗穰先生。   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于1985年成立后,在各位委员的共同努力下,首先于1986年11月在四川成都召开了第三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高小霞先生到会并作大会报告。会议征集内容已包括化学传感器研制,理论研究,测量仪器研制和配用微机技术,数字模拟、数学方法及软件方法,以及在工业、农业、环境科学、生理医学、卫生防疫、水文地质、海洋气象、国防、基础科学研究等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还有生产技术经验和改进等。会议取得圆满成功。1988年9月,第四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在湖南省大庸市即现在的张家界市举行,此会由湖南大学具体承办。当时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92个单位的160名代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学会副理事长史久泰高级工程师和分析仪器学会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汪厚基教授出席了会议。会议录用论文187篇,其内容涉及化学传感器和离子选择电极各分支领域的发展趋势,各种新的化学传感器的研制,化学传感器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在热力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生物敏传感器和药物电极的研究,化学传感器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微型计算机在研究与应用中的开发以及新型智能化测量仪器的研制等。可见,当时我国化学传感器研究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此后,我们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先后在 1991年的武汉(5)、1994年的太原(6)、1997年的上海(7),2000年的长沙(8)、2005年的扬州(9)以及2008年的重庆(10),召开了第五届到第十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均取得圆满成功。我们的系列学术会议几乎与起源于1983年在日本福冈召开的国际化学传感器系列会议同步,可谓反映见证了我国化学传感器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回忆过去,我们今天更加深切怀念我国著名分析化学家高小霞先生、深切缅怀我国化学传感器领域先驱者汪厚基先生和殷晋尧先生、深切缅怀为我国化学传感器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苏渝生先生等各位。   2005年的扬州会议,成立了以中青年科技人员为主体的新一届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在2008年的重庆会议期间,对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领导成员进行了个别调整。本届专业委员会先后组织了于重庆举行的第十届和此次于长沙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化学传感器会议。今天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收到了来自海内外的近200多位专家、学者及青年才俊的稿件,涉及化学生物传感技术各个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向,可谓盛况空前。此次会议的会务工作由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我们衷心感谢各位的大力支持。   本次大会共征集论文215篇,参会人员将超过350人(最后统计与会人数超420人)。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大会参会人员老中青三代齐聚一堂,包括曾为我国化学传感器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张国雄先生、丰达明先生、吴国梁先生、陆君涛先生、余瑞宝先生等,他们专程与会,我们表示热烈欢迎。同时大会还有江苏江分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天津兰力科化学电子高技术有限公司、天津德尚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凯特生物医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台湾Zensor R & D Co,Ltd 、岛津公司等多家分析仪器厂家和Springer公司、中国科学杂志社、仪器信息网等相关出版公司和媒体企业代表参加。他们不仅为会议提供了经费支持,更显示了企业界对传感技术研究开发的浓厚兴趣和积极参与的热情。本次大会可谓我国化学传感器领域的一次空前盛会,充分显示了多学科、多技术交叉的特色和向产业化推进的美好前景。   这次大会学术气氛会非常浓厚。共安排11个大会报告、42个分会邀请报告、58个口头报告,还有100多篇论文以墙报形式进行交流。本次会议还将对以青年学者和研究生为主的优秀墙报论文作者进行奖励。评选工作将由专业委员会聘任的评选小组负责进行,也希望各位与会代表提出建议。   依据学会章程,任期已满五年的本届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和《化学传感器》刊物编委会成员都将换届。章宗穰、张国雄、金利通等多位专业委员会及编委会中的年长成员在会前多次提出了不再担任专业委员会和编委会工作的动议。希望由中青年同事承担起学会的全部工作。这一动议将在专业委员会和编委会委员的联席会议上进行讨论。与此同时,也将适当补充热心于学会工作的新成员。可以预期,经过调整和补充后的新一届学会和刊物领导成员的努力和全国同行的支持下,一定会将学会和刊物工作推向新的阶段。在此,我们也向离开学会及刊物工作的年长委员表示由衷的谢意和敬意,恭祝各位前辈健康长寿。   会议期间,还将在单位申请的基础上,确定下一届学术会议的承办单位。欢迎有意承办的单位提出申请。   10月的长沙,天气虽有些凉意,但山水洲城的美丽景色,一定会给各位与会代表留下深刻印象。我衷心希望各位,在这人文、自然和谐的氛围中,将大会开成一个交流学术思想、促进学术创新,增进学术友谊的会议。   最后,预祝第十一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圆满成功!谨祝各位在长沙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 吴海龙、陈义、崔华获“梁树权奖”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年10月27日,由中国化学会主办,青岛科技大学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与仪器展览会”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召开。   在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基础研究“梁树权奖”和《分析化学》编辑部2012年优秀论文奖颁奖仪式。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汪尔康院士、湖南大学俞汝勤院士、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湖南大学姚守拙院士、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董绍俊院士等为获奖嘉宾颁奖。   今年是中国化学会主办的第七届该项奖项评选,湖南大学吴海龙教授、中科院化学所陈义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崔华因在分析化学领域做出的贡献而获得“梁树权奖”。 “梁树权奖”获奖嘉宾合影   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基础研究“梁树权奖”是中国分析化学领域的最高奖项,由著名分析化学家梁树权先生出资设立。该奖项自1993年开始实施,每三年评选一次,每次奖励2-3人,旨在鼓励我国中、青年分析化学工作者献身于分析化学学科的基础研究和教育事业工作,培养优秀人才,促进和推动我国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   《分析化学》编辑部2012年优秀论文奖获奖详情如下(评选的为2009-2010年度发布的论文):   沈阳理工大学 张东 李楠 高頔    手控注射式钛酸锶钡多孔球富集器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铅和镉   浙江大学 刘飞 方慧 张帆 金宗来 周伟军 何勇    应用光谱技术无损检测油菜叶片中乙酰乳酸合成酶   东华理工大学 杨水平 陈焕文 杨宇玲 胡斌 张燮 周瑜芬 张丽丽 顾海威    鸡蛋中三聚氰胺的表面解吸常压化学电离串联质谱法成像   江苏工业大学 赵炜 孔泳 阚锦晴 陈智栋    膨胀石墨电极的制备及用于色氨酸电化学检测的研究   同济大学 楚文海  高乃云 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饮用水新生含氮消毒副产物氯代乙酰胺   附录:   吴海龙 教授 博导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南大学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学科建设责任人   任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大学)建设项目主要负责人、常务副主任(2001.10-2005.03, 正处级)、主任(2005.03-2009.12)、顾问(2010.01- )。兼任中国化学会有机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计算机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分析化学学科委员会委员(2006.01-2010.12)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常务理事兼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化检验分会副主任委员兼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兼分析测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任《分析化学》等八种学术期刊编委,任多个国家级、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多次担任中国化学会年会化学信息学与化学计量学分会共同主席。   30年来,一直从事化学计量学、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家973预研项目、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等课题。目前主持国家教育部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并协作主持国家973课题等。此外,还参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在液膜pH化学传感器研制,稳健统计学新应用,多元校正基础理论及应用,三维数阵分析(秩估计、三线性分解、分解唯一性等)、二阶校正和二阶标准加入法、化学多维校正及多维标准加入分析法的基础理论及应用,三维图像处理、高维联用仪器数据预处理等方面,取得系列创新性成果。在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Chemometrics and Intelligent Laboratory Systems、Journal of Chemometrics、Analytica Chimica Acta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逾180篇,其中SCI论文逾130篇,被引用逾800篇次,正面他引逾600篇次。参编著学术书籍7本中8章节(约17万字)。指导培养博士研究生毕业11名、在学7名 指导培养硕士研究生毕业22名、在学22名。任俞汝勤院士学术小组组长逾10年。   曾荣获2002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均排名第三)、第四届湖南十大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2006年)等,2007年被列入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   陈义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生命分析化学实验室 主任   1981年毕业于厦门大学,遂被分配进入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从事环境污染物分析研究工作,1984年考取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生,先后于1987、1990年获硕士、博士学位,后留化学所工作至今。期间于1992-1994年和1996-1997年在德国马普发育生物所访问研究(洪堡、马普奖学金) 2002-2004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研究。1992年晋升副研究员,1995年晋升研究员 现任化学所生命分析实验室主任 兼北京质谱中心主任,所化学生物学研究中心、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色谱学会、北京色谱协会副理事长,《化学通报》、《分析化学》、《色谱》杂志副主编及J. Chromatogr. A, J. Chromatogr. B,《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科学通报》等12种刊物编委/顾问编委。曾获1998年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获中国化学会1990年度“青年化学奖”、香港求实科学基金会1999年度“杰出青年学者奖”、中国科学院 2001年度“青年科学家奖”,获分析测试协会奖一等奖2项 (2002、2003年)、二等奖1项(2003年)。   从1984年开始毛细管电泳(CE)研究,1994年开始CE-LIF/LRS方法研究,1997年开始SPR成像、RRS及各种联用方法研究,2003年开始集成芯片电泳方法、原位多光谱分析研究,2006年涉及生物质谱研究。在研究主题方面,从1984年开始细胞分析,1990年开始生物活性分子分析,1997年开始参与并在后来主持脑神经活动相关化学基础研究,2000年开始手性分离及相关问题研究。也从事过一些植物、药物相关的分析研究。已发表研究论文180余篇,出版及合作出版著作3部。   研究兴趣:1.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 2. 多光谱实验装置与仪器研发 3. 毛细管与芯片电泳 4. 生物质谱 5. 实验装置与仪器研制   崔华 教授 博导 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系   1990年10月获中国科技大学理学博士。2000年11月入选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 2006年获得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现任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分析化学教研室主任。此外,目前还担任长春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三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电化学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分析化学》和《分析科学学报》杂志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纳米化学发光与电致化学发光及其在免疫分析和DNA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主要学术成果:发现电致化学发光的多通道发射现象及其对电极电位、电极材料和电极表面状态等的依赖性,开辟了电位分辨的电致化学发光这一新的研究领域,推动了电致化学发光的深入研究 率先将纳米修饰电极用于电致化学发光的研究,发现鲁米诺等传统电致化学发光体系在纳米修饰电极上具有优异的电致化学发光特性 发现金属纳米粒子可作为能量接受体、微尺度反应平台、还原剂、催化剂等参与液相化学发光反应,将液相化学发光反应的研究对象从分子、离子体系扩展到金属纳米体系,开发了一系列新的化学发光体系 率先开展了化学发光功能化的金属纳米材料的合成、化学发光特性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发展了一系列新的、简单的一步合成法,将发光试剂在合成的过程中直接键合到纳米金属的表面,成功制备了鲁米诺等多种发光试剂功能化的金和银纳米新材料,发现其具有良好的化学发光活性,实现了发光分子的富集和信号的放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高灵敏的生物分析探针,发展了一系列基于化学发光功能化纳米探针的免疫分析和DNA分析新方法。这些研究开创了化学发光与电致化学发光新的研究领域,不仅对化学发光、电致化学发光和纳米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分析化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到目前为止,她所领导的课题组已在Anal. Chem.、Chem. Eur. J、 J. Phys. Chem. B & C、 Chem. Comm.、 Biosens. Bioelectron.、Analyst等国际重要化学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0多篇,受到同行专家的高度关注。

吴海龙相关的方案

吴海龙相关的论坛

  • 化学计量学将催生“傻瓜”式分析仪器乎?——未来科学仪器将走向何方?

    化学计量学将催生“傻瓜”式分析仪器乎?——未来科学仪器将走向何方?

    进入20世纪之后,分析化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拥有众多仪器分支的现代分析化学学科和化学信息学科。伴随着大量现代分析仪器出现带来的“数据爆炸时代”,化学计量学得以快速发展并已成为现代分析化学中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那么化学计量学在分析仪器的研制方面有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及指导作用?能否指引分析仪器研制领域的“蹊径”?带着这些疑问,仪器信息网编辑采访了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原主任吴海龙教授。采访中,吴海龙教授介绍,化学计量学注重分析策略的研究,是分析化学中的“高级医生”。我们希望通过化学计量学研究,设计出“傻瓜”式实用分析仪器,让用户得到最大的便利”。您认为,化学计量学在分析仪器研制方面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呢?——————————————————相关话题————————————————————化学计量学能给分析仪器带来什么?——访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吴海龙教授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11216/071983.shtml

  • 新书推荐:《化学计量学实用指南》(原著第二版)

    新书推荐:《化学计量学实用指南》(原著第二版)

    书名:化学计量学实用指南作者:保罗•戈培林 主编 吴海龙 康超 等 译 俞汝勤 审校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年:2012年3月页数:共463页装帧:平装ISBN:978-7-03-033767-2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1/201301141021_420287_2518341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1/201301141023_420288_2518341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1/201301141023_420289_2518341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1/201301141024_420290_2518341_3.jpg

  • 每天三个小分享:关于海龙

    【别名】水雁【来源】药材基源:为海龙科动物刁海龙、拟海龙、尖海龙、蓝海龙、低海龙、舒海龙的全体或除去皮膜及内脏的全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olenognathus hardwickii(Gray)2.Syngnathoides biaculeatus(Bloch)3.Syngnathus acus Linnaeus4.Syngnathus cyanospilus Bleeker5.Syngnathus diarong Bleeker6.Syngnathus schlegeli Kaup采收和储藏:丛全年均可捕捉,一般在夏、秋季捕捉。捕后,除去外面皮膜和内脏,洗净晒干。【原形态】1.刁海龙,体形狭长而侧扁。体全长37-50cm。体高远大于体宽。躯干部五棱形,尾部前方六棱形,后方逐渐变细,为四棱形,尾端卷曲。头长,与体轴在同一水平线上,或与体轴形成大钝角,吻特别延长,侧扁,约为眶后头长的2倍。眼大而圆,眼眶突出。鼻孔每侧2个,很小。口小,前位,口闭时,口裂几呈垂直状。两颌短小。鳃盖突出,具明显的放射状线纹,鳃孔小,位近头侧背缘。眼眶四周、吻管背腹面及顶部的后端,均被有大小不等粗糙颗粒状棘;颈部背方呈棱脊状,具颈棘2个;腹部中央棱较突出。肛门位于体1/2后方腹面。体无鳞,包被于骨质环中体部骨环25-26;尾部骨环56-57。背鱼较长,41-42条;始于尾环第1节,止于第10或11节。臀鳍4,极短小。胸鳍23,短宽。无尾鳍。体淡黄色,于躯干部上侧棱骨环相接处有一列黑褐色斑点,各鳍色浅。雄体于尾部前方腹面有育儿囊。2.拟海龙,体长形、平扁,一般体长20-22cm,体定大于体高,躯干部近四棱形,尾部前方六棱形,后方渐细,呈四棱形,尾端细尖略卷。头长,与身体在同一水平线上。吻长而侧扁,约为眶后头长的2倍,眼较大而圆,虎眶稍突出。鳃盖上缘嵴纹较突出,止于鳃孔前方,胸鳍基部前方,各具一较大而突出的结,头上除眼嵴上缘各具一小棘外,侨汇无棘刺。体无鳞,骨环体部16-17,尾部51-53。躯干部与尾侧棱及下侧棱完全相连。背鳍很小鳍条5-6,紧处于肛门后方,胸鳍20-22,短宽。无尾鳍。体鱼绿黄色,体侧及腹面均有大小不等的鲜黄斑点,吻侧及下方具有不规则深绿色网纹。各鳍绿黄色。3.尖海龙,体细长,鞭状,一般体长11-20cm,体高及宽近相等。躯干部七棱形,腹部中央棱微凹,尾部四棱形,尾后方渐细,不卷曲。头长而细尖,体长为头长7.4-9.3倍。吻细长,管状,头长为吻长1.7-1.9倍,为眼径6.9-8.4倍,眼大而圆,眼眶微突。鳃盖上线状嵴短小,存在于基部1/3处,鳃孔很小,躯干部上侧棱与尾部上侧棱不相连,躯干部下侧棱与尾部下侧棱相连结,躯干部中侧棱与尾部上侧棱相接近。体无鳞,全为骨环所包,体部骨环19,尾部36-41。背鳍35-45,较长,始于最末体环,止于第9尾环。臀鳍4,短小。胸鳍12-13,扇形。尾鳍9-10,后缘黑褐色,其他鳍淡色。4.蓝海龙,体细,柱状,体高大于体宽,体长为头长8.4-9.8倍。头细尖,为吻长2.1-2.7倍,为眼径1.5-2倍。鳃盖具一完整线状嵴。体上各要夫较尖锐,躯干部与尾部二者的上侧棱不相连续,下侧棱完全连续,躯干部中侧棱与尾部下侧棱几相连续。体为骨环所包,体部骨环12,尾部骨环35-36。背鳍22-23,始于躯干部最末环,止于第5尾环。臀鳍3,胸鳍13,尾鳍10。体黑褐色,体上具不规则横带,杂有淡色斑纹。背鳍上具3-4行不规则黑色斑点。腹面中央棱嵴上有一较宽黑色纵带。尾鳍黑色,其他各鳍淡色。5.低海龙,体细长,柱状,一般体长12-14cm,体较高,大于体宽。头细长,体长为头长7.6-8.1倍,头长吻长2.1-2.2倍,为眼径6.5-6.9倍。鳃盖上具一完整的线状嵴,其上下有放射状细纹。体被骨环所包,体部骨环16,尾部骨环37-39。背鳍25-28,完全位于尾部的1-6尾环间。臀鳍2,胸鳍14-15,尾鳍10。体淡黄褐色或暗褐色。头上眼后有3条放射状黑褐条纹,眼前1条达吻上,吻腹面中央有一黑纵带。体上有黑褐色环带与淡色斑相间隔。尾鳍黑褐色,其他各鳍淡色。6.舒海龙,体细长,鞭状,体高和体宽约相等。头长而尖,体长约为头长4.8-7.0,头长为吻长1.7-1.8倍,为眼径5.3-6.0倍。吻长大于眶后头长。鳃盖线状嵴短小。躯干部上侧棱与尾部上侧棱不相连,躯干中侧棱和尾部上侧棱接近。体为骨环所包,体部骨环19,尾部36-40,始于最末体环,止于第九尾环。臀鳍3-4,胸鳍12-13,尾鳍9-10。体灰褐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活于藻类繁茂的浅海中,常利用尾部缠在海藻上,吸食浮游小型甲壳动物,卵在育儿囊内受精发育。2.生态与分布同刁海龙。3.常栖息于近海海藻丛中作垂直游泳,速度缓慢。吸食小型浮游甲壳动物。5.生活于近海或淡水河川6.中生活于近海藻丛资源分布:1.我国分布于南海近陆海域。2.生态与分布同刁海龙。3.我国沿海均有分布。4.我国分布于南海。5.我国分布于南海。6.我国分布于东海。【性状】性状鉴别(1)刁海龙,本品体狭长侧扁,长30-50cm,躯干部宽3cm。表面黄白色或灰褐色。头部前方具一侧扁的管状长吻,口小,无牙,两眼圆而深陷,头与体轴略呈钝角;躯干部五棱形;尾部前方冰棱形,后方渐细呈四棱形,尾端卷曲;背棱两侧各有一列灰黑色斑点状色带,腹部中央棱特别突出。全体被以具花纹的骨环及细横纹,各骨环内有突起粒状棘。胸鳍宽短,背鳍较长,有的不明显,无尾鳍。骨质坚硬。气微腥,味微咸。(2)拟海龙,体平扁,全长20-22cm。表面灰黄色或黄白色。头常与体轴成一直线;躯干部粗壮,近四棱形,后方渐细呈四棱形,尾部细尖微卷曲,短于头与躯干部合长,无尾鳍。(3)尖海龙,体细长,呈鞭状,长10-20cm,中部直径4-5mm。表面黄褐色,或黄棕色,头较小而细尖,吻细长而呈管状;躯干部七棱形,尾部四棱形,后方渐细,末端不卷曲,有尾鳍。腹部中央微凸出,有的腹面可见育儿囊。质较脆,易撕裂。(4)蓝海龙,体部的要夫较尖锐,体部中侧棱和尾部下侧棱几相连,而上侧棱不相连结。黑褐色,具不规则的环带,腹面有较宽的黑色纵带。(5)低海龙,较小,长12-14cm,淡黄褐色或暗褐色,有黑褐色环带与浅色斑相间隔。(6)舒海龙,累加长鞭状,灰褐色。显微鉴别(1)刁海龙,粉末白色或乳白色。①横纺肌纤维较多,多成束而长,近无色或淡黄色,多碎断,横断面类圆形,表面平滑。②胶原纤维多单一或2-3成束。隐约可见纵向纹理,偶然可见与含棕色颗粒状物组织碎片相连接。③皮肤碎片近无色或淡黄色,极少见。表面观细胞界线不明显,可见微波状纵横纹理,布有棕色颗粒状色素物,聚休成星芒状。④骨质碎片无色,呈不规则块状,骨陷窝裂缝状,排列不规则,边缘骨小管稀疏。(2)尖海龙,粉末棕色。①横纹肌纤维较多,近无色,多碎断,有细密横纹,横纹平直,横断面易见,长卵形,表面平滑,可见裂缝状孔隙。②胶原纤维较多,近无色,多碎断,有细密横纹,横纹平直,横断面易见,长卵形,表面平滑,可见裂缝状孔隙。③皮肤碎片近无色。表面观细胞界线不明显,可见较明显粗大的横向纹理,布有棕色颗粒状色素物,聚集成星芒。④骨质碎片无色,呈不规则块状,骨陷窝裂缝状,排列不规则,边缘骨小管稀疏。【化学成份】尖海龙含胆甾醇(cholesterol)-胆甾烯-3-酮(cholesten-3-one),N-苯基-β-苯胺(N- phenyl-β-phenylamine)。脂溶性部分含有大量的游离脂肪酸,主要有肉蔻酸(myristic acid),棕榈酸(almitic acid)和硬脂酸(stearic acid)。【药理作用】1.性激素样作用,在30ml洛氏液中加入50%海龙浸剂0.5-1.0ml或20%浸剂1.0-2.0ml,可使大鼠、小鼠和家兔的离体子宫兴奋,收缩加强,频离加快。20%海龙浸剂2.0ml/kg给家兔静脉注射,对在位家兔子宫有兴奋作用。海龙兴奋子宫的作用远较垂体后叶素弱,作用较温和持久,不易引起强收缩,并且对不同性周期的子宫均有相似的兴奋作用。其兴奋子宫的有效成分,易被加热破坏。尖海龙的醇提油溶液,醇提水溶液和水煎液均可明显增加小鼠子宫重量,其中以醇提油状物作用最强,水煎液次之。刁海龙、拟海龙、尖海龙、粗吻海龙和海鱰鱼各自的乙醇提取物,分别以每日3g/kg剂量给小鼠灌胃,均能不同程度增加小鼠精子数和精子活率,其刁海龙中拟海龙作用显着。上述各制剂对正常雄性小鼠性器官司和附性器官司的重量变化均无显着影响。各制剂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由环磷酰胺引起的小鼠精子数降低和精子活率下降,其刁海龙中拟海龙和尖海龙作用显着;刁海龙、尖海龙和粗吻海龙还能显着增加环磷酰胺造模小鼠的前列腺重量。2.对免疫系统的影响。20%海龙胶以0.5ml/只剂量给小鼠灌胃,能明显增加小鼠胸腺重量,显着升高小鼠白细胞民数量,对小鼠血红蛋白含量的增加作用不明显。拟海龙水提取物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具有增殖作用,最佳药物量反应集中在10-20μl/孔之间,剂量增大至40μl/孔后,刺激作用可逐渐减弱。3.其他作用,拟海龙水提物对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ECA190、肺鳞癌、HCT8直肠癌有各度不等的抑制作用。海龙对小鼠B型单胺氧化酶活性有一定抑制作用,也使过氧化脂质减少,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炮制】海龙:用水刷净,切块或捣碎。酒制海龙:取净海龙,用黄酒润透,微火烘烤至黄色酥脆即成。【性味】味

吴海龙相关的资料

吴海龙相关的仪器

  • DTRO 400-877-2799
    DT(碟管式)膜柱利用反渗透原理对液体中的分子进行分离、纯化和脱盐处理。它可以去除各种有机或无机杂质,包括重金属、氨、各种有机物、无机物及其他有害物质。DT膜柱性能高效,运行成本低。 与传统的卷式反渗透膜机构相比,DT膜柱回收率高,具有通敞式流体通道,不易堵塞和结垢。 当安装在反渗透系统中时,DT膜柱可在高SDI进水下工作。产水水质好,可以直接回用于生产现场。膜片无需经常更换,使用寿命大于5年。 DT系统广泛应用于垃圾渗滤液无害化处理、海水淡化系统和其他高污染工业废水的回用及无害化处理。对于工业废水的处理系统,系统特点为:● 可以接受高难降解污水,如CODCr1000-20000mg/L,含盐量1000-20000mg/L● 回收率高:75%-90%● 高性能、低成本:吨水运行成本<2元● 进水SDI可高达6.5,系统不存在污堵的可能,产水电导率可低至100 μs/cm● 维护保养简便● 膜寿命长:5-10年
    留言咨询
  • 智能空气管理系统是针对实验室试剂所造成的有机污染物和颗粒污染物高效降解及过滤的一款仪器。对于有机污染物的处理不同于传统的吸附以及掩盖异味的方式,而是用海能降解液中的活性成分,有效捕捉空气及物质表面的分子,通过一系列反应把有害的化学试剂分子转化为无味无害的化合物,降低有害气体的浓度和强度。甲醛是一种无色气体,有特殊的刺激气味,对人眼、鼻等有刺激作用,有毒。刺激作用:甲醛的主要危害表现为对皮肤黏膜的刺激作用,高浓度吸入时出现呼吸道严重的刺激和水肿、眼刺激、头痛。致敏作用:皮肤直接接触甲醛可引起过敏性皮炎、色斑、坏死,吸入高浓度甲醛时可诱发支气管哮喘。致突变作用:高浓度甲醛还是一种基因毒性物质。实验动物在实验室高浓度吸入的情况下,可引起鼻咽肿瘤。突出表现: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胸闷、失眠、体重减轻、记忆力减退以及神经性紊乱等。TVOC 在常温下可以蒸发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它的毒性、刺激性、致癌性和特殊的气味性,会影响皮肤和黏膜,对人体产生急性损害。TVOC 对人体健康有巨大影响,能引起机体免疫水平失调,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出现头晕、头痛、嗜睡、无力、胸闷等自觉症状;还可能影响消化系统,出现食欲不振、恶心等,严重时可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出现变态反应等。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国家科学院/ 国家研究理事会(NAS/NRC)等机构一直强调TVOC 是重要的空气污染物。工作原理挥发:以雾化的状态散发在空气中。捕捉:降解液中的有机分子捕捉吸收降解有害气体分子。降解:将醛类,TVOC 类等有害物质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特点:全面性:可以有效的降解醛,TVOC 及颗粒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安全性:降解液无毒无害对人体安全可靠,最终的降解产物为二氧化碳,水等,不会产生二次污染。高效性:一台智能空气管理系统可以净化六十平方米的范围。智能化:传感器实时监测,并显示检测数值;带有烟雾传感器,进行火灾预警,预警信息将推送到手机;手机远程控制,减少空气污染对身体所造成的伤害。智能空气管理系统APP 操作界面功能:1:手动模式: 独立开启雾化模式和过滤模式。2:自动模式: 设置运行时间和运行时长。3:智能模式:传感器实时检测室内空气质量,当检测到超过设定标准值后,自动运行,直到把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全部降解和过滤到标准值后自动停止。4:手机控制:通过wifi 连接主机,远程操作机器,在手机客户端可以实现主机所有功能的设置。* 因传感器精度和特性的影响,检测数值仅供参考,不作为最终实验数据。
    留言咨询
  • 我们常用的无害化处理设备湿化机和干化机有什么区别?分别适用于那类产品的无害化处理呢? 首先湿化是化制方法的一种。化制分为干化和湿化两种。   1、干化原理:将废弃物放入化制机内受干热与压力的作用而达到化制的目的。 (热蒸汽不直接接触化制的肉尸,而循环于夹层中)   2、湿化原理:利用高压饱和蒸汽,直接与畜尸组织接触,当蒸汽遇到畜尸而凝结为水时,则放出大量热能,可使油脂溶化和蛋白质凝固,同时借助于高温与高压,将病原体完全杀灭。   湿化机就是利用湿化原理将病害动物的尸体或病变部分利用高温杀菌的机器设备。经湿化机化制后动物尸体可熬成工业用油,同时产生其他残渣。   主要可以处理:炭疽、鼻疽、牛瘟、牛肺疫、恶性水肿、气肿疽、狂犬病、羊快疫、羊肠毒血症、肉毒梭菌中毒症、羊猝狙、马流行性淋巴管炎、马传染性贫血病、马鼻腔肺炎、马鼻气管炎、蓝舌病、非洲猪瘟、猪瘟、口蹄疫、猪传染性水疱病、猪密螺旋体痢疾、急性猪丹毒、牛鼻气管炎、粘膜病、钩端螺旋体病(已黄染肉尸)、李氏杆菌病、布鲁氏菌病、鸡新城疫、马立克氏病、鸡瘟(禽流感)、小鹅瘟、鸭瘟、兔病毒性出血症、野兔热、兔产气荚膜梭菌病等传染病和恶性肿瘤或两个器官发现肿瘤的病畜禽整个尸体;从其他患病畜禽各部分割除下来的病变部分和内脏。 湿化机特点: 1、操作方便:采用先进便捷的设计理念,操作工人只需很短时间即可学会全部操作流程。 2、性能稳定:所有零部件均采用经过3C ISO CE 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产品,确保不因配件原因造成损失,锅内升温快,温度均匀无死角。 3、安全性高:压力自动安全连锁、手动安全连锁、压力自动控制系统、锅门手动放气阀、安全阀等五级安全防护措施。打造国际安全的压力容器设备。 4、控制精度高:控制系统采用国内先进. 精度高的电气装置,使产品质量永无后顾之忧。 5、锅门设计:手动快开门式设计,快捷方便。只需1 人即可轻松实现手动开关门,不会因停电原因打不开罐门。特制技术的轴承,耐磨耐用,使用寿命长。 6、节约能源:无害化处理设备采用新的设计方案,可循环使用,节约了能源,降低了使用成本,同时提高了产量。   适用于:养殖场、屠宰厂、肉类加工厂、食品厂等,目前在病害猪无害化处理方面应用较多。 干化机主要通过高温高压化制(121-150℃)灭菌处理工艺对需预破碎的病死畜禽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达到完全杀灭畜禽尸体内病原体。设备的工艺采用病死畜禽螺旋输送仓→封闭式尸体破碎处理→封闭式螺旋输送→经高温高压化制、降解烘干→压榨→螺旋输送→出料;压榨过程中产生的油脂→储油罐(自带加热系统);将处理后的物料做有机肥的原料(蛋白含量50%以上);得到的油脂用于工业用油或提炼生物柴油。总体要求:在满足设计工艺要求的前提下,真正达到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目的。 干化机特点: 1、化制烘干一体机设备处理后产生的中间产物是油、渣(肉骨粉)的混合物,混合物经压榨处理后,即可得到含水率较低、杂质含量较低、品味较高的油 脂,且油脂的回收率大大高于其他类似工艺,产出的肉骨粉可用于宠物饲料、有机肥等,粗蛋白含量≥60%,水分含量≤10%。 2、油、渣(肉骨粉)的混合物经螺旋压榨处理分离出油脂后,剩余的残渣(肉骨粉)含水率低,无需进一步处理,即可满足贮存、运输的要求。 3.由于在化制烘干过程中物料中的水分大部分被蒸发掉,因此存 放料时不会产生大量的恶臭蒸汽,且后续物料运输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不会产生恶臭气体外溢的情况。 4.高温灭菌脱水工艺无害化彻底,满足目前欧盟对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的要求。 根据欧盟决定 97/935/EC《为避免海绵状脑病的传染而采取的处理某些病害动物的措施的修正案》,本工艺的灭菌效率完全可以满足欧盟 EC和美国 FDA的严格标准。 干化机主要应用在无害化处理中心、大型的养殖企业、肉类加工厂、水产养殖企业、屠宰企业和食品厂等。
    留言咨询

吴海龙相关的耗材

  • 上海龙头瓶|龙头瓶上海 优质耐酸碱龙头瓶
    塑料放水瓶,又称塑料下口瓶,塑料龙头瓶,瓶身LDPE材料,瓶盖和水龙头PP材料,无生物毒性,可盛装蒸馏水,酸,碱等各种溶液分装,有提手,使用方便,密封效果好。适用于科研,教学,医药,石油化工,环保,生物实验室等等。 产品编号 产品名称 产品规格 产品价格 AA-5005E 5L 塑料放水瓶 /带水龙头和提手 5L 180 AA-5010E 10L塑料放水瓶/ 10L塑料龙头瓶 10L 245 AA-5025E 25L塑料放水瓶/25L塑料放水桶 25L 330
  • 戊二醛浓度比色管戊二醛测试条戊二醛比色卡
    戊二醛浓度比色管戊二醛测试条戊二醛比色卡戊二醛浓度比色管戊二醛测试条戊二醛比色卡产品没有任何技术要求,在样品提取现场花费1-5分钟即可以完成分析,避免将大批量样品带到实验室分析,并可以作为生产过程中监控手段。(周)产品技术参数:产品编号 产品名称 测试范围 规格80495 戊二醛测试条 0-0.05-1-1.5-2-2.5% 100次/盒水质快速检测注意事项:1、避免将试剂盒置于阳光照射和高温潮湿的环境中,防止产品变质或受潮;2、应将试剂盒储存在30度干燥的地方,并持续保持产品的储存条件;3、如不慎将试剂溅入眼中或皮肤上,请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4、做实验时请做好自身防护措施,最好带手套和眼罩;5、在搬运中请勿使试剂盒强力撞击或从高处跌落,试剂漏液,请及时做无害化处理;6、本产品应保管于儿童不可接触的位置;7、请在有效期内使用;8、详情可参照使用说明书。 水质应急检测箱 磷酸盐快速测试盒 德国MN快速测试盒 线路板铜测试盒 六价铬快速测试盒 硝酸根测试盒 硝酸盐快速测试盒 快速qing化物测试盒 废水qing化物测试盒 镍快速测试盒 铜离子快速测试盒 比色法测试盒 比色测试盒 VISOCOLOR?HE?测试盒 锌测试盒 氨氮测试盒 六价铬测试盒 磷酸盐测试盒 铬离子测试盒 余氯测试盒 亚硝酸盐测试盒 qing化物测试盒 镍测试盒 铜测试盒 水硬度快速测试盒 余氯快速测试盒 氯化物测试盒 砷快速测试盒 铝快速测试盒 AQUADUR@水硬度测试条水硬度试纸中国代理商:深圳市方源仪器有限公司
  • 医用无粉蓝色丁晴橡胶手套 丁腈手套/劳保手套
    。所有产品均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认证,PVC和Nitrile手套荣获美国FDA 510K证书、欧盟CE证书,通过了EN374测试、美国NSF和欧洲食品安全接触测试,Nitrile手套还通过CHEMO测试,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国家。 一次性使用医用丁腈手套一次性使用医用丁腈手套100%丁腈橡胶,不会产生乳胶对人体的皮肤过敏问题。更优越的抗穿刺能力、抗细菌渗透能力、抗化学性能力。穿戴持久,表面麻面,操作更灵活。柔软,穿戴舒适。锥形袖口更便于穿戴、操作。获欧盟CE认证、美国FDA证书获欧盟EN-374抗化学能力认证获美国CHEMO(抗癌化学疗法药物接触安全)认证无毒、无害、无味。精选配方、工艺先进、手感柔软、舒适防滑、操作灵活。适用于医疗检查、牙科、急救、护理等多方面。防护性能、物理性能好,优于乳胶手套。无粉手套采用特殊的无粉工艺,防护更周到。有粉手套内附 100% 纯天然玉米淀粉。丁腈手套是世界最新一代的手套产品,由人工合成的丁腈橡胶制成。相比较乳胶手套,丁腈手套具有更优越的抗穿刺能力、抗细菌渗透能力、抗化学性能力及持久穿戴力。可为使用者提供更安全的防护。目前丁腈手套被欧美各大实验室、研究所、医院、诊所、疗养院等医疗机构广泛使用,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评价。丁腈手套已取代传统乳胶手套成为科研医疗机构的最佳选择。本品为一次性使用手套。规格:100只/盒;10盒/箱尺码:大号9.5-10cm中号8.5-9cm小号7.5-8cm 长度:23-24cm

吴海龙相关的试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